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170章:引狼拒虎

大隋主沉浮 第170章:引狼拒虎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9:04 来源:笔趣阁

“下国使臣麴文泰拜见卫王!”‘州邸’大堂之中,一名胡化汉人以汉礼恭恭敬敬的向杨集行礼。

卫王杨集之名,在中原或许不怎么受人待见,但是在草原、在西域,哪怕是敌对的势力此时提到杨集的名字,也要敬畏的叫一声卫王。

当然了,这里面还有杨爽的功劳,虽然杨爽扬威于域外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放到现在,还记得杨爽威名的人终究是不多了,但因为杨集打败了步迦可汗以后,也唤醒了人们对于杨爽的恐惧记忆,由此而来的凶威,又反馈于他的儿子杨集身上。

“免礼!”杨集示意麴文泰入座,目光审视这名身材魁梧的青年,此人怎么看都不像是脑子有病的人!可是史上的他竟敢以一个不如中原州大的高昌去挑战李唐王朝,谁给他的勇气?

等他坐好,便一脸认真的说道:“你是高昌国王之子吧?我早就听说你的威名和胆魄了。对于你的勇气,我心中敬佩得很。”

“卫王过誉了。”望着英武不凡、仪表堂堂的杨集,麴文泰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他不过是一个小国王子而已,可是连名震西域的大隋卫王都知道他?

他拱手行礼道:“卫王,我高昌一直以汉人为荣,父王不留遗力的推广汉学、汉制,就是希望希望世世代代紧随大隋步伐,将我大汉文明推广到更远的地方。”

“如此甚好,但不知王子此来,所为何事?”杨集微笑点头,他知道麴氏夺得了高昌政权之后,生怕其他人效仿自己,以暴力的方式的推翻麴氏统治,所以全面采用了中原王朝制度,几乎处处以大隋王朝为楷模,如今国王以下,设有堪比尚书令的令尹,下设吏部、祠部、库部、仓部、主客、礼部、民部、兵部等多个部门,体制十分健全。

与此同时,麴氏也在努力的推广汉文化、忠君爱国思想。然而高昌因为长期处于胡汉杂居的状况,汉人胡化十分严重,越来越多的人信奉胡人强者为尊的信条,使高昌汉学推广运动十分困难。

杨集不管麴氏是为了自身统治,还是真心推广汉学,心中都抱以欢迎态度,但麴氏如果敢提出领土要求,他不介意让泥撅处罗可汗把整个高昌都割让过来。

虽然他昨天向李靖等人灌输了“帝国极壁”的概念,可是以大隋的实力而言,打下清朝中叶那么大的地盘还是比较合理的;要是超过这个范围,没有足够机动力的大隋王朝哪怕征服、占领了,也没有半点意义,说不定还给自己培养出几头猛虎一般的强敌。

至于高昌国,坐拥西域最富饶的吐鲁番盆地,占据了大隋走西方的战略通道,大隋如果不将之纳为已有,怎么拥有安全的出口商道?

“卫王,我高昌手中军政大权尽数被西突厥夺走,我此次前来,便是奉父王之命,希望大隋遣一支援军赶走残暴的突厥人。”提起突厥人,麴文泰眼中闪过一丝仇恨之色,他尽力使自己内心的愤怒平静下来,缓缓的说道:“恳请卫王出兵相助,帮我父王夺回大权,高昌必将世世代代向大隋称臣。”

“万万不可!”李靖皱眉看了麴文泰一眼,向杨集拱手道:“殿下,凉州四周皆敌,此时各国、各族正处于一处微妙的平衡之中,若贸然出兵援助高昌,先不说消耗甚巨,若是西突厥攻打庭州、吐谷浑攻打瓜州和甘州,我军如何抵敌?”

泥撅处罗可汗以阿史那婆实为使,入朝朝拜,此时怕是已经到了关中,不出意外的话,朝廷定然接受西突厥的称臣。

至于已经被大隋和西突厥一刀两断的高昌,于大隋而言,屁都不是,更谈不上“威胁”二字,就算大隋帮助高昌赶走了西突厥,那也是成全了麴氏,但是对于大隋而言,却没有一点实际用处,反而又与强大的西突厥成了敌人,到时不仅庭州、伊州有刀兵之灾,之后还要靡费无数去征服强大的西突厥,以维持边陲之安全、大隋之权威。赢的话,只会成全射匮可汗、薛延陀、契苾部;要是不幸吃了大败仗,大隋定然被拖进无休无止的战争泥淖之中。

杨集点了点头,向麴文泰说道:“此事关乎大隋万千黎民安危,不是我能决定的,我会将高昌的诉求上报朝廷,至于朝廷不是否出兵,我都会严加遵从。”

付出和收获不平等,杨集怎么可能傻乎乎的出兵?就算泥撅处罗可汗把高昌尽数割让出来,但大隋怎么办?把高昌尽数交给麴伯雅,不符合大隋利益,不交的话,高昌百姓也不答应。

反倒是现在,杨集觉得蛮好的。

情况与高昌极为类似的伊州,便是最好例子。之前也是被西突厥残酷的盘剥,百姓对“无能”的吐屯设充满了怨言,而大隋将伊州据为己有之后,所收税赋降到了大隋各地的水平,比以前少了九成之多,百姓对于解救他们于水火的大隋异常感激和拥护,使伊吾国波澜不惊的变成了大隋的伊州。

日后,大隋在高昌领土设立起来的‘西州’治理得越好、税赋越轻,被西突厥盘剥的另一边高昌百姓越向往大隋、越嫌弃“无能”的麴伯雅,等高昌百姓受不了的时候,自然会抛弃麴伯雅,纷纷跑到东部当大隋的子民,大隋到时再去摘另一半,完全是顺应人心的仁义之举,而变成孤家寡人的麴伯雅没有了百姓支持,也鼓动不起百姓的反隋情绪。

若是接受高昌称臣了,还去夺人家领土,自今以后,还能指望其他国家俯首贴耳?以后要是征伐某国,别指望人家不战而降,毕竟投降也被占领、不投降也被占领,何不死战到底还能获得一线生机?

“这……”麴文泰叹息一声,心情显得十分低落。他虽然听出杨集之言是托辞,但他自幼饱读汉家经典,心知杨集请示朝廷是正常、正确的路数,让他无从反驳。只好拱手一礼,无奈的说道:“万望卫王看到同为汉家一脉的份上,将高昌之忠诚告诉圣人。”

“一定一定。”杨集心说我告诉才有鬼了,以朝廷那伙人的德性,一旦听说有人愿意投诚,还不得眉开眼笑的答应?要是他们答应了,霸道占领西域的攻略以后还如何展开?

“一切拜托卫王了。”

“好说好说!”杨集微微一笑,目光看向失落的麴文泰,问道:“西突厥四分五裂,泥撅处罗可汗的处境也不算好,你们就不想与射匮可汗、薛延陀、契苾联手,将泥撅处罗可汗打败?”

麴文泰苦笑道:“怎么不想?只是高昌人口稀少,士兵疏于战阵,实力不济啊!”

实力不济?

杨集心中冷笑,高昌位于富饶的战略要冲,人口和财富历来冠绝西域,此前也有无数次一统西域的机会,如果当时抓住机会发展军事,六七万兵力唾手可得,一统西域不在话下。遗憾的是高昌立国至今,一直信奉左右逢源的生存之道,这固然是小国的无奈之处,但全国上下的脊梁、气节、国魂、反抗意志和魄力也因此被打断了。

“不过,我这里也不是没机会。”杨集目光看向麴文泰,说道:“不瞒王子,有件大事高昌完全可以参与进来。”

“哦?”麴文泰失落的情绪为之一缓,颇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双眼发亮的看向杨集:“卫王请说。”

“在我大隋与步迦可汗作战之际,吐谷浑的可汗慕容伏允纵兵为匪,袭击和掠夺河西走廊上百姓和商旅,我大隋准备给他一个惨重的教训。当然了,这场战争的规模不会太大,但也不可能太小。”杨集瞥了麴文泰一眼,继续说道:“而高昌南部与吐谷浑控制的鄯善接壤,你们有没有兴趣进军?你们可以配合我军行动吗?”

“这……”麴文泰闻言不禁一窒,看着杨集的目光,不敢直接拒绝,只能苦笑道:“我高昌国,如今可战之士不过两万余众,而且还受到西突厥掌控,恐怕帮不可什么忙。”

杨集没有理会麴文泰语下隐含的拒绝之意,而是说道:“如果你们响应大隋的行动、如果你们配合得好,圣人定然看到你们的诚意,到时候我可以说服圣人,帮你们打跑西突厥,同时也说服圣人,全力支持你为高昌国下一任国王。你看如何?”

听着杨集提出的条件还有画出来的画饼,麴文泰眼睛慢慢亮了,他也知道大隋在阳关陈重兵,可见大隋教训吐谷浑之志甚坚,但是他并没有立即答应,而是默默的权衡得失。

高昌自立国至今,一直孱弱,但是麴文泰也明白不破不立的道理,如果没有一个契机,高昌将继续孱弱下去,直至被吞并。

如果随着大隋去打吐谷浑,打赢了的话,有大隋为靠山的高昌必将迎来辉煌,再加上大隋愿意支持他为国君,所以这番话,对麴文泰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虽然吐谷浑在鄯善古国布兵两万余众,但由于隋军堵死了当金山口,使吐谷浑援军无法进入鄯善,如果高昌配合大隋灭了鄯善守军,一方面可以让大隋看到高昌的诚意,另一方面也能使高昌军在战争中成长起来,并借机扬威于西域,这对未来百利而无一害。

就算有所损失,但有了大隋帮助的话,高昌弃西突厥而自立,完全不是梦想。

杨集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并不急着要求答案,虽然高昌军的参与可以让大隋减少人员、物资的损失,但他心中对于高昌军并不怎么看得上眼,是可有可无的存在,可是对于高昌而言,即便损失巨大,但获得的无形之利将会更多。

至于麴文泰所说的被西突厥掌控,他相信;但他不信高昌除了这两万军队之外,就没有藏在暗处的死忠之军。

而高昌,如果不付出点什么,凭什么让大隋支持?不过即便付出了,杨集也不打算兑现;他这么干,无非是想让高昌死忠分子来帮大隋打仗,利用吐谷浑的力量将之歼灭,为大隋以后占领高昌全境扫平障碍。

“此事,还需家父决定。”麴文泰思索了半天,也采取了拖字诀。

“好,希望你们尽快给我答复,如果决定跟随大隋作战,可是派人去甘州找我。”杨集点了点头:“我军行动很快,错过了这一次。恐怕以后就没机会了。”

“我明白了!”麴文泰起身行礼道:“事关重大,我先告辞了。”

“不送。”杨集点了点头。

“殿下好一招‘驱狼吞虎’!”等麴文泰退走,李靖竖指而赞。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对异族宽厚、怀柔,但并没有多少效果,反而令他们觉得中原王朝软弱可欺,然后变本加厉的谋划和利用,只有铁血和实利才能令他们心服口服。

对于这些企图利用大隋的图谋不轨的家伙,就应该先以大隋之威震慑住他们,然后再借力打力,将他们一个个的削弱下去。而杨集不是普普通通、饱受掣肘的封疆大吏,他拥有极大的自主之权,这么临时决定,完全不需要有丝毫顾虑。

不过虽然心中这么想,但李靖还是提醒道:“殿下,最好还是将此事上报圣人和太子。”

“嗯。”杨集笑着点头。

“殿下!”一直默不作声的薛世雄拱手一礼,讪讪的说道:“末将这个伊州总管,在庭州也算是功德圆满了,是不是可以回伊州了……”

“然后呢?”杨集笑了起来。

“然后?”薛世雄愣了一下,赶紧接着说道:“殿下,末将想去南方打仗。”

“可以啊!”

“真的?”一见杨集这么好说话,又惊又喜的薛世雄反而不敢相信了。

“自然是真的。”杨集正色道:“正如你所言,你在这里确实没什么事了,你和军队留在这里也是浪费,而瓜州那边只有一个麦铁杖,他现在率领五万大军坐镇阳关。我现在担心的是吐谷浑军队从鄯善蒲昌海袭击伊州南部、瓜州西部。而你回去以后,立即择要地驻军,同时探清南下鄯善之路,如果高昌军入境参战,便由你一并兼管,至于什么时候打,听候命令。”

薛世雄闻言大喜,起身行礼道:“末将这就前去准备。”

“且慢!”杨集忽然想起一事,向薛世雄吩咐道:“你那几个儿子都是大将的料子,一并带去历练。别把他们耽搁了。”

“是是是!”薛世雄感激不胜,忙不迭的行礼道:“多谢殿下看重小儿,末将代替小儿谢过殿下提拔之恩。”

“你好好教他们,只要他们立下功劳,你只管放心上报,别压着不说。”薛世雄这个人,杨集十分了解,他在教育儿子方面不近人情,严苛至极,否则也不会把薛万均扔到王威身边当区区一个斥候了,但也正因此,才导致他五个儿子日后都各有所成。

“末将遵命。”薛世雄拱手告退。

杨集笑着向李靖说道:“药师,麦铁杖那个‘贼’,在阳关拥兵五万,但是他却做到自给自足,看来这家伙在南方很不安分啊。”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李靖会意的笑了起来。

“庭州有你和尧将军,我很放心,你们对庭州的规划也很好,我没有丝毫意见。”杨集沉吟半晌,说道:“我明天也回去了,这里就交给你们了。”

“喏。”李靖也明白大隋与吐谷浑之局离不开杨集,要是他继续呆在庭州,那就是不务正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