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842章:高元自掘坟墓

大隋主沉浮 第842章:高元自掘坟墓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00:36:38 来源:笔趣阁

柳絮的确有两件正事要说,首先是与杨纶有关,由于盖牟城和安市城、辽东半岛得益于娘娘城大捷、“千山碧沙河道”大捷、周法尚水师的剑指高句丽腹地、其北又有杨集死死盯着渊子澈,使其从战争前沿变成为内地;若是再用重兵镇守盖牟城安市城,那就是对人力和兵力的浪费,故而杨纶亲率一万五千名大军北上参战,而其副将便是白跑一趟的宗罗睺和薛万均。

杨纶这一万五千人在之前的作战计划中,本来负责游弋在外、牵制渊子澈,好让杨集心无旁骛的歼灭另外两路大军,只不过杨集精锐众多、进展太快;而杨纶又因为“千山碧沙河道”伏击战用去了一些时间,所以杨纶军尚未出兵之时,杨集就已经先后把杨贤军和董重军击溃于横山城、黎山城之外。

然而正所谓好饭不怕晚,杨集军在野外追逐着打了两场大战以后,兵马都有些乏了;而杨纶军的到来,恰好成为高句丽城战役生力军。

其次是斥候带来了高句丽城最新军情,从斥候掌握的情况来看,渊子澈和武台安兵力是六万名步骑,但是杨贤、董重兵败以后,也带着溃兵向其汇合,加上自己逃回去的溃兵,总兵力接近八万人;这也就是说,杨集之前所打的两场战斗,歼敌数量只有四万左右。

他们所驻扎的高句丽城南朝海城河北岸、东面黎山城、西靠建安城、北依烟筒山,但是因为高句丽城比较狭窄,且只是一座孤城,四将便把军队一分为二,由渊子澈和杨贤率四万名士兵驻军于城之东北的烟筒山山腰上,武台安和董重率三万多名士兵驻于城中。

回到中军大帐,杨集立刻召集众将议事,等一干大将尽皆到来,便将这两个军情说了一遍。

听完杨集的介绍,帐中一片安静,薛举见大家沉默思索,便率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大王,敌军总兵力有八万左右,我军虽然不惧,但是如果强攻,我军必将付出惨重代价,末将认为强攻不可取,智取为上。”

“大王,薛将军所言极是,末将也认为智取为上上之策。”王行本说完,向杨集拱手一礼,询问道:“但不知大王可有破敌良策?

“王将军不用着急,待我们了解了高句丽城的情况再说。”杨集思索片刻,向斛律晋问道:“斛律将军,高句丽城和烟筒山的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你可曾了解?”

斛律晋在两场战斗之中,已经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对大隋王朝的忠诚,更何况谁都知道高句城已是日薄西山、及及可危,只能跟大隋一路走到底了,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杨集也知道他此时不可能傻乎乎的叛变大隋,便率先询问这个熟悉辽东的辽东人。

斛律晋对辽东平原的地形了如指掌,他向杨集拱手一礼,说道:“大王,末将对这些十分熟悉。于我军现在位置、以及将要西征的情况来说,高句丽城算是一个战略要冲,它的位置正好卡在烟筒山与海城河之间,我军如果攻下高句丽城,便可长驱直入、攻打其背后的建安城。”

“如果拿不下高句丽城,我们要想拿下建安城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渡过海城河,从南岸进军,然而建安城又在入辽口北岸,且由于下游水量大,我军又没有渡江船只;这将十分耗时费力。二是大军绕过烟筒山北麓,只是这将多出三四天时间的路程。”

斛律晋先从大局上介绍了高句丽城的重要之处后,接着又细致的说道:“烟筒山卧在平原之上,是一个西北、东南走向的平缓山丘;此山远而观之,似是寸步难行的茂盛山林,但是由于山上树木都是高大的松林、杉树,它们遮挡了阳光,使得地上干净无杂草。离我们比较近的烟筒山大营,便是位于烟筒山东南麓的半山腰上,而高句丽城则是在大营西南十余里外。”

听到这里,众人明白要破句丽城、必先攻克烟筒山大营,由于军营靠近隋军,这也难怪军营里的士兵反而比城池里的多了。杨集又问道:“高句丽城是不是和山之南麓连成一体?”

“不是的!”斛律晋摇了摇头,解释道:“高句丽城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北城墙距离南山麓有一里宽,这道缝隙是微微向南倾斜的平地。南城墙距离海城河北岸有四里左右,两者之间是水流冲积而成的沙滩,加上雨季暴涨的河水常年浇灌,导致沙滩十分松软,不利骑兵行驶,沉重的重型攻城器械更是无法通过这片沙滩。”

杨集见他介绍至此,心中已经有了破敌良策,他笑着说道:“经过斛律将军这么一说,此战就变得十分轻松、十分简单了,甚至连强攻都不用。”

众将闻言大喜,纷纷问道:“不知大王有何良策?”

“火攻!”杨集目光透过帐门看向外面的天空,见天上彩云仍旧闪耀着瑰丽的色彩,眼中顿时闪过一抹兴奋之色,转向又向众将说道:“烟筒山大营依山而建,简直就是为了给我们火攻而设,只要用易燃之物引燃山上松树和杉树,大火很快就会蔓延开来,如果是在晚上纵火,就能轻易破了此营,并且烧死烧伤一部分敌军士兵;而高句城由于距离山势只有一里左右,城中士兵在大火灸烤之下,也只能弃城而走。而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根据火攻、根据敌军逃跑路线部署军队。”

随着杨集将作战计划一一道来,众将眼睛渐渐亮了起来:“大王此法极妙,请大王分派任务。”

“我们今天晚上就派一支偏师潜入山中,准备放火事宜!”杨集说道:“而主力明天一早向烟筒山敌营方向进军,从正面引走敌军注意力,从路程上说,后天这个时候就会抵达,而敌军为了迎接翌日之战,后天晚上必定抓紧时间休息。所以我的意思是后天寅时四刻放火,那个时候正是人们睡得最沉之时,一把大火下来,至少能够烧死部分敌军。”

稍一沉吟,杨集又说道:“要想大火迅速蔓延成灾,必须借助大量易燃之物,然而军营与黎山城都没有易燃之物,所以需要从横山城运输过来。可让韦云起从横山城率六千骑兵参战,负责在烟筒山敌营西北方拦截逃兵,同时,让他携带大量易燃物过来,交给向他汇合的偏师。”

“至于滕王军,就不必向我们汇合了,令他绕到高句丽城西城择地埋伏,伏击逃向建安城之敌军。”

说着,杨集向凌敬问道:“凌参军可有什么要补充的?”

凌敬说道:“大王考虑得非常周全,卑职无甚补充之处。”

“嗯!”杨集点了点头。

斛律晋见安排完毕,很是谦虚的起身请命道:“大王,末将乃是中人之资,才智、勇武皆不如诸位将军。然而末将是辽东人士,对这里地形十分了解,也知道如何才能潜近敌营、高句丽城,所以末将认为自己比诸位将军更适合放火烧山。”

众人听到‘适合放火烧山’,忍不住笑出声来。

杨集本来就打算让斛律晋去放火,见他主动请缨,便说道:“好,此事就交给斛律将军了,你今晚就带着本部将士向韦云起将军汇合,拿到易燃物以后,立刻潜入山中,于后天寅时四刻放火。”

斛律晋心中大喜,肃然应命道:“末将遵命!末将定不负大王重托。”

安排好最为关键的“纵火犯”,杨集不再耽搁时间,当即派遣斥候,让他们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分别向韦云起和杨纶传达作战指令。

翌日一早,杨集点齐营中兵马,向西边的高句丽城挺进。

大军一路西行,晚上扎营休息的时候,却得到了斥候传来的一个军情,却是北方松树沟和闹沟门万多名联军正向南行,看样子是来骚扰隋军后军,然而他们得知隋军主力大举西行,又哪敢继续南下啊?于是调头就撤回了号称是辽东城辖区南大门的松树沟。

对于这支极可能成为巨大的变故的敌军,杨集虽然没有跟着去攻打,却也没有熟视无睹,立刻让杨演脱离大军,率三千精骑北上监视,同时负责刺探松树沟军情、地形。

晚饭过后,又接到杨义臣传来的战报。却是‘好心’归还高元家卷之计,已然大获成功。

先是长弓岭高句丽守军被高惠贞和高行恭的尸首、武斌和乙支义德的首级打得士气皆无,加上杨义臣没日没夜的骚扰、不断派兵攻克和拔除小据点,导致其军出现了大量逃兵,杨万春虽是继续坚守山上的古城,然而杨义臣又在山下挖掘泉眼,把山上的水井的水尽数引走。

城关上的水里自然就干涸了,在夏天这么闷热的天气里,没有水,城里的兵马坚持不了多久。

杨万春面临缺水之忧,一开始还派五千名士兵去数里以外的山涧、水潭里打水,但是杨义臣等人早就料到高句丽会出城取水,事先派了三千名隋军翻山而过、占领了险要之处,成功的伏击打水的高句丽军。

一场恶战下来,打水的五千兵马死了三千余人,最终还打不到水,因兵败而无功逃跑。

到了第二天,古城守军情况立刻恶化,人只要有一点水来续命就能熬下去,但是战马却支持不住,开始有大量战马脱水而死。由此引发的逃兵就更多了。

迫于无奈,杨万春征得高元同意,放弃长弓岭防线,与渊子澄合兵于大梁水南岸、辽东城东北方的军营之中,但渊子澄之军也受高元家卷的影响。最终,一起退回辽东城。准备与大隋打一场轰轰烈烈的攻防战。

辽东城号称是高句丽北都,高家王朝、渊氏十分重视城防建设,城池高大坚固不说,而内外两道高城墙更是将此城弄成了一个大大的“回”字形,外面的瓮城要是失守,还有凭里面高达五丈的内城城墙将隋军拦截在外。

而且根据内鬼檀允和高建武提供的军情来看,高句丽自大业元年开始,就在辽东城囤积了足够三十万大军食用三年的粮食、以及大量武器装备。再加上这段时间以来,高元又不断把周边小城、村庄的百姓及物资往里面搬。就算被隋军围困两三年时间,里面的物资也足够城中军民吃喝、作战。

所以接下来的辽东城攻防战,必将是一场异常残酷的大战。当然了,这也许只是高元、渊子游的看法,而杨集却不这么看。

虽然事情变得越来越有趣了,而辽东城,也在朝着杨广史上第一次远征高句丽那个方向发展而去。可是杨集有“杨广兵败之教训”,事先又歼灭了高句丽大量有生之力,哪怕他像杨广那样分兵南下,也不会败。

看完杨集递过来的战报,凌敬不禁摇了摇头,带着几分揶揄的口吻的说道:“大王,虽说高元终于知道亡羊补牢了,然而卑职却认为太晚了。现在放弃两大防线、合兵于一城,这不是自己躺进棺材了么?”

“这个比较十分适当,高元他们确实是把自己装进了棺材里面。”杨集哈哈一笑道:“如果高元真以为孤零零的一座城就能令我们隋军止步,那也未免太小瞧人了,我们大隋人多势众,横山城、安市城又有大量物资,就算拼消耗,他也率先支撑不住,既然他现在放弃了外围防线,正好给了我们一战定乾坤的机会,省得一城一城的打。”

“以我的名义给杨义臣回一封信,让他们对辽东城继续搞疲兵之计,我们干掉渊子澈、夺取建安城以后,立刻向北进军。”

第二更,求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