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579章:只是因为多看了你一眼

大隋主沉浮 第579章:只是因为多看了你一眼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09 17:30:22 来源:笔趣阁

接下来两天时间,天气又出现了反复的冷,次第融化的冰雪仿佛被锁住了似的,凉州大地再次冰天雪地、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大小河流都结了冰。便是汇聚于张掖城城北的弱水、复袁川河(黑河)被低温天气冻成两条弯弯曲曲的冰龙,船不能行。

好在自仁寿年间起,凉州就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去修路,修出了一条会宁郡到西州郡的主要官道,各郡又以这条主干线为基准,向南、向北修出了许多条官道,从而使凉州交通四通八达,好像是一条横卧在大地上的蜈蚣一般。

有了便利的官道网络,骆驼、牛马拖曳的雪橇纷纷将州牧府拨发的粮草物资运向战争前线,使作战物资并没有因为天气而受到多大的影响。

这种反反复复的天气,在冬春之交是件十分正常之事,只要挨过这气温反复的日子,就会正式进入春天。张掖城南的官道上人来人往,颇为热闹,车夫拉着牛马、货郎挑着担,每个人都在小心翼翼行走,尽管小心小心再小心,而地上也铺干草、沙土,但不时有人畜翻倒在地,惹得—阵阵哄笑。

午后,官道上出现一队人数约有百人的骑士,为首者正是凉州牧杨集,和他同行的之人有通判张定和、民曹王琮、工曹何妥、朱粲、宗罗睺。另外还有李大亮,他已经被杨集推荐为张掖郡郡丞,主管本郡州兵。

他们此行,是从福禄县巡视归来。

福禄县位于张掖郡西部,境内有条名叫北大河的河流;这条河流发源于祁连山山上的一个大湖,向北流汇入弱水,最终一起进入居延泽。与之相对的是吐谷浑境内的托来河,托来河源头同样是那个大湖,区别的是它沿着祁连山分水岭向南流。

南北两条河流的河谷,皆可行军,所以山上的分水岭,亦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对峙点。西汉元狩年间,汉朝为了防御西部乌孙、月氏,在这里建立了酒泉郡,将之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北周时期,罢了只有一个县的酒泉郡,以福禄县之名并甘州。

大隋立国以后,河西走廊的敌人主要是吐谷浑,吐谷浑也多次从分水岭杀入河西走廊,杨坚考虑到防御需要,又将福禄县从甘州分出,始置肃州;可是不久,又在大撤并之时并入了甘州。而后世的甘/肃之名,便是取自甘州、肃州第一个字。

福禄县的防务现由虎贲郎将、福禄县县丞独孤平云负责,他并没有让杨集失望,将当地军务打理的井井有条。

在杨集身边还有十多名朱雀卫,其中一人便是张出尘,她和朱雀卫—样头戴鹰棱盔、身着细银甲,手执—把大刀,骑在神骏骏马之上,显得英姿飒爽。

一般上阵杀敌的将军都精通两种兵器,一种是马上作战的槊、枪、矛、陌刀等长兵器;另一种自然是马下和近身作战的短兵器,一般是以刀剑为主,当然也有人用奇门兵刃代替刀剑,比如说尉迟恭、裴行俨、宗罗睺的就很独特,他们的短兵器分别铁鞭、锤子、短戟。

不过也有一种将军比较例外,他们就像于张出尘等人这样,弄一把不长不短的武器,她们的战刀只有一米五长,比短兵器长一些,却又比长兵器短一截,近战不嫌长、远攻又不会短,算得上是柄凶煞的利刃。当然了,她们还是配了连弩和佩剑,毕竟刺杀术、技击术才是她们之所长。

尽管天寒地冻,—行人却兴致盎然、有说有笑,众人过了复袁川水大桥,隐隐见到了张掖城城墙。何妥回头看了看桥梁上比较拥护的人群,向杨集建议道:“大王,凉州商业兴旺,行人往来不绝,这座大桥桥面比较狭窄,不能满足过往商旅人需要了。”

杨集一本正经的接道:“得再修几座才行。”

众人轰然大笑。

“确实是该修!”通判张定和说说:“这几年,天气十分反常。去年六月,张掖、西平、浇河都下起了大雪,而雨季则是雨水不断、山洪暴发,以往的桥梁要么是中断,要么在大水时节被漫过。所以不仅仅只是复袁川水,便是张掖郡的北大河、弱水河,以及敦煌党河、武威的马城河上的桥梁都要修,否则,架在这几条大河上桥梁统统都不够用。”

旁边的王琮边向前走、边说道:“天象的确十分异常,一些百姓以为是哪里出了什么惊世冤桉,才有异常天象示警。”

封建社会里的人十分讲究天人感应,凡是解释不清的自然异象,都会归咎于上天示警。大隋立国以来,大小灾害频发;时间进入大业以后,自然灾害非但不结束,反而有扩大之势,一些宵小之徒趁机诋毁皇帝德行有亏,方有此象。

凉州还好,而在关中地区,这种声音一直存在。

杨集闻言默然,如果他记得不错的话,大隋进入大业五年以后,天象变得更加异常、自然灾害更多。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杨广远征吐谷浑的时候,他率军大败吐谷浑、拓疆数千里,在战争过程中,大隋损失的军队不到两万人。

杨广打完吐谷浑、接着又在张掖城举行了万国交易大会,之后才班师回朝,可是途经大斗拔谷之时,七月盛夏突降特大暴雪,大暴雪袭击了杨广足有数十万人的大部队,一夜之间冻死了六七成人,随行牲口则是尽数冻死。自此以后,大隋王朝就走过强盛顶点,开始迅速由盛转衰,大水灾、大旱灾、虫灾不断袭击大隋各地。

过了半晌,才说道:“上古时期,尧在执政之时,有九年水患,可他仍然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成为五帝之一。商汤有七年之旱,可他同样为商朝的延续夯实了根基。所以荀圣人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

这段话出自荀子《天论》:说的是天象变化、自然灾害,乃是大自然的自身规律,它不是因为尧的圣明而存在、也不是因为桀的暴虐就消失了,关键还是主政的官府是否贤明、是否赈济得当;如果自然灾害发生之时,官府无所作为、或是大发国难财,就会让天灾引爆**。

何妥是何稠的叔叔,大隋王朝的文学家、哲学家、建筑家、音乐家,他比起身为异类的杨集,更加不相信迷信、谶语。此时一听杨集这么说,便乐观的笑着说道:“这是圣人之言,我觉得言之有理。事实上,有史以来,无论是哪个王朝、每个皇帝主政,天下都不可能风调雨顺,关键还是官府要在灾害发生时、想尽办法赈济灾民、努力减少**的发生,无须听信那些毫无根据的谶讳之语。”

“何工曹言之在理!”王琮身为民曹,最在意的就是凉州民生,他大声说道:“既然天道异常,那我们就多积粮食衣服,积极备战饥荒,如果大灾害面前,出现易子相食之事,是要上史书的。”

“桥梁、民生等等事务,你们政事堂商量着办。”杨集随口说道:“如果事事都依赖我,我忙不过来、你们闲得慌、百姓也着急。”

众人闻言,尽皆笑出声来。

杨集是那种能偷懒放权就不会多抓一刻的人,从来没有干过外行指挥内行之事,顶多就是在灵光一闪之时,给大家提供一些意见和方向罢了。大家在他麾下任职,既感到轻松,也能在匹配自己专长的职务上发挥才智。也正是因为杨集懂得、舍得放权,所以他离开凉州这么久,一切都能正常运行。

但是如果没有杨集来当领头羊,他们却又觉得自己茫然不知所措、看不清前路和方向。

一行人边说边行,进入张掖城,到了中市附近,张定和、王琮、何妥、李大亮等人去州牧府处理公务,而杨集的队伍却直接回家了。

路过“八卦阵”一个酒楼、客栈为上的板块时,杨集突然心生感应,抬头向北边看去,却见坊墙之内楼宇林立,一栋最为高大的酒肆临街门窗紧闭,只有三楼一个窗户大开、窗帘晃动不止。

武道强者感知力非常强,对危险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敏锐洞察力,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但它的的确确存在着。道理就像是你远远偷看一名美女时,那个美女不但立刻感应到,而且还会在第一时间向你看来。

而刚才那一瞬,杨集就是被人偷看的“美女”,他感到刚才有一双野兽般的眸子注视着自己。而看他的人,明显就在那个窗帘晃动的房间。

“公子,怎么了?”并辔而行的张出尘问道。

杨集目光从那个窗口移开,澹澹的说道:“没什么!回家。”

张出尘抿了抿唇,低声说道:“公子,刚才有人往我们这边张望,我感觉对方的目光很是不善。”

“我也是感觉到了。”杨集对此并不意外,他在一群人簇拥下,驱马向前行去,走了一段路,才问道:“那家最为高大的酒楼,好像是我们家开的清风楼吧?”

“正是清风楼!”张出尘眨动着那双水光莹润的眸子,问道:“公子,要不要派人去查一查?”

杨集皱了皱眉,说道:“不必了!”

自从得到张仲坚西行的消息,朱雀玄武这几天时间便尽数出动,密切的监视着张仲坚的一举一动,同时为了铲除张仲坚这个通天大盗、大刺客,杨集专门在城内布下了天罗地网。如果仅仅为了这一眼,就贸然派人去查,只怕会惊吓到张仲坚,使他连城都不进,然后再一次的逃跑。

但是杨集离开张掖城已有一天一夜时间,此时他还不知道张仲坚不但进了张掖城,而且刚才看他那一眼的人,正是张仲坚。

清风楼三楼那间雅间,一名身材魁梧的男子透过窗帘一角,默默的注视杨集的队伍远行,目光中透着几分萧索和仇恨,身前桌子一壶热酒已经空了,满着的杯子里还在散发着热气。直到的对方的队伍拐过一个死角,消失不见,他才拿起酒杯,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此人正是杨集欲除之而后快的张仲坚,不过张仲坚已经刮去标志性的虬髯,露出了真面目。

张仲坚本来就是江南没落世家的子弟,长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当他刮去虬髯、换上武士长袍,便从五大三粗的粗糙大汉,变成一名风姿卓着、气宇轩昂的美男子。

一手组建的江南盟虽然消失了,连同州的庄子也被尉文通率领的军队夷为平地,而他的亲人更是死绝了。不过他毕竟在关中经营了十多年时间,仍然拥有一些人脉关系,这些人脉关系虽然不敢明着帮他,可还是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情报、消息。

最初,他本来以为是尉文通背后的宇文述在运作,后来在这些关系的帮助下,使他明白江南盟的覆灭、亲人的死亡,与尉文通和宇文述的关系都不大,他们只是奉命行事罢了。而真正的幕后凶手,其实是夺了江南盟产业的杨集。

他此次潜来张掖,并非是杨集和天门所判断的沉法兴,而是矛头直指杨集。

他虽然也很痛恨背叛他的沉法兴、晁田等人,可现在势单力孤、遭到官方通缉,“朋友们”又不敢帮他,情知自己机会极少极少,未免打草惊蛇,惊到杨集这个罪魁祸首,所以他并没有朝沉法兴、晁田等人下手,而是打算来一个擒贼先擒王。

只要成功的干掉杨集,其他人就好对付了。

“冬冬冬~”急促的脚步声中,雅间门被人从外面打开,一名文质彬彬的青年走了进来,此人名叫李德武,乃是陇西李氏的子弟。

杨谅叛乱被平息之后,杨广对杨谅管辖的五十多个州进行了一次大清洗,与此同时,一些京官因为有兄弟子弟当了叛军将官,战后受到牵连而落马。这两场接踵而来的大洗清,使京城和地方出现大批空缺。

在杨广紧急任命的千多名新官之中,有一大部分是士族子弟,而陇西李氏自然也获得了一定的席位,李德武在家族的安排下,成了一名县官,可他心浮气躁,不愿去偏远的地方沉淀,所以利用族叔李浑的关系,走了宇文述的门路,当上门下省一名录事。

他才学不错,深得黄门侍郎裴矩欣赏,自以为裴矩欣赏他,是因为家世好、长得好、才华高,动了招婿联姻之心,并且在大庭广众之下说了出来。

而他们聚会的地方不仅是卫王府经营的酒楼,而且杨集和裴淑英就在屏风隔着的另一间,他所YY裴淑英的话,被当事人尽数听了进去。

裴淑英当场就发了脾气,事后还去找裴矩的麻烦。裴矩“什么事儿”都不做,仅仅只是客客气气的写封信给李家家主;于是李德武就悲剧了,不但失去了官职,还被家主派人逮去老家狠狠地收拾,然后再给裴矩回信。可是裴矩没有丝毫表示,李家又收拾了李德武。

如此几次,裴矩终于满意的回复李家家主,还假惺惺的说什么自己也年轻过,很理解青年人醉后的失态,大家都是“自己人”,李家用不着这般客气。

李家觉得裴矩尤不解气解恨,而且又听说杨集和裴淑英暧昧不明,想着男女双方都惹不起,而李德武又只是无数子弟中的一员,他们未免日后给家族带来大麻烦,索性就放弃了李德武。

李德武是李氏杰出子弟,平时就有些恃才傲物,却因为杨集、裴淑英之故,在最得意之时,变得一无所有,心中的怨恨可想而知。

李氏以前也和张仲坚有“业务”往来,而张仲坚这次能够获得真相,李氏便提供了不少消息。同时,他也知道李德武和杨集的恩怨,以及现在的窘境,便找了上去。

两个同病相怜的人碰到一处,理所当然的集结成/党了。但张仲坚不知道的是,李德武除了和他志同道合以外,还得到陇西李氏高层的授意:只要张仲坚一心一意除掉杨集,那么李氏便会通达李德武之手,给他提供一切便利。

但是李德武却又因此,多出了其他的想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