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494章:高句丽军偷渡

大隋主沉浮 第494章:高句丽军偷渡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09 17:30:22 来源:笔趣阁

于边军而言,自古以来就没有放假过春节之说,越是接近年头,边军的防务越重。而辽州是新入手的地盘、高句丽又摆出这么大的阵仗,所以杨集虽然不管政务,可是兵事方面,却没有丝毫懈怠。

送走杨暕,杨集又把手上的军务处理干净,这才向后院而去。

进入卧室、绕过屏风,就看到柳如眉坐在桌子前,专注的缝制着什么。

她身穿一身天蓝色襦裙,外穿一袭雪白的对襟棉衣,一头青丝垂落在腰际,以白绢在肩后系着,明媚的脸蛋有着难言的宁静神韵。

杨集走到近前,问道:“在绣什么?”

柳如眉放下手中的针线活,脸上露出了恬然笑意:“公子今天回来这么早,没有公务了么?”

“已经处理好了!”杨集坐在她的身边,随手拿起竹蓝里似乎做好的物件,却是一件小小的百衲衣,正面还绣了两头栩栩如生、憨态可掬的小老虎,笑道:“这是给孩子准备的衣裳?”

“哪有?”柳如眉失口否认,但是在那双似笑非笑的目光的注视下,编贝似的牙齿轻轻咬着丰泽红唇、老老实实的说道:“我闲着就做了,省得孩子没衣服穿。”

“我们这么努力,你肚子里肯定有了我们的孩子。现在准备婴儿的衣服,实乃明智之举。”杨集怜惜的将她抱在腿上。萧颖和裴淑英相继有了身孕,这便让没有怀孕的柳如眉有些疑神疑鬼、暗然神伤了;不过由于医学不发达,使她对能否怀孕、如何怀孕一知半解,傻乎乎的认为不怀孕是她不够努力,所到到了黄龙城后,每晚都特别卖力。

柳如眉小手在肚子上抚摸着,脸上洋溢起了母性的光辉,轻声道:“最好是有!如果多一个孩子、公子心中就多一份牵挂;牵挂多了,就会珍惜自己,而不是像现在这样。”

她和萧颖、裴淑英只是个小女人,她们对于家人关怀备至,为了这个家,都能无怨无悔的付出一切;但是对于天下,却没有那么伟大的情怀了。所以她们虽然时常说“国事为重”,可实际上,并不希望丈夫这么累、这么拼命。

之所以常说“国事为重”,一是强迫自己去尽一个女人、一个妻子的责任;二是杨集背负了太多人的仇恨和排斥,同样也有太多人的希望。

一旦他丧失斗志、或是败了,谁来守护王府这个小家?守护卫王系这个荣辱与共的大家?

所以有时候不是心甘情愿,但却不能不去说什么“国事为重”。

她们改变不了什么,唯一的希望,就是丈夫有了牵挂以后,在外面作战之时,能够为了家人而多多保重自己。

“我明白的!”杨集默默地点了点头,说了句很苍白无力的话。

柳如眉捕捉语声中的无奈,也能体会杨集这一刻的心情,温柔的将整个身体紧紧靠在那宽敞令人安心的怀抱里,扬起了俏脸,换了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公子,我们怎么过年?”

“这可难为我了!”杨集想了老半天,说道:“到了除夕那天,我们带上一些人,前去嵴梁山隘口、辽水河畔搭建帐篷,然后到山上狩猎、到冰冻的渡河里挖鱼,过一个充满野趣的年!你觉得如何?”

柳如眉精致如画的眉眼间,喜色难掩,迟疑道:“公子事情这么多,可以么?”

“只要把事情吩咐下去,倒也不用事必躬亲。”杨集转念一想,又补充道:“我们事先设定好地点,如有要事、大事,斥候、信使可以直接去找。”

“那就这么说定了!”柳如眉妙眸流盼,欣然一笑:“我知道一个好地方,就在东南郊二十多里外,离黄龙不算远,同时也是南下东山县的岔道;那个地方背山面水、飞禽走兽出没,另外还有一座占地甚广、雅致清静的玄都观,由于打仗的缘故,现在已经没有道士了。”

杨集好奇道:“你怎么知道得这般清楚?”

柳如眉说道:“我们前天挖的冬笋、采的蘑孤就是那儿!”

杨集点头道:“那就定在那里好了!”

照柳如眉这么一说,那里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地方,而且紧张的局势主要源自于高句丽,在那里搞野炊的话,不管是大安县、黄龙县有事,还是东山县有事,都能第一时间处理。

“好的!”柳如眉感受着丈夫对自己毫不掩饰的认可、宠爱,甜甜地笑了起来:“这次去了,我得带些香烛去玄都观拜拜,我以前还在崇业坊玄都观求了姻缘签呢……!”

说着说着,柳如眉顿觉失言,连忙止言不说,脸上却已羞红一片。

杨集既吃惊又好笑:“别人去寺庙求姻缘,你去道观求?”

“得道高僧不成亲,哪懂得姻缘啊?而成亲的都是假和尚,根本不可信!”柳如眉振振有词的说道:“反倒是道士,百无禁忌,比和尚更真实、更可靠。”

“好有道理!”杨集忍着笑,一本正经的问道:“那你求了什么?”

柳如眉将螓首埋在杨集怀中,忸怩不胜的说道:“我在越国公府的时候,是个生死不由己的奴隶,也不作他想,公子把我领回家、赐我民籍以后,我才是一个人。而阿耶和阿娘稳定下来了,他们也我的婚事着急了,受他们影响,我的思绪也多了一些,于是就偷偷求了姻缘签;我的要求并不高,只求神仙让我寻得一个当我是人、疼爱我的郎君即可,至于家世、能力、样貌,我没有奢望过。”

杨集闻言,不禁怜惜的搂紧了怀中丽人。他知道柳如眉至今还没有摆脱奴隶的自卑心理,所以她当时的择偶要求符合她当时的心境;不过他也没有纠结在这里,而是故意问道:“那神仙给你了没有?”

“嗯!”柳如眉顺口应了一声,却见他正似笑非笑看着自己,不由嗔道:“公子明知故问。”

“如果你心愿以偿,真得还下愿。”杨集把玩着柳如眉葱白柔荑。他虽然忙了一些,但没有什么不良嗜好,除了征战在外,几乎都回家和三个老婆腻歪在一起,所以很难说她们没有存在感。毕竟生在他这种家族,如果还有什么刁蛮任性、生死苦恋的苦情之事发生,那也未免太夸张了。

两口子依偎片刻,柳如眉问道:“公子,过几天就过年了,那个、那个杨仁期回来么?”

杨暕的真实身份最初只有郝瑗和独孤平云知晓,久而久之,杨集身边的重要人物都知道了,这倒不是郝瑗、独孤平云守不住秘密,而是杨集担心这家伙死在战场之上,故而让大家多加注意。

当年他跟着杨广的时候,杨广嘴巴上也是强硬的说不管他,也没有把他的身份泄漏出去,可实际上,杨广暗中还派了很多人看着他,免得他挂了。

“他今天来了,不过他又回去了!”杨集将杨暕的成长、觉悟说了一遍。

柳如眉听了,也是意外一笑:她也听杨集给了杨暕很多老妪,而那家伙竟然真的玩了,对此,柳如眉脑海中唯一的念头就是“禽兽不如”。

不曾想,这样一个混蛋,竟然也有这么高的觉悟,着实是出人意表。

想了想,柳如眉建议道:“公子,圣人把他交给你,就是希望他变好,如果你把这个好消息传给圣人,圣人定然很高兴。”

“现在还不是时候,继续观察吧!”杨集知道杨广定储前,曾经一度犹豫过,要是自己一时不慎、上了杨暕的老当,最终导致杨广动了易储之念,那对整个天下都不是好事。

柳如眉没有想得那么远、那么多,只是觉得皇帝既然把杨暕交给丈夫、就是希望丈夫把杨暕带成有用之才,如果丈夫“成绩单”交给皇帝;那对丈夫而言,绝对是好事一桩,但是见到丈夫毫不犹豫的否决了,也就不复多言。

她看了看外面飞雪纷纷的昏暗的天空,从丈夫怀中站了起来,柔声道:“天色好像不早了,我去厨房看看。”

“去吧!”杨集亦是起身,和柳如眉一道走了出去。

出了房门,杨集说道:“我去前书房忙会。”

柳如眉嫣然一笑:“又写述职报告啊?”

每到年底,各地主官、各军主将都要入京述职,实在去不了的话,就让次官入京,但是主官、主将的述职报告必须得写。而述职报告主要是写一些已经发生的事情,很有邀功请赏的性质。而朝廷也会根据述职报告上的内容,派人去核查,如果确有其事,则会酌情封赏,接着一一对比,评出“年度最佳刺史”、“年度最佳将军”、“年度最佳县令”……然后将他们的事迹颁行天下、助其扬名,同时也是希望其他官员加以效彷。比如说现任桃州刺史房恭懿,他在当新丰县令的时候,就是政绩最好的县令,而在前年,他又一举夺冠,成了年度最佳刺史;种种事迹、令天下争相传颂。

比起其他人,杨集干的事情实在太杂、太多了,他都不知道自己从何写起,写了好多次,都废了。

对此,身为“秘书”的柳如眉自是心知肚明。

“嗯!还剩下一些,我准备把它写完。”杨集对这种‘自我吹嘘’的报靠也有点头疼。于是他就像记流水账一样,如此逐条逐条的记录好,再让郝瑗、沉法兴润色即可。

至于凉州的大报告,自有阴世师、杨善会等人代笔,不过都是在“记事表”的基础上写,倒也不会有大的出入。

到了书房,杨集坐下来慢慢思考。他已经把自己今年的“记事本”罗列出来了,所以述职报告、他已经可写可不写了。但是有一件和吐谷浑有关的事必须写:他在几天前接到大兴转发过来鹰信,说是吐谷浑大可汗慕容伏允打败了在南方自立的天壁王慕容兆。

慕容兆当年献出三沙城、降了大隋,隋朝事后没有追究他的责任,而且把他的本部士兵如数归还、扶持他为对付慕容伏允的利刃。

慕容兆回到吐谷浑后,连伏俟城都不去,直接回了他本部所在的扎陵湖和鄂陵湖一带,从而让使慕容伏允杀慕容兆、夺其部的梦想落空。而慕容兆回到大本营后,一边联络苏毗、一边和杀入吐谷浑的麦铁杖眉来眼去,给慕容伏允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这一两年来,他们已经打了几十场仗,慕容兆虽然借了大隋的势、苏毗的兵,可吐谷浑立国数百年,早已和高句丽一样,有了自己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向心力……百姓对于慕容兆叛国之举,十分排斥和反感,加上党项又帮慕容伏允作战,所以慕容兆的处境十分艰难。

即使是麦铁杖在吐谷浑腹心之地搞破坏,牵制了慕容伏允部分兵力、耗了吐谷浑部分国力,但也改变不了慕容兆势弱的事实。

慕容兆此番惨败以后,已经沦落到苟延残喘的地步,如果他完蛋了、或是退往苏毗国,那么不仅令慕容伏允声望大涨,而且还不利于大隋借力打力、以夷制夷的战略,所以大隋必须有所作为才对。

只不过凉州诸个对峙节点,被吐谷浑防得死死的,而大隋内部又因为迁都、军改等事闹得沸沸扬扬的,此时还不是光明正大入场的最佳时机;所以杨集希望蜀州刺史、松州道行军总管周法尚可以有所作为。要是周法尚派一支“土匪”从蜀州甘松山西进,即可把支持慕容伏允的党项(拓跋赤辞部)、白兰诸羌搅得翻天覆地,使其无暇自顾、退兵自保。

若是党项、白兰诸羌退兵自保,而凉州各军又在对峙节点加大力度,慕容兆便有了喘息之机,甚至还能反击慕容伏允。

“大王,裴行俨将军在巡逻的时候,发现了异常。”就在杨集提笔书写之时,门外传来了郝瑗的声音。

杨集连忙放下手中笔、走出房间,问道:“裴行俨发现了什么?”

“有一支由两百名士兵组成的高句丽军、伪装成契丹牧民,于昨晚进入大安县境,他们本来是向黄龙城方向行军,可是到了新开河一带以后,忽然沿着新开河向西而去。”郝瑗拱手道。

杨集感到有些奇怪,区区两百人又能干些什么?难道是高句丽使臣不成?想了想,便问道:“可有我军士兵护送?”

“并没有!”郝瑗向杨集说道:“大王,依卑职之见,这支高句丽军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杨集脑海中灵光一闪,若有所悟的说道:“高句丽军至今都没有派人前来询问、协商,现在只管和我们对峙,如果他们有心跟大隋对话、探清大隋立场,完全可以光明正大的派遣使者入境,但是他们自始至终都没有派人来;由此可见,高句丽并没有消除‘误会’的想法。可是现在却有一支军队鬼鬼祟祟的偷渡,而且还是向西而去,极有可能是去突厥南汗庭——白城;你以为如何?”

郝瑗拱手作答:“大王,其实卑职也有这样的怀疑;高句丽极有可能想与东突厥结盟,而东突厥对高句丽的态度,也将决定高句丽对我大隋的态度。”

杨集点了点头,问道:“高句丽的人呢?”

“裴将军已经率军去抓人了!”郝瑗看了杨集一眼,续道:“据裴将军派来的信使称:高句丽军士兵虽是一人双骑,可他们似乎载有重物,想必是逃不了多远的。”

杨集沉吟半晌,向郝瑗吩咐道:“你让朱粲带亲卫去接人!若是有什么好消息传来,务必第一时间通知于我!”

“卑职遵命!”郝瑗应声而退。

【农历6月22日,是兄弟我的出生的时间;所以昨天偷了一个懒,抱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