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239章:国事家事,事事不顺

大隋主沉浮 第239章:国事家事,事事不顺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17:19:46 来源:笔趣阁

慕容伏允这番话,比以往的威逼利诱高明多了,直接戳中了各个部落首领的心脏,触及了每个人的底线。

大部落的底线是什么?自然是永不湮灭的血脉、世代富贵的传承、世代在普通牧民身上敲骨吸髓。

但是吐谷浑各部在隋朝凉州与突厥汗国的关键时刻,悍然兵袭河西走廊、河湟地区,隋朝上下、凉州军民对吐谷浑恨之入骨,要是隋军此番杀上高原、灭了吐谷浑,慕容伏允这个大可汗也能以失去自由为代价,换取富贵终老。但是隋朝占领吐谷浑之后,为了让吐谷浑长治久安,岂能放过他们这些地方上的实际掌控者?

所以正如慕容伏允所言,隋军乃是吐谷浑所有人的敌人,大家只有同心协力、竭尽全力抗御,方有一线生机。若是在国难当头,各部都有保存实力之心,就只能等待隋军凶残的杀戮。

尼洛周十分郁闷,当初他极力反对慕容伏允玩火**,可慕容伏允就是不听。

如今隋朝的报复来了,他便极力想摆脱慕容伏允,将尼洛部从这场对峙之中摘出来,即便不能彻底脱离,但是最起码也要与慕容伏允分割开来,甩掉“主战派”的名头。可是一步一步走到现在,他却发现慕容伏允手中好像有一根无形的绳索,将吐谷浑各个部落死死的捆在一处;然后借助各部累世家底,帮他慕容伏允成就大业。

然而事已至此,尼洛周又能说什么呢?他现在要是胆敢说句“老子不干了”,甚至不用等到隋军杀上门来,以慕容伏允为首的“主战派”就会把尼洛部吃得连一根骨头都不剩。

尼洛周只能叹了口气,说道:“大可汗言之大理。只不过我固然是尼洛部首领,威望却是不足,难以号令全体子民。大可汗不如手书一封,让文吏誊抄数份,而后由我等派遣子弟送往本部,想必不尊我等命令的人,都会响应大可汗的号召。”

这话似乎有几分道理,毕竟尼洛周从未曾真正独揽本部大权,那些桀骜不驯的分支确实不会受其号召。但是他真正的目的就是推卸责任。不过慕容伏允见他明确表态配合了,自然也不能过于逼迫,否则若是由此造成吐谷浑内部不和,又如何把强大的隋军挡在国门之外?

他沉吟半晌,说道:“大宝王所言不差,我这就休封檄文,命书吏誊抄,然后传送天下,令我吐谷浑子民团结一致、抵御隋军。”

当即,慕容伏允一挥而就,写就一封声情并茂、鞭辟入里的檄文,详细剖析吐谷浑当下局势之利弊,以及隋军入境之后,给吐谷浑带来的杀戮与绝境。

待到尼洛周等人纷纷离开,慕容伏允将慕容邕叫到近前,叹息道:“天柱王,当前之势是敌强我弱,内部又是人心惶惶、人心各异,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我多次去到两国边境,可是一次次都被隋军驱赶而回,由此也可见隋朝不愿与我吐谷浑言和,而是打算亡我吐谷浑。不过这样也好,至少能够让那些摇摆不定的人有了死战之心。若是隋朝边打边和,我吐谷浑定有分裂之险。这也是隋朝态度强硬所给给我们的唯一好处。”慕容邕说到这里,向慕容伏允沉声说道:“鉴于当前之势,我建议大可汗坚定作战之心。只要大可汗强硬下来,大家就能目标一致。若是大可汗继续左右摇摆,那些心怀侥幸之辈定然离心离德、保存实力。”

慕容伏允想了一会儿,便说道:“天柱王的意思是说以战促和吗?”

“不错。”慕容邕点了点头,缓缓的说道:“我吐谷浑用不了多久,就被大雪覆盖,杨集要是在冬日强攻,那些水土不服的隋军,定然死在冰冷的天气之中,要是隋军大量伤亡,我等可以利用隋朝内部的不和,挑动杨集的政敌对付他;就算除不掉他,也能贿赂一些人,让他们为我吐谷浑说话。杨集要是没有冒雪进攻,我们同样获得大半年的喘息之机。”

慕容伏允十分赞赏慕容邕的分析,他冷冷一笑:“杨集年少气盛、气焰嚣张,从他当凉州大总管至今,就没有一天安分过,如今正是极力表现自己之时,此人确实有可能在寒冬作战。如果他的军队出现巨大的伤亡,我们确实有了借刀杀人的良机;而内斗,向来是中原人的拿手好戏,而且也是中原王朝走向衰弱的主要原因。”

“中原人确实善于内斗,但我们能不能坚持到隋朝内斗之时还是两说。”慕容邕叹息一声,忧愁不减的说道:“要是隋军杀败边境之军,攻入腹地;或是今年杀死我们大量兵力。我们明年的处境将会艰难无数倍,所以战争的关键就在于大雪降临之前。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以守代攻,将隋军死死的抵御在国门之外,同时还要竭尽全力的保存实力。”

慕容伏允深以为然,他默默地梳理了各个对峙点的兵力一遍,然后向慕容邕说道:“我觉得战争的关键还是在鄯善、当金山口,天柱王以为如何?”

“正是如此。”慕容邕苦涩一笑:“我们的精兵被隋军牵制在各个要点了,手上可用之兵寥寥无几,鄯善和且末是守不住了。当务之急是让收缩防御,尽快让天壁王撤回当金山口。但是难就难在如何把三沙城全体军民撤回来。”

这也是慕容伏允难处之所在,让他放弃已经失去、夺不回的鄯善和且末可以,但是三沙城的军民却是他不能放弃关键。如果失去了那里的军队,就算自己今年把隋军打退了,明年拿什么抵御隋军?

作为吐谷浑的大可汗,他不仅要好好地活下去,还要活得比隋朝皇帝更好。但是活得好的前提是他必须有属于自己的稳定地盘。但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口,杨坚就算把整个大隋王朝送给他,他也统治不了。

一念至此,慕容伏允心中生出一股难言的紧迫感,他取出一支金箭,交给了慕容邕,吩咐道:“你速去伏罗川城,带一万五千名士兵前去当金山口,再让慕容铁刃分出一万士兵给你。务必将三沙城军民迎回腹地,不得有误。”

“遵命!”慕容邕接过令箭,正要离开王宫,却听到殿外响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以及侍卫的呵斥,不一会儿,一名百夫长带着一名风尘仆仆的士兵走了进来。

见到慕容伏允,那名将士连忙行礼:“参见大可汗。”

“不必多礼了,你是从哪里来的?究竟发生了何事?”慕容伏允神情紧张的问道。

那名士兵连从怀中取出一封信,恭恭敬敬的凝视给慕容伏允,又退后了几步,这才说道:“回禀大可汗,我是雪山军营的斥候!我军巡视之时,隋军主将让人将此信交给我军士兵,说是给大可汗的信。”

“哦?”慕容伏允看了手中的信封一眼,点头道:“你先下去休息。”

“是!”那名士兵连忙躬身告退。

慕容伏允打开书信看了一遍,这才向慕容邕说道:“隋朝愿意和我们谈了,他让我们派人去甘州张掖面谈。”

“大可汗,两国差距巨大,我们与隋朝决战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下之策。既然杨集愿意谈,说明隋朝有所松动了,如果能够结束两国对峙局面,对我吐谷浑百利而无一害。”慕容邕松了一口气,建议道:“我认为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争取以和平的方式解决这场对峙。就算谈不拢,也能知道隋朝的底线所在,这样也能让我们作出相应部署和应对。”

慕容伏允沉吟半晌,向慕容邕说道:“既然如此,你就带支合使团去一趟张掖,探一探杨集的态度,无论如何都要第一时间回报。至于迎接慕容兆之事,我另派他人负责。”

“遵命。”慕容邕将令箭还了回去,行礼离开。

“唉!但愿能够讲和吧。”望着慕容邕匆匆忙忙离开的背影,慕容伏允患得患失的低声自语。

隋朝的反击太过犀利,而他和吐谷浑却都没有作好大决战的准备。别的不说,单是对峙的每一天,就要损耗无数钱粮;这其中除了军队的日常用度,还有牧民为兵之后,再也无法产出粮食、上交赋税。长此以往,大家连吃饭都成问题,更别说帮自己扫平天下、占领河西走廊了。

如果可以通过议和的方式来结束该死的对峙,别是说让自己向大隋王朝称臣了,便是让他慕容伏允当杨坚的重孙子,他都乐意干。

回到后宫,可敦拓跋玉将慕容伏允迎了进去,让人把晚饭端上,埋怨道:“大汗也真是的,都一天没吃东西了,万一饿坏了怎么办?那些臣子也是,竟然从早上一直拖到了现在。”

慕容伏允对拓跋玉的关心体贴充耳不闻,回到屋内就把王袍脱了丢在一边,坐在胡床上唉声叹气。

几名宫女端来了食物,拓跋玉等她们放好,就把她们打发出去了,好奇的问道:“大汗怎地这般萎靡?莫非是隋军打过来了不成?”

慕容伏允瞅了自己的可敦一眼,摇头道:“这倒没有。只是眼下人心惶惶,许多人畏隋如虎,若是隋军杀过来,我们如何抵挡得了?”

拓跋玉抿了抿嘴,顺着丈夫的话题说道:“王宫府里也有奴婢背地里谈论此事,这些人非但没有帮着说话,反而宣扬隋军有多么多么的厉害,简直是吃里扒外。我实在是气不过,就派人将那些嚼舌根的奴婢当众打死,往后谁敢再提起隋军比我吐谷浑强,就是这样的下场。”

慕容伏允欲言又止,嘴唇蠕动两下,最终却只能化作了一声叹息。

“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是隋朝文人毕生之追求,精通汉学的慕容伏允也不例外,可是这最起码的“齐家”看似是最低要求,但是想要做好“齐家”却是十分不容易。只因家长里短矛盾重重、很难说得清楚谁对谁错,就算明知对错,有时也不能单纯以对错来处理。

普通人家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人数众多的吐谷浑王宫?

按理说,宫中是不应该“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但是这位后宫之主非但做不到控制宫中言论,反而施以凶残杀戮手段,如此倒是听不到闲言碎语了,可谁会心服口服?说不定那些奴婢嘴上闭得严实,心里头却巴不得王族倒霉。

若是隋军有朝一日真的杀到伏埃城,能指望宫中奴婢、侍卫拼死抵抗?

这位可敦这个时候都管不好王宫之事,真到关键时刻,还不得把王宫上下弄得鸡飞狗跳、永无宁日?

然而喝斥是不能喝斥的,甚至慕容伏允连不悦之色都不能流露出来。只因他这位可敦是拓跋赤辞的姐姐,正因为有这层关系在,所以才能拉拢党项、才能让党项帮忙盯着蜀州隋军,如果此刻与她交恶,搞不好她让她的弟弟反了吐谷浑。

不过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慕容伏允却不由自主的想起风姿绰约、雍容华贵的光化公主来。

光化公主是隋朝的和亲公主,于开皇十六年下嫁慕容世伏,当她到了吐谷浑的时候,已经是开皇十七年,她和慕容世伏还来不及完婚,慕容伏允便挑起了吐谷浑内乱,杀死了自己的兄长,这也使光化公主还没成亲就变成了一个寡妇。

依照吐谷浑习俗,光化公主本来是应该嫁给继承汗位的慕容伏允,可她是大隋王朝公主,这又得按隋朝的规矩来,杨坚当时是说再嫁可以,但必须守孝三年,然而过了一年多时间,大隋却推崇起了“不和亲”的外交政策,接着便遣使前来吐谷浑,要把光化公主接回去。

慕容伏允却又不干了,若是他把光化公主送回去,便是坏了吐谷浑的规矩,无法向国民交待。于是两国在光化公主的问题上一直扯皮。

而慕容伏允娶不到光化公主,却也不敢动粗,毕竟她的娘家太强悍了;无奈之下,他为了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实力,便和党项的拓跋赤辞联姻了。

只是每当慕容伏允拿光化公主和只会动武的拓跋玉比起来,就发现她如若云端之上的仙子一般。不仅容貌符合自己审美、气质也贴合自己的心坎,重要的是相当有能力,若是她能成为自己的可敦,定能在事业之上给自己带来极大助力。

只可惜她本人不乐意,娘家又实在强悍,使慕容伏允看到吃不到。

心中的郁闷之情,可想而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