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824章:想退也不易

大隋主沉浮 第824章:想退也不易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00:36:38 来源:笔趣阁

如果说高句丽第一和第二道防线丢失,勉强可以说是杨集卑鄙所致,那么第三道防线的告破,完全是高句丽自身的责任。要是再把责任细分到个人头上,责任人无疑就是高元、渊子游,正是以他们二人为首的南北双方进行权力之斗,才造成了眼前这一切。

先是渊子游以北方派利益为上,他未免北方派失去“龙兴之地”一般的辽东平原,又看到高句丽实力犹存,而且北有大梁水、西有辽水,便心存侥幸;否定了高元放弃辽东,再凭千山山脉、盖牟城和安市城拒敌的良策。

高元同样心存侥幸,他知道南方的田地已经分配完毕,一旦辽东百姓大举南迁,剩下的为数不多的官田官地根本就不够分。如果分了,得不到的田地的多数北方百姓定然大为不满,聚众闹事;如果不分,会有更多人不满、闹事。

这种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把绝大多数田地收回国家之手,再进行分配。但是此法,绝对会触犯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让高家彻底失去南方人之心,陷入两面不讨好的众叛亲离之窘境。

当渊子游和渊子澄将这个问题摆到王宫会议上说,并且问高元是不是要把所有田地收回、再分配之时,本来支持高元退守之策的南方文武都退缩了,而高元也是因此哑口无言、无计可施。

再加上渊子游和渊子澄等北方派信誓旦旦的说可以守、能守下去,于是高元也就不再提放弃辽东、退守南方了。而后,高元受制于势,同时也是为了收北方军民之心,花大价钱买回俘虏、伤兵,此举虽是获得一片赞誉,可也被很多人视为丧权耻国、丧失国格和骨气。想着隋军援军远在小辽水以北,便不顾渊子游劝阻,一意孤行的令高僧罗和高大阳出兵。

然而结果葬送了两路大军不说,还被隋军顺势杀到大梁水以南,攻陷了白岩等城,当时他们兵力分散、可用之军少得可怜,根本就无力抵挡隋军。等他们收拢军队,隋军已在第三道防线以内稳住了脚跟。

这也是渊子游恼火之处,不过他也有些自知理亏,要不是他们反对放弃辽东,高元连惨败的机会都没有。

先有恶因、再有恶果,不是吗?

在王宫一侧的偏殿中,渊子游恭恭敬敬的向高元行礼道:“臣参见大王!”

高元伸手示意道:“大对卢不必多礼,请坐!”

“谢大王!”渊子游坐了下来,向默默行礼的高惠敦、松尊微微欠身示意,这才向高元说道:“大王,臣来找王宫见驾,是有些想要请教,若有失礼之处,还望大王恕罪!”

“大对卢有话请讲!”高元才干平平,可他不是没脑子的傻子,心知这场战争的发生、战事弄到这个地步,自己要负极大的责任;值此生死存亡之际,南北双方更要精诚团结,绝不能发生内讧,唯有如此,才能看到一丝胜利的曙光,见气得几天不露面的渊子游态度总算是好了很多,也显得很客气。

“大王,我国与暴隋战至现在,局势对我们越来越不利了,如果各路隋军如若连成一片,我军将无路可退,不过更可虑的是辽西隋军,要是他们源源不断绕过辽水、从北方下来,我们的处境将会更为不妙;对此,臣感到相当棘手。但不知大王可有吩咐之处?”渊子游此时的心思与高元无异,一本心思都是想着如何御敌、目的也是希望高句丽好,感受到高元也有坦诚布公的意思,默默的敛去心中的怒火。不过他未免节外生枝,说话还是显得比较谨慎。

这番话既有所保留,又留下说话的余地,还给足了高元面子。不过这个问题的本身却是十分尖锐,同时也是高元和渊子游无法回避的事情。

“这个问题我也很清楚,主要是我们之前损失了太多的军队,而隋军却只有数万军队,并且损失不大。当隋军源源不断向辽东进军,我们的兵力就有些捉襟见肘了。如今,我们及时动员、调动,虽然还有二十万多良莠不齐的兵力,可是分守各处以后,手上可用之兵还是很少。”高元叹息一声道:“我现在担心隋军攻克某个重要要点,又出现无兵可援的窘境。”

渊子游默然点头。他们高句丽兵多将广、兵强马壮,而战争又发生在他们占领数百年的辽东平原之上,不管是天时地利、还是人和,都占据上风。然而他们却在短短的时间之内被兵微将寡的隋军杀得损失惨重,丢失大片土地。而隋朝六万精锐从西丰大营杀到长春屯、再从长春屯杀到长弓岭,几乎没有遇到一个像样的对手,这就暴露了高句丽部署的不当。

再加上事先预料不足、没有做好大块战的准备、没有进行大动员,所以他们明明人多、兵多,结果却因为兵力分散等等问题,反而让有备而来的兵力少的隋军杀得节节败退。

如今再回过头来看,发现他们在三道防线部署的兵力,除了那几个关键节点以外,其他地方兵力少之又少,当几大关键节点一一告破,别的地方几乎不用隋军去战、守军就献城投降了。

过了一会儿,渊子游沉声说道:“两军交战,胜败乃是兵家常事,臣当然希望我军能大胜隋军、收回失地。但现在,我们不但面临之前的同样的问题,而且国土、军心、士气、士兵的精锐程度都不如之前,甚至连粮草和物资重地横山都被端了;反观隋军,越打越多、越打越强悍。如果不重视大王所说的问题,后果势必更为严重。”

最后,渊子游问道:“以如今之势,不知大王以为杨集下一个目标是何处?”

高元沉吟半晌,说道:“我认为杨集的下一目标是辽东城,毕竟我们都在这里,只要把我们一网打尽,接下来就好办了。大对卢以为呢?”

“臣的看法与大王不同!”渊子游缓缓地摇了摇头:“臣认为辽东城和辽东平原都不是重点,重点当是辽东半岛、千山山脉和鸭渌水这一片。”

高元脸色大变,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问道:“何以见得?”

“臣的理由有三。”渊子游一一的介绍道:“首先是杨集的用兵风格,此人用兵如神、无迹可遁,但再怎么无迹可遁,也是有规律的。臣仔细分析过他以前所打之战,发现每次都是先以雷霆万钧之势歼灭敌军有生之力,再以某一个点为饵,诱惑敌军来援,而他则以逸待劳的歼灭来援之军,最后再将诱敌要点一举拔出、一战而定,之后再是艰险之城、要塞,也因为无兵可守,而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介绍了杨集的风格,渊子游在脑海中回顾了一下高句丽的地形形貌,接着说道:“千山山脉到鸭渌水这一带十分险峻,也是我们用来防御中原王朝的天然屏障;历朝历代先贤未免辽东失守以后,我国无法守御,便在这一带打造了一两百座城池、要塞,。若各城兵力充足,有所准备,中原便是有百万雄兵也奈何不得这些城池、也只有退回辽东。对于这个地带,杨集不会不知,他又怎么可能与我们在那里拼消耗呢?”

“所以两者结合,臣认为杨集这一次将以辽东城和我们高句丽君臣为饵,诱使南方诸军纷纷来援,好让他兵不血刃的拿下千山山脉到鸭渌水这一带,而从目前来看,就有这种架势。”

“其次、则是辽东半岛、千山山脉到鸭渌水这一带的兵力,已经被我们调来辽东了,正好处于兵力空虚的状态,此时拿下,轻而易举……”

“大对卢,请恕卑职冒犯!”高惠敦打断了渊子游,再向他深施一礼,这才说道:“您说的,卑职都认同,但是以敌我双方如今的兵力而言,我军还是占据了上风。杨集哪怕再大胆,但也不至于胆子大到完全无视二十多万大军的地步吧?”

“大傉萨这个问题问得好,同时也涉及到我要说的第三个理由!”渊子游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说出了一番令人冷汗直冒的话:“杨集在隋朝只是一名将领,真正的主帅是隋帝杨广;我们先前因为杨广北巡之故,没有将他的大军纳入战争之中,但是杨广如今为了打好这场战争,已然取消北巡、撤回洛阳。他见杨集打得如此胜利,定然派兵来援,将我国一举打败。”

渊子游已经一步步接近了他想表达的意思,目光看向高元,说道:“大王,从隋朝之前打造北方水师的举动来看,援军极可能就是北方水师;鉴于周罗睺遇到大风浪的教训,以及战事紧急、时间不足等要点来看,臣认为援军所指,必是兵力空虚、路程近又安全的辽东半岛,而非我国都城平壤。”

“我明白大对卢的意思了!”高元眼中闪过一抹阴鸷的光芒,故作平淡的问道:“大对卢是说及时放弃辽东、退守辽东半岛,然后再借助天险御敌?”

渊子游明白高元的不满,但还是点了点头:“为今之计,我们也只能如此了,除此以外,别无他法。臣以为一切当以保存实力为上。”

高元虽然猜对了答案,却郁闷得差点吐血,早知如此,当初又何必非要坚守辽东呢?早知如此,当初又何必要反对?但是他也知道现在不是问责和抬扛的时候,而退守也是唯一的出路,否则,自己必然陷入敌军之手不可。

高元好不容易让自己平静下来,这才用一种比较平静的口吻说道:“大对卢所说的‘三个理由’合情合理,也说到他关键之处,不过现在想退也不易啊!”

“盖牟城和安市城的失守,使‘千山—碧沙河’道、辽东湾沿海道彻底中断。而‘千山—大洋河’道和‘千山—乌骨江’道的入口摩天岭,虽然还在我军之手,可大军却无法行军。您说怎么办?怎么退?”

说到最后,高元已经带上了几分怒火。

渊子游默然半晌,向高元行了一礼,缓缓地说道:“大王,辽东半岛牧羊、卑沙等城,以及盖牟城和安市城是被王子(高建武)骗走的,若非如此,杨纶也不会占得这么快。”

“这……”高元顿时无言以对,他现在虽然对弟弟高建武恨之入骨,可是高建武再怎么说也是高家人,而且还是用高家王族的身份骗取了那些关键的城池,以他所犯下的滔天大罪,肯定要高元和高家来背。

渊子游提起这个,倒不是为了刺激和讽刺高元,而是不想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争执、指责之中,便拿高建武来拿捏高元,此时见到高元目瞪口呆、哑口无言。

他的目的已然达成了,未免高元回过神来再争执、亦或追究自己的责任,迅速说了自己的计划:“南路隋军只有三万人左右,盖牟和安市二城各有五千、整个辽东半岛也只有五千,这就分走了杨纶的一半兵力,如今还有五千在黎山城,另外一万游弋在外。”

“我们在建安城足有六万名大军,且又有城防之利;可以派出城外作战的军队,至少有五万人。臣打算将这五万人分为两路,一路迎战和牵制游弋以外的一万隋军,一路强攻安市城;为了防止意外发生、或攻克不了安市城,臣建议大王让乌骨城守军沿着‘千山—碧沙河’道北上,从背后袭击安市城和盖牟城;”

“与此同时,令泊汋城守军沿海北上,在隋朝水师到来之前,收复辽东半岛,接下来再负责防御隋朝水师。”

说到这里,向高元深深一礼。

高元细细一想,发现这的确是一个良策,他看了毕恭毕敬的渊子游一眼,压下了骂娘的冲动,皮笑肉不笑的说道:“大对卢之法不错,但是我这里又有几个问题了。”

渊子游凝声道:“大王请说!”

高元缓缓地说道:“之前,我们没有动泊汋城和乌骨城守军,是因为泊汋城鸭渌水入海口之北,守军一是要防止隋军水师沿着鸭渌水北上,直取腹地;二是一旦北方战事不利,守军就能接管千山山脉和辽东半岛上的各个城防,保证我们退路畅通的同时,扼止隋军南下的势头。”

说了二城守军的使命,高元向渊子游问道:“大对卢,若是我们现在将守军调来,千山山脉和辽东半岛是真的无兵可守了,假如隋朝水师不是进攻辽东半岛、而是鸭渌水,我们又应该怎么办?”

渊子游有备而来,自然也考虑这个问题,闻言,立刻抱拳道:“泊汋城位于鸭渌水下游,其城防可交给上流的国内城守军,国内城守军乘船南下,很快就能抵达。”

“与泊汋城守军相比,乌骨城守军之责,重在防止隋军攻克黎山城、连山关后,从‘千山—大洋河’道、从‘千山—乌骨江’进军,但只要高惠贞将军和一万守军牢牢守住黎山城、摩天岭,这个问题不复存在,不过为了防止万一的发生,可让乌骨城城主乙支仁德募集青壮为兵,抓紧时间训练守御之道。”

巨大的压力早已使高元心力交瘁、六神无主、无计可施,此时听到渊子游已将事情都考虑清楚了,他稍微想了一想,便说道:“也罢,一切拜托大对卢了,大对卢就按此法来安排吧!”

“喏!臣遵命!”渊子游抱拳应命,放心的告辞而去。

高元沉默了许久,取出一支令箭交给松尊,说道:“我已向帛衣头大兄渊子澄下令,让他向东进军,负责大梁水防线。此外我给你一万名精兵,你持令调动兵力,尽快回去协助杨万春!”

“喏!”松尊得到了想要的答复,立刻行礼离开:“末将告退!”

偏殿之内,只剩下高惠敦了。高元看了他一眼,向他吩咐道:“如此安排下来,黎山城和摩天岭已是成为我们至关重要的命脉。你火速传我命令,令高惠贞务必全力死守黎山城,不能有丝毫懈怠。”

“喏!”高惠敦行了一礼,匆匆忙忙离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