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639章:我最讨厌你这种人

大隋主沉浮 第639章:我最讨厌你这种人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9:04 来源:笔趣阁

随着闹剧的结束,空旷的宣政殿陷入死一般安静,气氛也变得十分诡异起来,臣子们关注的重点已经不是被押走的倭国使臣,而是皇帝与杨玄感。当他们看到皇帝“云澹风轻”的放过杨玄感,便默默地揣摩起了皇帝心思。一些心思活络的人,则是早已体会到一种“暴风雨前的宁静”的感觉。

与杨素交好的牛弘看了默默回班的杨玄感一眼,只见他失魂落魄、面如土色,不由得暗自叹息一声,大有不胜唏嘘之感。

想想杨素,是何等英明?何等的英雄了得?然而他刚刚离世不久,杨家诸多子弟干出了许多令人瞠目结舌蠢事,导致红极一时的杨家步步失去圣心;而在官场之上,先是杨约从高高在上的内史令跌落成太守,接着又是杨玄感屡次三番的犯错。

诚然,杨素遗留下来的家业地产,足够杨家后人享用不尽,可是杨家没有出类拔萃的子弟扛起大旗,他的家族便不能享受政治上的待遇,而杨素搏下的万贯家财,在这种后继无人的情况下,非但不能使杨家壮大,反而成为杨家最致命的地方,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便是如此了。

杨家没落已成定局,着实是可悲可叹!

杨广见臣子们都在望着杨玄感,目光之中或喜、或悲、或惋惜、或同情怜悯,面色顿了一顿,缓缓的说道:“就在昨日,朕收到卫王亲笔书信。”

本来,杨广打算等正式捷报到来,再将喜讯宣布,只是他发现一些人用不怀好意的目光在打量着杨玄感,他有些担心这些人下去以后借题发挥,给他弄出什么破事来,于是决定用军事上的大喜讯将此事压下。

这是他对杨家的一种保护,同时也是报答杨素的扶立之功,希望杨玄感明白他的苦心,日后行事低调一些、认真一些,别再犯这种最愚蠢、最没脑子的错误。

殿内众臣闻言,心神都为“卫王亲笔书信”这六个字吸引住了。

除了有限几名相国和段文振九人之外,诸臣却都暗自思忖起来。

这些天以来,杨集主导的西部战场虽然没有捷报、战报传来,可是凉州州牧府却时不时把东部战场的战果发来,这不仅给皇帝造成喜讯连连的错觉,也让京城官员、百姓议论纷纷,对凉州军赞不绝口。

第一次喜讯是太子杨昭奉圣人之命、代表皇帝亲临前线,慰劳东部战场的凉州大军;主帅张须陀、行军副总管慕容三藏、行军长史李靖领会了圣人的作战精神、对皇帝的殷切关怀表示感谢,并说全军上下定不负圣人重托。然后他们将圣人精神贯彻全军,使得三军将士锣鼓喧天、士气如虹、士气大振。再在太子英明指导之下,三军将士以睥睨天下的气势在敌营之前耀武扬威,吓得吐谷浑主帅拓跋木弥胆战心惊,紧闭营门,不敢出战。

听听,这是什么狗屁战报吗?拍马屁还差不多。

第二次,浇河道行军总管杨义臣在吐谷浑树敦城外,歼敌三千;第三次,西平道行军总管梁元礼在长宁川水中上游,残敌两千;第四次,临桃道行军总管周法明挥师西进,在西倾山对峙点居高临下的放下滚木礌石,将敌军大营砸得支离破碎,杀敌无数。

这第五次,又会是什么?难不成是杨集把吐谷浑的老鼠宰光了?

武将班列中,左翊卫大将军元寿皱了皱眉,暗自想道:这个该死的杨集为了讨圣人之欢心,但凡有一点点进展就来让人跑来禀报,这一次,多半是抵达了当金城,所以又用这种小手段来安圣人之心。

这等小伎俩,何异于奸佞之臣?

不,杨集这该死的东西,他本来就是奸佞!

念及于此,元寿忍不住看了看旁边席位上的左卫大将军张瑾,却发现对方也露出一鄙夷之色,嘴角更是噙着一抹冷笑,心知张瑾的想法,也与自己无异。

其他不知内情的文武官员,也是露出古怪的神情,一些与杨集友好的人,更是颇有忍俊不禁的架势,都以为又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卫王的亲笔书信是在昨日下午送来的。”杨广想着前几次的战报,也感到有些好笑,他说了这么一句,也就不再卖弄玄虚了,续道:“卫王说吐谷浑互为犄角的当金城、冷湖营、苏干诺尔湖大营已为我军攻克。而慕容伏允部署在西部的十八万大军,除了两万余众出逃,余者要么阵亡,要么成为我军俘虏。吐谷浑西路军副帅西海王慕容巡、大名王慕容俨、小名王拓跋渊和拓跋宽一概伏诛。卫王挟大胜之执,率领主力大军挥师东进。如果不出意料的话,锡铁山以西的广袤大地,此刻已然尽归大隋所有。”

此言一出,殿中顿时一片哗然,议论纷纷。

惊喜者有之、满腹狐疑有之、难以置信者更多……而阴世师、独孤盛、尧君素、王辩、高君雅、王行本和萧瑀却神情悠然的坐在自己的席位上,他们既不激动、亦不疑惑,更没有怀疑这个消息的真实与否。

说起来,他们早已被杨集的各种奇迹弄得麻木了,就算皇帝此刻说杨集把慕容伏允给宰了,他们也不觉得有什么意外。相反,若是杨集毫无动静、或是失败,那才是一件令人惊奇之事。

与杨集交好的宇文静礼、李长雅等人面露欣然之色;而宗正寺卿杨恭仁心绪激荡,激动得难以自持。杨玄感和杨文思固然忧心忡忡、为家族命运感到担忧,可是他们面容上也露出震惊之色,分明也被这个惊天动地的消息吸引住了。

至于原本还在冷笑元寿、张瑾、于仲文、李仲文、辛世雄、侯莫陈毅、窦威等等关陇贵族要员笑容僵在了脸上,眼眸之中尽是惊疑不定。

这才几天功夫啊,吐谷浑西部主力竟然完了、西部大地尽归大隋所有,这怎么可能啊?

如果此事为真,姥杨集打仗的本事、进军的速度,也未免太快、太不可思议了吧?

元寿心中叹息一声,目光看向了身边的张瑾,正好,张瑾也向他看来。

两人相顾无言,眼眸之中皆是苦涩之色。他们关陇贵族,实际上便是给杨集阻力、压力的主要群体。

他们知道吐谷浑经过杨集的运作,国力和实力早已弱了一半以上。年前召开的武川盟“年终大会”之时,大小家族的代表尽皆认为大隋征伐吐谷浑乃是轻而易举之事,一致赞成元寿夺取这个灭国之功的提议。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在之后的朝会之上,他们以各种各样的名义不断向杨广施压,希望杨广将杨集换到他处为官,好使他们坐享其成。

杨广尽管他很不满关陇贵族的强盗行为,可是在声势浩大的大势面前,他也无法做到一言九鼎,故而把杨集轰回凉州,让他尽快灭了吐谷浑,省得这些强盗惦记这份盖世奇功。

等到杨集在冰冷的天气里“仓促”开战,关陇贵族抱以冷眼、抱以冷笑,做梦都希望杨集惨败而归,而那种闹剧般的小战报,更是使他们以为杨集打不开书局面,故而用这种小伎俩来麻痹大隋君臣、百姓,若他真的败了,也能凭借这种小手段博取同情,好使他的罪责,没有那么大。

然而,杨集这该死而不死的东西,竟然发来了这么一封惊天动地的书信。

众所哗然之际,薛道衡忍不住出列询问:“圣人,此消息确实是卫王发来的亲笔书信?”

薛道衡原是内史侍郎,因为性情端方、刚正不阿;为内史侍郎以来不畏权贵、秉公处断,故而苏威在杨广创立御史三台之时,推荐为司隶大夫。

他和杨集倒是没有什么恩怨,不过得益于一次次小捷造成的报负面影响,使这位执掌司隶台的诤臣下意识的怀疑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听了此话,元寿和张瑾双眼为之一亮:薛道衡这么问,也就是说,不仅仅只有自己怀疑这个消息的真实性;而杨集素来胆大包天,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他为了讨圣人欢心,莫不是在弄虚作假、谎报军情?

元寿想了想,霍然起身走到中间,向杨广拱手一礼,说道:“圣人,臣对这个消息也有些难以置信。”

杨广目光一冷,澹澹的问道:“何以见得?”

“圣人,在西部战场,敌我双方兵力差距巨大,吐谷浑西路军主帅慕容邕不仅是个能征善战之将,还有坚城御我大隋,加上冬季作战,守城方拥有绝对的优势,所以天时地利人和皆在吐谷浑。如此也反衬出卫王为首的西路大军,毫无优势可言。”元寿毕恭毕敬的行了了礼,接着又说道:“卫王乃是用兵如神的天纵之才,以他的过人能力、丰富的作战经验,要打败慕容邕并非难事。”

“然而卫王出兵时间离现在不到一个月,若是说他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就用数万大军打败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手的慕容邕、并且攻克了吐谷浑西部大地,实在太过蹊跷一些。”

裴矩闻言出列,他先是向杨广行了一礼,而后对元寿说道:“元大将军久在军中,亦是我朝能征善战名将,难道连谎报军情、假传捷报乃是夷族大罪都不知道?张大将军刚才也说‘卫王乃是用兵如神的天纵之才’,你认为他会做这种愚蠢之事吗?”

裴矩仅仅只用两个疑问,便将元寿怼得灰头土脸、无言以对,一时间反驳不是、退回班列好像也不是。

朝堂诸臣听了裴矩的话,顿时幡然醒悟,不再置疑这个消息真实与否。可是转瞬之间,众人又陷入震惊的情绪之中。

正如元寿所言,杨集所用时间满打满算也不到一个月,然而他却打下了半个吐谷浑,这也未免太过匪夷所思了吧?

“元大将军,你自己不行,并不代表别人也不行。”杨雄出列,目光注视着元寿,神情澹澹的补了一刀子:“我最讨厌你这种人了。”

“你……”元寿气得差点吐血。

“好了,好了!”杨广呵呵一笑,向杨雄抱以嘉许之色,起身说道:“时候也不早了,散朝!”

“恭送圣人!”

——————

【第二更到,求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