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118章:因为他笨

大隋主沉浮 第118章:因为他笨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09 17:30:22 来源:笔趣阁

甘露殿正殿,杨广忧心忡忡的步入殿中,来到杨坚面前行礼道:“父亲,孩儿有紧急情况禀报。”

“又有何事?”杨坚哼了一声道:“说来听听,到底是突厥大军再起,还是有人啸聚造反攻打州县城池?”

“呃…”杨广愣了一下,心说父亲这什么口气?

很是让人莫名其妙啊。

他琢磨不透父亲言下之意,干脆通通抛开不理,径自拱手道:“父亲,并州、冀州、豫州连日以来暴雨不断,水势汇入黄河以后,于下游漫过河堤,使河南十二州变成一片泽国。”

“你是什么?”杨坚悚然一惊,头痛、烦躁等等病症在这一瞬间仿佛不翼而飞,昏昏沉沉的头脑猛然清醒。

不由得杨坚不紧张,十二个州就这么化作一片泽国了,受灾百姓、死伤百姓之多可想而知,而且水灾过后,饥荒会接着发生,而这一切又会造成更多人死亡,更要命的是洪涝灾害的地方往往会爆发瘟疫,这一切的一切是足以动摇帝国根基的。

他猛的站了起来,咆哮道:“都水监前日不是说水势可控么?还有地方官员怎么没有加固加高河堤?”

“汾水两岸连续下了两天两夜的大暴雨,再加豫州洛水、并州沁水也是如此,这些水势到了管州就形成了极大的洪流,这其实是不可预料、难以应对之事。”

杨广替都水监、地方官员说了句公道话,然后说道:“地方官员唯一能做的,就是将百姓迁到高处,好在之前有所准备,损失应该不算太大。依孩儿之见,当务之急是派忠诚可靠的人去赈济灾民、维护地方秩序,以免有人为祸地方、借机作乱。”

“让杨达去吧!”

杨达不但是门下省主官纳言,而且还是隋朝宗亲,杨素对他的评价是“有君子之貌,兼君子之心者,唯杨达耳。”而这番话,也深得杨坚和文武百官的认同。杨坚沉吟半晌,又说道:“另外改变以往的赈济方式,执行以工代赈之法。”

事实上从大禹治水至今,许多赈灾防疫方式已经有了雏形甚至已经开了先例,以工代赈这种看似新颖的东西,也不是没有过,但是真正阻碍赈灾的,是在赈灾过程中执行力不足、监督不到位,导致赈济之粮在层层下拨中,出现巨大损耗,本应是顿顿干饭的赈济粮,落到灾民身上时,已经变成了清汤寡水、可见碗底的‘粥’,最终导致大量赈济钱粮落入了贪官污吏的口袋,而百姓能够活下来就已经对这些官员感恩戴德了,哪会在意、哪会知道朝廷发了多少?而朝廷事后派出的巡察御史,见到灾民都活得好好的,自然无话可说。

而杨集提出了以工代赈的概念之后,在着重强调赈济过程中的监督、执行之余,同时也强调了舆论方面的宣传,目的是让灾区百姓知道朝廷下拨多少钱粮、每家每户应该分到多少,对于一下自己得到的,百姓心中都有数了。

巡察御史事后一查就能知道有多少钱粮落到百姓头上,又有多少钱粮流失。如果有所流失,只须抓住负责赈灾的官员和地方官员便没错。

而大隋王朝建立至今,黄河下游洪涝频发,本身就有一套很好的办法,当杨集提到“加大赈济过程中的执行和监督力度、加强舆论宣传”时,朝廷很快就弄出一套行之有效赈灾良方。

这一次洪灾,杨坚准备将这办法使用上来,一来是看看这套赈灾良方的效果;二来也是想发现不足之处,从中汲取经验,进一步将赈灾之策完善起来。

“内史侍郎薛道衡刚正不阿、眼中容不下半颗沙子,实乃监督主官的不二人选;另外可以让将作大匠宇文恺主管建造一事。”杨广说了自己想到的人选,又建议道:“伊州、庭州比是胡人,未了尽快让他们成为大隋中的一员,用汉人去定居、影响是必不可少之事,而受灾十二州人口众多,并且是齐朝遗民,孩儿打算选出部分灾民去此二州为民,只要朝廷给予税赋上的减免,并解决他们迁徙途中的吃住问题,这些失去家园、生活无以为继的灾民不但不会反对,而且对于施恩于他们的朝廷增加认同感,路走得越长、享受到的恩惠越多、越能体会到大隋王朝的善意。此外,还能削弱齐地的反抗力量。”

“此法甚妙!”杨坚不禁笑了起来,连连点头道:“下去安排吧。”

“喏。”杨广想了想,又说道:“尚有一事需要父亲定夺。昨晚有数十名刺客潜藏在平康坊南里一家娼妓楼里,意图伺机谋害金刚奴;由于他们长得凶神恶煞,且都携带武器,被娼妓告发,如今已被掳获。但是这些人手持强弩,淬有剧毒,导致右武侯府四十人名将士中箭,中箭者,尽皆毒发身亡。”

说到将士们中箭身亡时,杨广的语气中已经充满了愤怒,十分庆幸的说道:“据俘虏交待,他们昨天晚上本来是在平康坊北门到王府一带设伏,只是金刚奴昨晚走了西门,这才逃过了一劫。”

“竟然有人在京畿之内,意图谋害金刚奴?”杨坚脑袋一疼,继而怒火升腾而起:“他们昨天是要谋害金刚奴,今天是不是就轮到我们父子了?简直是胆大包天。查!给我清清楚楚的查,我倒是想要看看,到底是谁有这般胆量。查出来,诛他三族、灭他满门!”

本就因为头痛而暴躁的情绪彻底激发出来,杨坚怒发戟张、雷霆震怒!

杨广待到父亲发了一通脾气,这才说道:“孩儿已然查实,强弩虽然私下所制,无从查起,但是刺客之中多是贺若弼的家奴,只是他们却拒不供认受谁指使,所有人人服毒身亡。”

杨坚怒气满盈,却愣了愣:“贺若弼,没有出错吧?”

话一说出口,自己就知道定然是不会出错了。贺若弼是什么德行,他焉能不知?

贺若弼最是睚眦必报的一个人,贺若氏因为贺若怀亮一案,被一查到底,最终死的死、发配的发配、免职的免职,如今他的儿子贺若怀亮更是不治身亡,若是贺若弼不谋求报仇雪恨才有鬼了呢。

“绝对不会出错。”杨广拱手一礼,肃然的说道:“孩儿从这些刺客之中,就认出了其中两个人,他们乃是贺若弼平陈时期的亲兵,当初在与韩擒虎亲兵打架斗殴时,异常凶悍,甚至砍伤了韩擒虎次子韩昭,所以孩儿印象深刻。”

杨坚揉了揉太阳穴,凝神想了一会儿,道:“将那些死士埋了吧,然后你让人去申饬贺若弼一番,令其好自为之。另外,让金刚奴小心一点,日后出行,多带一些随从。”

顿了一顿,又改了主意:“还是等贺若家丧事办完,再去申饬吧。”

贺若弼虽然为人暴虐、睚眦必报,但是为大隋立过大功的老将,如今被罢黜为民不说,而且连最宠爱的儿子都死了。身为父母者,对于儿子之死因焉能无动于衷?

他的手段是酷烈了一些,但毕竟还没动手就被朝廷一锅端了,而且这些死士都死了,他大可说自己一无所知,是下人私自为之,然后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当然,这也是因为杨集丝毫无损,如果杨集有何意外,那断然不是申饬这么简单了。

你贺若弼是功臣,难道我弟弟、侄子不是功臣?你贺若弼护短,难道我们老杨家不会?

“喏!”杨广应了一声,又说道:“现在右武候府士兵、万年县已经把整个平康坊封锁,事情已经闹大了,要不干脆一查到底,看看青楼酒馆是否藏有强弩等禁物?”

平康坊南里中的北、中、东三曲则是世家门阀、达官贵人在幕后操控的大型青楼,里面鱼龙混杂、三教九流应有尽有,素来是大盗、逃犯躲避的天堂,甚至一些青楼的奴仆、打手就是逃犯,然而这些青楼背景太深,所以朝廷向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杨广知道很多青楼的幕后东主是关陇贵族,而关陇贵族不但是大隋王朝的威胁者,还是支持嫡长子杨勇的利益团体,诸如宇文弼、薛胄、柳述、元岩、元寿之流,不但位高权重,而且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门阀在支持,尤其是独孤氏和元氏、窦氏等等大门阀,更是杨勇一贯的支持者。

虽然杨广已经看到九五之座是属于他的宝座,但是支持杨勇的势力实在太大了,若是父亲以后不在了,有这些人支持的杨勇未必不能以暴力的方式翻盘,而大哥那性子,就算赢了自己,也控制不住那些人,最后的好结果一定赢得了皇位、却失去了江山,所以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大隋江山,杨广始终都不敢大意。

他本想借此事件,把失去一切权力的支持杨勇的贺若弼一族彻底摧毁,如此可谓是公私兼顾、一举多得,但是父亲却始终顾念旧情,白白浪费了削弱关陇贵族的良机,这令他大为沮丧之余,便退居其次,准备以盘查平康坊青楼为由,剪除一些门阀羽翼,这样总比什么都不做为好。

“做这些小事,除了打草惊蛇之外,半点意义都没有?”杨坚看了杨广一眼,叹息道:“关陇贵族绝非你想象中那么简单,比如说军队之中,每个家族都有几十、几百个子弟担任中层武官,他们控制了数目庞大的军队,如果加上他们门生故吏、门生故事的子弟,以及提拔上来的人,他们控制的军队就更多了。在没有解决这些问题之前,如果你步步紧逼,后果是将他们逼反,而忠诚于皇族的军队又有多少?就算有,又能打赢几十上百万大军么?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而北方一旦乱了,心怀故国的南方贵族,不可能不反。我大隋和秦朝都结束乱世的王朝,遇到的问题也有些类似,秦朝内部最大的问题是六国后裔,我们不但有齐、陈等等后裔,自身还有一个强大的时刻想颠覆大隋的关陇贵族,所以我们的问题比秦朝还要复杂几分,更要比秦朝有耐心。”

“喏。”杨广怏怏不乐的应了一声。

“唉!”杨坚叹息一声,道:“我本来打算让入主中枢,日后专门与关陇贵族博弈,而秀儿镇益州、谅儿镇并州,让他们对关中保持强大的威慑力,助你成事。然而秀儿不争气,被人架成空壳不说,还犯了大罪。而谅儿就甭说了,他现在连我这个当老子的话都不听了,一旦我不在了,他的情况不问可知。”

杨广这才明白父亲的用心,但新的问题又来了,想了一想,始终把疑惑已久的问题说了出来:“既然父亲觉得孩儿命令不了五弟,您为何还要给他兵力、大将,这不是助长五弟的野心么?”

“这点我当然考虑到了,甚至还料到我一旦不在了,他不但不遵你的号令,甚至极有可能造反。”杨坚目光望着远方,幽幽一叹:“既然他注定要反,那我干脆就鼓励他造反好了,而我给他的兵将皆是关陇贵族里的中流砥柱,日后当你打赢了老五,将那些追随他造反的人杀了便是,有大义有手,关陇贵族也没办法说什么,当然了,你也可以利用这些人质逼关陇贵族就范,达到一些目的。”

杨广闻言默然,终于体会到了父亲用心。

“我现在担心的是,他败得太快。达不到消灭关陇贵族中坚之力的目的。”杨坚又说道。

“这是为何?”杨广好奇的问道,在他看来,杨谅拥有完整的齐国大地,要人有人、要粮有粮,如果真的打起来,自己未必赢得了他,可父亲却这么说,实在太意外了。

“因为他笨!”

“……”杨广听得哭笑不得。

“阿?!”杨坚叹息道:“我希望你以后给你的兄弟们一条生路,让他们富足终老。”

“父亲放心。”杨广肃然拱手,十分坦然的说道:“自从孩儿当上太子以后,就没有视兄长、弟弟是敌人了。”

言下之意很明显。

不管是亲兄弟杨勇、杨秀、杨谅也好,堂兄弟杨智积、杨纶、杨集、杨静也罢,都没有当他敌人的资格。

杨坚笑了起来:“下去吧,如果你认为时机成熟了,便将智积、斌籀他们派去关东为将,让他们建立一支属于皇族的军队。”

“喏。”杨广点了点头,拱手道:“孩儿告退。”

当杨广出了甘露殿,一名老宦官连忙相送。

此人名叫杨安,及是杨家老奴,他在战争中伤了下身,杨坚登基之后,升他为内侍省左高官,早已被杨广收买,成为杨广的耳目。

杨广地位十分稳固,倒不是想要对父亲有什么不利,而是想及时掌控第一手消息,想知道杨坚在接见大臣时,某些人对自己不利,以便分清敌我,免得傻乎乎的将敌人视为自己人。

杨安迈着小碎步跟着杨广,见四下无人,边走边轻声道:“陈贵人又在圣人耳边说话了。”

“那女人说了些什么?”杨广轻声问道,杨广知道陈朝皇族异常痛恨自己,而且这种事情也不是一两次发生了,甚至还野心勃勃的想当大隋皇后,这怎么可能呢?

大隋的皇后只能有一个、只能是杨家子弟敬重有加的独孤皇后,至于其他女人,那简直是白日做梦。

“她说废太子宽厚仁慈、温文尔雅、才气斐然,是一代仁君的典范。”杨安看了杨广一眼,继续快速的小声说道:“还说圣人是打天下的马上皇帝,未来之君当执行仁政,与民同休。而太子您太好战了,于国不利。”

“连天下大势都不明,就乱说一通。真是一个愚蠢的女人,”杨广知道陈贵人对他灭陈之事,一直耿耿于怀,自从母亲不在以后,她可没少在父亲面前说自己的坏话呢,但是可笑可悲的是,这个女人连坏话都说不出水平来。

杨广摇了摇头,道:“你甭去理会她,让她尽管敞开着说好了,如果她实在无话可说、实在说不出我的坏话,那就让人教她说、让她大说特说。她如此干涉储君和国家大事,迟早遭父亲厌恶。你们多多关注父亲接见的那些文武大臣,那些人所说的话才重要。”

“喏,老奴明白了。”杨安低笑着应了一声。

“对了!”杨广又想起一事,皱眉吩咐道:“父亲的身子每况愈下,近来头痛症频频发作,你们务必看好父亲的饮食、药汤,绝对不能让人择机下毒;哪个医匠用什么药、写什么配方都给我记牢了,及时送到东宫。”

杨安连忙答道:“请太子放心,老奴一直记着呢。”

“如此就好!”杨广头也不回的说道:“你是杨家功臣,以后我绝对不会亏待你和你的家人。你先回去吧,免得让人注意到。”

“是,老奴告退。”

求月票、推荐票、订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