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569章:杨集遇无赖

大隋主沉浮 第569章:杨集遇无赖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9:04 来源:笔趣阁

杨集出了文成门、则天门,沿着则天门大街南行。他一边走、一边想着杨广所说的关陇贵族里的“可信的心腹”究竟是谁。

关陇贵族本来就是门阀众多,拥有强大的吸引力,后来又有许多小门小户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主动把自己归入其中,自认为是关陇贵族一员。

这倒不是说他们非要从关陇贵族集团之中得到什么;而是关陇贵族把持天下权柄,要是你实力不强,又不属于关陇贵族这个圈子,将会在官场上、商场上遭受排挤,寸步难行。所以把自己划入其中,会得到难以想象的便利。

“关陇贵族”这个利益共同体也是因此,像雪球在雪中滚动,越滚越大;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连山东士族都需要巴结讨好的、恐怖的关陇贵族集团。但是大量门户的涌入,也使关陇贵族集团变得良莠不齐、人心各异,内部矛盾重重。

杨广作为皇帝,要想从中收买两三个不得志的家族,实在是太容易了,不过杨广“可信的心腹”能够带出核心机密,可见对方绝对是关陇贵族里的核心人物,而不是“杂兵游勇”。

一时之间,杨集对此人也没有头绪;好在此事与他无关,他想不出是谁,也就懒得理会了。

进入皇城,则天门大街两边都是中枢各个重要的官署,一座座巨大建筑物气势宏伟,沿路还有各卫军衙,以及占地颇大的军营。

时至黄昏,已是“下班”时间;衣色各异的无数官员从各个官署走了出来,全部汇聚在了则天门大街,行色匆匆的向南方的端门行去,庞大的人流量十分壮观。

在蔚为壮观的人群之中,也有一辆辆密封的马车逆势驰来,这些车子颜色是黑色,是朝廷专门用来传送、运送文书马车;每辆车子都在显眼位置插着旗帜,不同的旗色,表示车内公文紧急和重要与否。但不管车上旗帜是什么颜色,官员们都要主动闪开,以免耽搁公文送达官署的时间。

杨集是个有特权的亲王,他的车子、护卫其实是可以直接开到则天门内;但如果没有什么要事,杨集都会遵守朝廷的规则,让随从等在端门之内的顺城广场。

“大王!卫王!”当他来到御史台、鸿胪寺之间的街道时,背后忽然有人在大声喊他。

杨集回头看去,只见两人从鸿胪寺大院的西门走出,走向他的位子快步行来,一人是到亲家长孙成,另一人却是唐国公李渊。

在看到李渊瞬间,杨集脑海中灵光一闪,他猜到杨广“可信的心腹”就是身为殿内少监的李渊。

李渊是“八大柱国”李虎家族的家主、独孤家外甥、窦家女婿、太原王氏亲家,堪称是关陇贵族核心中的核心,加上他做梦都想恢复家族以往的荣耀,所以他不但符合杨广的内应要求,而且轻易就能得到杨广所需情报。

再通过杨广在史上逃去江都之前、认命李渊为太原留守、督并州军政的安排来看,李渊是杨广“可信的收腹”的理由,就更加充分了。

心念电转之间,两人已到近前,杨集连忙拱手打招呼:“西域使、唐公!”

打完招呼,又笑着向长孙成问道:“西域使,何时去凉州啊?”

“这不是正与史鸿胪交割、要人么?等人手一到,我就去凉州了。”长孙成笑着说道。他现在是西域使,主管西域事务,而突厥使已经转给年轻力壮的鸿胪卿史祥,对杨广这个决定,长孙成非常高兴。

长孙成辈子几乎都耗在突厥身上了,几十年的来回奔波,以及数之不尽的大小战斗,不仅使他精疲力竭,还弄得一身是伤,年纪和精力体力都让他无法胜任突厥使这个要职了。不过他亲眼目睹启民可汗从零开始、打下一个偌大帝国,心知启民可汗是一个足智多谋、能屈能伸的枭雄,大隋一般的臣子不但拿捏不了他,恐怕还得被他耍得团团转。所以他担心继任者能力不足,毁了他的毕生心血。

好在圣人选对了人,史祥这个新任突厥使是名文武双全、足智多谋、骁勇善战、身经百战、对外霸气的帅才,比任何一名文官都适合当突厥使,军人出身的史祥在与彪悍的突厥人交流之时,绝对以大隋利益为上、绝不会丢失国格。

这也让长孙成放心的交割任务繁重的旧职、履任轻松的新职了。而今天,他就一直呆在鸿胪寺,将自己和突厥人打产能经验一一传授给史祥,同时也是向他要人,组建西域司。

而殿内省的很多事务都与鸿胪寺挂钩,李渊作为殿内少监,今天也是来鸿胪寺办理对接手续。

“如果要人,最好快一点。”杨集向长孙成说道。

长孙成听了此言,脸上笑容顿时一敛,凝声问道:“莫非西域那边出事了?”

“这倒不是!”杨集摇了摇头,说道:“我后天就要回凉州了,你要是来得及,咱们就一起过去。”

长孙成大喜:“来得及、来得及!对了,我女婿去不去?”

杨集点头道:“当然去了,我们一家都去。”

“既然如此,那我也把观音婢带着,让他们小俩口去凉州团聚。”长孙成说道。

“好啊!”杨集笑着说道:“以后就让观音婢照顾她的未婚夫,咱们不管了。”

此言一出,三人皆是哈哈大笑。

“唐公!”杨集又向李渊拱拱手,说道:“本来说要参与贵府乔迁之喜,小弟怕是等不及了,实在抱歉之极。”

杨集答应过李渊,说要参与李家的乔迁之礼,但是现在事态有变,也只有失信于人了。

“大王客气了,国事不容耽搁,我能理解的。”李渊拱手还礼,他话音一转,很是风趣的笑道:“不过大王人不到,礼物可不能少!”

“必须的!必须的!”杨集也笑了起来,人不到,礼物确实不能少,这是权贵圈子里的基本礼仪;就像元家、崔家,明明恨他恨得要死,可是他儿子出生、纳妾时,礼物照样不少。李渊也正是知道这一点,才故意这么说的;如果李渊面对的是不想送礼、或者送不起礼的人,也不会补上后面那句话了。

李渊还要去殿内省办公,不再提“礼物”之事,颇为遗憾的说道:“家母年纪大了,尤其想念亲人,本想请兄弟姐妹聚一聚;而我也想找个机会与大王聊聊家常,同时让子侄们好生向大王学习,既然姨母也要去凉州,看来只能等下次了。”

京城近来风传杨集和杨广出现裂痕的消息,一些人也本着趋利避害之志,默默地疏远杨集;但李渊现在作为天子近臣,知道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杨集年纪轻轻便当上大权在握的凉州牧,其中固然是他战绩、能力所致,但也离不开皇帝的信任,若非如此,皇帝焉能让杨集再去凉州坐镇?而且就算杨集失去了凉州牧之职、沉寂一段时间,

但是以他的年纪,复出也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可是那些不明就里的人,仅仅只是因为毫无实据的风言风语就疏远,实乃是短视之极。如果杨集真的沉寂了,他李渊非但不会疏远,反而会在他失势之时,加强双方关系。

现在听杨集说要马上就回凉州了,也使李渊愈加坚信自己的判断,心中更是想着让自己的孩子和杨集多多交往;这对李家、对他们绝对有利无害。

遗憾的是,杨集即将远行。

长孙成与李渊交系极好,明白李渊既有复兴家族之志、也有结交皇族大员之心;听他这么一说,便大致猜出李渊交好杨集的用意,便微笑道:“年轻人自有年轻人的交流方式,老一辈贸然插手,只要让年轻人感到拘束、不自在。而且读万卷书,不如上战场一次,如果叔德有心子侄向大王学习,去凉州走一遭不就行了吗?”

李渊闻言,忍不住在心中暗骂自己湖涂,连忙又向杨集说道:“大王,建成对凉州方方面面推崇倍至;回来后,一直向他兄弟说凉州,引得众人对凉州神往之极。我打算让他们去凉州增长一番见识,不知可否?”

杨集以为李渊只是顺着长孙成的话,客套客套而已,于是笑着说道:“凉州虽然变化很大,但也不是什么人间乐土,不过唐公要话放心的话,只管让他们去凉州好了。”

听着杨集前半句话,李渊本是感到失望,可后面那一句,让他心头大喜,拱手连连:“年后,我就他建成带他的堂兄弟过去跟大王学习学习!”

杨集为之愕然,我就意思意思一下,你竟然当真了?不过话已经说出去了,他也只能说道:“你看着办。”

“那我们说定了,等他们到了凉州,如果不听话,只管帮我收拾,休要给我面子。”李渊喜不自胜,可是想着殿内省还有诸多事务需要处理,又说道:“大王时间紧迫,需要准备,我就不打扰了,告辞、告辞!”言罢,李渊又向长孙成拱了拱手,转身就走。

长孙成见杨集目瞪口呆,便笑着说道:“叔德以恢复家族荣耀为重,可他已经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了,而这样的年纪,却只是一个殿内少监。他认为此生也就这样了;现在,他不仅家族荣耀无法在他手中恢复,还担心家族在他手上进一步没落。所以他把希望寄托到下一代,努力为下一代创造人脉关系。这是人之常情,休要怪他功利心重。”

杨集闻言,哭笑不得。

唐高祖李渊,现在竟然对自己失望了、竟然放弃了他自己,再想到他在史上的成就,杨集也只能在心中说“时势造英雄”了。他向长孙成说道:“没事的,我能理解。”

“你都理解就好!”长孙成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既然决定同行,那我得再去鸿胪寺一趟,让史鸿胪卿把答应我的,明天必须全部给我。”

“好吧!您自便!”杨集和长孙成不仅是亲家,而且在坑东/突厥的时候,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不需要客气什么。

长孙成并没有走,而是看了看四周,当他见到无人注意他们,便低声向杨集说道:“宇文述是大隋最大的铁商,而他这个人又比较贪婪,我担心他借漠州地利之便,干出什么不利大隋之事;若是可以的话,你去警告他一番。”

杨集听了这话,皱眉道:“宇文述接到任命的时间有好些日子了,难道他还没有走吗?”

“他打算明天北上漠州,昨天还请客了,可是去赴宴的人极少。”长孙成默然片刻,又向杨集说道:“漠州不仅是我大隋进军高句丽的关键要地,而且还是你打下来的。你对漠州的了解,以及重要性,比任何人都清楚。”

杨集知道朝廷官员一离开皇帝视线,就会放飞自我,到任之后,往往对辖地的少数民族进行残酷、血腥的盘剥;当各个地方的少数民族活不下去,奋起反抗时,这些官员却又贼喊捉贼、出兵镇压,然后成为朝廷的大功臣,获得朝廷重赏。

杨广先后当并州大总管、扬州大总管,是从地方走向中枢的皇帝,他对地方上存在的逼良造反、杀良冒功等等现象、乱象,知之甚详,所以他在御史台之内,增设了司隶、谒者二台。目的是给地方官员增加一道枷锁,让他们不敢向以前那样过分。

思忖半晌,杨集点了点头,向长孙成说道:“漠州不仅十分重要,而且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一般人还真治理不了漠州,如果官员秉公执法、公事公办也就罢了,如果官员贪赃枉法、欺压良善,这个地方的百姓定然离心离德,背叛大隋。”

“我们这些常年和异族打交道的人,自然明白边州局势复杂,也知道边州对朝廷的重要价值,但是朝廷外派的很多官员,一心想着升官发财。初到任上还好,可是他们一旦发现边州不好治理,往往会采取逼良为贼的手段,然后再以‘平叛’的方式实现升官发财的目的。至于朝廷威望、民心如何,他们根本没有放在心上。”长孙成叹息一声,道:“这就是我让你去告戒宇文述的用意所在了!如果你把漠州的重要意义、战略价值一一告诉宇文述,他定然不敢为所欲为,效果也比圣人单纯的劝谏要好。”

“那行,我这就去宇文府走一趟。告辞!”杨集说着,向长孙成拱了拱手,扬长而去。

“告辞!”长孙成目送杨集离开,也转过身子,又向鸿胪寺大院的西门走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