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912章:元凶是李窦氏

大隋主沉浮 第912章:元凶是李窦氏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09 17:30:22 来源:笔趣阁

郝瑗是王府长史,当他听到元寿父子遇刺身亡的消息,第一时间就意识到事态严重,如果细研下来,身为元家第一仇敌的杨集必然是第一个被怀疑的对象,此桉要是要是破获不了、悬而未决,杨集也要受得一定影响。他在接到杨集集结众人的命令之时,便行使了长史之职,一边召集府中幕僚分析这起事件,一边派人出去打探。

此时的王府前殿议事堂内,郝瑗和魏征、李道玄、刘孝孙、房彦藻俱在,此外还有十六将中的杨实、杨虚、杨灵、杨妄。众人神色严肃,轻声商议着、分析着。

只看刺客干脆利落的手段,以及事前准备、迅速撤离这三点,众人便知道幕后真凶来历不凡,进行了周密的计算,现在别是抓不到刺客了,哪怕是抓到了,只怕也是一些面孔陌生、逃离不得而自杀的死士的尸体,想要从刺客身上找到蛛丝马迹,几乎是难如登天。

这还只是这一起浮出表面的桉件,幕后真凶会不会还有类似的后续事件?其目的又所指为何?

李道玄皱着眉头,自言自语的说道:“这好端端的,元寿父子怎么会忽然遇刺呢?幕后真凶的其动机又是为何?”

“刺客先杀子、再在家门口杀其父,可见这两事不是针对元敏,而是针对元寿亦或是元家。”魏征停顿了一下,又缓缓的说道:“刺客如果故意‘落下’指向‘某人’的物证,那么便是打算借助元家之力,对付他们本身要对付的‘某人’。之所以没有行刺其他达官贵人,而是行事元家人,极可能是元家、‘某人’都与其有仇怨。至于其他的,目前还猜不出来。”

魏征所说这些的的确确是关键,然而信息的严重缺少,却让他们这些智者也很无奈。

郝瑗紧蹙眉头,没有说话,而在心中默默地历数着元寿、元家的主要敌人,不过再怎么数,他隐隐约约有一种直觉、觉得真凶有可能指向杨集。

“玄成说对了,刺客还真‘落下’了罪证,而且指向我们。”就在这时,杨集进入大堂,目光迎着纷纷起身行礼的众,一边说、一边走在主位上坐下:“刺客行刺元氏父子的武器是弩,所用弩箭是张掖开工城专门打造出来之物。”

众人听了杨集的话,纷纷问道:“大王,圣人是怎么说的?”

“圣人没说什么,因为我离开皇宫时,他还不知道弩箭来自凉州。”杨集目光看向众人,说道:“这还是我在则天门前,元文都将箭失给我看,我才知道的。不过元文都显得比较理智,他也认为是栽赃嫁祸。”

郝瑗稍作思忖,说道:“这么说来,真凶便如玄成所说这秀:既与我们、与元家都有仇了?此举既可除掉元氏父子,又能将我们拖入这起桉件之中。”

“承渊所说只是其一。”杨集将自己在宫中与元文都所说的话,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最后说道:“其二就是真凶和元家有仇、与我们无仇;只不过我和元家有仇,于是打算让我来扛下因果,将官府的目光引到我和仇家们身上,但是我的仇家实在太多,最后无论怎么查,也查不出结果,这样,真凶便能逍遥法外了。”

说这到这儿,杨集又道:“当然也有可能与我们仇,与元家无仇,这么做的目的是想借助元家之手来对付我们,好让他渔翁得利,不过我认为可能性不大。毕竟此举太过凶险,一下子就得罪了两大势力,如果再加上官府的力量,很容易让他们暴露。”

“大王说得是!”郝瑗默然点头,沉吟片刻,他向杨集拱手一礼,问道:“听大王的意思,已有怀疑的对象了?”

“不错!”杨集点了点头,说道:“我怀疑是李渊所为。”

“这……”众人尽皆愕然,觉得很是不可思议。

郝瑗顺着杨集的思路梳理了一会儿功夫,脑海中灵光乍现,问道:“大王这么想,可是因为李世民之死,”

“正是!”杨集道貌岸然的说道:“李世民遇到身死之事,凶手遗留的各种证物都指向了与李渊有仇的刘论迦,而刘论迦又是元家养出来的狗,于是人们都认为是元家雇刘论迦杀了李渊最宠爱的儿子。然而就在李长雅等人打算进一步搜寻罪证之时,李渊却主动跳出来,让朝廷了结此桉。”

“由此可见,他心中认定真凶是元家;他如是说,不过是担心元家事后报复和针对而已,毕竟他的力量相对于元家,着实是小得可怜。而此时,李渊已成圣人‘心腹’,元家却不是原先的元家,于是便开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听罢,郝瑗说道:“大王所言,不无道理。然而我这儿有个疑问!”

杨集目光看向郝瑗,说道:“你说。”

“在大王推演的基础上,李渊确实是和元家有仇,也有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动机。但元寿毕竟是太府寺卿,李渊行刺此人,等于是与朝廷作对,殊不可取。”郝瑗说到这里,一字一顿的说道:“如果我是李渊,我的目标肯定是没有职务的元胃。”

“为何?”杨集笑了笑,说道:“你的理由又是什么?”

郝瑗代入了真凶的角色,沉声说道:“元胃没有官职在身,却是元家之主,对于元家来说,元胃是统帅,不可缺。可是从官府、从法理上说;他和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其实没有多少区别。”

“杀了元胃,那么陷入危机的元家必将成为一盘散沙,剩下这些人在审年、精简军府两大事件中,必将处于群龙无首的乱象,接着会在内斗中,暴露很多可以让我抓的把柄。弄不好的话,会使元家就此完蛋。而在官府这一块,他的遇刺身亡,却只是死了一个遇刺身亡的老百姓而已,圣人不至于为一个老百姓恼火愤怒、兴师动众,而朝廷查询的力度,肯定也不如现在。”

看了杨集一眼,又见众人都认真聆听,郝瑗接着说道:“元寿是太府寺卿,有官名加身。我若是杀了他,等于是与朝廷为敌、与同样害怕刺杀的文武百姓为敌。一旦朝廷认真起来,暴露的危险至少增加了百倍千倍。所以刺杀元寿,而不是元胃,着实是愚昧之举,诚不可为。”

“大王,我认同郝长史这番分析!”杨实见众人沉吟不语,便起身行礼,迎着众人的目光,他神情肃然的向杨集说道:“大王,我的主要职责便是梳理李家人脉关系、也比较了解李家核心人物,对于李渊的了解远比其他人。”

杨集见他等着自己表态,便笑着点头,声音缓和的说道:“诸位先生都是不拘小节的自己人,有话直说无妨。”

十六将都是王府的心腹中的心腹,他们和长辈都依托王府而生,其后裔也不例外,每个人对于王府都是忠心耿耿,他们和明知是死是要为之的普通死士没什么区别,这也是王府最核心最强悍的力量。只不过他们是长期生活在“黑暗”之中的王府的无名英雄,所以在这种“公开场合”,反而显得比较拘谨。

“喏!”杨实应了一声,很是郑重正式的团团一礼,向杨集说道:“大王,世人都说李渊忠厚老实、胆小懦弱。可是据我们长期观察来说,此人表里不一,与关陇贵族三派都是是暧昧不清,而据一些细作回报,他虽是得了独孤家、窦家的大力资助,可是他与两家不同的是,他始终视两家为依赖与合作的对象、利用的对象,而不是恩主。然而独孤家、窦家没有察觉这一点,傻乎乎的被他利用着。”

“独孤家和窦家拥有无数智者、拥有无数幕僚,却始终认为他老实可靠,我认为两家有这认识,一方面是李渊及其族在两家面前过于弱小,两者认为些人实力小、无能力、易掌控,所以久而久之就不放在心上了。另一方面则是李渊善于伪装、善于利用自己弱势的面貌,让人发现不了他的真实意图,故而两家对他大放宽心,被他利用了还以为他老实可靠。”

“大王,卑职附议!”杨虚立刻站出,高声施礼道:“我也在京城,主要职责喝不是面向李家,可也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此人分明就是正是卧薪尝胆的勾践,然而很多人都被他给他骗了。”

杨灵和杨妄也是满脸严肃的赞同道:

“卑职附议!”

“卑职附议!”

看到四将持同样的观点,郝瑗双眼一亮,连忙说道:“四位将军深耕京城,对于李渊的了解肯定比我,我也认可四位将军的说辞。然而李渊既然是卧薪尝胆的勾践,他为何刺杀元寿父子,而不是元胃呢。但不知四将将军对这其中奥妙,可有其他见解?”

杨实愣了一下,继而苦笑着说道:“郝长史,卑职等有小聪明,却无大智。您这问题已经超出卑职的能力了。以我们的才智而言,若是擅自发表自己的看法,非但无济于事,反而会给您增加迷障。”

郝瑗等人听了此话,暗自点头赞许。有这份自知之明的人,本身就不容小觑。

杨集见众人没有说话了,让杨实坐下,然后说道:“李渊是李家之主,其下,想必也有族老会之类的部司。他此时又远在朔方郡,我怀疑此事与他无关,而是有人背着他擅自为之。”

郝瑗皱眉问道:“但不知大王认为是谁?”

“那就是李渊之妻,李窦氏。”杨集报出了一个名字,接着又沉声说道:“李窦氏是一个了不起的巾帼女子,且又最为宠爱次子李世民,可女子终究是女子,对于外面的了解终究不如男人多、终究是缺乏了承渊说所说的大局观。再加上李世民遇刺之时,元寿异常活跃,所以她极可能怀疑是元寿下的手,于是针而对之。”

在绣云阁会面、以及谈话之时,杨集还不觉得李窦氏有什么异样,觉得她带队参赛、观看表演,都很正常。可是他对突然邀请的李窦氏有所戒备,所以比较留意她说话的语气、语速。

此时现在再将刺杀元寿父子的事件一一联系起来看,发现她说到“元太府之子元敏可没少找着溪儿的麻烦”之时,实则是带着极大的怨恨之气。

再细细一结合她的言行举止,杨集便怀疑是她搞的鬼,甚至连李渊都不知道。

李窦氏之所以杀元寿父子,而不是能够对元家造成更大伤害的元胃,应当是深宅主妇的角色、为子复仇的母亲的角色,把她的思维了局限住了。

说白了,李窦氏就是一个被仇恨冲昏了脑子的孩子的母亲,;而丧失爱子的痛苦,使她变得比较情绪化、失去了理智和冷静,她只顾着盯着实实在在的“仇人”、只顾着报复实在的仇人,从而忽略了刺杀的举动、刺杀的利益其实是可以更大化的。

当杨集把这些分析,一一说出、一一道出,又回答了大家的一个个问题。

众人虽然仍旧感到不可思议,可是想着一个丧子的母亲的形象,也都认同了的杨集的分析。郝瑗沉默了一会儿,问道:“大王,您认为元寿父子桉件乃是李窦氏所为,而我等也认同这个猜测。那么接下来,我们应当怎么做?”

李窦氏失子之痛可以理解,甚至郝瑗和魏征这两个核心中的核心,还知道是杨集派人干的,但是并不表示他们对李窦氏怀有愧疚之情,并不表示他们容忍李窦氏嫁祸于杨集的举动。

对于她现在的栽赃嫁祸,郝瑗不但要化解干净,而且还要让李家来承担这份因果。不过具体怎么做,需要杨集做决定。甚至是不是李窦氏所为,他们全都不在乎。

毕竟,这些人与卫王系都没有关系,只要能够还杨集一个清白,别的人全部不重要。李渊、李窦氏是不是真凶,也不重要。

杨集的心思与众人无异,反正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各家各派都不是好东西,所以只要能够把自己平安摘出,别的都不重要,接下来就让他们自己去斗好了;他思索了半晌,缓缓的说道:“通知元家,让元家与李家斗上。”

说着,便又向李实吩咐道:“派人将此情报说给元家人听。”

“喏!”

“千万不要露出马脚了。”

“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