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893章:卫王请留步

大隋主沉浮 第893章:卫王请留步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19 00:29:15 来源:笔趣阁

宣政殿中,大隋君臣都在翻看兵部印制的军府撤并计划,这个庞大的计划以北方边界为依托,再辅以关山要塞、地方志、史上战例;以此为据,再给出撤并方案,增加说服力。

兵部汲取了京兵哗变的教训,所拟出来的策略变得更加稳健小心:首先是巡查边防、军府,清查空额、裁撤老弱;其次是兵部建议朝廷只是清点兵力,对贪腐将官只是追缴赃款、革职查办,不再从政治上给予严惩,这是担心贪污将官铤而走险、为祸地方。

最后再撤并无关紧要的军府,保留下来的军府,分别由总管府、都督府之类的临时系统监管。

杨广看完,不置可否,他等到群臣一一看完,首先向杨集问道:“卫王以为这个撤并方略如何?”

“军府不同于京营,京兵集中在一处,而军府却散居各地,难以统一监管,尤其是靠近异族的最边北方面临敌虏,这与京营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也赞同兵部的稳妥之策。”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以后,杨集接着说道:“北方边界,延绵数千里。自东向西,关塞众多,而每一个靠近异族的重要关塞也就两三千人,这单薄的兵力抵御不了图谋已久、先发制人的异族,而异族集中攻克一处后,就能长驱直入,以此为豁口,从背后袭击周边各个要塞,因此臣也认为设置内外两道防线、总管府加以监管是势在必行之事。”

杨集也知道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是中原头号大敌,从西周灭国到女真入关,游牧民族的身影就从来就没有消失过。游牧民族一旦恢复、壮大,辽阔的边界就会成为中原极大的负担,灵活机动的游牧民族可以进攻辽东,可以进攻幽州、并州、雍州、凉州,甚至还能越过天山进攻西部的变得庭州、尹吾、敦煌。

中原要防御这么漫长的边界线,至少要三四十万军队,这很不现实,若是大隋在边境保留这么多驻军,光是日常用度就能把大隋拖垮。而且三四十万军队分守各处之后,各个关口都变得兵力单薄,根本防不住有备而来的敌军。所以段文振才给出了设置了内外两道防线的建议。

外以单薄的斥候和边军为主,内以军府为基,然后再以“战区”般的总管府监督内外,一旦收到外面斥候发来的烽烟,深在后方的总管府立刻走马上任,收拢四周军队,积极备战。

杨广也知此理,但他又有些担心六镇重现,六镇可不是前方的单纯的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还包括后方诸多城池、军堡,每个镇的首领相当一个军阀头头。

当他以此为例,将隐患一一道出,段文振立刻说道:“圣人放心,兵部所拟的总管府是至多只能监管十个军府和关塞,且立于防线后方,其后又是朝廷掌控腹地。而且无理政之权、权限又是临时启用、且总管又是任满必调,所以总管府与六镇区别极大,一旦某个总管有不轨之心,就能前后夹攻、其左右的总管府也能出兵歼灭。”

“圣人,段尚书所言不错。”杨集拱手道:“总管府与六镇不同,虽有一定的弊病,然而这也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我认为朝廷不能因噎废食。个中弊病,只有等到方略执行之后,朝廷才能发现弊病、解决弊病。”

“圣人,老臣附议!”高颎顿了一顿,接着又说道:“此项议题的主旨是撤并冗余无用的军府、清查贪腐将官,朝廷将之清查完毕,防御力其实不受影响。而设立总管府之议,主要是考虑后续的防御任务。老臣认为朝廷可以步步为营,先将主旨做好,再言其他。”

杨广哑然失笑,心头阴霾尽去,哈哈笑道:“高相这话,说到了关键,咱们确实有些主次不分了。”

说着,又向段文振吩咐道:“先将撤并军府之事做好,余者,日后再说。凡事多与卫王、高相多多商议。”

段文振拱手道:“谨遵圣上之命。”

看到这一幕,杨集心中却没有这么乐观。

府兵制的创立,表面上是宇文泰英明神武;但实际上是他无力控制各路豪强,于是不得不向他们妥协、不得不任给其自立军府的权力,只要他们能够帮自己与高欢作战、不造反,自己就已经很满足了。

时至今日,军府将官多是出自宇文泰“所创”关陇贵族集团,而各地军府的将官大多成了当地的军事化的地主,平时奴役府兵将士不说,而靠近异族的那些,多数与胡人暗通款曲。

如果朝廷不能对边军、对各个军府进行大换血,仅仅凭借撤并冗余军府,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关陇贵族将府兵收为己用、公器私用的事实。

当然了,凡事都是一步步的来。

只要朝廷依律先把撤并之事做好了、只要依法拿下那些贪腐将官,就能削弱关陇贵族的力量,而后再一步一步的将其军事势力剪除。

此事议定,时辰已近晌午,杨广设宴宴请重臣。

直到午后,杨集方才和与一群重臣走出宫城。

“卫王请留步!”刚出宫城正南门、则天门,杨集背后传来一道声音。

回身看去,却是长孙炽唤住了自己,而他身边还跟着刑部侍郎独孤顺、太府寺卿元寿、鸿胪寺少卿窦威等关陇系。杨集拱了拱手,不解的问道:“长孙相有何吩咐?”

“不敢!”长孙炽还了一礼,快步上前,笑着说道:“老朽明日在家中举办家宴,大王能否到寒舍小酌几杯?”

长孙炽是长孙成的大哥,自然也是杨集的亲家,他的面子不能不给,但是当他看到长孙炽后面那些人,便以一种歉意的口吻说道:“长孙公,真是事不凑巧了。这几天我要安排抚恤等事,暂时抽不开身。等到战后事宜一一安排妥当,我再设家宴,与长孙公把酒叙话。”

“也罢!”长孙炽没有因为杨集的婉拒而作恼,他笑了笑,说道:“那此事就说定了,老朽期待那一天。”

“自然!”杨集点了点头,说道:“稍后我要去安排凉州军返回驻地等事,如无他事,就先回了。”

长孙炽客气道:“那大王慢走。”

目送杨集离去,元寿从身后走了上来,向长孙炽说道:“长孙公,卫王如何说?”

元氏、乃至于元氏派系现在的日子很不好过;尤其是渔阳氏出了大事之后,许多门阀都和元氏划分界限,以免自己被元氏拖累。长孙炽这所谓家宴,实际是受元寿之托而办,元寿希望借着一起赴宴的机会和杨集好生谈谈。

长孙炽目光看向元寿,摇了摇头,叹息道:“卫王并没有答应,他说这几天要安排战后之事。”

元寿目光深沉的看了远去的背影一眼,声音低沉的说道:“卫王毕竟是皇族、圣人手中的利刀,终究与我关陇贵族心有隔阂。”

刑部侍郎独孤顺足智多谋,知道故作愤怒的元寿是打算将独孤派、窦派也绑上元派的战船,好让大家继续团结在元氏为“首”的武川盟中,但军府撤并一事,却让大家不好发生内讧,于是便装傻了,他冷笑一声道:“长孙公有些过于高看卫王了。”

长孙炽呵呵一笑,模棱两可的说道:“卫王的战绩是实打实的,容不得老朽置疑。”

长孙家的实力在关陇贵族之中,只能说是中上游水平,杨广让他代表关陇贵族入相,看中的便是长孙家实力不太行、比较忠诚。他知道自己要是当真与三大派系的三大领袖家族牢牢绑在一起,这个宰相很快就拿下。

再加上独孤家、元家、窦氏平时又不听他的,他自己犯不着为了这些人,而走上与皇帝、与杨集为敌的路。

另一边,宰相、黄门侍郎裴矩和裴蕴一同沿着宫道徐徐而行,神情十分惬意闲适。

“兄长,你观卫王如今如何?”裴蕴向裴矩问道。

闻喜裴氏在对待杨集的问题上,也分成了两大派系,裴矩主张借助皇帝剪除关陇贵族的大势壮大自身,主张与杨集走近,如果裴氏在背后支持杨集,那么裴氏既不用与关陇贵族明刀明枪的干仗,而且还能获得杨集、杨广的好感,可谓是一举两得之事。

然而裴蕴和裴寂却坚持百年王朝、千年世家的观点,他们认为皇族四面竖敌,处处与世家门阀为敌,这个王朝是坚持不了多久、走不了多久的,故而认为裴氏要与隋朝皇族划分界限,一切以天下世家利益为重,适当的从皇族与世家斗争中,获取一些实利。

只不过大隋的局势变化太快,而皇帝不但占据了法理、实力、民心等优势,更懂得借大势、借民意办事,每当他高举为民着想的大旗时,谁都不敢反驳、对抗。这也让裴蕴长期以来的坚持也开始有些动摇了,他隐隐约约的认为杨广一直这么下去,大隋王朝必将得到根本性的蜕变,于是也想和杨集代表的皇族子弟改善关系、加强合作,只不过他没有真正接触过杨集,对杨集了解着实是并不多。

“卫王年纪轻轻,就已身居百官之首、军中之首,诚为少年俊杰,且由于圣人宠信有加,他只要以现在的面貌走下去,那他必将能够得到善终。”裴矩笑了笑,说道:“我裴氏与咄咄逼人、强势的关陇贵族不同,关陇贵族是滔滔洪流,誓要将挡在前面的一切摧毁干净,其理念是不将对方撞碎,就亡。而我们裴氏滋润、滋养万物的涓涓细流,我们信奉的立世之道是遇石则绕,虽不能从大世之争中牟取到不世之功,但也能够传承。”

裴矩也感到族弟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接着借机道:“在对待卫王的事情上,我们又与关陇贵族不同。我们与卫王是姻亲关系、且他背后的大隋又很强大,光是这一点,我们就不能、不应与之作对。”

裴矩说完,又看了族弟一眼,叮嘱道:“你如今是太常寺卿,此职看似没有多少实权,实则却是天子近臣,当好生任事。而且圣人一直拥有刷新吏治之心,等到军府撤并大计尘埃落定、宇文述有所收获,极可能派遣几名检校巡察刺史彻查军府。”

“而你精通律法之道,未必没有这个机会。只要能够出巡,且忠于职守,日后……呵呵,一切都好说,若是成为六部任何一部之首,那就能更好的为‘圣人’办事了。”

裴蕴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兄长此言甚是。弟一定做好本职之事。”

说到这儿,他又问道:“我裴氏文强而武弱,如今有将帅之才的子弟,只有仁基、行俨父子,二人在高句丽的表现如何?能否值得我族倾力培养?”

“值得的!”裴矩回顾了一下裴仁基父子在战场上的表现,沉声说道:“不过他们父子作为武人,与我们这些文人自然是不同的。他们父子终究还是要在沙场建功立业,这才能够屹立不倒。所以适当培养即可,不能过于争取超过他们能力和功绩的东西,要是有了实实在在的战绩,我们再推一把便能成事。”

“小弟明白!”裴蕴点头应了一声。

却是杨集,他皇城端门,过了三桥,便乘坐马车,在侍卫的护卫下,去了城西的军营。

军府撤并之事经过刚刚一事,已然正式拉开序幕,杨集也不知结果如何,但是进行过程当中,定然会酿出大大小小的风波,而在这场风暴之中,凉州境内的军府也要顺应大势,接受朝廷的检查、整改。

虽然他这些年一而再再而的从严治军、从严治吏,可是人心善变,他也不敢说凉州军府、各级官府的官员白玉无暇,所以有的事情必然要交待下去,如果有人失了当官为将的初衷,那也休怪他翻脸不认人。

毕竟他是皇族,一切当以大隋利益为上。毕竟他是卫王系之首,一切当以整个派系利益为上,绝不能为了一小撮变节的小人而失去整体的利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