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767章:舍本求末、打倒杨集

大隋主沉浮 第767章:舍本求末、打倒杨集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09 17:30:22 来源:笔趣阁

随着渔阳元家灭门的消息不断扩散、随着与元家亲善的中小世家和贪官污吏被一一拿下、随着杨集把百姓的损失的粮食以钱财方式一一补上,幽州百姓一片欢腾。不过幽州官场被清洗以后,接下来的事情也不少:首先是杨集重点反腐反贪的七个郡有官府无官员,他所派出的将领士兵维持地方秩序自然不成问题,但是让他们处理政务却是十分挠头了。其次是原本属于元家和中小世家、贪官污吏的东西成了无主之物,比如说庄园,比如店铺以及田地。沣

这一次,杨集还是没有听从裴矩的建议,并没有把田地卖给垂涎三尺的范阳卢氏、博陵崔氏、河间张氏、燕氏、李氏,当然也没有卖给裴氏,而是将田地都扣了下来。至于店铺、庄子、别苑则是当军粮粮款,一一分给独孤家、窦家、韦家、杜家、李家等等家族。这些家族都不是差钱人家,他们对于钱财的在意程度,远不如将触角向幽州扩散;杨集以固定资产抵粮款的方式,自然令他们欣喜若狂。

其实这也是杨集的用意所在:因为这百多年时间以来,幽州处于西卢、东元的局面;他们平时虽然有很大的矛盾,可是一旦有其他势力想要进入幽州,他们自然而然的的联手针对,便是朝廷想打破这个局面,都十分困难。

杨集这一次强势搞掉元氏渔阳系、强势的血洗了幽州官场,便是帮了他的卢氏也是望而生畏、瑟瑟发抖;他们尽管十分不满杨集引入各大势力举动,但一害怕杨集、二是没有反对的理由,最后屁都没有放一个。

对于杨集的强势、强硬,裴矩很是无奈,但是他不得不承认,这是加强皇族影响力、加强朝廷掌控力的最有效的手段。而幽州的局势随着各大门阀的进入,纷争的激烈程度势必远超以往;搞不好的话,日后又将形成一次大斗争、大洗牌。

发生在幽州这些事,就像一阵犯风一般,很快就传遍到与之相邻的冀州、并州。而杨集的公文、私人信函也传到了杨广手上。

杨广收到这些公文、信件的时候,他的巡视队伍已经到了太原,而且正准备继续向北;但是看完这些内容,杨广整个人都不好、整个人都傻了。

正如杨集之前的猜测,杨广对幽州官场的糜烂了解于胸,而他为了更好的整顿幽州官场,索性就来了一个“钓鱼执法”。他本以为要到三四年时间才会瓜熟蒂落,不料杨集去不了多久,就把幽州官场搞定了。沣

搞定当然是天大的好事,而且杨集搞得比他预想还要完美,但问题是他半点准备都没有啊!还有就是杨集的态度十分恶劣,那家伙在幽州放了一把大火之后,直接跑掉了。然后轻飘飘的来一句:军情似火刻不容缓,我要去辽东打仗去了,至于幽州如何如何,就看你的了。

这种不负责的态度让杨广又气又恨又无奈,不过幽州现在处于一种有官府没官员的状态,说是一个烂得不能再烂的烂摊子亦不为过,杨集那家伙是可以跑,他杨广却不能不管。

只不过管是管,可是他还要不要北巡了?而且更让杨广担心的是杨集闯祸的本事、不负责的态度,如果让他继续这么乱搞瞎搞下去,杨广怀疑自己哪怕走到后年、也到不了北方的突厥。

然而郁闷归郁闷、恼火归恼火,但是杨广对于这个既成的事实,愣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他迫于无奈,只得再一次改变行程计划,留在太原晋阳宫处理杨集留下来的烂摊子。

针对杨集搞出来的大事、幽州这个烂摊子,议事堂也专门召开了紧急会议,由于裴矩跟了杨集、杨雄又留守洛阳,所以伴驾的宰相只有苏威、高颎、长孙炽、萧玚、张衡、李子权六人。

议事堂的规则是十天一轮换,轮到谁当值,谁就是那轮的第一相;其他宰相皆是他的副手。而这项制度的确立,主要是防止欺上瞒下、大权独揽的情况出现,假如某个宰相敢做出欺上瞒下的事情,那么另外几名副手立刻就能发现。沣

这一轮的第一相是尚书省右仆射高颎,他得到消息之后,立刻把另外五名宰相请到官署之中紧急商议;此之以外,检校民部尚书杨文思、吏部尚书牛弘、礼部尚书杨玄感、刑部尚书李圆通、工部尚书宇文恺、宗正寺卿杨秀、太常寺卿元寿也应邀出席。

参与会议的这些人中,多数对杨集越俎代庖、擅自诛杀官员的手段抱着不满的态度,李子权愤然道:“先帝防止地方要员制造冤假错案、擅杀异己,规定‘天下死罪,诸州不得便决,皆令大理复治’。谁敢‘便决’,就是犯罪,就要先抵了命再说其他。”

“圣人虽然赐予卫王天子剑、赐予先斩后奏之权,可反腐反贪不是行军打仗,他也不能想杀谁就杀谁,更不能动不动就把官员满门抄斩。我不能容忍这种暴虐之事发生,决定弹劾卫王,若是圣人不答应,我宁可辞职。”

李子权的表态,立刻得到元寿的响应,他愤愤不平、怒火冲天的说道:“正如李相之言,庶民要遵守庶民之法、官员也要遵守官员之法,幽州那些贪官污吏证明确凿,确实该死。不过是否应当处死,应该由朝廷来决定,而不能随便杀之,若是人人仿效卫王,好不容易规范起来的官场、官制岂不是又要乱了?我与决定弹劾卫王,若圣人不允,我也辞去一切职务。”

苏威、长孙炽、杨文思、杨玄感、李圆通、宇文恺亦是议论纷纷,皆是直斥杨集之过,表示联合弹劾杨集。

一旁的杨秀看着这些慷慨激昂的大隋要员,心中冷笑不已,他明白李子权的不满,确实是因为杨集不尊制度、擅自清洗幽州官场;而元寿则是借题发挥,企图引起公愤之后,拿回元氏的一切,他才不会当真是想辞职。

至于苏威、长孙炽、杨文思、杨玄感、李圆通、宇文恺等人的支持,则是因为杨集先斩后奏的权力和手段,严重损害了他们的权威、名望。沣

因为这一次大事件虽然是以杨集的意志为主,但是行军长史裴矩,行军副总管杨纶、杨义臣、于仲文、李景、崔弘昇也纷纷“参与”了;事后,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美名满天下,最先接到消息的冀州和并州百姓,无不推崇万分。

在他们大获美名、百姓称赞的时候,议事堂、中枢各部司却是暗淡无光、名声扫地;当百姓拿双方进行一一比较,中枢官员就成了不作为和无能的典型。

另外就是在杨集这一次血洗行动中,元派虽然损失得最惨,可是其他派系也有很多明暗棋子被弄死了。

名和利的损失,让这些人理所当然的形成了一种“弹劾杨集”、“打倒杨集”的默契和共识,所谓的维护律法尊严,不过是他们的由头和口号罢了。

高颎是此次会议的召集人,他的意思是想和大家商量后续之事:比如说及时安排官员、比如说如何保证义仓之粮不再被盗等等……可是开始不久,会议主题竟然变了味、竟然变成了对杨集的口诛笔伐。

他看着这些人意犹未尽,立刻皱眉的拍了拍桌案,冷冷的说道:“事情要分清轻重急缓,当务之急商议幽州、拟定官员名单,而不是卫王是否违反制度,还请大家切勿左顾而言他。”

“高相言之极是!”御史大夫张衡说道:“幽州是东路军的大后方,若卫王不处理这些倒卖义仓粮食的贪官污吏,幽州百姓的抗议、暴乱势必席卷全境,后方不稳,他又如何对抗前方数十万高句丽大军?”沣

“我同意高相、张相之见!”杨秀也表了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