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128章:人赃并获

大隋主沉浮 第128章:人赃并获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9:04 来源:笔趣阁

贺若府磬乐声声,香烛缭绕。

贺若弼茫然枯坐在灵堂之前,昔日纵横沙场、杀人无数,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猛将,此刻宛如风烛残年的老人一般,一身胆气仿佛在儿子的棺材之前泄尽。

可是当他目光看向旁边那口大钟时,腾的一声便站了起来,一双充血的眼眸瞪了大钟一眼,仿佛一头穷凶极恶的猛兽,大步走向书房之中。

书房之内,正有一名年约三十左右的青年在默默等候,此人身材高大魁梧,一脸赤红虬髯更添几分英雄气概。

他便是被关中游侠视为榜样的虬髯客张仲坚,传言他武艺高强、仗义疏财,喜欢劫富济贫、杀贪官污吏,乍一看像是一个独来独往、正义凛然的人,但他实际上时常打劫商旅、聚敛财富,到了第二天就摇身一变,成为权贵面前的鹰犬、游侠眼中的大侠。当他看到贺若弼到来,连忙起身行礼:“张仲坚拜见贺若公。”

“嗯!”贺若弼大模大样的坐了下来,也不示意张仲坚落坐,而张仲坚也没有丝毫异常表情。

若是让崇拜虬髯客张仲坚的关中游侠见到这等场景,恐怕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不可。但这才是大侠与权贵最正确最正常的相处方式。

后世武侠小说给人一种错觉,都认为武林高手无所不能,凌驾于世俗中的一切权力。达官贵人、王侯公卿,乃至皇帝见了武林高手都要毕恭毕敬、奉若神明。但实际上所谓的武林高手名为大侠,实为鸡鸣狗盗之辈,杀人越货、欺压良善才是他们生活中的常态。

像红拂女、空空儿、红线女、聂隐娘之流被传奇小说描写成高高在上的大侠,可他们的真实身份其实是大将军、节度使、一方权贵的死士鹰犬之流,善恶是非观念比普通老百姓低了无数个等级。

张仲坚自然也不例外,他是权贵用来干掉政敌、黑吃黑的利刃;当然了,他也能借权贵之势,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相信你也知道我和杨集的恩怨了,我只有一句话,那就是生死不共戴天。”贺若弼瞪着一双充血的双眼,向张仲坚问道:“我要杨集去死,你能不能办到?”

张仲坚目光如电一般,锐利地射向贺若弼,但很快,他的目光就柔和了下来,犹豫了半晌才说道:“办到肯定是办得到,但不知贺若公愿出多少价钱?”

贺若弼将一个厚厚的信封拍在几案上,冷冷的说道:“我知道你一直想在关中安家落户,以掩饰你们的身份,我这次的条件是同州五百顷上等田。”

张仲坚暗吸了一口冷气,四百顷就是四万亩,休要说是刺杀区区一个亲王了,便是刺杀当朝太子也愿意干啊!但他另有打算,便拱手说道:“贺若公也知道杨集不单单是亲王,还是当下最负盛名的将帅,若他死了,朝廷迟早会找到我的头上,届时我也只能东躲西藏了。这五百顷田虽好,可是最后未必是我的,贺若公若是真心想做这笔生意,最好还是给出实实在在的东西。”

事实上这也是贺若拿出土地的原因所在,他知道若是给这种刺杀金银珠宝,能够逃得无影无踪,但若是土地,他们根本没办法拿走,最后还是属于贺若家,此时见到张仲坚意识到这个问题,便又说道:“这只是一半订金,事成之后,我再给你黄金三万两(注1)。”

张仲坚沉默了一会儿,目光看了信封一眼,然后又对贺若弼说道:“贺若公还是先给我黄金吧,至于这田产,事成之后再给,如何?”

贺若弼心中暗骂一声‘奸诈之徒’,但虬髯客张仲坚已是他所能找的最出名、最有实力的刺客组织了,他此刻只想杨集死,也顾不上讨价还价了,便取出块玉佩,放到了几案之上:“凭此玉佩,可到平康坊鸣翠坊支取黄金三万两。”

张仲坚将玉佩收入怀中,点了点头道:“此事包在我身上,贺若公等我的好消息即可。”

贺若弼冷冷的问道:“你要我等多久?”

“冬天之前,必有好消息传来。”张仲坚淡淡的说道:“杨集是凉州刺史、凉州大总管,他离开京城,我便开始部署。但他的身份摆在那里,出行必然前呼后拥,未免打草惊蛇,我只有等到拥有绝对把握时,才会出手,否则的话,以后很难获得行刺的机会了。失败对我而言,不过是损失几个人、退还订金罢了,但是对贺若公而言,也许是一辈子也复仇不了。所以我希望贺若公耐心一点。”

“好吧,我也不干涉你的行动,你什么时候动手我也不管,但是杨集今年必须死。”贺若弼也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况且经过昨晚的提前暴露,以及杨集送钟给了,京城都知道两人已经的矛盾已经不可化解,此时杨集若死,他是第一个被怀疑的对象,所以张仲坚晚一点下手的话,对他有益无害。

“告辞!”张仲坚行了一礼,头也不回的走了。

房间内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月光从窗户照进来,桌上、地上都映着雕光窗棂的影子,贺若弼仿佛变得了一座雕像,这一连串的打击,使他的心一下子苍老了许多,感觉死神已经向他遥遥招手。

这时,院里传来贺若弼三子贺若怀德的声音:“阿耶。”

“何事?”贺若弼收拾心绪,又恢复了冷冷的模样,说道:“进来说话。”

“喏。”贺若怀德推门而入,关上房门,拱手行礼道:“阿耶,真要行刺杨集?”

张仲坚是他迎进府中的,他自然知道父亲的计划,但他知道起起落落、阴晴圆缺是官场的常态,今天的贺若弼未必不是明天的杨集,今天的杨集未必不是明天的贺若弼,所以他心中不太赞成父亲这种暴戾的手段,若是张仲坚失手,贺若家就彻底的完了。

况且对于贺若怀德这个庶子来说,兄长贺若怀亮之死触动不了他的悲痛,反而多少有一种解气的喜悦。尽管贺若怀亮是他异母兄弟,但同时也是他最恨的人,此人在父亲的怂恿之下,从小就十分残暴,不仅以凌辱他为乐,两年前还在酒后闯入他院子中凌辱了他的娇妻爱妾,事后不仅杀了他的爱妻,还杀了他的两个儿子,可父亲最终还是维护禽兽不如的贺若怀亮,虽然把家族商铺交给他打理,以作补偿,但是他的心中始终憎恨贺若怀亮,寻找报仇的机会。

贺若怀亮如今既死,仇恨也在心中化解了。只是父亲以全家老小为贺若怀亮报仇行径,着实令他担忧。

“杨集杀了我的儿子,害我兄弟侄子被朝廷诛杀干净,也令我一无所有。这个仇,我难道不应该报吗?”贺若弼冷冷的说道:“除了聘请刺客帮我复仇之外,我能拿他如何?”

“阿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别看杨集现在风光,但是他在朝堂上的根基不深,一旦得意忘形便是他倒霉的时候了,所以,阿耶现在大可不必把他放在心上,我们日后再找机会也不迟啊。”

贺若怀德犹豫了一下,终究还是说道:“阿耶,我们现在不能有丝毫举动了,圣人已经不再相信您了,而且杨广对您虎视眈眈,如果您有所行动,杨广一定会把贺若府连根拔起。”

贺若弼听得大怒,他大步上前,将贺若弼怀德打翻在地,骂道:“你这个孬种,你叔伯兄弟被杀了,你不想报仇还怕得罪人,你还是贺若家的人吗?”

贺若怀德大声道:“阿耶,孩儿不是孬种,而是担心您被仇恨蒙蔽双眼,这样下去,迟早会毁了我们贺若家。”

贺若怀亮之死是咎由自取,大伯贺若隆、三叔贺若东、大兄贺若怀廓养匪自重,在地方上害了无数人,说是百死都难赎其罪,毫不为过。圣人没有夷三族已是法外开恩了,可父亲却丧失了理智,这是一个十分不明智的举动。

“我知道你对怀亮怀恨在心,不想为他报仇。”贺若弼的脸部忽然变得狰狞起来,一脚将贺若怀德踹到门口:“给我滚,滚得远远的。”

贺若怀德喷了一口鲜血,艰难的爬了起来,他看了父亲一眼,头也不回的走向了敞开的侧门。

那里正有十名家丁护卫着两辆马车,他的断弦之妻正等得焦急,见丈夫呕血而回,吓得连忙上前问道:“郎君,怎么了?”

“没事。走吧。”贺若怀德在领张仲坚入府之时,就有了离开的准备,只是作为一个儿子,他还是想劝父亲回心转意,然而父亲执迷不悟不说,还把他踢得吐血,铁了心要与杨集斗,如此也绝了劝说之心,准备离开这个迟早要亡的家族。

少妇将丈夫扶上马车,等马车开动,这才问道:“我们去哪儿?”

贺若怀德看了看在乳娘怀中睡得正香的小小婴儿,叹息道:“先去南曲别苑中住一晚,等坊门开了,我们就南下益州,我们去益州成都县安家。”

“我们不回来了么?”妇人轻声询问。

“不回来了。”贺若怀德问道:“舍不得离开大兴?”

“不是,不是!我巴不得离开贺若府、离开京城。”妇人摇了摇头,轻声解释道:“阿耶现在太暴躁了,他老人家这几天已经杖毙十多名侍女了,府中上下都害怕殃及自身。我也很害怕。”

“这便是我要离开的原因所在。”贺若怀德叹息一声,便不再说话了。

当他们出了北曲门,拐向南方街道时,街道北面火光冲天、步履阵阵、甲叶哗哗相撞。

火光照亮了马车之内,贺若怀德掀开窗帘一看,只见一阵煞气腾腾的军队,沿着他们刚才走过的街道,冲向了北曲,骑着大马的武将右卫大将军宇文述。

贺若府的书房内,贺若弼正在与长子贺若怀廓对话,贺若怀廓已经得到杨集在平康坊遇刺的消息,正在向父亲汇报(注2)。

贺若怀廓一脸紧张的说道:“阿耶,您派出去刺杀杨集的人又失败了,一些人被王府侍卫当街杀死了,此事已经闹得平康坊沸沸扬扬,四邻不安。”

“谁说是我派的?”这个消息使贺若弼惊呆了。

“难道不是吗?”贺若怀廓奇怪的看了父亲一眼,继续说道:“其中有几个人是您的亲兵啊,虽然时隔二十多年,可孩儿还是认了出来。”

“果真如此?”贺若弼精明能干、能文允武,是个相当了不起的人物,打仗的本事自不必说,写的诗的也相当不错。若非有鲁莽暴躁、刚愎自用、睚眦必报等等性格缺陷,其成就绝对不比高颎、杨素等人差,此时一听儿子这么说,就知道这件事无论如何也说不清楚了。

毕竟自己昨晚派人刺杀不成,杨集今天送钟回敬,于是又有了自己亲兵去刺杀杨集,这不但合情合理,也符合自己报仇不隔夜的性情。

贺若弼已经察觉到这里所隐藏的问题,这件事极可能是杨集搞出来的一出苦肉计,但是看出来了又如何?现在连长子都以为是他干的,其他人更不用说了。

如果运气好的话,最多是他行为不当,被处罚一番了事,可问题是杨坚派人申饬一回了,可“自己”在杨坚申饬以后,不仅没有安分守己,反而又派人刺杀杨集,以这种方式来回敬杨坚;如果有人借题发挥,被安上谋反罪都正常。

“阿耶,现在该怎么办?”贺若怀廓担忧地问道。

贺若弼沉吟半晌,叹了一口气道:“怀亮遭到杨集打人废人之时,我去找过杨素,他建议我去找杨广,请杨广出面化解这段恩怨,我当时知道一旦去找杨广,则意味我要向他臣服,自然不愿去找杨广了。事到如今,我只有去东宫,向杨广解释,并向他臣服。不然阖府上下,必死无疑。”

他话音刚落,外面便传来阵阵急促的脚步声,只见管家院子里惊惶大叫:“阿郎,右卫的士兵把我们府上团团包围了,右卫大将军宇文述带着无数士兵闯入府中,占领了府库。”

“什么?”贺若弼大惊失色,府库之中除了财富之外,还有强弩、连弩、横刀、铠甲,这些禁物其实每个权贵人家都有,但那毕竟只是水面下的规则,没被查出来之前,杨坚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贺若府中这些武器装备若是被翻出来,那就是台面之下的东西,不严惩是万万不行的。

规矩就是规矩,否则要来何用?

就算皇帝想要包庇也不行;就像当初满朝文武告李敏逾制一般,最终杨坚哪怕再不愿,也不得严惩了李敏。

如果从贺若府中查出大量禁物,并公诸于众,那么杨坚也只能按照规矩来办了。

当贺若弼父子快步向府库方向走去,只见广场火把照得亮如白昼,而府库大门已被打破,大群士兵将一捆捆铠甲、一捆捆横刀、一架架强弩搬到了空地之上。

另有许多全身盔甲的士兵,杀气腾腾的抓捕贺若府的家丁、奴仆。

阶前站着一名魁梧的武将,这便是右卫大将军宇文述,此人是杨广心腹和亲家,现在由他出现在贺若府,显然是杨广在负责此事。

而贺若弼是支持杨勇的人,哪怕杨勇遭到罢黜以后,还在为杨勇复出摇旗呐喊,带着一帮人与杨广作对,如今落到杨广之手,后果可想而知。

他忐忑不安的上前问道:“宇文大将军,这是出了何事?”

宇文述拱手行礼,然后指着一地的武器装备,冷笑道:“贺若公难道还不明白吗?本将记得开皇十五年,圣人就下令没收武器,并以法令规定私造武器者被惩办,也对各级官员护卫的武器装备作出严格的规定。贺若公这些武器装备,可不是一个平民老百姓应该有的东西啊,就算您是国公之时,也不应该拥有军弩吧?”

贺若弼咽了咽口水,又说道:“我绝对没有谋反的意思,而且今晚我也没有刺杀杨集,明显是他搞出来的苦肉计。”

“你觉得我宇文述是傻子吗?”宇文述看了满地的武器装备一眼,又冷笑道:“贺若公这里少说也有两千套武器装备吧?你连这么多禁物都敢私藏,刺杀与你有仇的卫王又有什么意外的?况且,你昨天也干过了一次了。”

“这件事,我要找圣人解释。”

“抱歉,此事由太子全权负责,在真相大白之前,太子自然会酌情而定。”

“……”贺若弼忽然一阵天旋地转、软软的瘫倒在地。

他知道贺若家完了。

(注1:据食货志记载,隋朝开有大量的金属矿,比如山东金矿、会州和永州银矿、江夏铁矿、历阳铁矿……这些地方的产出金银支撑了朝廷的赏赐之用、铁矿也支撑了军队所用。另外,有很多史学家都说隋朝常备军足有60—70万人左右,而这些士兵的铠甲是明光铠甲和铁盔、武器装备是长矛配横刀(枪杆、矛杆采用了制槊工艺,不过工艺虽然相同,但肯定不如马槊好)。另外还有部分精锐骑兵装备了马槊,当然了,士兵使用的马槊肯定远不如贵族大将的好。李家太原起事时就从晋阳宫中弄得了三十万套武器装备(包括明光铠、头盔、长矛、横刀)。由此也可见,隋朝官方是真的相当有钱,至于百姓生活水平到底如何,那又另当别论了。)

(注2:《新唐书》载“左右街使,掌分察六街徼巡。凡城门坊角,有武候铺,卫士、彍骑分守……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乙夜,街使以骑卒循行叫呼,武官暗探;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三千挝,辨色而止。”由此可见,城门、坊门是日暮而闭,一般来说,任何人都叫不开。但因为贺若府和王府不同坊,理论上贺若怀廓是不可能知道平康坊发生之事的,出于本章和以后的情节需要,所以本书对坊门关闭时间改为亥时正,也就是晚上10点左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