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590章:夺权

大隋主沉浮 第590章:夺权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09 17:30:22 来源:笔趣阁

“史刺史,这兵,我们益州该出。”赵绰虽不懂军事,可大势还是知道的,他一一分析道:“党项羌位于益州头顶之上,就跟施压于凉州的吐谷浑一样,虽然大隋和党项羌虽然没有发生什么大战,可是双方的斥候经常会发生征战。而且党项羌首领拓跋赤辞在吐谷浑的支持之下,这些年在高原之上拉开了扩张的序幕,占领了嘉良国的大量地盘,将地盘从黄河、大渡水之间扩大到了泸水上游,并以西北向东南之势向同昌、汶山、蜀郡包抄而来。若是任由党项发展下去,益州西部很快就会出现一个类似吐谷浑的大威胁。”

“既然卫王的使节已至蜀郡,不管益州愿不愿意出兵,都得出兵;而且还要全力去攻打党项羌。只要占领党项羌整体或部分地区,那么就能和卫王夺取的吐谷浑地盘连成一片,而益州的战略空间就会得到扩展,到时候,也能给朝廷、卫王一个交待;如果在杨集求助的情况下,益州这边毫无作为,事后根本无法向朝廷交待。”

听了赵绰这番话,史万岁点头不已,这个老赵平时虽然阴阳怪气的,可在大是大非面前,从未让人失望过,他将目光看向军事上的第二把手杨武通,问道:“杨司马,你认为呢?”

“史刺史,卑职赞同赵长史之议。”杨武通向史万岁拱手道:“卫王是当世名帅,他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不仅百战百胜、击溃了无数强敌,难得的是从未向其他人求助。但是他这次却要求我们协同作战,可见信上提到的吐谷浑气候独特令他有了极大的顾虑。”

说到这里,杨武通看了看皱眉不语的郭行方、跃跃欲试的庞玉,接着又说道:“吐谷浑地广人稀,要是吐谷浑真如信上所说,只有七八个月时间可以让隋军作战,单凭凉州之力,今年很难拿下整个吐谷浑。我们作为大隋的臣子,不管是从大隋王朝的利益出发,还是从益州的战略来说,此战都要出兵。”

旁边的主薄郭行方犹豫半晌,说道:“可是没有朝廷的答应,这兵,出得了吗?”

这只是其一,其二,郭行方不想帮助杨集,他不想“救”杨集的主要原因还是世家天下。

作为旁观者、事后诸葛,郭行方从凉州的政策中不难看出,杨集在对待世家的问题上,实际上是留有余地的;杨集并不是让天下世家绝迹,而是希望凉州豪强把大隋立国之后的不法所得、不法分子交出来,好让他平息民怨,然后再交一笔罚款,这样就了事了,日后只要遵纪守法,他就不会去找大家的麻烦。但是凉州世家和豪强过惯了大富大贵、锦衣玉食的生活,杨集突然叫他们倒退几十上百年,谁愿意啊?

之所以被杨集纷纷整死干净:一是的改革力度前所未有,以前也没有人敢这么干,使凉州世家豪强心里上准备不足;都认为杨集和以前的“改革家”一样,都是为了仕途更加顺畅,便以高喊口号的方式来博取民心,事实上不会真正的有所作为;顶天,就是拿下几个贪官污吏来应付。

二是凉州乃是大隋王朝第一个改革的大州,凉州豪强严重轻视了杨集的魄力,于是在他改革过程中,纷纷使绊子;这便彻底惹恼了杨集,使他将打击范围从最初的抓捕地方豪强不法子弟、扩大成了整个家族,最终导致凉州豪强纷纷倒下。

等他们意识到杨集只想就事论事、只想拿走他们六七成利益和资源的时候,已经晚了。而杨集受到巨大收获刺激,以及朝廷的支持,便响应当地百姓的心声,索性就把改革进行到底。

杨集在凉州的做法,除了把凉州豪强弄死弄残之外,而且严重影响到与凉州接壤的益州、雍州;但凡凉州有什么新政策,往来不绝的商旅都会把这些新政策、以及好处用意带到益州和雍州各郡。再经过人们夸大其辞的、口口相传,便让凉州成为许多老百姓十分向往之极的世外桃源。

别的地方姑且不说,但是益州人口最稠密的成/都平原各郡县,到处都在流传着凉州美好、政策好的论调;老百姓被蛊惑之后,再看看自己的处境,就更向往凉州的种种利民政策了,做梦都希望这种改革也推广到自家门口。

声势浩大的民意,也让诸如郭行方等益州世家人士产和了浓重的危机感,而且意识到成/都平原已经具备了大改革的民心基础。如果异常强势、与杨集同进同退的皇帝将凉州之法推广开来,势必对益州世家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也是因此,郭行方在对待杨集的问题上,有了极大的私心,不支持出兵援助凉州。

“郭主薄此言差矣!”杨武通摇了摇头,缓缓的说道:“战事瞬息万变,刻不容缓。如果先向朝廷请示再决定是否出兵,时间已经错过了。我们可以一边向朝廷汇报、一边积极备战。”

“杨司马所言极是!”兵曹庞玉亦道:“从实利方面上说,如果拓跋赤辞率军北上,我们轻松就能攻占党项,将入纳入大隋版图,这是大功一件;如果拓跋赤辞没有动兵、双方没有开战,但是我们也有牵制之功。所以我认为这是一场从天而降的功劳,不能就此错过。”

“往坏处考虑的话,我们要是没有响应卫王协同作战之策,放任拓跋赤辞向北进军,党项就会成为吐谷浑战役的巨大的变数;到时候,凉州军胜了还好,如果兵败而归,我们至少有一半责任。所以这兵,出也得出、不出也得出。”

“说得好!”史万岁抚掌而笑:“就依三位之言,这兵,我们出了。”

益州有四塞之险、易守难攻,朝廷防止有人在这里割据一方,便在蜀郡绵竹县、金山郡县神泉县中间的鹿堂山一带建立了一座大营,并且部署了四万战兵;这里水陆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很快就能抵达蜀郡、汶山、金山、新城四郡。

除了这支大军,比较安宁的益州中北部各郡,各有一到两千名郡兵;此外,同昌郡、宕昌郡因为和吐谷浑接壤的缘故,各有五千边军。要是将这些兵力一一收拢起来,史万岁可以动用的军队、至少有五万人。

一想到自己可以大战一场,史万岁兴奋之极。

谁知不等他做出部署,赵绰便拱手道:“史刺史,卑职认为杨司马可为统兵大帅、庞兵曹为副帅!”

史万岁闻言愕然:杨武通虽是不错,可是比我老史,好像大有不如吧?

老赵,你怎么能够撇开了我呢?这不是从高个里挑矮个吗?

难道你们以为我史万岁好说话,就想架空了我不成?

念及于此,史万岁脸色变得相当难看了,他虎着脸问道:“为何不是我呢?”

赵绰神色澹澹,拱手道:“此役过后,吐谷浑和党项将归大隋所有,不出意外的话,朝廷将会把党项划入益州。”

史万岁点头道:“这话是没错!可是和打仗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很大!”赵绰肃然道:“党项既然是我大隋的,那我就要为以后的治理着想;如果主帅战前战后纵兵为匪、祸害普通民众,朝廷日后得到的,也是一个人心思异、战乱不休的国土。”

史万岁听出了潜下之意,气得肺都差点炸了,他恶狠狠地瞪着赵绰:“你认为我品德不佳、纵兵为匪、祸害普通民众,所以你想让杨司马为帅,是不是这样?”

赵绰以前是杨坚的“人镜”,多次怼得杨坚无言以对、哑口无言,岂会怕了史万岁?

他迎着史万岁血红的双眸,坦然的说道:“正是如此!”

见他这么老实,史万岁反倒是呆住了;深吸了一口气,看着赵绰说道:“你凭什么这么说我?”

赵绰冷冷的说道:“开皇十六年爨翫谋反,你在十七年二月奉命平叛,虽然你打赢了,可你攻取昆州后,不仅没有尽人臣之责,还大肆掠夺珍奇宝物,为了掩饰你的恶行,对爨氏等贵族展开了血腥屠戮,此事导致上行下效,全军士卒竞相劫掠,以残酷血腥的手段打杀无辜百姓,直接蔓延到了恭州、协州、越巂三郡。”

“这就如一张白纸一般,抹黑容易,可一旦抹了黑,想要将之还原,势必千难万难了。”

正所谓“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赵绰这记耳光子,甩史万岁脸皮子火辣辣发烫,心头的火气勐的窜了出来,怒吼道:“我已经受到应有的惩罚了,你还想让我如何?”

赵绰虽是文臣,可文臣亦有铮铮铁骨、浩然正气,听了这番理所当然的话,积压许多年的火气、愤怒顿时喷涌而出。他拍着桌子、大怒而起:“自你的暴行之后,益州南部百姓再也不将大隋视为朝廷、再也不承认不相信官府,而是将朝廷和官府当作一帮强盗。造反之事也因此此起彼伏,每次因为战争死去的战士、百姓多不胜数。”

一番义正辞严、康慨激昂的话说完,整个人煞气严霜,充满了神剑一般的气势!

杨武通大感快意,亦是向史万岁发难,大声叱道:“仁寿元年那场席卷益州南部的叛乱,主使之人是个汉人;他原本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之所以沦为反贼,就是因为你害他家破人亡。而那一场叛乱,令我大隋数千名战士战死,一干将领皆被仇视大隋、仇视隋军的叛军‘杀而生啖’。”

郭行方冷冷的补充道:“史刺史,你若是不信,大可去饱受你荼毒的昆州、恭州、协州、越巂走走、看看;要是敢说自己是史万岁,那里的百姓定然生啖你之血肉、捣碎你的骨头。”

史万岁呆愣愣的坐在主位之上,那几双森寒锋锐如刀锋般的目光,似乎冻结了他一般,使他如坠冰窖,额头却有一颗颗豆大的冷汗滚落。

三人所说这些,他从来没有考虑过;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行为,给益州南部留下这么多隐患、这么大的灾难。

他惨然一笑道:“这就是你们疏远我的原因吧?”

“不然,又能如何?”杨武通冷笑一声:“你给益州带来了巨大的无穷无尽的灾难,老百姓不欢迎你;我们也怕你、怕你把无数官员的心血成果再次葬送干净。”

“这也是我反对你当主帅的主要原因。”赵绰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气息不定的向史万岁说道:“一是怕你像以前那般荼毒党项,使其沦为第二个益州南部。二是军中将士,至少有三成来自益州南部,这些士兵的亲戚朋友、父母长辈就算没有都被你和你的士兵毒害过,也沦为后续战乱的牺牲品,他们知道一切都是因你而起,所以每个人都恨你恨之入骨,若你为帅,这些士兵说不定倒戈相向,先把你的中军给端了。”

史万岁一张脸变得惨白!

在这刹那之间,他那挺拔的身躯仿佛也矮了一截;整个人,也仿佛苍老了十多岁。

他沉默良久,声音沙哑的说道:“此战,就拜托杨司马了,如何安排,由杨司马来安排。等到此战结束,我会上表朝廷、辞去刺史之职。”

“然后用此残生,去南方弥补我犯下的大错。”

说着,将兵符交给了杨武通。

杨武通接过兵符,当下以益州军统帅的名义召见了颜师古、李玄道,表明了出兵的态度。

送走欣喜若狂的颜师古、李玄道之后,史万岁和杨武通、赵绰、郭行方、庞玉几经商量和斟酌,然后联名写了一封十分正式公文,让人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送往洛阳:他们为了安朝廷之心,言明益州此次大举出兵,是因为拓跋赤辞为首的党项羌蠢蠢欲动、大有配合吐谷浑作战之势,益州方向担心凉州孤掌难鸣,这才从南方牵制党项羌。

【益州南部失控,的确是史万岁的“功劳”;此战,张须陀是随军出战的将军,他因为反对史万岁暴/行的缘故,好像差点被史万岁弄死了。】

(本章补8月26日,欠下的债务,终于补齐了。求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