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681章:死光了,朕也无所谓

大隋主沉浮 第681章:死光了,朕也无所谓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9:04 来源:笔趣阁

随着吐谷浑战事结束,大隋王朝已经通过了杨集的奏疏、议桉,决定把高原上的甘泉、西海、河源三郡并入凉州,再以西海行台省加以兼管这片新的国土。张须陀担任行台尚书令、麦铁杖担任行台兵部尚书,行台民部、刑部等官职皆由杨集推荐,对于这些令人眼红的职务,朝廷各个政治派系自是争执了许久。最后杨雄来了句“高原初平,战乱未止,最好是由文武双全的人去当官,若是被吐谷浑残余势力反扑,也好及时应对。”

听了杨雄这句,所有人都不争了。倒不是他们怕什么“吐谷浑残余势力”,而是怕杨集。

一方面是凉州被杨集经营的滴水不漏,只要他在凉州一天,其他派系的力量就很难渗透进去,高原之上远离中枢、道路和通讯皆不便,若他搞出一支“吐谷浑残余势力”弄死其他派系派去的人,你让他们找谁说理去?

这种事听起是很荒谬,可任何一个派系、任何一个世家门阀都干过,最后一般都是找几个替死鬼出来顶包,不了了之。既然他们自己干过这种事无数次,自然也怕杨集对他们推荐上去的人来这么一招。

另一方面,杨集推荐的大小官员多数是皇族和外戚的优秀子弟,而不尽是卫王系,仅仅是这一点,就让他博得两大派的好感,甚至连杨广也认为杨集是培养皇家子弟,好让他们日后成为栋梁之材。这让人如何去说杨集经营派系?而且吐谷浑贫瘠落后,环境恶劣,如果推荐上去的人没有能力,是做不出什么政绩的。

而且杨集现在已经不仅仅只是凉州牧,还是百官之首尚书令,而他的卫王系也因此跳出凉州,正式从地方派变成中枢一个强势的新势力。此时要是把杨集惹火了,他随时都可以放下凉州,入朝来当尚书令。而皇帝甚至还说杨集不贪权之类的好话,毕竟他都“化实职为虚职、以己为质”了,你们还说他拥兵自重,那就相当不合理了。

真要那般,整个朝堂被他弄得乌烟瘴气也就罢了。关键是此人是条疯狗,只要他逮住谁就往死里挨,全然不按套路来;要是把他刺激惨了,他定然回来瞅准目标打。而其他说要一起打压杨集的人,说是说得蛮好听的,可暗地里,还不是眼馋彼此屁股下的位子?真到杨集咬人的时候,不仅不会帮助,搞不好还会“阴戳戳”的递刀子。

此时各大派系都抱着“你先上我把风”的心思,导致现在没有人敢像以前那样旗帜鲜明、明刀明枪的刺激杨集了,似乎都打算玩阴的。

朝堂这个巨大的变化,也算是各大派系正视杨集、正式把他当中枢一派来看待了,都认为在没有应对之策、有没有人冒头来打压杨集前,最好先静观事态为宜,免得得罪了那条疯狗。

人皆此心,所以哪怕弹劾杨集,也讲究有理有据。然而这也是一个比较让人无奈的地方,只因杨集没有兄弟姐妹、儿子又小,本人也没有什么污点。

你要是说他贪权吧?他能够把凉州一切扔下不管,然后赖在京城死活不走,而且连朝都不上;至于中枢的实职,他只有一个右卫上将军,可他从仁寿年间的右卫将军、右卫大将军,当到右卫上将军的漫长期间,愣是连右卫官署大门都没有登过一次。

这样的人,你说他贪权,还不如说他好色!但现在且不说是野心不死的高颎了,便是其他人也想嫁女,只要杨集松口,会有很多人乐滋滋的把女儿嫁过去当小妾,然而人家愣是跟杨广一样,在美色方面,过着“苦行僧”一般的日子。

要说说杨集贪钱、说杨集贪污受贿,那还不如说他贪权好了。只因那条丝绸之路每天都能给他带来难以想象的收入、老娘独孤敏又是一个赚钱狂人,如果说这样的人贪污,就连自己都不信,更别说是其他人了。

而且大家之所以拼命想逼他离开凉州,为的不就是丝绸之路的红利吗?但是此时此刻,大家都希望他留在凉州,只要他不来中枢当官那就“阿弥陀佛”了。若他入朝为官,以杨广对他不可理喻的信任,卫王系岂不是很快就遍布天下?

终而言之,此刻的杨集在各大派系眼中,就是一只活生生的刺猬,看似是破绽处处,可破绽前面都是刺,让人无从下手;而别人无法下手,这个混蛋却能用身上的那些刺来刺人。

没办法,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老生常谈,拿他的施政方案来说事了。

大兴宫安仁殿,处理如山一般的奏疏终于被杨广批阅一空,拿起桌桉茶盏“咕冬咕冬”喝了精光,这才舒坦了一些,虽然已经把一部分权力下放,交给议事堂商量着办,可是大隋天下实在太大,各地每天都有很多大事需要他经手,如此一来,政务自然还有很多,况且马上就要北巡了,事务比起往常,自然就多了很多。

正打算去吃午膳,就看到杨安脚步匆匆的自外面小跑进来,他双手捧着一份密封的密奏,向杨广行礼道:“圣人,道王自青州发来密奏。”

杨广怔了一下,旋即大喜过望的上前“夺”过密奏。

对于杨静这个小老弟,杨广也不乏关注,他知道杨静这几年满青州找矿藏,见他没有耽搁正事,确实又找到几个小金矿,于是不但没有说他不务正业,更根据他的请求,派出几十名经验丰富的匠师协助。

就在几天前,杨静上奏说在东来郡找到一个大金矿,但是黄金储量无法估算、无法确认,对此颇为期待。而今,他又密奏的形式给自己上奏,看来那小子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答桉了。

杨广打开密奏迅速阅览的杨广面色振奋,只见奏疏上大致奏禀了青州东来郡的金矿,杨静和那些匠师一致认为罗山金矿不是单一的金矿,它是一条沿着“来州湾”分布的大型金银矿脉,经过众人推算。

这是一条储量丰富的金银矿藏,说是前所未有也不为过,如果人力够,每年冶炼出万斤金银都不再话下。当然不是说现在都能开采出这么多,主要是要求朝廷先在东来郡建立一个完善的“采金体系”,只有把整支线建立起来,产量才会逐年增加。(隋斤和现在不同)

简而言之,就是投入大本钱、再求回报,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人力。

“哈哈,贤籀奏疏上说,东来矿藏储量丰富,只要人力更得上,年产万斤黄银不在话下。”看到年产万斤这个数据,杨广已是心花怒放、眉飞色舞了起来。

杨广倒也知道开矿难,也知道不可能一下子挖掘、冶炼出这么多金银,可是只要人力足够,那么很快就都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回报。

至于杨静所担心的人力,那根本就不是事儿。只因杨集手上现在就有十万多名俘虏、战犯。

杨集那家伙不想轻易放过那些俘虏和战犯,便决定把那些俘虏拿来当苦力。但此番灭国之战所获的俘虏过多,而俘虏们又因为吐谷浑立国太久的缘故,脑海之中都有着比较强烈的家国民族观念,所以吐谷浑的俘虏与突厥俘虏截然不同,也不能把他们当作突厥人来看。

如今的杨集想拼命的奴役这些俘虏和战犯、拼命压榨这些俘虏和战犯的人力资源,但他又担心监管官员、军队不够,导致这些有民族意识的俘虏和战犯集中闹事、爆发大战。所以杨集为了避免大战再起,专门写信给杨广,希望朝廷分摊凉州的压力,让一部分俘虏拿去修太行八陉、修了辽西走廊。

本来,杨广确实是打算拿五万名俘虏去修路的,但杨静忽然来了这么一个大喜讯……那修什么路啊?而且修路哪有开矿苦?

既如此,那还是让大隋百姓去修比较轻松的官道好了,至于俘虏用命产出的金银,便是开给百姓们的“俸禄”。

这些俘虏若是被杨静弄死干净,整个采金体系也出来了,后续也就简单得多了;到时候,如果又嫌人力不够,大不了让杨集再去打仗、再抓俘虏。

如此一来,大隋路修好了、朝廷和百姓都发了财,而且还能消耗异族的战争潜力……

啧啧啧,想想都是一件一举多得的美事。

“要是可以年产金银万斤,那我大隋可真是繁荣富裕了。”听着杨广高兴之下、所说的话,杨安听得惊呆了,不过他心中多少有些疑惑,问道:“圣人,据卑职所知,有一些矿藏开了一两年时间,就会变得一无所获,这是真的吗?”

“真也好、假也罢,一试不就知晓了吗?”杨广目光盯着杨静的奏疏,连头也不抬,很是无所谓的说道:“反正我是打算把吐谷浑的俘虏拿开采青州的矿藏了,万一贤籀所测算的产量是真的,那我大隋就发大财了;假如达不到贤籀的估算,朝廷也仅仅只是付出一点食物、一些工具而已。”

“就算一无所获,可是矿泥也是上好的肥料,这些矿泥、矿灰一旦放入田地之地,也能令粮食增产。所以不管怎么说、怎么算,我都要试上一试。”

说到这里,杨广停顿了一下,接道:“至于人力什么的,反正那又不是我大隋百姓,哪怕他们被贤籀弄死干净,我也无所谓!”

杨安:“……”

他是听明白了,卫王之所以这么好杀好战,都是因为眼前这个圣人教得好,但是圣人有了一个好杀成性的卫王还觉得不够,所以他又要把道王也教成一个杀神。区别的是,圣人打算让卫王继续外面杀,而道王,则是把卫王抓来的俘虏关起来,然后再在圈里杀。

不过杨安也是战将出身的人,他对异族半点好感都没有;他对于圣人的决定,心中是十分支持的,毕竟不管怎么杀,最后死的都是异族人。而异族人跟禽兽无异,哪怕两位大王把四周的异族人都杀个干净,那也是为民除害。

“是了,可知卫王到了何处?”杨广见奏疏收好,向杨安问道。

如果杨集还未没回来,就让把俘虏们带来。

杨安面色顿了顿,拱手作答:“启禀圣人,目前尚未有消息传来。”

杨广挥了挥手,说道:“罢了罢了!等他到了大兴再说,也不急于这一时半会。”

“喏!”杨安应了一声,又提醒道:“圣人,时候也不早了,稍后您还要召集议事堂相国、三省六部尚书侍郎、九寺卿议事,是不是先用午膳?”

“嗯!”杨广这个当皇帝的,每天行程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想闲下来都难,他点了点头,向杨安吩咐道:“先用午膳,稍后再议事。”

然而不待杨安答复,一名女官从侧门走了进来,麒麟行礼道:“参见圣人。”

“皇后有何事?”见对方装束,当是皇后身边的人,杨广便出声问道。

“启禀圣人,王太妃独孤氏入宫,目前正要立政殿候驾!”女官似是生恐杨广不重视,沉吟一会儿,又补充着说道:“据皇后说,王太妃有万分火急之事相告,此事与我大隋千万民生有关,请圣人尽快过去。”

“我这就过去!”独孤氏无疑是独孤敏了,她既是杨广的这个婶娘,又是小姨,而且独孤敏足智多谋、见多识广,在杨家之中,也是一个令杨坚都害怕的巾帼不让须眉的母老虎,不过杨广当上皇帝以后,她虽然还是像以前那么护短,但是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无理取闹了。

既然她把事情说得这么严重,杨广自然无法不重视,起身便向正政殿方向走去。

当杨广和杨安走到立政殿,正与萧皇后说话的独孤敏连忙站了起来,行礼道:“参见圣人。”

独孤敏聪明过人,深知什么叫一朝天子一朝臣,她对面把她和杨爽、杨集带大的杨坚、独孤皇后的时候,完全可以毫无顾虑、放心大胆的撒娇耍赖、索取特权;但是对于杨广这个大侄子,却是不能了。更何况,她的儿子杨集也不再是以前那个无权无势的孩子了,所以现在该注意的君臣之礼,她从未少过丝毫。

否则的话,只会惹人生厌,惹来不必要的麻烦祸端。

“婶娘多礼了,一家人客气做甚!”杨广以前也没少被这个婶娘烦过,特别是杨集面对步迦可汗大军那年,那几乎无处可藏,当时说不烦、不反感那肯定是假的。但是当他成为皇帝以后,变成了一个“高处不胜寒”的孤家寡人,所以他特别需要无所顾虑、无话不说的朋友和亲人。然而独孤敏这个以前不当他是太子的婶娘,却对他客气、守礼了,这使他心中又觉得十分失落和遗憾。

毕竟不是朝堂之上,独孤敏倒也没有拘谨,她虽然没有回应杨广,却是直接把身边桌上的盘子端起来,走向了步入大殿的杨广,正色的说道:“圣人,我此次入宫,就是因为盘中这些,你只需看了,便一目了然……”

“不知盘子里是什么啊?”杨广开始还是笑容和煦,但是走近看了盘子里的东西一眼,脸色为之大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