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853章:花香蝶自来

大隋主沉浮 第853章:花香蝶自来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09 17:30:22 来源:笔趣阁

大隋东北战火纷飞,自然引来不少势力的关注,东/突厥和南室韦、北室韦、霫族、伯咄靺鞨、新罗、百济对高句丽没有半点好感;但是对于睥睨天下、雄霸天下的隋朝,他们更加恐惧。尤其是杨集歼灭契丹、迫降奚族、接纳粟末靺鞨之后,这些东北势力对强势的隋朝无不警惕万分。

在他们眼中,隋朝和高句丽之战是一场狗咬狗的战斗,最好是两败俱伤、同归于尽,所以战报虽是如流水一般传来,可是他们并不在意、也不参与。

与这些袖手旁观的势力相比,黑水靺鞨和白山靺鞨、安车骨靺鞨却是相当悲剧。

黑水靺鞨和白山靺鞨、安车骨靺鞨其实就是女真的祖先,但是他们现在远离中原,这个时候还和野蛮人一样,喜欢劫掠杀伐,他们与高句丽的关系就像匈奴与汉朝、突厥与隋朝一样,时常祸害着高句丽边境。

但是完整继承中原文化的高句丽从来都不是什么软柿子,岂能害怕这三个没有开化的靺鞨部落,好太王高谈德确立了高句丽在东北的霸主地位之后,其子长寿王高琏延续了父亲的扩张政策,吞并了扶余、靺鞨和契丹一些部落;这其中便包括黑水、白山、安车骨。

高句丽对于这三个部落采用了比宗主制更为残酷的殖民制,并用他们学自中原的文化知识改善三部的野蛮人般的生活,从而得到三部上下敬仰,时常跟随高句丽作战。

这一次高句丽到了生死存亡之际,自然邀请三部协同作战,而三部酋长和以前一样倾巢出动、亲自率领本部勇士来援,正是因为有了这三个部落的加盟,高句丽在辽东才有这么多兵马,然而结果相当感人,三部勇士不是战死就是成了隋军俘虏。

杨集很了解靺鞨未来的走势,所以他不但十分看重主动依附中原的粟末靺鞨,同时也很排斥白山、黑水、安车骨三部,战后专门将这三个部落的俘虏放到一起,最后一清点,竟然足有六万余人。

虽然大隋没必要吃力不讨好的跑去征服白山、黑水、安车骨,可是这些免费劳力般的俘虏,命运已经注定,他们甚至修东北官道的资格都没有,而是一律迁去益州修蜀道。

此三部本来就人口少、婴孩夭折率高、生存能力低下,要是囊括了中、青、少三代的六万余名男子再一离开,势必给这三部造成致命打击,未来是否能够繁衍下去都是一个问题;不过这显然不是杨集所要关心的事情。

与高元当众演了一出大戏以后,辽东军民一部分仇恨已从大隋头上转到了“罪魁祸首”高元身上、一部分转到“战犯”渊子游和渊太祚等人头上,这也为大隋官员的治理创造了比较好的开局。

杨集深谙打铁要趁热之道,便在这关键时刻宣布四件事:一是把战死的高句丽士兵定为饱受高元、战犯毒害的无辜之士,并且将以“大隋百姓”的身份安葬;此举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却能给予阵亡士兵的亲属一些心理安慰。毕竟逝者已矣,而活着的人还要活下去,谁也不愿意背负叛军家属的名义而活。

二是高元执行坚壁清野战术之时,辽东城所辖地区百姓的物资被高句丽官府没收干净,百姓变得一无所有;杨集则是康高句丽之慨,以大隋的名义给予每个百姓五斗米,让百姓都有饭吃。如此一没收、一赈济,区别和威力就出来了。

三是高元在公告天下的“自白书”中,不但扛下一切罪责,还表明浿水以北是中原国土,境内所有百姓是中原子民,此时的国土是物归原主,而境内百姓实际是回归母国,而不是成为亡国奴。

针对这一条,杨集给出百姓的承诺是大隋很快就设置官署和属吏、重新登记户籍,之后再把收归国有的高句丽贵族田产按大隋的政策均分给百姓,使每家每户有自己的永业田、露田、桑麻地。

四是与战俘有关,杨集本来打算把高句丽籍的战俘迁去西北、益州开路,可是裴矩和韦津、郝瑗、凌敬等人认为新入手的六个郡以后都是大隋王朝的领土,以后需要的是治理安民,而不是像对待东西突厥那样破坏到底。而这里的战俘与来自东西突厥的俘虏和奴隶更是有着本质上区别;要是像对待东西突厥那样把战俘迁走,前面所做的三件事将会失去一切作用,而辽东百姓好不容易放下的一点点仇恨又会因为亲人的离开涌上心头,安乐都护府也将因此叛乱不断。

杨集几经斟酌,便放弃把高句丽籍战俘迁走的想法,考虑到玄菟郡和襄平郡的基本设施破坏严重,便把战俘改为就地服刑、以劳抵“过”,先把村庄房子、农田水利修缮好,再去开辟道路。

普通士兵服刑时间最短,千夫长以下的将领的则是逐级增加,千夫长及其以上的将官和高句丽贵族则是劳动至死;这个安排很符合古之即有的仇富之心,当百姓们看到曾经高高在上的贵族混得比自己还不好,心态就会得到无限满足,继而会拥护打倒贵族的官府,而这一点,在凉州就取得不错的成效。

相信放到安东都护府治下各郡各县,效果也是一样。

高元的自白书和四大安民承诺一出,辽东各地慢慢平静了下来,不过四大承诺是一回事,能否落实到位,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要是安东都护府和地方官府的官员做不到位、失信于民,势必遭到反噬,继而引发山呼海啸般的变故,而这也是杨广任命杨义臣、韩洪、韦津为安东都护府三大首脑的重要原因。

同时抵达辽东城的玄菟和襄平、昌黎、乐浪、安平、带方六郡太守、通守、郡丞、长史,也都是底子十分干净、品德极好的能吏。

这些人来到辽东城的第一步,不是立刻上任,而是接受郝瑗和凌敬的培训,这些在努力学习凉州政策之余,还要接受杨集的教育。

杨集的教育不如说是警示、警告,主要说四大承诺乃是夺取民心最为关键的第一步,谁要坏了规矩、导致民心大跌,谁就是千古罪人,既然是千古罪人,本人及其家人都要受到严惩。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毕竟有些官员总是抱着山高皇帝远的侥幸之心,不惜以身试法,他全家死了那也是活该,但是由他造成的严重后果却要朝廷和官府来承担。所以丑话必须说在前头。

只是杨集南下的行程,却也因为战后诸事遭到了耽搁。

这段时间之内,隋军轻易攻克辽东坚城、一统辽东、高元俯首认罪的消息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传遍天下,令东北各方势力尽皆大惊失色,大隋的名望瞬间登上顶峰,而隋军主帅杨集继大业元年之后,再次成为东北各方势力敬畏害怕的人物。

距离辽东战场最近的是霫族,大酋长白苏听到这些消息,立刻召集各部酋长前来议事。

南北朝的中原政局动荡、战乱分离,而东北各个势力也因外部环境变化而重新分化重组,最终契丹、奚族、南北室韦、霫族、靺鞨各部和高句丽了分割了东北地区,而北朝时期东北部族中的豆莫娄部、乌洛侯被靺鞨和室韦吞并、地豆干南迁并入霫族,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

霫族正是因为这一场势力重组,得以壮大,其国土周长二千里,东北接粟末靺鞨、东接高句丽、西至突厥、南至契丹和奚族、北与南室韦接;百姓多善射猎,且以赤皮为衣缘,妇人贵铜钏、衣襟上下悬小铜铃,风俗与契丹、突厥略同。及至杨集攻打契丹,霫族接纳了大量信仰相同的契丹人,使其国民有五万户、胜兵三万余众。

霫族这样的体量在东北各大势力之中,只能算是中等水平,比较幸运的是四面有大山有大河环绕其境,便处于一种大势力看不上、小势力攻不进的处境。但是杨集招降粟末靺鞨、迫降奚族、攻占漠州、攻占“』”形的契丹以后,这个微妙的平衡遭到了破坏。

霫族国土也呈“』”形,其东部、南部现在都是大隋王朝的国土,大隋军民只要横渡西东走向的弱洛水,就能进入霫族的地盘。

这本来没有什么,可是霫族在选择宗主国的问题上特别倒霉;霫族为了生存,先后向柔然、突厥汗国称臣,等到这两个大国先后完蛋,又向东突厥称臣,当东突厥二王子兵败于大湖区,白苏担心受到牵连,却又因为没有和大隋接壤,于是白苏多认了高句丽为宗主国。

此时眼看着高句丽即将完蛋,作为附属国、又接纳契丹人的大酋长白苏终于知道害怕了。

等人到齐,白苏大致说了一下辽东的情况,心情沉重的说道:“辽东的情况,你们也知道了。多的我就不说了,我现在不怕别的,就怕杨集。”

下了一个定义,白苏愁眉苦脸的解释道:“一方面是是我们认高句丽为宗主国,接着又接纳了大量杨集要杀的契丹人,而杨集现在打的就是高句丽;我们虽然从未向隋朝出过一兵一卒,但是杨集不讲道理啊!他在大业元年轻轻松松的打完契丹、打完渊太祚,顺手就把奚族给收拾了;这一回,我担心他极可能又顺手把我们霫族给收拾了。另外一方面是霫族的存在,使隋朝东北疆域很不完整、很不规则、很难看,如果我是杨集,我也会因为让大隋地图变得完美好看而把霫族给灭了。如今事关霫族的生死存亡,大家都说说看,我们应当怎么办?”

众酋长闻言默然,他们知道大酋长不是“杞人忧天”,而是杨集的确是那么一个人,杨集比他们这些被称为野蛮人的人还要野蛮、还要蛮不讲理、还要好杀。而他们霫族却是三番五次与杨集“作对”,他能高兴才怪。

过了一会儿,一名酋长说道:“大酋长,高句丽那么强大的国家都被杨集轻易杀败,我们这点兵力连杨集的牙缝都不够塞,更何况他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依我之见,不如也学粟末靺鞨那般,直接内附隋朝。”

白苏见诸位酋长眼睛都亮了,苦笑着问道:“你们也是这么想的么?”

“是啊,大酋长!成为隋人没有不好的!”另一名酋长颇为激动的看着白苏:“我们霫族贫瘠寒冷,无论怎么辛辛苦苦放牧,都不够吃、不够穿,此外还要给突厥大量税羊、还要对付抢劫我们的突厥人和室韦人。要是遇到天灾,很多老人和孩子们都熬不过去。”

这名酋长十分兴奋的说道:“成了隋人以后,我们立刻就能摆脱没完没了盘剥我们的东/突厥和高句丽,还不用担心突厥人、室韦人再来抢劫。官府如果建立城池、教我们孩子读书,说不定我们霫族以后也能出现几个大将军、宰相。”

其他人也是连连点头,突厥人收税羊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每年都是“取足为止”,这令他们这些附属部族苦不堪言。高句丽以前还好一些,可是大业元年过后,他们对霫族的盘剥比东/突厥更狠。

白苏也是大为心动,他想了想,有些犹豫的说道:“可是一旦成了隋人,我们的习俗都要放弃了,一切都要按照的隋朝的要求来做事。”

“大酋长,习俗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抵御敌人,不要也罢。”

“就是,习俗连根羊毛都不值。”

“……”

“也罢!”白苏见意见趋于统一,便说道:“明天我们就去辽东黄龙县,向隋朝官员表明内附之意。只要隋朝愿意接纳我们,我们愿意接受隋朝一切安排。”

白苏看了众人一眼,接着又说道:“另外一事是与隋朝这次战争有关。从隋军作战的情况来看,他们分明就是要把高句丽彻底打残,辽东战事既了,杨集下一步定然杀向南方,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会。”

一名酋长听出了言下之意,连忙问道:“大酋长的意思是参战?”

“不错!”白苏点了点头:“粟末靺鞨以前差点被高句丽歼灭了,可是现在却过得非常好。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酋长突地稽十分聪明,他们内附以后,完全摒弃了以往的习俗,真正把自己视为隋朝人。此后,凡是隋朝的命令和政策,粟末靺鞨人都会认真遵守、认真落实;而这一次战争,更是全力以赴。如果不出意外,突地稽将会获得隋朝皇帝更加信任。”

“要是我们仅仅只是内附,事后就是普普通通的隋朝子民,很难得到隋朝皇帝的重视。我打算学一学人家突地稽,出兵参战。就算最后吃不到肉,可几口汤总是有的。”

“不知大酋长要出多少人马?”众酋长深以为然

白苏思忖半晌,说道:“部族不能没有勇士守御,我们这次就出两万人吧!”

众酋长没有意见,纷纷行礼道:“我们愿听大酋长调令。”

“那就好,大家都去准备!”白苏吩咐道:“明天我们就带兵南下黄龙,向隋朝官员说明内附、参战之意。”

“遵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