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567章:高处不胜寒

大隋主沉浮 第567章:高处不胜寒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09 17:30:22 来源:笔趣阁

洛阳宫城俗称紫微城,以三大殿为轴,一边皇帝为主,另一边以皇后为主。

皇后办公的主殿是文成殿,其职能类似举办常朝的宣政殿,专门用来宴请和接见诰妇、贵女的大殿,两者一东一西,夹在乾阳殿中北部;而文成殿东边的大仪殿相当于同明殿,是皇后接见个别命妇、贵妇的地方。

左右两边的区别主要是在主殿后面,皇帝为主那边,背后还有仁寿殿、观文殿、迎仙宫、集仙殿等等宫殿群落。而皇后为主的文成殿、大仪殿后方,则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御苑。毕竟她接待的都是女客;女人谈话不但没有男人那么正式,而且喜欢说三道四,所以这个御苑特别符合女人们的审美、需要,如果在些边游玩边谈话,更能让谈话变得轻松,也更容易让人打成一片。

御苑占地极广,建筑却不多,随处可见大片树林、竹丛虽有一些名贵花木,但自然生长的树木更多一些,而一栋栋精致阁楼便掩映在一片片树荫里。

里面看似杂乱无章,实则很有规律,如果注意流淌着的水河,以及各条小溪的水流方向,就能把这里的布局分得一清二楚。

虽已进入冬天,但是这里的树木依旧绿意盎然。一是这里有很多常绿树;二是这里有几眼温泉,从地上引出来的温泉水使树木不知四季。

夕阳西下,万道霞光照的金碧辉煌的皇宫,一片流光溢彩、美轮美奂。杨集跟着几名女官一路向北,侧前方是一片夹杂着银杏树的枫林。

此处呈现出温暖的色调,让人置身其中,如若处于一副仙境般的画面。一棵棵落叶纷飞的银杏树,夹杂在金黄树叶林中,红霞缭绕、丹霞烂漫。

夕阳和片枫林融为一色,让人无法分辨是夕阳沐浴在层染的枫林,还是层染枫林沐浴在夕阳之下。

走过一座白玉曲桥,便进入一个名叫丽春台的区域,这里位于大仪殿正北方,许是灌既用水都是温泉之故,而这里成了植物和花的海洋,各种珍贵奇花,俏然绽放,美不胜收。

桥的另一头,站着一名身材高挑的女子,她穿一袭浅黄宫装,身上不骨任命饰物,不过她虽衣着简单,却给人一种高雅唯美之感。

这个宛如仙子般的女子,无疑便是此间主人——萧皇后了。

尽管她是当祖母的人了,可实际年龄也不过是三十八岁,而岁月也特别钟爱她,并没有在她的脸上刻下岁月的痕迹,使她依然清丽出尘,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仙一般。

天边阳光照在她的身上,似乎镶上了一层金边似的,衣袂在风中飘拂,显得十分优雅、唯美。

起码在杨集眼中,这是一种刹那间被震撼心灵的美好。

看着她,杨集仿佛看到了未来十几二十年的萧颖。据萧颖说,她们萧家有两种面向培养女孩的祖传药方,一种是药膳,母亲怀孕的时候,就开始食用,生出来的孩子不仅健康,而且皮肤特别好。

另一种是女孩使用的药浴,女孩一只要出生,每天就用这种珍惜药材制成的药物沐浴,直到女孩到了十二岁为止,用了这方子的女孩肌肤光滑如缎、白皙如雪、润泽如玉,身上还带一种澹澹的幽香。

萧家用昂贵药物“培育”出来的萧颖,就是样子一个女子,杨集把她抱在怀中,真像是抱了温香/暖玉,美好至极。哪怕某个萧家女的容貌稍微平庸一些,但是因为有着世所罕见的肌/肤、香气,也有资格成为人间You物。

这两个药方需要耗费大量珍惜药材,有一些药材有钱也未必买得到,所以萧家对于自家人,并没有秘而不宣;萧颖怀孕的时候,就跟萧家讨要了过来,姐妹三人怀孕期间,都服用药方制成的药膳。

她们生出来的孩子确实是蛮健壮的,不过三个孩子都是男的,所以后期的药浴则是享受不到了。

“嫂嫂!”走到近处,杨集行礼道。

“金刚奴来了!”见到杨集,神色有些紧张的萧皇后明显松了口气,说道:“你阿兄要打死阿孩,你跟我去救救阿孩,”

杨集跟着她向丽春台走去,边走边问道:“过去不是已经过去了么?究竟又发生了何事?”

萧皇后说道:“阿孩隐姓埋名,跟着你去东北近一年时间,这期间,他府里的幕僚侍卫竟然去扬州抢劫远行客商,取得巨额财物,同时又有去雍州北部,向胡稽、突厥人勒索好马。他们将所得财物,买下金谷园遗址一域,然后修了两座极度奢华的别苑。”

“阿孩想做什么?难道他想当大隋的石崇不成?”杨集闻言无语。

石崇争强好胜、穷凶极恶,听说晋武帝舅舅王恺用糖水涮锅,他就用昂贵的白蜡当柴烧,听说王恺做了四十里的布障,他就用绫罗绸缎做五十里;王恺用赤石脂涂墙壁,他便用花椒。

晋武帝赐给王恺数尺来高的珊瑚树,此株珊瑚树枝条繁茂、树干四处延伸,乃是独一无二的奇珍,当王恺拿出来炫耀时,石崇自然无法比,于是他用铁如意把人家的珊瑚树敲碎了。反正此人,永远不甘落于人后。

石崇如此有钱,自然不是经商了,而是他当荆州刺史时,派兵打劫过往商贾,以兵为匪,聚敛财富,所得财富山海之大不可比拟。

杨暕劫杀商旅的行为,和石崇一模一样,而且还在石崇修建的金谷园遗址上修别苑,这不是大隋的石崇,又是什么?

“你阿兄也是这么说的。”萧皇后想着那个不省心的儿子,心累之极,她叹息一声,又解释道:“智积(扬州牧)和胜州总管张长逊听说境内闹匪,便派人查探,由于事关皇族颜面,他们没有对外公开、也没有上报朝廷,而是将一桩桩一件件恶事记录清楚,先后送来了宗正寺。你阿兄让阿孩前来对质,他说自己毫不知情。”

杨集听明白了,问道:“阿兄不信他的解释吧?”

“正是!”通过发生一系列事件,让萧皇后看透了次子低智、鲁莽、不诚等等恶劣秉性,甚至隐隐有一种感觉——凡是坏负面词语,只要放到次子身上,那都是严丝合缝、丝丝入扣。

萧皇后默然半晌,又补充道:“其实别说是你和你阿兄了,便是我,我也不信。”

“……”老实说,杨集这一次其实是有点相信杨暕的,但是这家伙现在成了“一日为贼,终身为贼”的典范!

由于以往积累的恶行不是一次暴发,而是一次次的逐次暴光,这便使杨暕成了一个屡屡失信于人、屡教不改的反派;他现在说出来的话,甭说是他老子了,就连本来比较偏向他的亲娘都不信了。

这能怪谁?还不是怪他自己?

丽春台并不是一座宫殿,而是一座九层高的圆形观景台,这个观景台层层收缩,呈现出一个上宽下窄形状,顶层之上修有一个石亭,四边都有台阶。

萧皇后心知是三个爷们的事儿,自己还是不上去为好,两人到了台下,她就止步不前了。

此时的丽春台顶边,杨广正负手站在白玉栏杆后,静静地欣赏着台下夕阳美景。

杨集登上顶层的时候,只见里边好像发生了一场混战,虽然很多物件被宫女打扫走了,可是杨暕这个最大的残留物,却证明这里刚刚发生了一起家暴。

目光从杨暕身上移到杨广身上,只见他正侧对自己,一本正经的目视前方,那颀长身子穿着一袭雪白的常袍,站在那里纹丝不动,他本就长得英俊帅气、黑发和白色衣襟又在随风飘舞,再被这得体衣着一衬托,更如神仙中人一般。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杨集见他正对着自己前来的方向,便知道他看到自己了,他也不行礼,便对着杨广背后对念起了‘诗’来。

杨广的确是看到杨集和萧皇后了,他知道杨集是萧皇后搬来的救兵,故意不去看杨集,便眼中余光却在默默的观察着杨集,一听他忽然来了一句,也顾不得拿捏了。

他转过身子,向杨集点了点头,径自快步走向中间的亭子,路过杨暕时,一脚把挡在面前杨暕踹了几尺远。他看也不看杨暕一眼,就跑到亭中石桌前坐上,拿起毛笔、蘸上墨,在洁白的纸张写下那一句。

杨集:“……”

他目光看了向杨暕,认真打量了一眼,发现他那张英俊的脸如同褪了毛的猪头一般,杨暕引以为豪浓眉大眼也眯成了一条缝,脖子轻轻一晃,胖了很多的脸都颤巍不停,狭小的双眼,还非要向自己弄出呶嘴拧眉的暗示表情,当真是难为他了。

杨广写完,抬头看了看正在大眼瞪小眼的叔侄俩,向杨集说道:“你别理他。我下手很有分寸,他绝对死不了。”

杨暕的模样让杨集感同身受,不过杨广既然这么说,那他下手肯定有分寸,杨暕别说是死了,便是想残都残不了。但是杨集知道杨广特别会打架、特别会打人;他打人的时候,专挑那种不致命却疼痛的地方下狠手,导致他看到杨暕这番模样,都觉得疼了起来。

杨集蹲下去拍拍杨暕的猪脑袋,安慰道:“没事的,躺几天就好了,而且你在躲避过程中,还会学到一身身轻如燕的本事,我和滕王兄弟就是过来的。多挨几次下来,你会发现自己忽然之间,就多了一门近身搏斗术、一门轻巧的闪避功夫。”

杨暕闻言,眼泪都流出来了。

我叫杨暕不假,可我的大名是“暕”,而不是犯贱的“贱”啊!

一次都疼得快死了,再挨几次,那还得了?关键是,你和滕王叔敢躲、敢还手,可我不敢啊!

近身搏斗术?

轻巧的闪避功夫?

呵呵,人肉沙包还差不多。

杨广看他们叽叽咕咕不休,不耐烦的一巴掌拍在桌子上,瞥着杨集道:“金刚奴,你是不是也想回味一下?如果是,我满足你的要求。”

“躺着吧你!”杨集连忙丢下杨暕,跑入了石亭之内,规规矩矩的坐到杨广对面,问道:“阿兄,有何吩咐?”

“全词,我要你的全词,而不是只是这一句。”杨广一边说、一边注视着杨集、一边将写好的句子拿起,向杨集亮了一下。

杨集生怕自己挨打,连忙吟诵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杨广记性极好,听罢;便一字不差的记了下来,再看之时,忽然觉得不对,他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又看了看杨集,疑惑的说道:“词是好词,说是千古不朽之杰作亦不为过,可是乾坤朗朗,哪来的明月?你的明月在哪儿?”

杨集目瞪口呆:“你问我,我问谁?”

“可,这词是你作的。”杨广盯着杨集,问道:“总得有个由来和说法吧?”

杨集无奈,说道:“丙寅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阿兄。”

杨广默默点头,今年正是丙寅年,即是说,这是今年中秋写的,一想到“兼怀阿兄”,又写下“丙寅中秋,卫王集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兄长广”,然后心满意足的说道:“这一句,就放到词章前。”

杨集:“……”

好家伙!

他的“阿兄”可不少呢,除了杨广之外,皇族这边还有杨秀、杨谅、杨智积、杨纶、杨雄、杨达、杨庆等人,而且舅舅家的表兄、萧家兄弟也是“阿兄”。也就是说,“兼怀阿兄”里的“阿兄”不代表是杨广一人。

可是这家伙是倒好,知道这是一首经典杰作之后,直接就具体到了“兼怀兄长广”。

经过他这么一具体,此篇就与杨秀、杨谅、杨智积、杨纶等等“阿兄”统统无关了,人们以后读到这一句,都说杨集在大业二年过中秋的时候思念杨广过度,大醉之下,便写了这首千古杰作。

这样一来,非但使他俩兄弟情名传千古,杨广也成了兄友弟恭的典范。如果不是“兄友弟恭”,那么杨集这个当弟弟的,何至于在大醉之下“写下”“兼怀兄长广”五个字。

若非他们兄弟感情好,杨集何至于酒后吐真言、动情的“写下”这篇千古杰作?

杨广的目光从纸上移到杨集脸上,又问道:“既然这词是兼怀我,为何来皇宫一个起过中秋,事后,为何没有说出来?”

“如果我们跑来皇宫过节,就没有这首词了。而且说起来,太肉麻了,我说出来做什么?”杨集没好气说道:“我刚才看到你站在台边,就像乘风归去的神仙一般,心有所感,便不由自主的念了一句。如果你没有逼问,我都懒得说。”

杨广听得龙颜大悦,说道:“神仙、佛陀都是子虚乌有之事,秦皇汉武那么英明的君王,到了晚年,却倾尽国力去追求根本不存在的长生不老术,最后弄得劳民伤财、民怨沸腾,所以神佛之说,不能信。”

杨集默然点头,表示受教。可是对于自己的存在,却又有些茫然了,如果没有神佛,那自己又是怎么一回事?

难道就是单纯的转世投胎、带着记忆借尸还魂?(注)

不过,此事无法求解,他也习惯了,所以并不怎么放心上。

听杨广说长生不老术不存在,更有不会相信、不去追求的意思,于是他也就放心了。

只要杨广没有去求仙、修仙,那么一切都好。

谁知杨广续道:“神仙、佛陀虽然都是子虚乌有,不过你说得对,传说的神仙应该就应该像我这么英俊潇洒。”

“……”杨集心中,默默的说了句“无耻之尤!”

“阿孩的事儿,你阿嫂应该是和你说了吧?”杨广又话题转到了杨暕身上。

“说了。”杨集木然点头。

杨广沉吟半晌,问道:“金刚奴,你怎么看?”

杨集顺着他的话题,说道:“阿孩的幕僚用他名义去做坏事,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当年那个刘虔安明抢我战马的时候,就是利用阿孩的名义去做的。据我所知,这些人抢到好马和财物之后,又谎称是阿孩的赏赐品,将好马和财富尽皆归为己有,可是阿孩却被蒙在鼓里。”

杨暕这厮总算不是太蠢,他早已爬了起来,虽然不敢靠近,可是一直竖起耳朵关注这边,一听杨集这么说,便急忙嚷道:“阿耶,我隐姓埋名,跟了王叔近一年时间。这期间,我跟着天下鼎沸东征西讨,与王府彻底断了联系,根本就管不了府上那些幕僚。”

“对于这些为非作歹的人,我认为多方搜集证据,以确凿的证据叫他们无可辩驳、不得不俯首认罪。”

“你在教我做事?”杨广盯着杨暕,目露危险的光芒。

杨暕脑袋一缩,胆颤心惊的说道:“孩儿不敢!”

看着儿子畏畏缩缩的模样,杨广心头火气更大,他怒吼道:“有些话我一直想问你,却没有机会,现在,你王叔也在这里,你可以实话告诉我了吗?”

“但不知阿耶指的是什么?”杨暕见杨集“站在自己这一边”,还用“鼓励的”目光看着自己,胆子也大了不少。

“你从小就聪明伶俐,长大以后更是饱读经史兵书、善长骑马射箭。我一直对你抱以重望。我为了锻炼你,请你祖父任命你为扬州总管、都督淮河以东军事。可你在扬州总管的时候,都做了些什么?”杨广恨铁不成钢的看看曾经寄予重望的次子,痛心的问道:“阿孩,你怎么变成了这番模样?你实话告诉我,究竟是为什么?”

杨暕一拐一瘸的走入石亭,他跟杨集久了,也听多了父亲的事迹,心知父亲其实也是一个十分护短的人,只要道理在自己一这边,他就会站自己这边,只是面对父亲那双如若刀锋一般的目光,始终鼓不起说话的勇气。

旁边的杨集见到杨暕牙齿用力得很了,把嘴唇都咬破了,但却死活都不敢说话,便鼓励道:“有什么话,直说。只要你说出一个子丑寅卯,我替你求情。”

他以前也是很看杨暕不顺眼,可是带了这么久,他发现这家伙还能抢救一下。而且回到京城以后,杨暕关起门来搞研究,尤其是他要帮水稻、小麦生孩子的设想就非常值得提倡。

不管他最后成不成功,可是这种打破常规的“异想天开”的设想,恰恰是这个时代所缺少的。

杨暕听了杨集的话,紧绷的身子放松了许多,他眼神复杂、目光忐忑的看着杨广,自己的父亲,说道:“阿耶,我知道我争气,辜负了您和祖父的厚望,跟着王叔这些时日,也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阿耶,其实孩儿也想过:孩儿我明明是一个乖巧听话、足智多谋、文能定国、武能安邦的好孩子;为何长大以后,忽然变成这个连我自己都嫌弃的坏蛋了。”

一听那些臭不要脸的形容词,杨广和杨集脸都黑了,不过兄弟俩都不说话,不约而同的用一种看猴子目光看着杨暕,想看他究竟要如何表演下去。

其实杨暕倒不是表演、也不是博取同情,而是他怕杨广怕得要死,便用这些褒义词给他自己壮胆;有了这些形容词之后,有了一点点对话的勇气。

“以前,幕僚和官员们说我很了起,我无知无畏,当真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甚至觉得我比阿兄更不可或缺。直到现在,才知道就是一个傻子、一个傀儡。”

“跟着王叔这些时日,我当农夫、当过马夫、当过民夫,挑粪工,我也当过,每一天都累得半死。不过我虽然很累,开始也很怨恨王叔,可是后来,我豁然开朗了,现在更是感激王叔。因为我苦了这么久,终于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而且看到水渠、农田从无到有的时候,我很高兴,特别是民夫们因为某项工程完成而发出欢呼时,我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归属感。这种感觉,是高高在上的亲王所不能给予的。”

“经过这些事,我也终于明白,我虽然什么都不缺,可是我连一个朋友都没有,精神上,也很空虚。以前储君未定,我还想争一争,可是储君已定,我失去了方向,我要什么有什么,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有什么好做的。”

做完铺垫,杨暕深吸一口气,向杨广问道:“我现在知道大隋并不像表面上这么强盛,可是阿耶为何不告诉我?”

杨广一怔,目光霍然一寒,但杨暕低着头,豁出去一般的质问道:“我知道大隋是我们杨家的天下,也知道大隋一旦坍塌,我们都会死。如果您把大隋的危机说给我听,我起码不会游手好闲、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了,因为我也怕死啊!”

杨广听了,只觉得心中一片苦涩,千言万语都不知从何说起。

“还有阿兄!他是太子,是未来的皇帝,可您把他打发去关中了。我不知阿兄有没有一种被流放、被冷落的感觉,但是我……但是我认为您要废除他的太子之位了。”杨暕把话说开,也变得光棍了起来:“我认为您的嫡子只有两个,若是阿兄遭到罢黜,那么太子之位非我莫属。我现在还没有什么动作,但我以后如果有什么动作了,阿耶可知我们兄弟日后会如何吗?”

最后这一问,使杨广如遭雷击一般!他终于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

自己错就错在不说!

自己什么事情都在做,但却没有都没说。

他以为给予杨暕最好的教育、最好的财富、最好的老师,这孩子就会成为大隋帝国的栋梁。但他忘记了,孩子的生活环和自己完全不一样,他们衣食无忧,又看到大隋强盛无比,根本就没有丝毫忧愁、紧迫。

同样的,他让杨昭去当西京留守,一是锻炼他,让他学会独立,学会治国治军之道;二是自己还很年轻,而杨昭这个当太子的,不错也错,如果他一直无事可做,迟早像杨勇、杨俊那样,因为什么事都不敢做而慢慢沉溺在酒色之中;三是京城向来是政治风暴的中心,一旦发生什么大风暴,太子首当其冲,让他远离京城,实则是保护他。

但自己的用意、好意、爱护,却没有明明白白的说出来,现在他也不知杨昭是怎么想的;但眼前这个,就因为不清不楚,收到一个十分错误的信息,开始对太子之位有了野心。

还有宇文述,因为军改失败,弄得全军皆敌,自己罢免了他的实职,主要还是保护他,希望他暂时避过巨大的、承担不了的风头。

可是宇文述拼命搞军改,结果不但搭了几百口性命,连带官职都丢了干净,如果说他不恨、不怪自己,那才叫有鬼了呢。

还有杨集,他始终帮自己扛黑锅,始终代替自己发声,可是自己在做一些决定时,理所当然的认为他能理解,但他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若是长久下去,他能接受自己的安排?能理解得了自己吗?

可是这又能怪谁啊,怪杨暕野心大?怪杨昭不明白自己的苦心?怪宇文述不识趣?还是怪杨集不理解自己?

他是皇帝,虽然可以怪,但是将心比心去想,若是把他换在同一处境下,肯定也会有其他想法。

杨集看了脸色难看的杨广一眼,又向杨暕说道:“阿孩,阿阿耶真心爱护你,爱护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人……只不过他的习惯是只做不说,高估了大家的才智和理解能力,所以他明明是为大家着想,可最后因为不说,大家都理解不了他的苦心、好心。”

“喏!”杨暕默默的点了点头。

杨广深吸一口气,异常感激的看着杨集,连连道:“金刚奴,谢谢你的理解,也谢谢你救了我的两个孩子。”

杨集意味深长的向杨广说道:“阿兄!国事、家事等等方面,你都做得非常好、让人无从挑剔,但是你的用意虽好,可你什么都不说,别人未必理解不了。”

“记得我和你说过的木子**吗?人家顶多就是做两分,然后是说五分、演三分,但人家愣是成为万民爱戴的明君了。百姓一听他说某项工程的种种益处,就会发自内心的支持,再看看我们大隋,宣传力度方面远远不到位啊!而您这种闷头做事的风格,也不太利于一个号令天下皇帝啊!”

杨广若有所思的点头。他在当太子之初,明明有父亲的全力支持,能力方面也比杨勇强了无数倍,但朝堂上的绝大多数臣子还是拥护杨勇,还是企图把他弄下来。

利益和身家性命是一回事,但归根到底还是他不会说、不会笼络人心,如果他一一安抚、一一稳住这些仍然好端端当大官的杨勇系官员,当时的情况必然大为改观。

明白这一点,杨广心中豁然开朗。

他颇为歉意的看了杨集一眼,道:“金刚奴,你说得对,只做不说的确是我最大的缺点。我这回推广科举,不仅对不住你,也忽略了你的感受,日后我要做什么,都会向你事先说明。以后你只要感觉我哪里做得不对、做得不好,务必直接挑明了说。”

他长长的叹息了一声,用一种殷切的目光紧紧的注视着杨集,用一种十分郑重、十分正式、近乎请求的口吻道:“金刚奴,‘官’当到我这个地步,已经是‘高处不胜寒’孤家寡人了,但孤家寡人也是人,孤家寡人也需要朋友,而你这世间男人,只有你唯一当我是兄弟、是朋友、是人的人。于我而言,你比任何人都重要,如果你也疏远我,那我真是……真是彻彻底底的孤家寡人了。”

“阿兄,我记得了!”杨集感受到杨广对于的看重、对于这份兄弟情的珍惜,重重的点了点头,心情大好的指着猪头一般的杨暕,问道:“兄弟,对了,这个猪头怎么解决?”

“这个很好办!”杨广哈哈大笑起来,向杨暕说道:“阿孩,我明确告诉你,世明让很我满意,我让他去坐镇关中,不是对他不满,而是锻炼他、是保护他。我也根本没有什么易储之心,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杨集:“……”

杨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