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735章:兵分三路,齐头并进

大隋主沉浮 第735章:兵分三路,齐头并进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09 17:30:22 来源:笔趣阁

翌日早朝,手持笏板的文武官员在中/华殿前广场依品级列队候驾。

作为大隋亲王、尚书省尚书令,杨集的位子自然排在文武百官之前。不少文武都用若有若无的目光看向那名神情朗逸、如芝兰玉树的青年亲王。尤其是出自关陇贵族元派的官员的目光之中更是寒意森然、警惕有加。

元派曾经权势涛天、不可一世,整体实力不弱于独孤派、窦派之和;独孤派和窦派之下的许多中小门阀眼见元派如日中天,纷纷向元派靠拢;如果照此态势发展下去,元派统一关陇贵族集团的梦想,指日可待。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自从元派摊上杨集这个挨千刀的恶魔以后,实力非但没有得以壮大,反而在他的打压和击打之下,整体实力急骤下跌;短短几年时间之内,就沦落到今天这种及及可危、人人喊打的地步。

“圣人驾到!”随着内监一声高呼,文武百官排成两列,步入气势雄浑、恢弘壮丽的中/华殿。

“臣拜见圣人!”进了殿中,群臣纷纷觐见杨广,雷鸣般的声音立时殿中响起。

“诸卿平身,入座!”杨广今天的心情本来就不错,当目光看到杨集的时候,他不由自主的想到昨天的“算计”、“恶作剧”;于是乎,他的心情变得更加美好了。

杨集的心情也很美好。别看他婆婆妈妈的,但实际上,他也蛮喜欢慕容弦月、鲜于芳、柳絮的,但是混得太熟了,他不怎么好下手。若不是杨广来这么一手,他还不知道怎么把三女收入房中呢。昨天经过狗皇帝这么一手,他的困惑一下子就没了。

如今不但捞到四个诰命、得了四个女人,甚至就连萧颖、裴淑英、柳如眉都误以为他受委屈了。她们非但没有生气和反对,反而在睡觉前劝他勇敢一点、男人一点,最后还用圣命来威胁他。

“迫于无奈”,杨集只好“勉为其难”的答应了,承诺好好对待慕容、鲜于、柳三女;至于侯巧文嘛,还在考核期间,不在考虑之列。

如此这般一番下来,他的三个老婆就像打赢了胜仗一般的大将军似的,心满意足放过了他。

杨集心里感到非常奇怪,他明明有这么多女人了,然而萧颖她们竟然认为他不好色,而且说他在美色方面胆小如鼠、一点不男人!这也让他怀疑自己要是一直“胆小如鼠”下去的话,说不定萧颖帮他纳了一支娘子军之后,还说他“胆小如鼠”。

“谢圣人!”众臣道谢平身,直到杨广坐到御桉之后,这才纷纷在自己位子之上跪坐下来。

杨广看了下方众臣一眼,问道:“兵部可曾准备好北巡事宜?”

兵部尚书段文振立刻出列,行礼道:“圣人,一切准备妥当,大军可以随时出发!”

军队都是现成的,分别驻扎在关中各大军营之中,只要杨广钦定哪支军队伴驾北巡,那支军队就能第一时间就位,所以兵力没有什么好准备。

需要准备的,主要还是后勤这个恼火的大板块。不过经过兵部这些天日以继夜的统计、筹措、调配,段文振发现并州北部军仓里的物资虽然有些紧张,但已足够了。更何况北巡大部队又不是一下子就从关中飞到并州某个郡,朝廷在抵达之前时差内,还能从雍州和冀州诸郡调去粮草物资;当大部队抵达,粮食也已就位。

说完,段文振主动请令道:“圣人,此次北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兵力众多,不能出一丝一毫的差错。为了防止万一,臣愿率领兵部官员先行一步,一一清点各郡军仓。”

“段卿之虑不无道理!然而此等小事,还用不着堂堂一个尚书去办。”杨广沉吟半晌,又向段文振说道:“此事,就交给兵曹郎中斛律政负责,我有更重要任务交给你。”

听到“斛律政”这个名字,段文振不禁皱了皱眉,他知道此人是一个无德无节操的奸佞;绝不能让此人执掌军事大权、知晓军事机密,所以他屡次对杨广说起这事,然而无奈的是杨广始终都不采纳。

不过杨广说还有更重要的任务,段文振便放下此事,躬身行礼道:“请圣人下旨。”

同样的,杨集的皱头也微不可查拧了拧:斛律政在史上深得杨广器重,后来更是接替段文振的兵部尚书之职,同时也是第二次高句丽战争的‘执行’主帅;然而杨玄感起兵反隋之时,斛斯政不但是杨玄感谋反的关键人物,而且还利用职权之便,向高句丽出卖了隋军一切军情,利用高句丽大军把杨广为首的远征军牵制在了辽东。但因杨玄感造反失败,斛斯政便逃到高句丽,然后把隋朝所有机密都告诉了高句丽,使对方对大隋虚实了如指掌。

以他的行为来说,是个足以和秦桧相提并论的奸臣、卖国贼,不过他现在还不是,杨集便将他默默记在心上;决定散朝以后,让人重点关注、调查斛斯政。看他究竟是哪家哪派放出来的贼种。

“三十多万大军每天的吃喝用度惊人,单靠并州一州供给,压力实在巨大。朝廷虽然可以从雍州、冀州调粮,然则转运之间,必将耗尽无数人力、物力、畜力。如此劳民伤财,实非朕之本意。况且并州道路险阻漫长,如若数十万大军以一路北上,势必连绵数百里,若是突遇不测,队伍就会四分五裂,若中央有事,则首尾不知道!虽然有汉武帝出关兵连千里的壮举,但这也是招致失败行军之法。因此,朕决定兵分三路。”杨广看到了愕然的杨集一眼,接着向宏声向大臣们说道:“中路军沿并州汾水北上、西路军沿雍州洛水北上、东路军沿冀州幽州北上,三军齐头并进,而后,在阴山北麓集结。诸卿以为如何?”

“圣人英明!”文武百官大喜过望,纷纷出列表态。

这般兵分三路,并州的后勤压力为之大减,而北巡的目的和效果,其实与一路北上无异。

杨广所说的种种好处,也不是没有人想过,然则当时的杨广知道汉武帝出关、旌旗连绵千里,一门心思要超越汉武帝,一门心思要一路北上,所以谁都劝他不成。但是皇帝忽然之间,仿佛开了窍一般,主动采用最节省、最合理的分兵之策,诸臣自然欣喜若狂了。

而诸多负责后勤事项的官员,更是感到肩膀上的压力一松。

杨广这么安排的目的自然是为杨集的行动做掩护、掩饰,不过见到文武百官如此拥护,心头也不禁滋生出一种得意洋洋、飘飘欲仙的感觉,这种受人吹捧、诸臣一致赞同的感觉,却是远比超越前人的虚假的、无用的面子实在多了。

等到大臣安静下来,他定下心神光注视着段文振,沉声下达指令:“段卿,朕任命你为雍州道行军总管,率五万大军北上,先到五原郡养精蓄锐、探清前方军情,授予你临阵决断之权。但是你给朕听好了,千万不要扰民;否则的话,军法从事!”

诸臣现在都认为他爱民,那他自然要把仁义之君这个角色扮演到底了,若不然,岂不是打他自己的脸么?

“臣遵命!”段文振深礼一礼,郑重承诺道:“臣麾下将士若是行不法之事,臣自刎谢罪。”

“你明白就好!”杨广点了点头,目光看了蠢蠢欲动的武将们,稍一思忖,便点将道:“辛世雄、李仲文。”

辛世雄、李仲文大喜过望,两人不约而同的出列,大声道:“末将在!”

杨广看了他们一眼,沉声下令道:“朕任命你二人为雍州道行军副总管,协助段总管行动,一切听令于段总管,不得擅自做主。”

“末将遵命!”辛世雄、于仲文大声应命,退到段文振身后。

见到杨广把西路军安排妥当,杨集心知接下该是自己了,就是不知他除了杨义臣之外,另外给自己安排副手又是谁。这让他颇为期待。

“卫王杨集!”不出杨集所料,做好铺垫的杨广果真是点了他的名。

“臣在!”杨集已然准备就绪,连忙起身,大步来到大殿中间,神情肃然的向杨广拱手一礼:“请圣人示下。”

“卫王,朕任命你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六万大军沿着冀州、幽州北上!”杨广停了一下,接着又虎着脸、愤愤然的一挥手,厉声说道:“另外,高句丽在我大隋边境集结三十余万大军,其不轨之心昭然若揭。朕北巡期间,高元极可能做出不利大隋、不利会谈之事,为了便于行事、应对极可能出现的冲突,特加封你为河北道行台尚书令,督冀州幽州诸军政事务,谁敢不遵,杀无赦!”

诸臣骇然又恍然:原来是高句丽蠢蠢欲动,促使圣人临时调整了行程、改了北巡大军既定的部署;不过高句丽不安好心,的确应当做好万全准备。而杨集狠狠地收拾了高句丽一顿,他的确是东路军的最佳主帅。

可是杨广本人心中却是后悔不迭了,按照他与杨集的密谈,仅仅只是授予他辽东道大总管之职,而且他还千叮万嘱,让杨集收敛一点,别打得太狠、太过分。

然而他也不知自己究竟是怎么搞的,竟然受这气氛一烘托、头脑发热的增加了一个执掌两个大州军政的河北道行台尚书令,这不是怂恿他去干坏事么?但此时在众目睽睽之下,杨广也不能收回成就了,只好不放心的向杨集叮嘱道:“我大隋王朝乃是礼仪之邦,仁义是我们做事的准则和宗旨,高句丽好歹也是我们的附属之国,若高元安分守己,休要挑起战端!切记、切记!”

说完,杨广终于省悟过来了:其实不安分的是他自己,他的心灵深处实际非常期待杨集干出一些坏事,这才不动脑子的加封了一个足以让杨集大胆闯祸的河北道行台尚书令。

闻言,杨集心中深感无语,这不是你让我干坏事的么?否则的话,我现在还在睡大觉呢!不过此时此刻,却是万万不能马虎的,于是神情严肃的抱拳行礼道:“臣遵命!”

与此同时,他心中忽然感到责任增加了、使命也变了,看样子,这个天马行空的皇帝是改变了主意,希望他在辽东大搞特搞,若不然,为何加封了这么大的权力?

“裴矩!”杨广觉得自己应当给杨集安排一个老成稳重、威望十足谋臣才行,若不然,谁控制得了他啊?裴矩的能力母庸置疑,而且他还是杨集的岳父,杨集无论再怎么嚣张,多少也得给裴矩一点面子、多少也能听取他的良言相劝。

“老臣在!”裴矩没有想到还有自己事儿,大感意外的怔了一怔,紧接着连忙出列道。

“朕任命你为河北道行台左仆射、辽东道行军长史,在此期间,你务必全力辅左卫王,助他完全使命。”杨广看了老成稳重的裴矩一眼,重重的说道:“若他有不当之处,必须勇于直言。”

“臣遵命,请圣人放心!老臣定然竭尽全力辅左卫王!”裴矩明白杨广的意思了:如果杨集想宰人、想搞事,那他就负责给他策划一个个杀人于无形的良方、战术。

行军长史等于是军师,军师的职责不就是这些?

此事好办之极!

更何况,杨集不仅是自己的女婿,而且两家的关系出现了一丝丝微不可察的隔阂,他正担心隔阂扩在到无法收拾的地步,早已有了弥补之心,只是始终没有机会。现在既然有了这么好的机会,他岂有不尽心尽力之理?

“如此便好!”杨广大放宽心的点了点头,想着辽东局势严峻、高句丽兵力雄厚,而杨集还要去搞元氏渔阳系,必须给他多备几个帅才才对,于是点将道:“杨义臣、于仲文、李景、崔弘升!”

“臣在/末将!”杨义臣、于仲文、李景、崔弘升出列行礼,一字排开的向杨广行礼,静候皇帝的任命。

“朕任命你四人为辽东道行军副总管。”说着,杨广目光在四将脸上扫了扫,神色凝重的的叮嘱道:“辽东局势,你四人心中有数,朕也没有什么好交待的,你们身为副总管,一切遵卫王之令行事即可,否则,军法从事。”

杨义臣和于仲文、李景、崔弘升心头凛然的拱手道:“末将遵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