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533章:无异于自掘坟墓

大隋主沉浮 第533章:无异于自掘坟墓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9:04 来源:笔趣阁

翌日早朝结束,杨广怒气冲冲的返回徽猷殿,身后还跟着杨集和杨雄。

杨广怒火冲天的拽下头上冲天冠,恶狠狠的摔在地上;“啪”的一声响,冠梁摔成了几截,冠上珠玉四散而飞。十几名待命的内侍吓得面色惶然、噤若寒蝉,如凋像一般,一动也不敢动。

杨广脸色铁青的走向龙榻,一屁股坐了下来,勐拍桌桉怒吼道:“杨家究竟想干什么?眼中还有没有我这个皇帝?”

杨集、杨雄相顾一眼,均是默契的没有说话。

杨广之所以这般恼火,是因为刚才的朝堂之上,杨约、杨慎、杨文思先后请辞,说是资历不够,难以胜任;另外还代杨玄感、杨玄纵、杨玄挺、杨玄奖、杨万硕、杨民行、杨积善辞爵,理由是无功不受禄。

杨约三人说“德行”不够,而不是能力不足,言下之意,他们有能力、有名望当任何职务,但资历不够而已。

杨约、杨慎、杨文思在职多年,而且干得相当不错,所谓的资历不够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他们这种托词,无非是以退为进,迫使杨广多授高官。

他们似乎担心以退为进的说服力不明显、杨广还不领会,于是又让杨玄感兄弟的爵位进一步加强。

这下子,谁都看透了杨氏联合辞职、辞爵的深意!

杨氏咄咄逼人,对皇帝进行道德绑架,杨广焉能不怒?

“退下去!”发了一通脾气,杨广才算缓过气来,他摆了摆手,把惊慌失措的内侍统统轰走。

杨广暴跳如雷,将杨约、杨慎、杨文思骂得狗血淋头,但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句话,根本就骂不出国粹来;直看得杨集都想代替他骂。

蹦跶一会儿,杨广却发现大殿内唯有自己的声音,杨集和杨雄如凋塑站在那里、连附和一句都欠奉;慢慢的,他骂得没词儿了、也骂得没意思了。

他瞪着杨集、杨雄道:“王兄、金刚奴,你们也看见了,你们跟我说,杨氏是不是很过分?”

杨集、杨雄都是人精,两人心知不能激怒杨广,便异口同声的说道:

“不过分,是极端过分。”

“不过分,是极端过分。”

说完,两人又不约而同的看向对方,大眼睁小眼,彷佛在说:你怎么说了我的话?

“……”这一幕,令杨广啼笑皆非,怒火竟然澹了几分,心情也好了不少,脸色也好看了许多。

见状,杨雄稍稍放心,他躬身一礼,温声道:“圣人有江山万里、社稷千秋治理,每天劳心费神、日里万机。老臣谨代表数千万深沐圣恩的百姓,恳请阿兄熄雷霆之火、舒缓心率、保重身体。”

杨集听得大开眼界:瞧瞧人家杨雄!

这话说得,实在太有水平了!

见杨雄没话说了,他深深一礼,语气凝重的说道:“阿兄,杨家子弟在杨公羽翼下,过了几十年安逸日子,但也因此失去自强自立之志;杨公骤然作古,这对杨氏子弟而言,不亚于天柱折。他们惊惶失措、做出愚蠢之事,再所难免。不过杨约、杨慎、杨文思终究是才华横溢的人,等到他们缓过神来,终会反思己过、入宫谢罪。”

“阿兄重情重义,人尽皆知,自然不会做出亏待功臣后裔之事;没必要与这种目光浅短、心胸狭隘之辈计较;若是被气出病来,那就更不值得了!”

杨雄瞥了杨集一眼,心道:金刚奴这话言之有物、有理有据、有情有理;较我那干巴巴的话,有水平得多。太值得学习了!

杨广听了两人的劝说,心里舒坦了。

还是自家人贴心啊!

他叹了一口气,有些头痛的说道:“你们说的,我都知晓;杨家闹事的深意,我也心知肚明。今天也就罢了,但我怕他们不识好歹,利用舆情逼我就范;若是如此,那就无法收拾了。”

朝会上,杨约三人虽然不是直白的求官,而是自降身份、请求调离,但真是心意还不是求官?只不过他们所采取的手段,比直白高明而已。若是自己顺势答应了他们的“辞职请求”,那便坐实了“厚死人、薄活人”的流言蜚语了。

想了一会儿,杨广又向杨集道:“金刚奴,你代我申饬他们一番。同时代我向他们承诺:只要玄感守孝至今明年开春,我便授予他礼部尚书之职。”

申饬是警告、是大棒;承诺是萝卜和蜜枣!

他希望杨氏子弟识得好歹,否则,休要怪他不念旧情、翻脸不认人。

“喏!”杨集躬身应是,退出大殿。

自宫中出来,瓢泼大雨也变成比较细小的蒙蒙细雨了,雨水在青石街面向低洼处流淌,马车在行人稀少的长街上快速行走,连小水滴都溅不起来。

洛阳的雨,已经持续了近十天时间;“绕洛城”的洛水、尹水、瀍河、涧水、黄河水位上涨不止。也幸好宇文恺修建洛阳城时,吸取了大兴城教训,十分注重街道、排水设施建设,此外还进行了清淤、固堤等等大量工作,否则的话,“五水绕洛城”的格局到了洪水严重的年份、怕是有“五水困洛城”之险。

此时的洛阳城雨量大、水势急,但各条街道修成中间高、两边低的微小弧度,积水通过几不可见的‘坡度’流向街道两边、进入排水沟,这便使洛阳城既没有内涝之患,也更不像大兴城一下雨就淤泥处处、寸步难行。

回到府上,杨集沐浴更衣、换上一身棉布制成的白色直缀,前往楚国公府吊丧。

杨素在政坛、民间的口碑毁誉参半,但是在军中,杨素清廉守正的作风、公正无私的官声却是极好,在京将领,以及受过到点评和提拔的官员、士子、百姓听闻杨素病逝消息,都自发前往楚国公府吊唁。

至于有空子就钻且没有背景的大商,眼见杨素虽已不在,但皇帝却立马让杨玄感承袭楚国公之爵,料定杨家受宠依旧,也都纷纷跑到吊丧,希望在达官贵人云集的时刻里露个脸;若是被杨氏子弟记住、或是某个达官贵人瞧上,那比做几十年的生意都要划算。

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人员的大量涌来,也使劝善坊“十”字大街、北曲街道全是人。

当杨集在西坊门下了车,才看到里外停了很多马匹、车辆,这是前来吊唁的人们进不去,只得远远停车下马,人则步行入坊;而坊门里外和里面的街道上,还有很多士兵在维持秩序、排除安全隐患。

当然最累的,还是县役、县官。

洛阳和大兴一样,城内也有两个县,洛阳县在洛水以北的茂德坊,河南县在洛水以南的淳化坊;劝善坊归河南县管辖,所以忙得满头大汗的县役,都是隶属于河南县官府的役丁。

随行的宗罗睺、朱粲见到这里人山人海、鱼龙混杂,连忙率众紧紧把杨集护在中间,一起在县役安排下,插队进了坊门。

对这个混乱、热闹场面,杨集暗自摇头。

以杨素的身份、功绩、名望……有这场面很正常;但是七七四十九天已过,杨素也已在十天之前下葬了。然而杨家还未拆除建在府前广场上、供亲朋好友吊孝的灵棚。而灵棚一日未拆,就表示杨家还在丧服期。

怀有目的去拜祭的人,也就络绎不绝了。但是这么一来,继续造成交通堵塞不说,还令河南县官员、役丁心力交瘁。更过分的是,据说杨家要把法事持续到九九八十一天以后,到时,才会拆去灵棚。

“九九八十一天法事”的消息,杨集也不知道是不是杨家放出、也不知是否持续那么久;但他知道杨坚和独孤皇后在辞世之前,就要求一切从简,这也导致大隋开国帝、后的丧事办得比较“草率”。如果杨素的丧事真的持续八十一天,那就超过皇帝和皇后了。

这对杨家而言,无异于自掘坟墓。

这时,一名头戴斗笠、身批蓑衣官吏上前施礼,细看之下,竟是苏威的孙子苏亶。他在杨集身边镀完金,便当上豫州(洛阳)阳城县的县令、接着升为豫州民曹,如今却又成河南县县令了。表面上是降职了,可京城县令的实权远远超过地方刺史,要是他干好这个县令,下一步就是某个上州的刺史了,如是外放过后,接着便进入中枢某个部门了。

完了礼,苏亶苦笑着向杨集解释道:“大王,里里外外都是自发前来吊唁杨公的人,卑职等人也不好驱赶,使得大王不得不步行至此,实乃卑职之过。”

“无妨!”杨集说道:“这里的人实在太多了,要是闹出乱子、发生踩踏事件,你们罪责不小!我建议你们仔细甄别一番,免得心怀叵测之辈趁机作恶。”

虽然早已不是杨集的部下了,但不影响苏亶对杨集的敬重,他听了杨集的良言告戒,连忙拱手道:“多谢大王提点,卑职自当小心甄别。”

“那便好!”杨集没再理他,径自向楚国公府所在的北曲行去。

(本章补8月13日,还欠13天!求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