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700章:互坑:卫王言之有理,诸公言之有理

百福殿偏殿,君臣继续谈话,议题仍旧与府兵有关。其实早在开皇十年,杨坚就对大隋军队和府兵进行了一次大改革。杨坚之所以在这时候改革军事制度,是有周到考虑的,因为在此之前要加强军事力量,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不便匆忙改革军制,以免影响统一大业的顺利进行,南陈现在亡国了、国家统一了,杨坚认为很有必要裁减军队、休养生息。

杨坚于是下诏说“魏末丧乱,宇县瓜分,役车岁动,未遑休息。兵士军人,权置坊府,南征北伐,居处无定。家无完堵,地无包桑,恒为流寓之人,竟无乡里之号。朕甚闵之。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账,一与民同。军府统领,宜依旧式。罢山东、河南及北方缘边之地新置军府。”

这道诏书回顾西魏、北周实行府兵制以来的历史背景,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府兵进行改革,令府兵士兵“垦田籍账,一与民同”,使府兵与农民同属州县,并从法律上将兵民分治改为军民结合,最终完成了兵农合一,使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起来,成为均田制度下的军事制度。而在府兵的统帅方面,杨坚又沿用西魏、北周的十二大将军遗制,以十二卫为中枢掌管军事的管理机构。

十二卫分掌天下府兵、十二卫大将军为府兵最高将领,皆直接隶属于皇帝。十二卫大将军虽然是从西魏、北周的十二大将军之制演变而来,但是在杨坚手上又有重大改革:一是将禁兵、常备军纳入十二卫系统,通称“禁卫兵”,从而与西魏和北周时期府兵、禁军各自成为一体有所不同。二是把西魏和北周时掌握军队实权的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大都督、都督等等职务变成有名无实、高高上在的勋官,实际上是剥夺了他们的军权,从而使天下军队直接由皇帝掌握;虽然这是表面上的军权归中枢、实际并没有将军权全部收回,可却形成了一套完善而高效的军事管理政策,从而使大隋军队体系得到了规范。

这项重大的改革,在当时虽然表面大于实际,但是杨坚对府兵的改革、新体制的建立,却使府兵制和均田制紧密地结合起来,落实了兵农合一,而大隋王朝的武装力量也得到加强;在制度上,也实现了军事统率权集中于皇帝一人的目的,为日后的步步为营打下了基础。而杨坚所打下的政策基础,又被杨广继承和进一步创新。

杨广平定杨谅之乱、坐稳皇帝宝座以后,许多与杨谅眉来眼去的关陇贵族子弟都遭到了清算,而他们的家族生恐杨广对他们算总账,尽皆人心惶惶、惊惶失措,甚至有些人暗中联手,企图用暴力手段与杨广抗衡;然而占据主动的杨广在这个时候,却忽然戛然而止。把清算转成军事上的改革。

他不再刺激那些在威压下即将暴力的关陇贵族,而是在大业元年对官制进行轰轰烈烈的大改革,军事上的十二卫上将军、大将军如同三省主官一样,尽皆被他给虚化了,实权分别落到各卫的左右将军手上。当然了,杨广也不是全部虚化干净,比如说兼任左候卫大将军的兵部尚书段文振、李景、来护儿、吐万绪等心腹大将,仍旧是名符其实、大权在握的大将军;便是杨集的右卫上将军之职也是一个实职,只不过杨集长期在凉州任职,自己又不想管中枢军队,故而被他自己给虚化了。

关陇贵族各个门阀整体实力虽然强大,但是他们没有一个有能力驾驭一切的领袖,便处于一盘散沙的局面,当三大派各大门阀眼见杨广没有进一步的清算意思,便默认了杨广的改革。而杨广当年受限于紧张时局、同时又要迁都,便没有进一步刺激关陇贵族,所以他正式确立的十二卫四府制和杨坚的军改一样,同样是流于表面、并没有落实到位,甚至就连具体的职责和职权范围也没有明确起来。

但是大业元年借势创立的“十二卫四府制”这项制度,却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早已被人们授受,朝堂上的重臣、地方上的将领对些,也早已习以为常了。

鉴于原十二卫府的上将军、大将军、将军品级高得不正常,杨广便又采用了“改州为郡”的办法,把左右卫改为左右翊卫、左右备身府改为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府改为左右武卫、左右领军府改为左右屯卫、左右武侯府改为左右侯卫,加上新增的左右御卫,合称十二卫;而四府则为左右监门府、左右备身府(原左右领左右府)。

而在更名契机,“新”成立的十二卫四府的上将军品级从从一品调为从二品、正二品大将军调为正三品、从二品将军调为从三品,下面的中郎将、郎将品级也各降一级。与此同时,十二卫四府的职权范围也被他借机明确了,此后的十二卫分领天下府兵,而且十二卫“嫡系军”还肩负着宿卫京城的使命,至此以后,十二卫和皇帝掌控的骁果军正式进入居中御外、卫戍京师的阶段。

至于四府则不统府兵,他们主要是环绕在皇宫四周、保护皇帝和皇宫的安全,其中的左右备身府负责侍卫皇帝、左右监门府分掌宫殿门禁,加上兼领“内军”(亲、勋、翊三卫)的左右翊卫,日后的“四府两卫”构成皇帝嫡系中的嫡系。

与十六卫府职能相类似的是负责东宫宿卫、听命于太子的十率,东宫十率分别是左右卫率、左右宗卫率、左右虞侯率、左右内率、左右监门率,每一率的常备兵力定额是三千人。前面的六率和十二卫一起,分掌天下六百五十七个军府的府兵。

而东宫十率经过杨广这么一安排,杨昭这个太子的军权比起前太子杨勇和杨广都要重。这其实也是杨广鉴于自身成长所给予太子的锻炼的机会,要是太子连兵都不会带,日后如何继承大隋江山?又如何制约得那种桀骜不驯的将军?

听完杨广提出的整改方案,包括杨昭在内的所有人,全都不约而同把目光看向了杨集,认为又是他所折腾出来的方案。

迎着一双双看过来的眼睛,杨集心说关我卵事啊!不过他也知道自己臭名远扬,哪怕出声否认,想必也是没有人相信。

然后他也索性和大家一样,摆出一副惊讶表情。

事实上,杨集也蛮惊讶的,从今天早朝以及刚才的表现来看,杨广这些改革分明就是临时起意的手笔,然而就在这个短短的时间之内,他竟然立刻拿出一个十分完善的方案,他这份心智和急智,着实是让人佩服之极。当然了,杨广也许早就有了这个打算,只不过缺乏的是一个宣布的契机,而现在,显然是正当其时。

正如杨集所料,杨广觉得单靠十二卫府遥指天下府兵是不够的,而且“十二卫府”职权不太明确、各自掌控的军府过多,这很不利皇权的稳定,于是决定正式把“十二卫府”增改为“十六卫府”。而经过他这么一改、一明确,那么四府就正式从十二卫剖离出来了。

事实上的八卫管天下府兵的实情,也因此暴露于大众之下。在这时候,他再增设左右御卫、拆分原左右领左右府、扩大东宫六率的权力,那么府兵的顶级机构就等于多出十个。

裴矩暗呼一声“厉害”,杨集仅仅只是提出府兵的优劣之处,皇帝便立刻窥准时机,以“新”成立的“四卫府”、“东宫六率”来分“八卫”的军权,掌管府兵的军权也从之前的八份分成十八份。日后的东宫六率所掌管的骠骑将军府或许不如十二卫多,然而即便是各掌三五个,那也是夺了权的。而太子一旦正式接手那些统辖下的骠骑将军府,他又怎么可能不把骠骑将军、车骑将军换成自己人?

只要太子和他的幕僚深谙皇帝之意,提议把骠骑将军、车骑将军换成非关陇贵族将领,那么对于关陇贵族而言,就是巨大的损失。

“对于十二卫、东宫六率掌控府兵之事,诸卿可有话说?”杨广见到大家都在默默的思索着,便出声问道。

“圣人,臣十分赞成,并无丝毫异议。”这里并不是正式的朝堂,更没有什么品级高先发言的讲究,眼看着高颎有说话的打算,裴矩便站了起来,他先是认同了杨广的设想,接着又说道:“正如卫王之前所言,骑骑将军府吃空额、骗赋税之事,比比皆是;而造成这个问题的关要是骠骑将军府过多、分得过散,居中坐镇、遥掌天下府兵的八卫出现纰漏、无法兼顾全局,其实是件很正常的事情。然而对于朝廷来说,却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日后用十二卫、东宫六率掌管天下府兵,诚乃利国利民之事。”

众将官闻言,尽皆无语:“……”

你裴矩把这些泛泛而谈的内容都说了,是不是表示接下来的得罪人的实事,你就不用说了?

“苏公、高公,对于府兵,你们有何看法?”对于裴矩这番话,杨广却是十分满意:经裴矩这么一说、一附和,他的改革方案就变得充分正当、合情合理、让人心服了,更重要的是,裴矩十分及时的给他递来了一把刀,便于他狠狠地砍向臃肿不堪的府兵。

他看了苏威、高颎一眼,便直接问了起来,尚书令杨集、黄门侍郎裴矩已经先后发言了,你俩作为尚书省事实上的主官,是正宗的百官之道,你们总不能没有一点表示吧?

左仆射苏威能力强,也很擅长和稀泥,再加上他管的是吏、民、礼三部,凡是与军事有关的事情,都与他关系不大,于是起身拱手道:“启禀圣人,老臣对于这个议题没有准备;未免贻误大事,能否容许老臣思考一番?”

听了这话,杨广眉头不禁皱了一下;虽然他知道苏威是什么德性,但是苏威这番话还是让他感到很是不满,不过对的理由也很充分,此时也放过他了。目光看向了主管兵、刑、工三部的高颎,直接就问道:“高公,你是右仆射,你对府兵,难道也没有想法吗?”

“启禀圣人,老臣有想法!”高颎虽然也是一个老奸巨滑的人,不过军事乃是他的职权,而且他也不如苏威圆滑,闻言便起身道。

杨广神色稍缓,点了点头道:“那么请高公说说看!”

“老臣遵命!”高颎应了一声,一本正经的说道:“正如卫王之前所言,府兵的缺点十分明显:‘一是府兵长期番上、戍边,使农耕遭到一定耽搁、严重影响军人家族的收入,而数量庞大的府兵不用缴纳赋税,也影响朝廷收入。二是府兵主要是务农百姓,训练时间和强度都不够,使他们个人战力、协同作战能力无法保障。三是出征以募集而来主战之军、边军、郡兵为主,府兵在我大隋军队十分尴尬。。四是很多骠骑将军府兵额长期不足,军府的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却虚报数目,以此骗取朝廷的赋税’。”

一听到高颎此番话,杨集顿时脸都黑了。

裴矩先时仅仅只是说“正如卫王之前所言”;你高颎倒是好,竟然当复读机,直接把府兵的缺点背诵出来了,而经过你这么一说,那么你接下来说的改革理由和必要性,就是因为我杨集了,最后得罪人的人,还他niáng的是老子。

信不信,老子把你女儿给睡了?

你信是不信?

“所以呢?然后呢?”杨广的脸色也有些不太好看了,这些人在开场之前,都要加上一句“正如卫王之前所言”,这不是打算将我家金刚奴架上火上烤吗?

一个二人都这样,朕要你们何用?

“圣人!如今的大隋虽然算不上是真正的天下安定、四海升平,但边疆战事越来越少、越来越少;大隋凭着现在的常备之军,就能遍天下无敌,应对一切异族。再加上府兵又不是第一线作战之军,若是朝廷依旧维持庞大府兵数量,必将导致大隋经济严重受损,着实是不利于大隋进一步辉煌的战略。”说到这里,高颎向杨广拱了拱手,又肃然道:“圣人,臣认为朝廷应当裁撤一些没有必要存在的骠骑将军府,如此一来,大隋军队的战斗力并未受到削减,但却可以让更多人口专事农业、商业,使朝廷赋税得以增长、经济得以长足发展。”

杨广冷峻的神色稍微缓了一缓,高颎能说这话,这还差不多。

“圣人,裴公和高公所言在理!若是朝廷不听裴公和高公良言,继续保持庞大府兵数量,着实是不利于大隋进一步强大。我也认为朝廷理当遵照高公所给良方,来他个轰轰烈烈大裁军;我大隋王朝只有这样、必须这样,才能进一步强大,否则,就不行。”杨集窥准时机,立刻起身道:“圣人,在座诸公皆是见多识广、目光深远的人杰,我认为大家都会赞成裴公和高公的良方。依我之见,此事宜早不宜迟,而且也没有商量的必要了,立刻以议事堂、三省六部、九寺、十六卫府的名义下达裁军大计,并以邸报的形式,诏告天下。”

说着,杨集冷冷的睨着众人,心说好处你们捞,责任却让老子一个人来扛,凭什么?不就是坑人吗?老子也会。你们坑老子,老子就把所有人都拖下来。既然得罪人,大家一起得罪人好了。

如果要死,那就一起死好了。

高颎听得面如锅底:“……”

麻辣隔壁的,你小子这么坑老子,信不信老子把女儿送到你府上?

裴矩:“……”

众人:“……”

杨广差点笑死,就应该这样。

他就喜欢这样的杨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