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162章:天价厚礼

大隋主沉浮 第162章:天价厚礼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9:04 来源:笔趣阁

杨集和泥撅处罗可汗谈妥各项合作协议,出于战略需要,两人当着双方军队的面闹翻了,摆出了一副谈不拢的架势,之后杨集集中伊州军队,杀入高昌国境。泥撅处罗可汗畏惧大隋军威,不敢应战,仓皇率领突厥和高昌联军、东部诸城官员退往高昌国国都高昌城。

隋军兵不血刃,将高昌国自西北向东南的划为两半,北“\”南“|”的边界线东部的三分之一领土尽皆纳入大隋版图。

这瞒天过海之计,乃是泥撅处罗可汗为了让杨集长期坐镇凉州,好使生意不断做下去,主动提出退避三舍,以西突厥和高昌的仓皇败退来成就杨集美名。

不过杨集也不希望苦心经营的凉州成为他人嫁衣,如今有了泥撅处罗可汗烘托出来的“赫赫威名”,却也让他成了最适合坐镇大隋西陲的人物,这对他现在和以后都大有裨益,关键是此举没有损害到大隋王朝的利益。

郝瑗和李大亮是大隋这边唯独知道真相的人,他们对于杨集和泥撅处罗可汗的合作,非但没有任何不满,反而由衷赞赏。

只因高明的政客是把私益跟国利牢牢联系在一起,让百姓支持他,就等于支持自己。只有这种公私兼顾的政客,才能令国家富强、得到万民爱戴。杨集要是像贪官污吏那般,为了一家之利而做出损害大隋利益,并非高明政客做的事。

横截城位两条线的交汇之处,是大隋掌控高昌、进军西域的桥头堡,城主府内,杨集坐在主位之上,看着泥撅处罗可汗送来的正式乞降书,不由呵呵一笑,将乞降书递给侍立一旁的郝瑗,笑着说道:“阿史那达曼在多方势力攻击之下行远交近攻之策,是一个相当有能力的人,他打了这么多年,竟然还能拿出无数珍宝、黄金五万两献给进行,倒是大手笔。”

杨集和泥撅处罗可汗交易的一万套二手武器,价值四十万大秦金币。本来打算支付二十万枚金币、三万斤白银,可是大隋集市不认大秦金币,要来了也只能当收藏,经过商量以后,金币也换成了十五万现金黄金,从数额上说,杨集是赚了。而今,竟然还拿得出五万两黄金,着实令杨集意外。

郝瑗接过杨集手中乞降书看了一遍,说道:“柔然横跨金山东西,突厥汗国将之取代之后,疆域不减反增,突厥不仅继承了柔然财富,两朝雄霸草原两三百年时间,他们从治下各部和中原索取掠夺的金银珠宝、奇珍古玩不计其数,后来周、齐急结姻好,倾府库之财、北方之财贿赂突厥,所以佗钵可汗常说‘我在南两儿常孝顺,何患贫也’。而阿史那达曼与他父亲继承了广袤无垠的西突厥,若是鼎盛时期,千多万两黄金怕都拿得出来,要是金器、银器、玉器、奇珍、古玩也算上,那就更多了。”

杨集听得咋舌不已,但是想想这些金银珠宝在后世的行踪,杨集不自由主的产生了好奇心,难道都在国库、隐世家族和有钱人的家里?

他觉得这种设想也不是没有可能!国库姑且不论,单说号称首富的马老板、王老板,他们在后世就被很多人说是某些隐世家族的打工仔,真要如此,那么他们身后隐世家族的钱财,实非普通人能够想象。

念头转到当下这笔生意,不由又有些得意起来,自己用一万把“二”手横刀、一万张“二”手弓,就挣到十五万两黄金、三万斤白银,这钱可比老娘挣的钱快多了。

看来不管在什么年代,军火都是最赚钱的生意。

或许可以怂恿杨广做军火生意,把淘汰下来的“二手”货通通卖给异族,这样既能废物利用,又能带动采矿业、冶炼术发展,而且能工巧匠多了,也可以加快武器装备技术更新换代。

“我和阿史那达曼这生意虽然赚钱,不过这东西想要瞒天过海的运过来,可不好办呐。”杨集手指轻点桌子,每当大战结束,丢了满地的战利品通常都会清点,上报兵部,武器装备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可以继续使用的只需打磨即可,这是属于四等武器中的丁等,意思是说可以封存备用,但更多是不能继续使用的,这一类要熔炼成新武器。

如果战争刚刚结束那会做这笔交易,倒是可以把丁等横刀、丁等弓少报一些,现在好像晚了一些。

郝瑗笑着说道:“我们正在与西突厥、高昌’打仗、对峙’,公子从甘州运来伊州备战合情合理。”

“哦?”杨集闻言看向郝瑗道:“你的意思是说,打一个时间差?”

郝瑗为之一怔,思索了一下“时间差”的含义,微笑着颔首道:“公子所言不差,现在全军上下都以为我们要与西突厥打仗,而不知西突厥向大隋俯首称臣,我们可以在信使和突厥使臣身上做文章,先派信使去瓜州、甘州,搬来一两万套武器装备,等突厥乞降的消息传开,武器已经到路上了,之后虽然不打突厥了,但是打马贼也有武器损耗啊。”

“有道理、有道理。立即传令,将甘州丁等武器全部搬来。”一听郝瑗这么说,杨集便有了主意,大隋有的是好的武器装备,丁等武器留着几乎是拿来吃灰,若是这东西多了、时间久了,一样可以上报熔炼。而自己有开矿权、冶炼权,以后可以把丁等也“熔”了,大不了以新铁铸造新武器即可。

只不过杨集两世为人,还是第一次向公器伸出罪恶之手,心中多少有些紧张、多少有些草木皆兵。

“喏!”郝瑗应了一声,又建议道:“公子,西突厥对我大隋称臣,也意味行程短、便利安全的丝绸之路南道彻底贯通,以后无论做什么生意、无论哪家商队都绕不过这数里新获得之地,这边最好由自己人来坐镇。”

杨集点头道:“我准备奏明朝廷,将小半个高昌设立西州总管府,总管人选是甘州副总管张定和。”

时至今日,杨集在凉州破格提拔了王辩、王威、尧君素,也提升了麦铁杖、薛世雄的实权,但是这五人都是杨广的心腹之将;而阴世师是卫王系的中坚之力不假,可他本人是阴寿之子,今天的兵曹之位也是靠自己杀出来的,与杨集无关,杨集要是始终没有给卫王系一点希望,难免会寒了老一辈之心。

而张定和是老爹的老部下,不仅文武双全、能征善战,难得的是一直对“卫王府”这面招牌忠心耿耿;老娘得以独占居延道,张定和可谓是居功至伟,由他坐镇西州,不仅是公私兼顾,而他本人由副转正,也算是对这名卫王系大将的奖励。

商议完毕,郝瑗便在一旁草拟上呈朝廷的“西突厥畏战归降”的急报,而李大亮在另外一边书写调运丁等武器装备的命令。

至于杨集,则是打开了一个一尺见方的紫檀木匣,这是泥撅处罗可汗给自己的礼物,那家伙说要给自己一份厚礼,莫非这便是?

首先印入眼帘是两柄匕首,刀鞘、刀柄镶满五颜六色的宝石,抽出一看,只见匕首的刀身布满了美丽的花纹,充满魔性的纹路极尽人工雕琢的自然美,色泽深沉的纹理,使刀刃至反光,若是准备用来出其不意的伤人,显得更加隐密。

杨集知道这是波斯花纹钢锻造的匕首,虽然价格昂贵,却跟泥撅处罗可汗说的厚礼不搭边。

他放下匕首,取出压在匕首下的泛黄小册子,当他看清上面的内容,目光不禁一亮,一颗心也扑通扑通的狂跳了起来。

书册正文是有了年份的弯弯曲曲的文字,旁边有译有汉字,这上面记录的内容竟是波斯花纹钢的冶炼技术。

花纹钢独特的冶炼技术和锻造方式是波斯人特有技术,向来是秘而珍之,偶尔有钢锭传入大隋,也是十分昂贵的天价。

继续下翻,又是波斯另外一项独有技术,这是螺黛的制作方法。

螺黛是波斯传到大隋的画眉之物,深受贵族女性青睐,老娘在东市开的店铺就有这东西,一颗龙眼大小的螺黛,老娘就能卖一百多贯钱的零售价,折成黄金那就是一两多,可是在京城,却处于有市无价的地步。

老娘从中是赚了一些差价,不过赚得更多人,显然是把螺黛从波斯运到大隋的粟特人。

可是看了配方之后,杨集发现这东西的原料竟然是菘蓝、木蓝、蓼蓝,制作方法跟染布的染料一样,先在秋天把茎叶采摘回来,然后浸泡至叶子腐烂,等到叶落脱皮时,捞去渣子,加适量石灰充分搅拌,等茎叶由乌绿色转为深红色,捞取液面泡沫状物晒干,此时块壮染料称之为青黛,除了这个制作工艺,还可以通过浸泡、发酵、制靛、精致、水飞等步骤制作靛蓝色,这是十分古老的工艺,民间早已流传。

但是大隋除了用来染布、制墨条之外,就没有进一步研发利用了,而波斯那边却用来大赚女人钱,他们先把块青黛料磨成粉,再用植物油把粉末和成泥、搓成龙眼大小,于是一颗颗价比黄金的螺黛就这样诞生了。

这两项技术产出的产品,在大隋都能大赚特赚,就是无价之宝也毫不为过,然而泥撅处罗可汗竟然来了一手“授人以渔”,把这技术送给了自己,这已经不仅是“厚礼”二字那么简单。

大致扫了这两样技术一遍,杨集取出了泥撅处罗可汗写给他的信,打开一看时,却是哭笑不得了起来。

突厥虽然是以打铁起家的柔然炼奴,可是他们的冶炼的基本条件实在太差了,所以即便是早就有了冶炼花纹钢的技术,但是他们却败在炉子、火候之类的基本条件,怎么都炼不出花纹钢,于是索性给了自己,希望大隋这边炼出钢以后,再卖些给他。

螺黛技术是因为一直掌握在突厥王族之手,而王族女人,连粟特人上贡的螺黛都用不完,哪里用得着去生产这种小玩意?只不过这两项技术录在同一本书册之上,所以顺手译成了汉字,但是对杨集而言,最后那最简单的一步,却比十万两黄金还值钱。

“大总管!”这时,一名侍卫大步入内,躬身行礼道:“高昌马氏家主马念宗带到。”

“哦?”杨集点了点头,将书册贴身收好,说道:“有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