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300章:救场清场

大隋主沉浮 第300章:救场清场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09 17:30:22 来源:笔趣阁

彤云密布、朔风凛冽,大雪纷纷扬扬,洒满了充当武举乙榜考点的军营,鹅毛般的雪花被狂风席卷着,迷得武士们难以睁眼。

营中校场尽是黑压压的人群,足有四万多人排起了队列,虽然队列不整齐,但数万人汇聚在一起的时候,丝毫不比一支大军的气势差多少,胆小之辈,单是面对这数万名彪悍的武士列成的一个个方阵,恐怕就会心惊胆寒。

校场正北方,一座巨大的点将台立于正中。

担任司仪的人是兵部员外郎王世充,他为了使颀长魁梧的身材如玉树临风、为了显示自己比武士更加耐寒,特意穿着比较单薄的春天盛装,只是这棵“玉树”的脸冻得有点发青。但是再冷的风雪,也扑灭不了王世充内心的火热,此时的他正面对着数万名武士热情高涨、激情飞扬的发表演讲。

先是赞美天地,接着赞美先帝,然后又称赞大业帝,全程旁征博引、滔滔不绝,不仅全程脱稿演讲,甚至连一片雪花都被他引来夸赞大业帝半天,各种华美词汇更是层出不穷。最终,全都汇成多数武士听不懂的连篇废话。

可王世充全然不管,他要的是这番花团锦簇的演讲传入大兴城、传入皇宫。至于这些武夫懂不懂,并不重要,只要吉时不到,他便说得没完没了。

“呜呜、呜呜呜……”就在王世充说的口水横飞、武士们听得想骂娘的的时候,军营正南门忽然传来了激昂的号角声。

一声接着一声、一阵接着一阵的号角声,仿佛原野上的风暴、山中的惊雷,数万武士不由自主的转过身子,往营门口望去。

只见五千多名玄甲大军列着整齐方阵,沿着中间的甬道走了进来。雪光照在铠甲上、头盔上,使头盔上的红缨愈发鲜红刺眼;锋利的兵刃倒映雪光,散发着令人心悸的森然幽光。而军营,也随着这支军队进入的刹那之间,仿佛变成了钢铁海洋,只要风云动,便会掀动惊涛骇浪将眼前一切粉碎!

整支军队没有人说话,只有铠甲甲叶咔咔作响,显得沉默而肃杀。整齐划一的行军队列给人一种如山如海压迫感,仿佛一旦发动进攻,就可以将面前一切敌人全部摧毁。

数万名武士在这支军队面前,竟然都露出震撼和骇然之色,胆小者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声。这并不是他们胆小,而是这支军队、这种气势实在太过骇人,每个都觉得自己的力量太过渺小了。

这支大军从甬道上碾过,直奔高台而去,待到前方的骑士从不远处走过,秦琼等人惊讶的发现,为首大将竟然是久未露面的杨集。

杨集骑着一匹高大神骏的宝马一马当先,只见他身穿玄甲、手执马槊、腰悬宝剑,战马黑色的鬃毛、大氅、头盔上的红缨在风中飞扬,使马上的杨集竟是说不出的闲适潇洒,超逸出尘。

在他身后,是千名身穿校尉级别玄甲的骑兵,之后才是四千名手执长矛、战槊的凉州步卒。

杨集很是享受这种万众瞩目,他看了前方点将台的高度,两腿一夹马腹:“驾!”

胯下本来懒懒散散的黑马突然长嘶一声,竟然疾冲出去,犹如一道黑云一般,须臾间就跨过几十丈之地,那奔腾之气势和速度,让人心惊。

“停停停!”台上的王世充、段文段等人见杨集速度不减,纷纷大吼:“停啊停啊…”

杨集全然充耳不闻,猛地一夹马腹,黑马瞬间加速,一人一马在雪幕中犹如一道黑色闪电,只是这一眨眼功夫,连人带马‘轰’的一声冲上了九尺八的高台。

满场鸦雀无声、雪针可闻。

所有人都是目瞪口呆、瞠目结舌的看着这一幕。

站在台前、差点被踩死的司仪王世充一眼就认出了了已经调转马头的杨集,对于杨集的嚣张深感忐忑,这位爷怎么到这里发神经来了?瞧瞧这气势汹汹架势,分明就是来砸场子啊!再看他带来那支军队,人数虽然只有五千左右,但真打起来,足以将在场数万鱼龙混杂的武士歼灭干净。

人人都说这位爷是大兴城的纨绔之王,为人处世异常霸道,自己还以为只是人们以讹传讹,没想到居然这般肆无忌惮,这可是武举开幕式啊!

对于武举,圣人可是极为重视、时刻关注着的,您这么搞,就不想想后果?如果砸了圣人十分关注的武举,就算圣人不怪你,难道你的良心就不会痛一点点?

不等王世充反应过来,数十名精骑冲到台前,他们不待战马停稳,便已纵身下马,从两边台阶冲上点将台,将除了段文振之外的十五名兵部官员按倒在地,然后推到台前面向数万名武士跪下。

杨集跳下马来,取下麒麟剑走上台前,他见到十五名官员的被踩着后膝跪在地上,两条手臂被亲兵往后拽,便一言不发就抡起剑鞘对着官员们左肩砸了下去。

“砰砰啪啪”的声音顿时响声,官员们只感觉左臂传来一阵撕心裂肺般的剧痛,痛得纷纷惨叫出声。

突来的变故使广场上的一片惊呼,随即鸦雀无声,很多人都捂住嘴,惊恐地望着眼前十分暴力一幕,一些认识杨集、吃过杨集大亏的世家子弟,顿时对杨集生出了高山仰止之感。

瞧瞧人家杨集,一言不合就带着几千名士兵,在盛会之中、众目睽睽之下,一言不发的打断了十多名官员手臂的境界,再看看只会调戏小妇人的自己,着实是天壤之别呐!

真是没法比!

痛彻心腑的王世充忽然明白了什么,他惊恐万分地向杨集望去,只见杨集取出杨广给他的手谕,面向数万武士朗声宣读:“兵部另外郎王世充、崔均、李衍、慕容蛟、独孤览、元弘经、刘浩然……蒙蔽圣听、曲解圣意、营私舞弊、中饱私囊、欺上瞒下、操纵武举,特命右卫上将军杨集将一干犯官缉捕归案。”

念完,又取一份正式的委任状:“右卫上将军杨集文武兼全、忠勇皆备、勤于任事、秀毓干城,敕封为武举总监察、乙榜主考官,钦赐。”

抑扬顿挫的声音,通过埋设在点将台下的铜管、大瓮传遍全场。

众武士才知道还有这么回事,也才知道杨集为何大逞凶威。

一些人欢欣鼓舞,一些人栗栗生危。

王世充等兵部官员吓得脸色惨白,连疼痛仿佛都减轻了几分。

杨集将手谕、委任状交给了扮作亲兵的柳絮,前踏几步,朗声说道:“国欲兴、家欲兴,皆须贤才,然持续数百年的选官政策,皆为各州郡望把持;先帝废除九品正中以后,每年要求各州举荐三名贤才入京参与科考,可这三个名额仍然被各州郡望当作利益来交易。这也使许多名扬天下的诗人、才子,年过半百都还混不上一官半职,纵然入仕做官,也休想做个七品以上的官。原因何在?是因为职位有限,而有限的职务都把持在世家门阀手里,所以最后摆在圣人案头的候选名单,永远是世家门阀子弟。”

“历朝历代的世家门阀子弟有贵族科举、自荐、举荐、世袭、恩荫等方式做官。而广大寒士、广大普通老百姓空有青云之志、惊天之才,却苦入仕无门,得不到一展胸中所学的良机,致使无数贤才、无数天才碌碌无为,最终默默无闻的与草木同朽。文人如此,武士亦不例外。”

“鉴于此,圣人举办了唯才是举、唯才是用的武举,招天下武士聚于京城以武举将;只要你是有真本事的人,不问出身,皆赐功名。”

杨广的骄傲,别人或许不懂,杨集却是十分清楚的。

这个人纯粹就是一个骄傲到地老天荒的人!他所做的事件就算出发点是好的、就算让整个天下受益,可是他从来不说、从来不屑于向谁解释这么做的原因、苦心。

他是活字印刷术、劣质书推广的坚定支持者,也是**令的坚定反对者,他的目的是使天下人都有书读,以书籍来改变寒门、普通百姓的家族命运,同时也是希望大隋王朝以后实现人才多样化、打破世家门阀垄断官场的壁垒。

武举是他用来稀释关陇贵族的武器,但从大势上说,这是一个长久的工程,所以受益最大的,却是马上可以由此入仕的民间武士。但是因为王世充等人的操纵,使这项大好事,慢慢变味了。

如果他杨集没有发现乙榜漏洞,并且任由事态发展下去,这几万名千里迢迢赶来的武士,定然会觉得是杨广在愚弄他们,继而觉得杨广的天下是一个黑暗如墨的王朝。

杨广这样做了不说,不仅是等于没做,反而比没做还令人心寒。

在杨集看来,杨广这个缺点可不利于当一个号令天下的皇帝呢!

瞧瞧人家李二,就很擅长炒作。

小事情他向御史言官妥协,御史言官心满意足了,于是使劲的帮他鼓吹,使他博得了‘善于纳谏’的美名;但是很多大事,人家李二照做不误,可是因为御史言官站在他这一边,帮他经营名声,故而他哪怕做了许多穷奢极欲之事,也没有遭人黑。

而杨集说的这么多,其实是代替杨广解释,让这些武士明白杨广虽然是皇帝,但也需要与世家门阀抗争、需要向文武百官妥协,并非能够一言九鼎、说到做到。同时也是给这帮人灌输一个理念:皇帝和大家是同一伙,大家在国内的共同敌人,是阻碍‘人尽其才’世家门阀大官、是把控了推荐权的地方郡望。

杨集之所以等到今天出场,则是因为寒门武士的愤怒值还不满槽,而军营内的种种表现,以及之前的各种传言,已经成功的大家心中怒火撩到了极致,自己此时出来熄火,效果比以往更好。若是错过了今天,武举便正式按照王世充等人的计划举行了,到时候再来扑灭,也没用了。

说到这里,杨集注视着寒门武士那一边,继续说道:“这是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也是尔等寒门子弟前所未有的福音。但是圣人在决定举办武举之初,却遭到了满朝文武的反对。满朝文武为何反对?是因为广大出类拔萃的寒士一旦步入官场,便会冲击世家门阀世世代代占领的官位,优秀的人士和底层官员一旦多了起来,那么那些身在高层、但却十分平庸的世家官员自然被一一淘汰。”

“这样的局面,显然不是世家门阀、满朝文武希望看到的,所以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纷纷反对武举,当圣人允许他们子弟也报名参与时,他们又怕自己的子弟争不过广大的寒门武士,于是强烈要求圣人将八百个名额都从他们家族之中挑选。圣人自然不答应,于是他们又端起了高高在上的架子,说什么世家门阀子弟不屑与寒士为伍、不屑与寒士一道竞技,故而才有了武举甲乙二榜。”

“然而哪怕圣人分甲乙两榜了,可世家门阀尤不满足,他们利用熟悉律法、善于抠字眼的王世充等人,拟定了漏洞百出的考试章程。正是因为章程上说只准五品以上的官员子弟考甲榜,而对乙榜没有任何限制,所有大量世家门阀子弟、官宦子弟都涌入了乙榜。同时,由于骑术、舞刀、舞长矛、舞自选武器、兵法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他们打算在考试过程中,给世家子弟打高分,给寒门武士打低分,最终把这四百个名额通通卖给世家门阀子弟。”

说到这里,杨集话音一转,那股无奈却是尽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振奋:“好在圣人发现乙榜存在问题,知道有人在这其中操纵武举,于是便让我来担任主考官、总监察。并且将那些已经报名了的世家子弟、宦官子弟、假子一律踢出乙榜,不许任何一人参与考试。”

“新的考官就是台下这一千名来自边军的校尉,他们皆是能征善战的百战之将,既不认识你们,也不知道你们叫什么名字,手中只有你们的编号。所以他们只会根据你们的套路、招式适不适用来打分,不会帮助某个人作弊。而你们,也要务必牢记自己的编号,因为考官念到的是你们的编号,而不是你们的名字。”

“而接下来的考试项目,减为步射、骑射、骑术、舞刀、舞自己擅自武器五项。步射、骑射是实实在在的成绩,作不得假。而后面三项,很难有一个统一标准,若是一人评分,有失公允。故而每项考核都有七名考官打分,减去最高分最低分。另外五名考官的分数总和起来,就是一名考生的最后成绩。”

未免麻烦,杨集也省去了总分除以五这一步了,继续说道:“而负责统计的人员,则是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官员,他们同样不认识你们、不知你们的名字,等考完各个项目、总计成绩出来以后,兵部再将所有人的成绩公布出来。”

许多人听到这里,忍不住热泪盈眶,

是啊,为了等到这么一个机会,他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其中苦楚也就罢了,难就难在学有所成也没有一展报负的门径。所以好不容易听到京城以武举将、唯才是用,于是抱着那一点点的希望、欣喜若狂的跑到京城。

然而他们听到的结果,却是乙榜名额也被世家门阀提前包揽了,这不仅令他们心寒如冰,也对这个朝廷大失所望,纷纷在心中抱怨坐镇中枢的皇帝愚弄他们。

苦心人天不负!

圣人终于察觉了乙榜的问题,并且重新派人来担任主考官了,而新的考官、新的评分方式,无疑是比之前的公平无数倍。

有的武士激动得大呼“天子圣明、圣人万岁”,还有一些人干脆面朝皇宫跪拜,额头砸在满是泥浆的广场中砰砰作响。

杨集见状,也是暗自松了一口气,心知这一场公关危机算是成功了。

只是经过他这么一搞,操控武举的罪名只能由王世充等人来扛,而背后的宇文述却因为自己的提前破坏,失去了操控的机会,也使他拿不到定宇文述罪的证据了。

不过他知道高明的政客,一般都是将个人利益跟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使百姓意识支持这名政客等于是支持自己。只有通晓互利的政客,才能令国家富强、得到万民爱戴。

要是他为了一己之私,而去损害国家利益、任由武举成为臭名远扬的‘盛会’,且不说大隋王朝会如何,单是他麾下的文武就会觉得他私心太重,纷纷离心离德、远遁他处。

至于老奸巨猾的宇文述,由于有那么两个飞扬跋扈的儿子存在着,也使杨集不怕没有对付他的机会。

等到武士们从激动中平静下来,杨集将目光看向一片哗然、纷纷骚动和抗议的世家子弟,重重一挥手,大声道:“众将士,给我将浑水摸鱼的世家子弟、宦官子弟都轰出去。胆敢反抗者,杀无赦!”

在照顾寒门武士的乙榜之内,世家子弟、官宦子弟是否有才,都不重要了。杨集既然要帮助杨广推广‘不问门第、唯才是举’的理念,办好这一届武举,目前也只能将他们通通轰走了。

“喏!”数千名凉州将士轰然应喏,举起武器缓缓逼向世家子所在方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