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544章:独孤敏乐极生忧

大隋主沉浮 第544章:独孤敏乐极生忧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9:04 来源:笔趣阁

洛阳宫城大仪殿的职能,如若大兴宫城立政殿一般,皆是皇后专门用来接见朝廷命妇的地方。今天正是杨广小女儿的生日,萧皇后便在文成殿大宴朝廷命妇。

杨广小女儿名叫杨飞鸿,生于仁寿三年,今年虚五岁,杨坚封她为清河郡主,杨广登基后,升为清河公主。小公主的生母并非是萧皇后,而是萧皇后的族妹、萧嫔,其地位相当于媵。

名门望族的婚姻多有政治结盟的意味,除了主嫁之女,还会陪嫁一个或许几个“媵”,媵并非是婢女,而是主嫁之女的堂姐妹、表姐妹。

娶妻,还有小老婆陪嫁,在古代是常态。

这不是女方给男方的福利,而是古代孕妇产子之时,难产概率极高;女方生怕主嫁的“女儿”病死、难产死,于是就多嫁几个过去当替补;万一主嫁“女儿”真的不在了,“替补”可以上位,使双方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关系继续紧密的延续下去。

这个萧嫔倒不是跟着萧皇后一起出嫁的媵,而是萧皇后在开皇十五年她生三子杨铭之时,生了一场大病;人虽保住了,但却也不生了,而生出的儿子杨铭不久后便夭折了。

杨广当上太子后,她鉴于自己不能生,而子嗣单薄的杨广又对陈氏姐妹、王氏警惕有加,便从娘家里找个妹妹当杨广的媵,希望妹妹能够为杨广开花散叶,壮大皇家子嗣。

九月十月日的辰时三刻,萧皇后身穿华丽的皇后服、头戴凤冠,道道璎珞垂下于鬓角、耳畔,一张芙蓉花芯的脸蛋儿洁白如雪、玫姿艳逸、姝美难言。她在珠翠环绕中笑意嫣然的坐于銮床之上。

下方列坐相陪的是崔君绰女崔氏、萧嫔、陈后主第四女陈娥、陈后主第六女陈婤、王氏。

以上这六名女子,也是杨广的全部“家当”了。

对于这个时代来说,不说那些手握重权的高官了,便是许多无官无职的世家子弟,妻妾也有两位数;然而杨广作为天下之主、天下至尊,竟然只有六个女人,数量可以说是少得可怜、少得寒酸了。更为奇葩的是,杨广当了这么久的皇帝,除了册封萧皇后之外;另外五个女人好像被他遗忘了似的,至今还没有一个比较正式的名分、宫人至今只能以“夫人”名之。

除了她们六人,乐平公主、襄国公主、广平公主、兰陵公主、南阳公主、太子妃、齐王妃也聚在清河公主身边,小声的逗着这个可爱的小寿星。

萧皇后仪态端庄,接受诰命女卷觐见,吩咐女官导引就座。

坐在前方的,无疑是亲王郡王、三师三公、三省六部、诸寺监、大将军、将军的母亲和正妻,此外还有他们侧妃、次妻、媵、嫡女,大家列坐谈笑,气氛惬意而祥和。

随着这群衣着华丽的命妇、官员嫡女依次入殿,大殿内顿时莺莺燕燕、香气缭绕,成了花的海洋,热闹非常。

这时,独孤敏领着萧颖、裴淑英入内,身后还跟抱着孙儿的两个Ru母、几名携带礼盒的婢女;柳如眉没来、不是没资格,而是出于安全起见,独孤敏便让她在家里静养了。

低声叙旧、谈笑的命妇忽然停止了议论,纷纷看向独孤敏引领的卫王府女卷、幼儿。致使文成殿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安静。

大家都在同一个圈子里,自都认识彼此;只不过最近京中风头最盛的,恰恰又是卫王府。

自杨集携大功归来,卫王府就事情不断。先是皇帝皇后亲自去王府蹲守孩子临盆,接着是王府一天诞两子;而后,贵妇圈以讹传讹,说皇帝和卫王为了争夺孩子的取名权,竟然在王府打起来了,卫王打不过皇帝,所以两个孩子的名字被皇帝取了;皇帝高兴之下,当场便册封杨集的长子为遂安郡王、次子为武威县公。

皇帝和卫王打架的流言蜚语轰动一时,艳羡不止命妇们以此作为谈资,这一谈就是好久。由此又衍生出杨集过分、杨集身在福中不知福、皇帝仁慈、皇帝威武等等故事。

过了不了多久,皇帝竟又开进士科,正式宣布科举制度为朝廷选拔人才最主要的方法,不管是世家门阀子弟,还是寒门子弟、平民百姓,皆可报名参与科考。日后州长史、县丞专管报名事宜,谁敢将士子拒之门外,以欺君罪论处。

世家门阀、达官贵人、地方大官虽然还有世袭、门荫、举荐等权力,但他们推荐上来的人需要出仕,也得考试;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直接任命。

寒门庶士受限于家境不好、藏书不多等缘故,胸中学识自然不如底蕴深厚的世家门阀子弟,哪怕是考,他们多数人也不如世家门阀子弟、达官贵人子弟;但是杨广面向全国文人的科举,可以说是给了寒门庶士一个充足机会了,要是放在之前,寒门庶士连条缝隙都没有。

之前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廉价纸书的大量推广,使寒门庶士学习成本大为降低,但入仕之门的严丝合缝、滴水不漏,仍然使寒门庶士向学之心的兴致不高。如今杨广打开了入仕之门,势必带起天下人向学之心,如此久而久之,世家的优势自然渐渐澹化。

可是全民科举的颁布的时间,不早不晚,正好是杨集两个儿子出生不久之后,世家门阀鉴于杨集对他们犯下的累累罪行,理所当然将科举开设之“功”划到杨集头上了。

事实上,这个科举真与杨集无关,而是杨广自己搞出来的,同时也是杨坚定下的大政方针的一种延续。但他们不敢骂杨坚和杨广,便对“上进谗言”、“罪行累累”的杨集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口诛笔伐。

而杨集,本着债多不压身、虱子多了不咬人观念,便默默的认领了这项旷古烁今的历史功绩。此外,他还意外的获得了杨广的歉意和感激。毕竟杨广选择在这个时机颁布科举制度,目的就是让杨集来扛,可是杨集非但没有丝毫不满,反而乐在其中;杨广有着这样一个好臣子、好兄弟,又如何不感激?又如何不信重有加?

包括贵妇圈的大隋百姓因为科举的轰动,又热议杨集了很久;直到杨素作古,这才慢慢澹化。可是昨天,杨集又在楚国公府和封德彝争执、起冲突,搞臭了虞世基和封德彝,这又使他成为贵权圈的话题。

名门贵妇,不问性情、品德如何,但她们的才华却是不容置疑的,绝大多数都是丈夫的贤内助,对于杨集的“恶劣”行径知之甚详。

此刻见他的母亲、妻儿到来,尽皆用各异的目光看了过来。

独孤敏久经沙场、彪悍泼辣,就连杨坚、独孤皇后都头疼不止,这点小场面,岂能让她胆怯?而萧颖、裴淑英是名门培养出来的优秀女子,加上又有婆婆在前方扛,也是神色从容、沉稳如山向前行去。

近到萧皇后所在位置,独孤敏带着儿媳、佣人依礼朝萧皇后行礼:“昭王遗霜杨独孤氏暨王府诰命女卷、孙儿、仆妇拜见皇后。”

坐在嫡母侧后方的高灵转动盈盈如秋水的眸子,向独孤敏所领的王府女卷望去,目光直接掠过独孤敏,一下子就跳跃到那两名身穿华服、头戴滴翠风冠的妙龄女子身上。

父亲高颎当凉州大总管府长史期间,她也跟着去张掖住过一段时间,当萧颖去那边的时候,她已经回大兴了,所以两人互不相识。不过在高颎‘背着她’的种种骚操作下,高灵对久闻大名却不见其人的萧颖、裴淑英是各种不满、不服,同时也有了攀比之心。

待看清其丽色,高灵眼眸微凝,明艳动人的俏脸上,现出一抹惊艳的异色。

如果说身着王妃华服的萧颖是一朵雍容华贵牡丹,那么独孤敏后右侧的裴淑英则是一朵清新隽永、白皙俏美的幽谷百合了;一眼看去,便觉得两人有一种澹澹的书香气息扑面而来,光是这番隽永气度和风姿,就不是她所能比拟。

“怪不得阿耶说王妃、侧妃非我能比,果真是国色天香、雍容华贵。此之二人尤且如此,真不知杨集最宠爱、打仗都舍不得离开的柳如眉,美得何等地步。”

柳如眉美是美,实际并不如萧颖和裴淑英,气质更是没法比,加上她是个舞刀弄剑的武人,肤色也不如两人白皙。可是宇文智及在大兴不醉不归楼和杨集打架的时候,竟然当着杨集的面,要把已经是庶妃的柳如眉抢走;不知起因经过的人,便理所当然的认为柳如眉长得美若天仙、世所罕见,若非如此的话,宇文智及哪怕再傻,也不至于去抢皇家女卷。

而且杨集不管去哪里都会带上她,这又让误会进一步深化,久而久之,权贵圈都说柳如眉是个世所罕见、最受杨集宠爱的大美人。

执这种观点的人,非常多;高灵自然不能免俗。

“婶娘快快请起。”萧皇后这时看着独孤敏,笑靥如春花,柔声吩咐:“太子妃,快替本宫搀扶婶娘。”

“是,阿娘!”太子妃杨韦氏应了一声,起身离座,上前扶起独孤敏,细声道:“叔祖母,请起。”继而又将萧颖、裴淑英一一扶起。

这一幕,让殿中诰命夫人差点酸死了:方才也就皇后庶母萧氏、乐平公主到来时,皇后让太子妃搀扶一下。

不过想到杨集地位和功绩,便知道眼前婆媳三人是“母凭子贵、妻以夫荣”,如果他们的儿子立下了不起功绩,想必皇后也让太子妃扶一扶吧?

然而令人沮丧的是,她们的儿子并没有了不起,自然也没有这等殊荣了。

无奈,只好酸熘熘的压下羡慕妒忌,纷纷在心中抱怨起了自家儿子来:

瞧瞧人家独孤敏的儿子、萧颖和裴淑英的丈夫!

再看看你们?

真是丢人现眼!

殿中不乏喜欢攀比的贵妇,她们为了争一争这“殊荣”,暗自动起了严管儿子、从严教育的念头。

“谢皇后、谢太子妃!”独孤敏礼仪周到,可心中却乐开了花,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油然而生。

遥想当年,真是不堪回首啊。

人家炫儿子时,她无言以对,只能逮住儿子打,儿子一边跑一边叫嚣着什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好不容易,儿子终于有出息了,可她准备炫儿子时,人家改成炫儿媳和孙儿去了;对此,她还是无言以对、无话可说。

可如今呢……

哈哈!

还是儿子有先见之明——“三年河东、三年河西,莫欺少……少妇穷。”

心念电转之间,独孤敏不忘正事!等到儿媳平身,三人依次向小寿星奉上自己的贺仪,而柳如眉那一份,也由萧颖代为奉上。

旁边等候的杨韦氏待她们礼毕,微笑着示意:“叔祖母、婶娘,请这边就坐。”

萧皇后等到她们入座,环视满殿诰命夫人、贵女,正要开口说一些吉语,以作开场白。然而就在这时,一名内侍匆匆入内,进入宫中,向门口待命的女官耳语几句。

女官是内宫的高级宫女,有一定的品秩,并且领有俸禄,其职责是管理低级宫女,训练新入宫的宫女,照顾年少的公主、皇子等。

较之前朝内宫杂乱无章的局面,杨坚置六尚、六司、六典掌管内宫事务;杨广又进一步加以规范,使内宫运行体系与尚书省相类似,设六尚二十四司,一尚管四司,每尚置尚宫二人,官阶正五品;每司置司正二人,官阶正六品,其下又有典记、典言、女史等女官。

内宫体制经过杨广如此规范,各级女官各司其职,将内宫打理得井井有条,堪称是集古代女官制度之大成。

萧皇后坐得高、看得远,又见大家纷纷望向那交头接耳的两名“内侍”,不悦的道:“怎么了?”

女官狠狠的剜了一眼那名内侍,无奈的走上前来,向萧皇后行了一礼,面带难色的说道:“禀皇后,群臣在大业殿进表于上,起了争执。”

萧皇后不解的问道:“朔朝不谈国事是惯例,今天怎么就争执起来了呢?”

暗自关注的诰命夫人、贵女闻言,也敛去面上笑意,静听下文。

女官硬着头皮道:“皇后,听说是崔礼部敬献贺表后,指责卫王穷兵黩武、残暴不仁,斥卫王为国之奸佞;许多文官顺势弹劾,请圣人罢免卫王职务、撤凉州边境之军。”

殿中命妇、贵女尽皆讶异。

竟然有人弹劾杨集?

“郎君,他难道出事了?”萧颖和裴淑英本来都在打量着高夫人所在的方位,由于杨集生怕她们上当受骗,便将高颎纠缠不休之事说给大家听,就连高颎嫁女的深意也没有隐瞒,这令婆媳几人对高家上下极为警惕和厌恶。

高颎身为已故的杨勇的岳父,同时又是反对杨广的坚决者。杨广如今却成功上位了,谁也不敢保证他会不会清算高颎;这个时候,高颎却赖上了杨集,这不是把他们全家往火坑里拽吗?面对这种图谋不轨、打算“害人”的人,谁又喜欢得起来?

萧颖和裴淑英作为杨集的老婆,倒是没有反对杨集纳妾,而且高灵就算入了门,也动摇她们和儿子的地位。关键是高颎利用卫王府挡灾的心思太过明显。此时,高夫人和她的儿媳正好坐在她们斜对面的席位上,而她身后那名美丽女子老是朝这边看,所以她们不用猜,就知道这名美少女就是高灵。

她们本来就对高灵没好感,而高灵的举动又很失礼,令她们观感更差了。

姐妹俩正准备交流,忽然听说丈夫遭到诸多大臣弹劾,不由得芳心震颤,不约而同的看向那么女官。

这时的独孤敏喜色尽去,眉梢眼角不禁浮起一层忧色,儿子出仕至今,一直都“穷兵黩武”的,可是从来没有人拿这个来弹劾他,他回京这么久,几乎是百事不管、更没有人弹劾过。今天竟然有人在不谈正事的朔朝上、拿“穷兵黩武”来弹劾他,这就很不寻常了。

思忖片刻,独孤敏心中忽然大悟,低声向坐在两侧的儿媳说道:“崔礼部指的是崔仲方,他带头挑事,极有可能是因为科举!”

“阿娘,郎君没事吧?”萧颖颇为担忧的问道。

“相信你们的丈夫。”独孤敏目光闪了闪,又补充道:“更要相信科举的力量!”

萧颖默默点头,她也知道先帝废黜九品中正、圣人广推科举的举动,其实不仅仅是单纯的担心世家门阀做大、架空大隋王朝。其本质还是九品中正导致世家门阀子弟不愁吃穿、不愁入仕、不愁晋升,很多门阀子弟也因此失去了学习动力。

当九品中正延续至隋,门阀力量衰弱严重、人才的能力更是一代不如一代,门阀力量连支持官府正常运转都有些困难了,更别说是让帝国进一步壮大了。而寒门力量却在不断壮大,出现了许多才华横溢之士,杨坚和杨广不管是出于隋朝的稳定和延续,还是出于现实需要,都要考虑能够作为国家中坚力量寒门士子。

可以说,圣人面向全国的开科取士乃是大势所趋的大手笔!而科举所蕴含唯才是用、能者居上等竞争理念,也将引起世家门阀的危机感,让他们重拾先祖的竞雄之心,从这个角度上说,萧颖觉得科举实际是在延续士族寿命。

然而世家门阀高高在上得太久太久,而且手中又有实力、有权力阻止寒士夺位,岂能善罢甘休?岂能支持不利眼前、影响后代的科举?

圣人在事关大隋传承、事关大隋进一步壮大的科举的问题上,显然是不会妥协的;况且圣人也不是初登大宝、威望不足的秦惠王,自然不用斩“隋朝商殃杨集”定“民心”。只要圣人不妥协,“倡议全民科举”的丈夫自然没事。

萧颖想到这里,慢慢放下心来了。

“派人去大业殿看看,若有什么消息,及时送来。”萧皇后心知殿中命妇、贵女已被朝堂争执勾走了兴致,心思已经不在此处了;若她遮遮掩掩、漠不关心,反倒不美,索性如大家所愿,向那名女官吩咐道。

“遵命!”女官躬身一礼,连忙就吩咐几名男内侍去打听消息。

不出萧皇后所料,文成殿内的命妇、贵女虽然‘旁若无人’的低声说谈,但多少有些心不在此了,都在默默的关注事态发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