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245章:尉迟履新

大隋主沉浮 第245章:尉迟履新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17:19:46 来源:笔趣阁

拓跋木弥虽然遵照慕容伏允之令退避五十里,可是他仍然令长子拓跋永兴率领一万精锐坐镇祁连原大营,一方面是防止隋军占领战略重地祁连原;另一方面是他的主力之师士气萎靡、厌战情绪极重,若是隋军从背后掩杀撤退之师,这支军队必败无疑,所以长子这支军队,还肩负着断后的使命。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令拓跋木弥大放宽心。只因隋军新任主将刘权非但没有趁势而入,反而把张须陀设立在对峙前沿的哨所、箭塔拆了一干二净;与此同时,刘权还把隋军将校尽数换成他的心腹亲信,此外又将五千名能征善战大隋铁骑换成由羌人组成的州兵,弄得军堡上下鸡飞狗跳、怨声载道。

刘权一连串不合理举动,令拓跋木弥生出了刘权不知兵法、志大才疏、排除异己的感觉。

“哈哈哈哈!能征善战的杨集也不过如此,竟然换了一个不知兵的文官来当主将,这不是添乱吗?”当拓跋木弥将此消息传到王宫,阅完军情的慕容伏允心花怒放,压在他心头的近一年时间大石,在这一刻仿佛被掉了,他心中快美非常,向传令兵问道:“拓跋名王呢?”

传信兵连忙回答:“回大汗,名王奉大汗令:在大通山西北段的托来河河源一带休整,只等大军安顿下来,便分兵前往当金山口。”

“嗯!”慕容伏允点了点头,目光冰冷的注视着这名传信兵,又冷冷问道:“祁连原那边呢?有没有留下军队?”

传信兵迎着慕容伏允冰冷的目光,心头为之战栗,他连忙避开目光,忐忑不安的说道:“名王担心隋军占领了祁连原,便让少族长率领一万精锐驻守老营。”

“是么?”慕容伏允听得为之一愣,他本以为拓跋木弥留下断后的杂兵,却不曾想拓跋木弥竟然让他的儿子和嫡系精锐断后,若是隋军南侵,他的本部岂非是首当其冲么?

“正是!名王还要求少族主死守祁连原,哪怕战至最后一人,也不能后退半步。”传信兵将自己所知一切,合盘托出。

“我知道了!你回去告诉大名王,他不负我、我也不亦他。”慕容伏允心情有些复杂,隋军的初步退兵固然使他感到欣慰,但是如何处理拓跋木弥却使他为难。

拓跋木弥固然是用事实来证明了他的忠诚;可是这些大将信奉“先家后国”理念,不仅影响了他慕容伏允的统治力,而且也是吐谷浑走向辉煌的最大障碍,若是大家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吐谷浑岂能如何被动?只不过当下的吐谷浑,凡事以大隋这个强敌为重,他此时若是剥夺了拓跋木弥的权力,恐怕会寒了大家的心,搞不好还会引隋军入境,所以现在也只有等到对峙结束,再来梳理吐谷浑内部问题了。

与拓跋木弥比起来,收拾慕容兆之事却是正当其时,一来是慕容兆损兵折将,害得他不得不以屈辱的方式把鄯善、且末割让出去;二来是慕容伏允听说慕容兆竟然擅自把隋朝使节迎入了三沙城,他们到底在谈什么不得而知,只知道慕容兆最后一脸喜色的把使节送了出去。

这起事件不但与杨集所说的扶持新的吐谷浑可汗吻合,而且慕容兆和隋朝使节所谈的未知内容像是卡在咽喉的鱼刺一般,令慕容伏允异常难受,恨不得把慕容兆抓到眼前问个究竟。

等到传信兵远去,慕容伏允看了待命的慕容邕一眼,缓缓的说道:“祁连原对面的隋军换了文官为将,而且先是撤军五千,接着又将五千士兵换成了战力不齐的州兵,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杨集是一次性退兵一万。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慕容邕说道:“大汗,这是杨集对我们割让鄯善、且末的回应。如果我们把三沙城的军民撤回来,那么和谈是初步成功了。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便可以通过会谈的方式缓和矛盾,直至对峙结束为止。”

“也就是说,当务之急还是慕容兆了?”慕容伏允皱眉道

“正是!”慕容邕点了点头:“杨集已经率先表现出了诚意,若是我们迟迟没有行动,这和谈的火苗定然会因此而熄灭。”

慕容伏允幽幽的叹了一口气,说道:“让慕容兆退回去不难,难就难在如何安置他。你说,我应该怎么对待他?”

慕容邕听了这番话,暗自心惊不已,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当初他也怀疑所谓的“扶持新的吐谷浑可汗”是杨集挑拨离间之计,但是作为一名臣子,他必须把这一切如数上报,这样才能避免后悔莫及的事情发生,可他还是小看了慕容伏允的疑心。

“怎么了?”慕容伏允见慕容邕迟迟没有答复,十分不悦的问了一声。

慕容邕迎着慕容伏允冰冷的目光,连忙收慑心神,违心的说道:“大汗让慕容兆坐镇鄯善,兼管且末,可他到任的时间不久,就把这两个地方经营成了自己的领地一般,也是因为出了眼前之事,否则他极有可能生出割据一方的野心。我的意见是要彻底铲除他,但绝对不是现在。”

“为何不是现在?”慕容伏允问道。

“鄯善和且末的失去、数万勇士的死去,慕容兆这个鄯善大元帅都要负主要责任。但是他部众无数,若是就此清算,我担心他会铤而走险。”

在慕容邕看来,鄯善之败,说到底还是慕容世杰、慕容达干轻敌大意、急功近利所致。正是他们先后中了“鄯善军”的埋伏、葬送了数万大军,在三沙城与隋军对峙的慕容兆才会如此的被动。但是慕容兆毕竟是鄯善大元帅,慕容伏允让他出来扛下战败的责任,完全说得过去。

只要战败的罪名成立,日后杀其人、吞并其部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而这,显然也是慕容伏允步步追问的用意所在,因为他需要一个充分的杀人理由。

这番话,却是说到了慕容伏允的心坎,他想了一会儿,示意道:“你继续说!”

“是!”慕容邕沉吟半晌,继续说道:“现在还不是考虑慕容兆如何如何的时候,而是大汗要考虑大汗的尊严、军心。他既然率领大军与隋军对峙、将士们既然与鄯善军浴血奋战,不管结果如何都应该赏赐和抚恤,这样既显出大汗了的赏罚信明,又能收买将士之心、阵亡将士家小,让这些人觉得一切是在为大汗效忠,而不是在为慕容兆效力。如果大汗不承认他在鄯善的努力,也就等于否认了数万名牺牲将士、否认了三沙城数万将士,最终只会把三沙城二十多万军民、无数勇士遗孤推向慕容兆。所以我认为接下来当以嘉奖将士为主、慕容兆为辅,这样一主一次,那么军民入境之后,仍然是大汗的子民。”

“而令慕容兆本身就令吐谷浑上下大失所望,如果再失去了三沙城军民之心,那他剩下的力量也就是本部了。到时候怎么治他罪,还不是大汗说了算?就他那势单力孤的本部,又能做什么呢?”

说到这里,慕容邕心中又是一叹:慕容伏允明显是要拿慕容兆祭刀了,但是他却一点办法都没有,如果慕容伏允依此法而为,即使日后有叛乱发生,其规模也不会动摇吐谷浑国基。

慕容伏允欣然点头:“我知道应该怎么办了,就依你之计,先笼络住他,等军民安定下来,再调头治他罪。”

“是!”慕容邕心事重重的应了一声,便退出了王宫,回首看了金碧辉煌的王宫一眼,忍不住又是一声长叹。

其实吐谷浑的“削藩”政策,早在慕容夸吕时期便开始了,当时的慕容夸吕为了让吐谷浑蜕变成军政统一的国度,先是对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采取“远交近攻”政策,从而稳定了外部形势,接着便对吐谷浑各部展开血腥清洗,为了迅速达成他的目的,不仅屠杀了大量的部落酋长,便是他立的太子也动不动的废杀,最终导致了内乱的发生。

而慕容伏允,他的威望和功绩不但不如慕容夸吕,甚至连威慑各部的能力和实力都没有,重要的是现在比起夸吕时代,多了一个空前强大的敌国。但是令慕容邕感到揪心的是:慕容伏允对这一切全都置若罔闻,如今的外部形势稍有起色,就迫不及待的准备“削藩”了,难道就不怕内乱再起吗?

就算没有爆发内乱,要是惨遭压迫的镇边大将纷纷降了隋朝,又该怎么办?

就在吐谷浑上下心思各异之际,隋军却是偃旗息鼓,包括杨集在内,大家不疾不徐、各忙各的,仿佛都把吐谷浑放在了一旁。

事实也是如此,毕竟大隋执行的是军备竞赛,准备用对峙的方式耗尽吐谷那一点微薄家底,每拖一天,吐谷浑的国力就会衰弱一分。如果隋军急匆匆的挥师登上高原,这才是正中慕容伏允下怀呢。

更何况各个对峙点的主将都是能征善战之士将,而且兵力也不比吐谷浑少,杨集真没有什么地方值得去担忧的。

如今从地势上看,杨集已经从东、南、西三面封锁了凉州与吐谷浑的一切联系,除了必要的官方来往之外,几乎不准一个吐谷浑人入境;而东南方,周法尚又牢牢的锁死了吐谷浑入蜀之路。随着这个封锁圈的最终形成,使吐谷浑腹地陷入了“冂”字形的中间。

吐谷浑要想甩脱这个框架,要么和隋军决死一战,不过杨集认为以前封死和谈道路的时候,慕容伏允或许还有背水一战的勇气,但是随着和谈大门的开启,他又有了新选择,怎么可能来打必败的仗呢?

下午时分,杨集正坐在总管府官署内白批阅公文,吐谷浑已经可以抛到一边,而前去草原讹诈的请示,朝廷尚未批复下来,所以这等待的日子里,也是杨集最为清闲的时刻。

这时,尉迟恭快步而入,向杨集行礼道:“参见公子!”

“起来吧!”杨集放下公文,笑着问道:“敬德有事吗?”

尉迟恭略略犹豫一下,拱手道:“我想问问公子,咱们几时去草原?”

杨集看了他一眼,“你问这个做什么?”

尉迟恭讪讪的说道:“公子,能不能让我带一支军队?”

说到这里,尉迟恭目光认真的看向杨集,毅然道:“让我带一团即可,如果不……”

“你说多少?”杨集听得目瞪口呆,以一种难以置信的目光看着尉迟恭。

大隋军队平时实行府兵制,哪怕常备军也不例外,即是耳熟能详的五人一伍、两伍一火、五火一队、两队一旅、三旅一团、五团一军府,伍设伍长、火设火长、队设队正、旅设旅帅、团设校尉、府设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

可是到了战时,军队必须进行重编,在团之上又另外增加更高的作战单位,这个独立出去的最高的作战单位就是军团,军团的主将就是主帅之下的统兵大将;而人数方面,一军是一万六千名士兵:其中有步兵八千人,以两千人为一营;骑兵是四千人,以千人为一营;另外有辎重兵四千人,也是以千人为一营。

再往下的编制是五人伍、十人火、五十人队、百人旅、三百人团了,军职也伍长、火长、队正、旅帅、校尉到仪同、偏将、亚将、将军,等级分明、条理分明。

尉迟恭已经辞去了朝廷的军职,他所说的“一团”自然不是军团,而是平时的三百人那种。然而这样一个牛逼的人物,竟然只要求带三百个大头兵,杨集怎么可能答应呢?

“公子!”尉迟恭以为杨集不答应,低声说道:“若是一团不行,哪怕一队也行。”

“一队?亏你说得出口。”杨集摇头失笑,他已经成功的把薛举、李大亮、朱粲带成了三条咸鱼,如今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愿意办事的人,岂能答应这个丧尽天良的要求?

尉迟恭问道:“那是多少?”

“刚从刚从祁连山下来五千名士兵,不但是百战老兵,而且有一部分是随我杀入大湖区的士兵,他们是从战场上活回来英雄、强者。但是他们还缺一名主将,”杨集向尉迟恭说道:“你去帮我带一段时间。”

尉迟恭顿时受宠若惊,连连摇头道:“公子,我以前只是一个车骑将军,最好也只能带一千人,你一下子给我五千人!我怕我带不好。”

“好了好了!”杨集摆了摆头,道:“这个主将,你是当也得当、不当也得当。你要是这点本事都没有,干脆卷起铺盖,连夜回并州去当你的富豪好了。”

尉迟恭听了这话,登时不乐意了,弃职来投杨集对他而言,绝对是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决定。在杨集麾下这段时间以来,不但学会了许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且杨集和众多同僚极好相处,大家处得如同兄弟一般,如此良好的氛围打哪儿找?一听杨集说什么“连夜回并州去当你的富豪”,顿时就跳了起来,叫道:“公子尽管放心,我会用得行动来证明。”

“这才对嘛!”杨集笑了笑:“其实这五千老兵很好管,只要你折服了他们,你日后叫他们往东,他们绝不往西。而军队是崇尚武力的地方,这点对你来说,一点都不难。不过,你还要替我做另一件事。”

尉迟恭闻言松了一口气,连忙又说道:“请公子吩咐!”

“韦云起离开之前,不是留下三千名羌兵了吗?”杨集说道:“你将这三千羌兵也带入军营,我不是说让他们立即变成令行禁止的铁军,但最起码要让他们知道军法、战阵、队形。”

尉迟恭苦笑道:“我一个人,恐怕不行吧?”

杨集说道:“我会让李大亮专门管这三千羌兵。之所以你一起训练,是让他们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军队、什么是真正的铁军。”

尉迟恭隐隐感到,杨集是要发动一场波澜壮阔的战争了,也就不再推三阻四,肃然的行礼道:“我绝不辜负公子期望!”

“好好干!”杨集把一支令箭递给了尉迟恭。

“喏!”尉迟恭双手接令,告辞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