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934章:杨集给李家主祝寿

大隋主沉浮 第934章:杨集给李家主祝寿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09 17:30:22 来源:笔趣阁

罕见的暴风雪同样袭击了天水郡,蓬松而厚厚积雪棉花铺在原野和田地、官道、山峦、城池之上。成纪县阴沉沉上空还有一朵朵雪花纷纷扬扬的洒落而下,可是城内大道积雪已被清理得一干二净。

李家为了给家主李虚宗过七十大寿,极尽奢华之能事,他们不但把城内道路两旁的大树树干裹上绸缎、树枝上挂满绣着“寿”字的大红灯笼,还剪彩绸为花、剪绿绸为叶,细心的点缀在树枝之上;而城内的景观池,也剪彩绸做成荷、芰、菱、芡。

如此细心的装饰下来,使得成纪城喜气洋洋,给人一种到了春节、上元节、阳春、盛夏的错觉。

一辆辆马车、一辆辆牛马载着前来祝寿的客人从街上徐徐而过,井然有序的驶向城南李府。

李府是一座历经风霜、古老而巨大的宅院;从外面望去,只看到层层叠叠地屋脊被积雪淹没;高大门户前那两座石狮庄严威武,它们身上被清掉积雪的石狮被雨点洗刷冲得坑坑洼洼的,而青石铺就的广场更是布满一道道车印,滴水竟能穿石,完全可以想象这巨大府邸年代之久远。

一眼望去,一股苍凉古朴的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

杨集在数十名侍卫陪同来到府前广场之上,他头戴紫金冠,身披玄色斗篷、内着玄色锦袍,在风雪中傲然屹立,如松柏般苍劲挺拔、丰神如玉。

鹅毛大雪一片片落在斗篷之上,不大一会儿功夫,便覆上一层薄薄的雪花。

广场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热闹之极,但是他们见到杨集气度不凡,身边护卫更是杀气腾腾,故而一边揣摩杨集的身份、一边远远的避将开去。

慕容弦月看向那英俊的侧脸,有了刹那间的失神,芳心之中更是涌出一股说不出来喜爱,她将撑着的伞递将过去,柔声说道:“公子,伞。”

“……”伞下的鲜于芳无语。

杨集摇了摇头,说道:“你们撑着吧!”

说话之间,一大群得到通知的、身穿华服的人从正门敞开的中门疾步而来。为首是一名须发、胡子俱白的老者;他头戴一顶已经不常见的乌纱梁冠,身穿‘寿’字纹路的大袖红袍,那一双大袖也不知匝了几叠,如果扯了开来,估计再做一套衣服也都足够了,衣服外面又套了一件红色的披风,脚下竟尔蹬着一双早已淘汰的高齿木屐。

此老便是今天的寿星李虚宗了,李虚宗虽是古稀之龄,可是精神矍烁、身上自有一股上位者的威武气势。他窒在脚下的高齿木屐在这种天气更加不良于行,然而李老太公好像早已习惯了,此时高昂脖颈、挺直腰杆,如履平地一般走向杨集。

“晚辈杨文会拜见老太公。”杨集大步迎上,谦卑的向李虚宗行了一礼:“晚辈将往张掖、途经贵地,听闻前辈过七十大寿,特意带着妾室前来讨杯寿酒喝;冒昧之处,还望前辈海涵。”

慕容弦月、鲜于芳、以及各自捧着一个礼盒的宗罗睺朱粲闻言,心中尽皆生出一种荒谬绝伦之感。杨集长得实在太有欺骗性了、表现也又好,使他此时此刻仿佛真是特意前来祝寿的晚辈一样,压根就不像是前来抄家的恶魔。

李虚宗还了一礼,红光满面的笑着说道:“大王客气了,您能光临寒舍,乃是李家上下之幸、乃是老朽之幸。”

杨集向李虚宗说道:“区区薄礼,聊表寸心,还望前辈不要嫌弃。”

他们昨天已然抵达天水郡陇城之时,杨集听闻李虚宗今天过寿,便备了礼物,专门走了这一遭。至于恶人,自有他人来当。

宗罗睺和朱粲上前,将礼盒交给了上前的两名李氏子弟。

“大王客气了、大王客气了。”李虚宗自然不是在意礼物轻重与否的人,他哈哈大笑的说道:“老朽已是古稀之龄,原想着邀上三五知己喝几杯酒也就算了。可是孩儿们不答应,这才叼扰了诸多亲朋好友。”

说着,伸手示意道:“大王,请!”

“前辈,请!”杨集将七星龙渊剑解下、交给朱粲,这才与慕容弦月、鲜于芳随着李家人入府。

李家人见了杨集的解剑的举动,暗自称赞不已,且不说双方过往有什么恩怨,光是堂堂亲王在门前解剑这个动作,便是给李家足够的颜面和敬意。同样的,杨集也赢得李家人、围观宾客的敬意。

大厅内的宾客早已得到消息,纷纷站着等候,一见杨集到来,纷纷向杨集敬礼。

杨集虽然在贵族圈子更是恶名远扬、臭名昭著,但是来自天水、汉阳、河池、宕昌、临洮、枹罕、金城、会宁、武威、灵武的贵客是因为杨集凉州坐镇、清剿内外之敌、努力发展丝绸之路,这才过上了安宁富足的好日子。所以他们非但没有感受到杨集的恶、非但没有厌恶杨集,反而十分感激和敬重杨集。

杨集长得英俊潇洒、身姿挺拔,俨如玉树临风一般;从骨子里透出来来的雍容大气,便使人不敢等闲视之了。仅仅只是从爱美之心这一点来看,就容易赢得他人好感。更何况他彬彬有礼、风度翩翩,对于每一个和他打招呼的人,也都含笑还礼,是以人人皆是好感大生。

杨集放眼看来,天水郡四周各郡的主官基本上都来了,除了他的部下金城太守房恭懿、枹罕太守兼总管张寿、会宁太守郭绚、临洮太守周法明;还有天水太守温彦弘、天水长史于志宁、陇西太守刘长恭、汉阳太守杨玄奖、宕昌检校太守窦轨,而且人群之中,出现了不少熟悉面孔。

从这些客人来看,李家分明是很重视这一场寿宴、事先并且进行了十分充分的准备,根本就不是李虚宗轻飘飘说的那样。

李虚宗待双方行完礼,朗声笑道:“大王的名声,厅里这些好友、贵客、晚辈早有耳闻,大家都想见见大王风采,你和夫人且与大家一起坐坐、认识认识。不过大王是年轻人,若是与我们这些老头子、老太太坐在这儿,怕是酒也喝不痛快,稍后老朽让年轻人陪二郎到后面饮酒,你们自管喝个痛快,哈哈……”

对于不请自来的杨集,李家也是煞费苦心。从身份地位上说,杨集应当在正厅与重要宾客一起喝酒才对;然而这里的老人实在太多了,年龄的差距使双方谈不到一块去。而且老人喜欢倚老卖老,只怕杨集受不了他们。故而李家打算把杨集安排去内厅吃喝。

名门望族的内厅一般只是面向亲近之人开放,如果不是亲近的人,即便对方的身份再高,也进不了。

如是安排下来,可谓是面面俱到。

只不过稍后还有“流程”要在正厅之中走,李家于是在正厅内设了席位,以便杨集观礼。

李虚宗说着,其子李义便走到杨集身旁,引他们“三口子”入座。杨集的座位位于右边中前部,前方还有十多个席位,上面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

这个年代受限于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等等因素,一般人很难活到七十岁,只要是超过七十岁的人,都被视为“祥瑞”,并且定期受到官府慰问。

对面这些祥瑞般的老人之时,即便是身为皇帝的杨广也不能摆谱;况且这里又不是在官场之中,所以杨集坐在他们之后,自然没有任何不满不爽之意;他依古礼一丝不苟地跪坐下来,而慕容弦月和鲜于芳则是坐到他背后的席位。

此时尚未开席,而且的案几上只是放着一些点心、果脯、美酒、茶水。

而在杨集的下首的人,便是金城太守房恭懿。房恭懿已经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他在门口已经和杨集见了礼。待杨集坐好,这才坐到自己的席位之上。

此老性格深沉,有器量,但是现在须发俱白、身形消瘦,精力大不如前,早在去年便上表请辞了,然而杨广见他精于政事、清正廉洁,并没有同意他的请辞。

今年又上了表,可杨广还是不允。

杨集正要与他交流,上前那名白发老者忽然出声、打断了两人:“大王将往凉州任职?”

“正是!”大厅里的老人杨集全都不认识,李虚宗和李义今天又异常忙碌,自然没有时间一一引荐了。杨集见这位老人客气的向自己拱手询问,还礼道:“请恕晚辈眼拙、失礼,不知应当如何称呼前辈?”

老人见杨集如此客气、以晚辈自居,心中大为喜欢,笑着说道:“老朽名叫李珩,祖籍辽东,现在居住在会宁凉川县,大王或许不知老朽,不过老朽的弟弟与大王颇有渊源。”

杨集听他先说“祖籍辽东”、接着又说“颇有渊源”,便猜出了老人的来历:“前辈的弟弟莫非是李彻将军?”

李彻、字广达,出身辽东李氏,生性刚毅,才干武艺过人。是北周到隋朝时期大臣。隋朝建立后,历任上开府、云州刺史、左武卫将军,深受杨坚的器重。杨爽在开皇三年杨爽之时,李彻随军作战,而且和杨爽、李充、杨纶、杨智积率领五千名精锐骑兵,出其不意的袭击突厥中军,沙钵略可汗丢下所穿的金甲,从草里潜逃。

杨爽第二次北伐突厥之时,李彻再次兼任行军总管,随杨爽一起攻陷突厥汗庭。遗憾的是他后来涉入易储之争,且又坚守的站在杨勇那一边,杨坚多次与他谈话都无法改变他的意志,因而受到疏远。

杨坚有一次专门宴请他,并且席间谈到平生之事、并且再一次说服他,李彻从这大兴宫回家不久之后就死了,由于所谈内容不为外人所知,于是很多人都说李彻被杨坚逼得服毒自尽。至于真相是什么,便是杨集也不知晓。不过李彻之子李安远现在是西州郡总管,与太守李大通一起镇守大隋西大门。

“吾弟正是李广达!”李珩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大王小小年纪,出仕短短几年,便有偌大成就,着实令人钦佩。”

“前辈过奖了!”杨集欠身道:“晚辈能有今日,固然与自己的能力有关,但是也离不开房太守、李安远将军等有识之士的鼎力相助。更重要的有了极大的机缘。”

这番对答不但妥当,而且正合老人家的心意,人们在年轻之时,往往认为“苍天第一、大地第二、老子第三”,成天叫嚣着“我命由我不由天”,自以为可以杀杀杀的杀出一个精彩的人生,甚至还把老人的智慧当成是懦弱。然而现实,总会叫他们明白自己屁都不是、谁都不敢打谁都不敢杀。

直到上了一定年纪,慢慢对天地敬畏起来,他们甚至觉得冥冥之中有种神秘力量在左右着世间一切。这些默默聆听的老人都有丰富的经历,此时听到杨集说起“机缘”二字,再加上杨集的这些年如有神助、像是“开了挂”一般,心中颇为认同。

当然了,杨集这种谦卑的态度,更是迎合了老人们的心意。

房恭懿虽然是在凉州治下为官多年,可是他和杨集接触不多、不了解他私底下的作风,心中本来担心杨集没有耐心、落下不敬老的恶名,如今见到杨集应答得当,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另外一名身材魁梧的老者抚须而笑,向杨集说道:“大王的英雄事迹在西北大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老朽每每听闻,恨不得年轻几十岁、随着大王建功立业、扬名域外……”

西北大地的人对杨集的事迹几乎了如指掌,老人见了杨集本人,兴致盎然的一一列举了杨集种种得意之举。然后点评一般的说道:“许多人都说大王是鲁莽行事的武夫,所倚仗者,无非是我大隋强大的国势。然老朽却不赞同,老朽观大王种种作为、每场战争,皆是用智。”

“就拿步迦可汗大举南下那一战来说吧!当时敌军足有数十万兵力,而凉州上下的兵力分守各郡县,可用之军寥寥无几。若是换做其他名将前来应战,只怕都是坚守门户、固守待援,坐等朝廷来援,如是一来,定然步步受制。而大王当时刚刚出仕不久,竟然在劣势之下反攻敌军之所必救,打乱了步迦可汗的一切部署,将战火烧到了敌境,最后还取得了辉煌战绩。若大王是一介武夫,焉能做到这一步?”

说到这里,老人摇了摇头:“可是很多人至今还认为大王是武夫,这般想想,着实是气人之极。”

这些老人已然不怎么管理家族事务了,他们没事就喜欢谈史论政,向子孙后代分析军政之得失,借机加上教诲。当他们聚在一起时,总是喜欢辩论。而他们辩论之所得,又会反馈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使子孙后代饱受启发。其子孙有着这些长辈的教诲和启发,便有了长远目光,他们的见识远远超过了出身不好的人群体。

此老不仅很熟悉杨集的事迹、且又愤愤的为杨集鸣不平,可见他明显就是站在杨集这一边,且长期拿着杨集的各种事迹与反方辩论。

老者所说的那一战与早已做古的杨爽有着极大关系,杨爽第二次北伐的时候端掉了突厥牙帐,吓得突厥各部纷纷迁走,他为了引突厥人来送死,便听了阴世师的建议,挖掉突厥历代可汗和英雄的陵寝,放一把大火给烧了。然后他在那儿守株待兔,突厥人来一个杀一人、来一对杀一双,如此过了三个月,直到突厥不敢来,这才心满意足的班师还朝。

突厥人打不过杨爽、杨爽生前也怕他怕得要死,可是他们却把这笔账记到了前往凉州任职的杨集的头上。当步迦可汗打出“雪圣山耻”的旗号时,于是祖坟被挖的各个部落都同仇敌忾的来了。

然而结果,又被杨集一波带来。

杨集闻言,实实在在的说道:“说真的,晚辈当时其实害怕极了。只不过凉州各地兵力不多,哪怕是坚守也守不了多久。且又听说步迦可汗打着抓我去活祭的旗号,万般无奈之下,只好以己为饵、引走敌军。最后打着打着,竟然就走通了。现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类似的话,杨集其实已经说了很多次,然而真话愣是没人相信,大家始终认为他是谦虚。

这一回也不例外,众老纷纷说道:

“大王谦虚了!”

“大王过谦矣!”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