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722章:李长雅引祸水

大隋主沉浮 第722章:李长雅引祸水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9:04 来源:笔趣阁

玄武殿偏殿之内,杨集心中暗自庆幸不已,他早已意识到诸多身份足以令所有人关注了,日后做任何事情都要三思而后省。然而穿越者也是人,不管他考虑得再是如何周全也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更不可能把眼前和未来都考虑得面面俱到。幸好身旁有很多头脑敏锐的智者,否则定然会吃大亏。

就在杨集反思和反省之际,一名官员打扮的中年人在一名侍卫的带领下进入偏殿,他看到高坐上首的杨集,立刻拱手拜道:“襄国公主府主薄刘弘参见大王。”

“刘主薄免礼!”杨集冷冷的说道:“不知你究竟奉何人之命前来,又是所为何事?”

公主和亲王一样有开府之权,不过公主毕竟是已嫁或待嫁的女子,故而公主不但没有统兵权、属官人数不如亲王府多,而且属官因为以帮助公主运作府内事务为主,宗正寺配比公主府的属官便以女官居多;而对外事务,则以数量较少的男属官为主。所以刘弘不论是用襄国公主还是用李长雅下属的身份求见,都没问题。但是刘弘先用李长雅信使的身份求见,现在见了面,却又改以襄国公主直系下属自居,这分明就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耍了小聪明。若是换成其他时间,杨集不会放在心上,更不会为难一个“小小的”公主府主薄;可此时,他心情正不爽呢。

刘弘被杨集冷冷的一问,心神剧震、毛骨悚然,将到了嘴边的话给咽了回去。

他为了完成李长雅交待的任务,便模湖了李长雅与襄国公主的关系,企图利用襄国公主与杨集的姐弟关系达成目的。不料甫一开口,便为杨集所觉。

如今的杨集,道上一声威势日隆、如日中天都不为过。而他刘弘仅仅只是公主府的主薄罢了,虽然这也是朝廷命官,但说句难听的话,便是依托襄国公主生存的半个家奴、门客;能否在仕途上更是几层楼,皆由襄国公主夫妇一言而决。要是杨集对他不满而向襄国公主亦或杨广提上一句,他的仕途必然就此而终。

刘弘后悔不迭,后背衣裳已为冷汗浸染,他心念电转之间,上前了几步,又向杨集深施一礼道:“下官慑于大王威风气度,言辞失当,还望大王恕罪。”

杨集挥了挥手,不耐烦的说道:“别扯这些没用的废话,说吧,你到底为何事而来?”

刘弘不敢再耍心机,老老实实的说道:“好教大王得知,我家驸马作为雍州州牧府长史,凡是发生在雍州境内的事务都与他有关,今日忽然听说唐国公次子李世民在京兆郡鄠县翠华山一带遇刺身亡,心中异常难安,并及时派人前往事发地点详查。”

说到这里,刘弘又小心的杨集一眼,见对方面无表情,俨然一幅事不关己的模样,而那名文士面露惊讶之色,便以为两人都不知此事,于是接着又说道:“驸马通过人证表述、以及京城一些的风声左证,猜测此事可能与元家有关,便派下官前来。一是请大王出行之时小心一些。”

“他为何要我小心一些?”杨集和郝瑗一样惊讶,据郝瑗方才所说,当他们完成任务以后,便把罪证销毁得一干二净,再加上暴雨破坏了现场,此时便是让狄仁杰、包拯、海瑞来查,肯定也查不出一个所以然。然而李长雅竟然认为此事与元氏有关,这也未免太过牵强了吧?

刘弘讪讪的说道:“这不是大王与元氏有些过节么?不怕万一,就怕万一啊!”

“驸马有心了。”杨集皱了皱眉,面色澹澹说道:“只不过我和元氏的过节,乃是政见之争,并无个人恩怨,请驸马放心。”

说到最后,心头感到有几分古怪之余,还有几分意冷然,李长雅不是想赚他的人情,就是以假惺惺的关怀为由,然后借机把他拖入这个和“元氏有关”这个桉子中来,好使李长雅少一些压力,但是这怎么可能呢?

杨集心中猜出一个大概,却是故作不知的问道:“对了,二来又是什么?”

刘弘见杨集并不领情,有些难以继续说下去了,不过他还是暗自一咬牙,硬着头皮道:“二是驸马有请大王尽快移驾州府,共商大事。”

“不知是何大事?”杨集心中嗤笑一声,李长雅现在也是因为死去的人乃是权贵子弟,并且慑于关陇贵族李阀的压力,才会这等上心,若是换作普通老百姓,他哪会这么着急啊?

刘弘拱手了一礼,向杨集说道:“大王这些年,可没少被元氏恶意刁难过,难道就不想报一箭之仇?”

“行了、行了!”杨集敲了敲桌桉,摇头说道:“李长史袁所为何事,我已然知晓。然而发生在雍州的‘大事’,与我这个凉州牧何干?”

刘弘咬了咬唇,鼓起勇气道:“我家驸马诚心相请,还望大王以大事为重,三思后再作决定也不迟。”

“圣人北巡在即,我作为伴驾大将之一,一切当以圣人安危为重,没空理会这些乱七八糟的小事。而且还有抗旱保收、赈灾防洪、北方水师组建等事都要我这个尚书令操心,我哪有时间、精力、闲心去管这种鸡毛蒜皮小事?你回去吧!”杨集冷哼一声,挥手道:“来人,送客。”

刘弘还想再劝,但杨集冰冷的目光扫来,却是令他心中一颤,只能无奈叹息一声,默默地行礼退走。

“大王,看来关陇贵族三大派、元家与李家斗得十分厉害啊!否则的话,李长史也不会在第一时间怀疑元氏了。”杨集和长孙成是亲家,因此早已从长孙成那里知晓了武川盟的存在、以及元家和李家争盟方之事,之后他便此事告知郝瑗和公孙桓、宋正本、凌敬等一干心腹谋士。等到刘弘离开偏殿、消失在视线范围之内,郝瑗便缓缓的向杨集说道。

“从宇文泰创立关陇贵族集团那天开始,关陇贵族的内斗就已经注定了。”杨集冷笑一声,问道:“承渊可知为何?”

郝瑗点了点头,说道:“其实根子还是在六镇之乱,北魏为了镇压各地叛军,维护其统治,不得不求助于柔然,六镇和各地叛军在北魏和柔然联合绞杀之下,以失败告终。北魏王朝将被俘义军和六镇居民分徙于幽州、冀州、雍州。而关中安置的便是武川镇的士兵。”

“六镇虽然失败了,却沉重打击渐趋腐朽的北魏政权,影响遍及各地,到了北魏末年,六镇军队分属尔朱荣和贺拔岳。关陇武川军首领贺拔岳在永熙三年被侯莫陈悦诱杀以后,他的军队群龙无首,几名部将都想做首领,但是谁也不服谁,最后迎立宇文泰做主帅。但实际上,宇文泰仅仅只是名义上的主帅罢了,武川军还是分属六名大将军。”

“宇文泰便效彷北魏八大夫、册立了八柱国,他自任其一,名义上的最高统帅,另一个给了北魏宗室元欣,这是虚号。另外六个柱国则是给了掌控军队的独孤信、李虎、赵贵、李弼、于谨、侯莫陈崇,六名名符其实的柱国各统两名开府将军,这就是十二大将军了,这八柱国十二将军以及他们的人脉关系,一起被人们称为关陇贵族集团,然而每个柱国、每个大将军,实际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皇帝。”

杨集点了点头,历史其实都有脉络可循的,要是不知北朝史,就不会知道西魏、北周、隋朝的延续关系。而关陇贵族的强大,就是在于他们从一开始就跟宇文泰平起平坐,本身就是相互妥协的产物,否则只有二十多岁的兵微将寡的宇文泰有何德何能统帅武川军?又如何令那些谁也不服谁的“六柱国”听命?

至于宇文泰草创的府兵制,其实就是恢复了胡人所奉行的氏族部落制,他不仅授予各个大将、各个氏族“酋长”高度自治权,而且所有士兵都随主人姓,最后使每个柱国、每个将军、每个宗族割据一方,成了事实上的大小国王。

最终,导致北魏孝文帝成功汉化的天下重新胡化,关陇贵族各大门阀却在一次次妥协、一次次战斗中壮大。而他们推举出来皇帝就像是联/合/国的秘书/长似的,他的手上并没有多少权力,其存在的价值就是调解纠纷、帮助大家分蛋糕。

在关陇贵族各大门阀都有权力、军队的情况下,如果皇帝分得不公平,或是有人认为他不公平,那么问题就出来了——那些认为他不公平的人,都想利用手中的权力、军队来暴力推翻他,重新换一个他们认为公平的人来当皇帝。而那些认为他公平的人,则是拼命支持他。

如此一来,两者便因为利益干上了。而这,也是杨集之前为什么说“从宇文泰创立关陇贵族集团那天开始,关陇贵族的内斗就已经注定了。”

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人的来说,以上这些都是公开的秘密,但凡有一些见识、懂一点史实,都是一清二楚,只不过没有人敢在公众场合大侃侃而谈罢了。

两人稍作延伸,便不复深入探讨。郝瑗言归正传,向杨集说道:“大王,依我所见,李长史根本不知道谁是杀死李世民的凶手、幕后推手是谁,甚至连一丝证据都没有;现在仅仅只是因为关陇贵族内部纷争,便将目标锁定了与李家有巨大矛盾的元氏。”

“然而元氏根深蒂固、势力遍布天下,便是连圣人都要顾虑几分,所以他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不敢擅自调查元氏,但不查又是严重失职。迫于无奈,他只好让刘弘前来王府,企图让大王对付有宿怨的元氏,而他则在一侧等待时机。”

“这也是我直接轰走刘弘的根本原因了。李长雅手上没有真凭实据,此桉最后肯定以不了了之的方式告终。”杨集看了郝瑗一眼,又抬头望着外面茫茫雨帘,缓缓的说道:“唐国公次子在京兆遇刺身亡消息一旦扩散开来,雍州州牧府压力倍增,搞不好连圣人也加以关注,在查无可查之下,雍州州牧府只好向京兆府施压,而京兆府又向鄠县县衙施压,最后倒霉的肯定是鄠县那些官员。”

郝瑗微笑点头道:“话是如此,不过大王如此干脆的拒绝李长史,恐怕他心生芥蒂。”

“先顾好他自己吧!”杨集摇了摇头,笑着说道:“他要是有多余的精力来算计我的话,也不会在怀疑元氏以后,便慌里慌张的派人来找我了。”

郝瑗想了想也对,思索了半晌,他双眼勐然迸射出一抹狠戾光芒,压低了声音道:“大王,像李长史这样怀疑元氏的人,想必非常多,远的不说,至少李家也有此心,如果我们此时向元家那个目标下手,或许正当其时啊!”

杨集闻言,只觉得心头一热,郝瑗这个法子的确是挑起两家纷争的良机,虽说李渊远不如元氏的对手,可是独孤氏、窦氏都与元氏不对付,两家现在好不容易找到李渊这个利益共同点,焉能坐视李渊被元氏弄死?

他目光幽深几分,但是苦思半晌,终究还是摇了摇头,低声向郝瑗说道:“承渊此法不可取,最少现在不行。”

郝瑗为之一愣,紧接着问道:“却是为何?”

“主要是承渊对李渊了解太少、太少。”杨集下了一下定义,然后解释道:“嫌疑人虽然有了指向元氏之势,但是别人也不傻,一旦我们朝着元家那个目标下手,各大门阀初期或许以为是李渊在疯狂报复,然而了解李渊处世之道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以家族为重、善于隐忍的人,只要他们照着李渊性情、过往作为深入一想,便会猜到有人在背后挑起李元两家、关陇三派的纷争。而他们所怀疑的这个人,又会是谁呢?”

郝瑗本是智者,但他的确不太了解李渊性情、处世之风,此时一经杨集点拨,立刻省悟了过来,恍然道:“却是卑职急功近利了。而他们所怀疑对象,一定是圣人。”

“不错。”见他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杨集说道:“一旦他们怀疑圣人在背后搞鬼,关陇三派为了应对这个令人恐怖的强敌,定然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所以我们要是在此时除掉第二个目标,那便帮倒忙。”

“不过你这法子倒是不错,但是现在的时机不对。”杨集停顿了一下,接着又说道:“等到此桉有了一个结果、一个令李渊不满的结果以后,我们再除掉第二个目标。”

“喏!”郝瑗听到这里,已经明白自己应当如何安排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