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806章:北方事毕,隋军南移

大隋主沉浮 第806章:北方事毕,隋军南移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09 17:30:22 来源:笔趣阁

“呜、呜呜、呜呜呜”的号角声在旷野上空回荡,以于仲文为首的弓骑兵迅速汇聚而来,他们收了弓箭,将武器换上长矛、大刀,向越来越少、越来越乱的高句丽军士兵发起了勐烈的冲锋。

战争进行到了关键时刻,于仲文也不再充当战争的看客。当他看到大旗所在的中军士兵已经十分稀薄,周围的骑兵纷纷参战,便当相立断的亲率一千五百名精骑纵马下岗,如同一支离弦利箭向所在的大旗方向冲杀而去。

“放箭!”乙豹手中长枪狠狠地往下一挥,一蓬箭雨腾空而起,这一次没有隋军士兵箭失的阻挠,箭云呼啸着朝于仲文的部队劲射而下。

然而于仲文所率之军可不是只有皮甲奚族军,而是身穿铠甲的隋军士兵。他们也料到敌军士兵会将箭雨射来,于是在冲锋之初,并没有将马速放到最快,直接近到敌方的一箭之地以外,这才奋力策马,使战马勐的加快了速度,而将士们也匍匐在马背之上,利用背后的铠甲替自己和胯下战马挡箭。

等到箭雨划过一条“抛物线”向下‘洒落’,于仲文亲率五百亲兵已将箭雨抛到了身后。

后面的士兵虽是纷纷中箭,但是箭失叮叮当当的被他们后上的铠甲弹飞,诚然有些箭失透过甲片缝隙刺入身子,可是致命之伤都没有造成,他们照样能够作战;只有极少数士兵的战马被命中要害,吃痛的战马扑倒在地,将它们的主人甩飞出去,一些后续冲来的士兵的战马被绊倒,人和马都被随后赶过的骑兵踩成肉泥。

好在这支军队人数不多,且冲锋阵形又分得比较散,并未造成重大伤亡。

高句丽军士兵准备放第二轮箭或是第三轮箭之时,于仲文率领他的亲兵已经成功冲到高句丽军弓骑兵、弓箭兵前方,并且发动了勐烈的攻击。

隋军来得太快,部署在前方多数高句丽军士兵根本来不及更换武器,顿时被杀得一片大乱。

于仲文虽是六十三岁的老人了,可他正如乙豹之前对斛律晋和文广等将所说那般,除了善于用兵之外,还是能够在万军从中取上将首级的悍将。他在尉迟迥造反之时,便多次亲率精锐之军击败了拥有十多万大军的叛将檀让、席毗罗、李仲康、房劲。

其作战方式就像现在这般,率精锐之师直取敌军中军;此法本身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只要想将他拿下、杀死就能解决问题,但问题是那么多战斗中、那么多人都没有人能够拿得下他、杀得了他。这些战例,足以说明于仲文的武艺和胆魄非同一斑。

此时的于仲文虽然过了人生的巅峰,无论是体力还是精力都远远不如当年;但是此刻迸发出来的惊人爆发力,使他在短时间之内仍旧是当年那个锐不可当的于仲文。

比较有意思的是乙豹在磨米城时,所说的话是“于仲文乃是用兵如神的名帅,绝非勇而无谋的鲁莽之辈,万万不可大意”。然而事到临头,他的中军和亲兵却被“勇而无谋的鲁莽”的于仲文杀得七零八落、纷纷身亡落马。

数百名凶悍的亲兵在于仲文的带领下,闯进敌军防御圈,他们所过之处,高句丽军挨着就死、碰着就亡,随后赶到的骑兵瞬间将本就凌乱的阵型杀得支离破碎。

天色渐亮,战场上哭声震天、惨叫声充斥四野,高句丽军士兵被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死尸遍野;士兵见势不可为,他们的勇悍之气被无边无际的骑兵冲杀得烟消云散,此时逃命才是他们唯一的念头,于是争先恐后的调头向南奔逃。

旷野之上布满了奔逃士兵,然则步卒又哪里逃得过骑兵?很快就被追杀而来的奚族骑兵从后背一矛戳穿身体,活活钉死在地上。

这一刻,乙豹知道这支军队完了,眼看到于字战旗越来越近,他也顾不得主力军队了。率领尚未陷入战场的骑兵避开熊熊燃烧的火堆,一群人拨马便向东南方逃跑。

“乙豹小儿想跑了,贺比柯将军,由你带主力大军歼灭敌军散兵,我和木托尔追击。”于仲文眼见敌军大旗一动,便知道乙豹要逃了,他迅速将战场交给了奚族元俟折部酋长贺比柯,与奥失部酋长木托尔收拢数千名在外游弋的弓骑兵便追了过去。

为了将乙豹这只缩头乌龟骗出城来,于仲文听了盖文达的建议,是真的给多伐岳城守军下了“前方战事紧急、立刻撤军”的命令,使全城一片大乱。

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因为多伐岳城的百姓多是高句丽人,这些人虽然早已划为大隋漠州人,不过在这其中,肯定还有大量高句丽军的耳目、斥候、细作。若他没有骗自己人,城中守军的表现根本瞒不过敌军斥候。但是此举也是冒了巨大的风险,容易被敌军机会袭击。

他们好不容易把乙豹骗出来,此刻又是胜券在握,于仲文哪能让身为主帅的乙豹逃回去继续主持大局?

刹那之间,两支骑兵一前一后在狂野中疯狂飞奔。

于仲文军以逸待劳,战马也得到充分休息,体力十分充沛。乙豹的骑兵虽是长途行军而来,可他们既要顾及步卒速度、又要让全军士兵保持着随时能够作战的战斗力,故而北上之时,行军速度不算快、战马的马力也没有被消耗多少。

此时的高句丽军占了先逃的优势,使双方距离一直保持着安全距离。不过高句丽军北上时,战马毕竟是走了很久,体力终究不如隋军的战马。一前一后的全速奔跑了约有半个时辰,双方的距离渐渐被拉近。

乙豹军为了避免被溃军挡住道路,他们并没有沿原路返回,而是向东南方疾走十多里路,再改道向南。

天色大亮时,已然进入磨米城管辖的范围,远方的地平线上也出现了飘荡在磨米城城墙上空的旗帜。

“轰隆隆~”就在此时,地面突然震颤起来,但见磨米城方向烟尘滚滚,一支人数众多的骑兵打着高句丽的旗帜正朝这边飞奔而来。

乙豹军吓得魂飞魄散,连忙拉着缰绳向侧面方疾行二里之远,当他们看到后面的隋军追兵也已停下,这才惊魂甫定的仔细看向了前方。

不久,迎来之军也放缓了马速,并慢慢向乙豹这边靠近,一队骑兵打着旗子而出,为首大将远远地的叫道:“前面可是乙将军?”

乙豹认出了对面大将是他的副将斛律晋,也听出是对方的声音,而他所率领的数千骑兵正是磨米城守军。

看着这些兵马,他大喜过望,定是斥候和巡哨们看到他们焚烧辎重的浓烟,所以通知斛律晋率军来援。

又见隋军止步不前了,狂笑着率军朝斛律晋迎了过,边行边笑道:“斛律将军速速与我率军掩杀回去!”

斛律晋却是冷冷一笑,大声吼道:“乙豹,你不识大势、刚愎自用、一意孤行,致我一万五千辽东子弟沦为高元殉葬品,当真是该死之极。”

乙豹闻言一愣,但是随即又想到他们之前所表现出来的要投降的架势,顿时惊恐万分的大喝道:“斛律晋,你想做什么?”

斛律晋哼了一声:“射箭!”

霎时之间,六千名骑兵箭如雨发,漫天箭雨如同飞蝗一般划空而至,一波未至、一波又起。

乙豹和他那一千多名毫无戒备之心的骑兵、带人带马被射得如同刺猬一般。

于仲文为首的追兵眼见熟鸭子即将从眼皮底下飞走,正自不甘之极,然则眼前高句丽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内讧,却又令他们看得目瞪口呆。

对此,于仲文也是吓了一跳,但紧接着又仿佛明白了什么。

不一会儿功夫,高句丽军扔下旗帜,士兵纷纷下马,百多人打着白旗步行而来。

当这群人凑到近前,于仲文竟然在人群丛中看到了盖文达。

盖文达和度稽部酋长度稽边在这场战斗中的使命是率一万军南下,使乙豹确信三万隋军已经退走。一旦乙豹率军出城出战,他们则回师夺取磨米城。

斛律晋看到他们出现之时,便意识到乙豹中计了,此番肯定是有去无回。

斛律晋心知北方战局大势已去,他在盖文达劝说之下,毫不犹豫的献城投降了。而眼前这番操作,则是斛律晋向隋朝效忠的投名状。

从盖文达这里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以及斛律晋的身世之后,于仲文为之大喜,他翻身下马,大步将伏地请降斛律晋的扶了起来,拍着他的肩膀道:“斛律将军不必多礼,将军能够弃暗投明、回归中原,相信明月公在天之灵,也为将军的选择感到自豪。”

斛律光遇害之时,于仲文已是二十八岁的青年,他当时已然是一名崭露头角后起之秀,并且还是韦孝宽身边的一名将领;对于斛律家一族遇害的前因后果了然于胸。

当年,他虽然将斛律光这位北齐军神、战神恨得直咬牙,可是时过境迁,不但被北周打败的北齐亡了国,便了赢了的北周也不存在了,这也让他对斛律光的恨意在漫长的岁月中,早已化作佩服和钦佩,此时遇到斛律光的后裔,自然不会恶意刁难。

斛律晋躬身一礼道:“罪将为敌国效力,丢了祖父颜面和荣光,于总管之褒奖,罪将愧不敢当!”

于仲文深有感触的说道:“明月公乃是一代英雄,却遭昏庸的齐后主高纬杀害,斛律一族更是差点被诛杀殆尽,回想起明月公当年之英姿,当真是不胜唏嘘。”

停顿了一下,又向斛律晋说道:“你的遭遇也是许多人的遭遇、也是许多人的无奈,你能及时回归中原,非但没有玷污明月公的英名,反而立了大功。朝廷是不会亏待你的。”

“多谢于总管。”斛律晋最怕的就是被清算,此时听了于仲文的话,心中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你能劝降麦谷城守军吗?”于仲文问道。

“于总管,其实二城将士早已没有战心,若不是乙豹一意孤行,罪将等人昨天就献城投降了。如今乙豹兵败、伏诛,二城守军一丝战意都没有了。”斛律晋介绍至此,说道:“只要于总管令下,罪将愿往麦谷城陈明大义、劝降守军。”

“好!”于仲文点了点头,说道:“若你再将麦谷城守军劝降,我为请功。”

“谢于总管。”斛律晋大喜。

乙豹和文广皆已伏诛,二城就是以他为主,此时的磨米城已经被度稽边控制,而麦谷城那五千守军,除了投降之外,还能如何?

如斛律晋所料,当他率军前进入麦谷城之时,守军听说乙豹已然败亡的消息,毫不犹豫的便跟着投降了。

于仲文随即令度稽边和盖文达率领五千军兵马打扫战场,同时让他们按照战时投降的处理降兵,如果降兵愿意继续从军者,则是编入隋军队伍之中,如果降兵不想从军则是收缴武器装备,遣散回家。同时又派遣信使向主管大后方宇文述呈送捷报,让他全盘接管后方事宜。

安排好后续之事,于仲文当下下午亲率两万二千名奚族军战士、斛律晋八千嫡系军继续南下,向杨集所在的苍岩城进发。

与此同时,李景为首的两万五千名冀州军也在后世的铁岭市一带横渡辽水,以急行军的方式驰援苍岩城。与李景同行的还有裴矩和崔弘升为首的一万漠州军、一万名愿意跟随隋军作战的昌图城原高句丽军。

另外,宗罗睺和薛万均业已成功的歼灭了为祸饶乐郡的奚仲残余势力,他们两人遵照杨集先前之令,带着六千名刑徒军行至黄龙县,并且通过浮桥渡过辽水,来到了昌图城,之后又沿着裴矩和崔弘升的行军路线向南方行军。

各军的目的地,都是东路军主帅杨集所在的苍岩城。

除了这些即将入场、或半入场的各路军队以外,杨善会和韦云起生恐自己错过即将发生的南方大决战,他们也在抓紧时间扫荡尚未入手的北方中小城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