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778章:依史部署、以史为戒

大隋主沉浮 第778章:依史部署、以史为戒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9:04 来源:笔趣阁

“你们说得对,但你们忽略至关重要的一点!”中军大帐里,杨集向一群目瞪口呆的文武说道:“高句丽地形可以一分为三来看,分界线分别是北部的长白山山脉、中部的萨水:长白山山脉北麓是一望无际的辽东平原,利于大规模行军;这里除了新城、玄菟[tú]、辽东、建安、安市五座重城,还有银山、南苏、木底、苍岩、贵端、丰夫、后黄、横山、磨米、麦谷、白岩、盖牟等等县级城池。敌军三十多万主力,便是分布在这些大大小小城池之中。对于这一部,我的战法是以雷霆万钧之势,拿下重城,放过中小城池,逼城中守军弃城向南。”渙

“只要我们成功将敌军歼灭在辽东平原,那么高句丽主力尽失,接下来的战斗就好打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安市城和盖牟城,我们绝不能让敌军退入此二城,否则的话,我们很难攻入高句丽腹地。”

杨集记得唐朝第一次远征高句丽之时,是采用了兵分三路的作战方式进军,并且以强撼之势拿下了辽东平原诸多重城,此后更是逼迫中小城池的守军纷纷向南撤退;然而比较遗憾的唐朝虽然占领了广袤的辽东平原,但是他们在辽东平原消灭的敌军士兵仅仅只有四万余人,当高句丽士兵一一撤到安市城,重兵云集的安市城便成为此战最大的绊脚石。

安市城之所以难以攻克,一是守军多,高句丽知道一旦安市城被攻破,亡国命运便无法避免,他们为了保住家园,从之前败退变成巍然不动的坚定状态。

二是位于千山山脉东北部的安市城太过险要,千山山脉东北接长白山山脉、西南至老铁山,大致呈现出东北—西南走向,山脉之西北则是茫茫的渤海;而山、海之间的狭长地带如同辽西走廊一般,是唐朝陆上部队从辽东平原进入高句丽腹地的必经之路。

至于安市城,则是如同临渝关(山海关)一般,卡在山、海之间最为狭窄的地方,城池之北是一段狭窄难行的海岸线,纵有百万大军,也没有足够的地势铺开;两者叠加起来后,所以唐军死活都攻克不了这座坚城;此外,它的东边还有一条横穿千山山脉的通道,这条路可以直接走到东方的鸭渌水西岸,所以此城异常重要、异常关键。

而盖牟城则是位于渤海之滨、安市城西南不远处,两者一前一后,一起把那条通道卡得死死的。

比起帐中众人,杨集有着熟知史实的优势,率先就把此二城视为重中之重。渙

宇文述沉吟半晌,拱手道:“大王,我等之前之所重,乃是新城、玄菟、辽东、建安四城,尤其是敌酋所在的高大厚重的辽东城,更是被我等视作核心之要,对于南方的安市城、盖牟城有所疏忽,但不知此二城有何奥妙之处?”

杨集看了众人一眼,缓缓地说道:“你们可以将它们比成临渝关!”

“嘶……”帐中众人都在军伍之中历练过,听到杨集将他们所忽略的二城比作“临渝关”,顿时背后都冒出了冷汗,一个“临渝关”就非常难攻,何况是两座?如果让高句丽几十万大军退守此二城,那他们还打个屁啊!

即便最后占了二城之北的整个辽东平原,日后又怎么守?

“末将失职,还望大王责罚!”宇文述连忙请罪。

“这也不能全怪你们!”杨集挥了挥手,有些无奈的说道:“据高建武交待,此二城在当年的辽东之战发生前,其实只是毫不起眼的小城,当他们失去辽东平原北部地区,高句丽便意识到两国必有一战。他们担心我军攻占南部以后,便能长驱而入,直指都城,于是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将此二城打造成了坚城。有此二城,他们哪怕失去平原,也能将我军御在二城之北。”

宇文述默然半晌,皱眉道:“也就是说,此二城比辽东城还关键了!”渙

“正是如此!”杨集点了点头,说道:“在大方向上,我准备将东路军分兵两路,一路是陆上与高句丽军博弈,将敌方主力、注意力都牵制在辽东平原之上;另一路以水师为主,他们从柳城郡望海屯出发,先把安市、盖牟给我拿下。如此既能断了高元退路,也能断高句丽援军北上之路,之后,再集中兵力攻克辽东城也不晚。而这个任务,我打算交给李子雄来打。”

对峙这些年,朝廷出于战略需要,也在幽州陆陆续续打造了战船,并建立一支规模不大的水师,兵力虽然只有两万,但是据高建武所说,安市、盖牟守军各有五千人,而且都是些杂兵,只要水师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便能拿下这两座关键重城。而且高建武本人,有能好生利用起来。

“大王英明!”听到这里,众人也明白杨集为什么说“你们说得对,但我不听”的意思了,其意,就是不同的地形采用不同的战术,不能一概而论,长白山北麓这一带当以速战速决、歼敌主力为重。

“接下来要说的,便是长白山-萨水这一部分了!”杨集说道:“这个区域的地势是东高西低、北高南低,这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狭小、河流湍急,其中十分宽阔的鸭渌水、萨水等重要河流都是从东北流入乌湖海(黄海)。这个区域山势险峻,要塞、堡垒遍布于险山、隘口之上;我打算采用的战法打法便是你们之前说的稳打稳拿、步步为营。”

“在我看来,这个区域的要塞就像是钉在大地上的钉子,只要把钉子一根根拔掉,大军就能平平安安的推到萨水西岸,要是拔不掉,沿着海岸线走行的粮道非常容易被山上敌军下来破坏。”

说到这里,杨集不禁看了看宇文述、于仲文、崔弘升、薛世雄,记得杨广史上第一次远征高句丽之时,他本人亲率主力大军包围辽东城;然后分出九路大军、共计三十一万兵力直取平/壤。时为扶余道行军总管的宇文述便是这支大军的主将,而乐浪道行军总管于仲文、沃沮道行军总管薛世雄、遂城道行军总管崔弘升和另外五名行军总管都受他节制。

结果他们还没有抵达平壤平原,负责为他们运输粮食和辎重的水师就因为主帅来护儿刚愎自用、争功心切,中了高建武诱敌深入之计,先行惨败于平壤城瓮城之内。而宇文述等人深入腹地,陷入了关键要塞攻克不下、粮草供应不上的悲剧,有序后退的三十一万大军被大水淹死大半以后,从有序撤退变成了大溃败,接着又被诸多要塞中的敌军接二连三的冲杀,最终只有三千人左右活回辽东。渙

平心而论,来护儿要是遵守杨广定下的“毋得轻军独进,以致失亡”,要是听从周法尚的劝谏;以宇文述和于仲文、崔弘升、薛世雄、荆元恒、辛世雄、张瑾、赵孝才、卫玄的军事水准,以及水陆大军的兵力和充足的物资,他们绝对能够拿下平/壤。而第一次高句丽之战,也以大隋灭高句丽而告终。

现在比起记忆里的那场惨剧,杨集手上没有声势浩大的水师,物资主要是由陆上运输,即便汇聚在辽东的粮船可以贴着海岸线行走,但是他为了避免陷入宇文述等人的困境,还是决定把“长白山-萨水”这个区域的钉子一一拔除干净。

“当然了,具体要用多少军队去拔除这个区域的众多要塞,一切都要观势而行、因机而变。”杨集又补充道。

“喏!”众人听得心服口服,高句丽之前被杨集歼灭了十余万大军,他们这一次,如果能够成功将辽东这三十多万歼灭干净,那么接下来战斗就会轻松多了、从容多了,也无须贪功冒进。

“大王,第三个区域呢,又有什么名堂?”裴矩捊须而问。

“第三个区域则是萨水以南!这个区域,估计称之为‘萨水浿水’平原,这里地势较为平坦,地形以平原和低矮的丘陵为主,主要平原有顺安平原、平/壤平原,平/壤城便位于浿水岸边。”杨集喝了一口茶水,继续说道:“只要我们渡过萨水,便有开阔的地势作战,而百济王扶余璋看到我军打到了这一步,一定率军北上。所以,我们在‘萨水浿水’平原可用之军,不减反增。”

其实杨集还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那就是把高句丽的生存空间挤压到三九线以南即可,接着让实力相当半岛三国继续并存、争斗下去。渙

他这个想法主要是吸取了李治的教训,李治灭了高句丽、百济以后,导致新罗再也没有天然敌手,当新罗看到唐朝这个宗主国非复之前强大,又对半岛关注不够,于是把半岛侵占得一干二净,而这个强势崛起的势力比之前的高句丽更加凶悍;到了后来,终于发展成唐朝的大敌之一。

它和吐蕃一东一西配合默契,时不时的进攻唐朝,令唐军疲于奔命,而生在名将凋零时代的薛仁贵俨如灭火员一般,这边战事还没打完,又得跑去另一边。

其实类似的失误,千年后的中原王朝似乎也犯过,倾尽全力的辛辛苦苦的帮安南猴子统一天下,结果却给自己养了一个大敌。

至于大隋,大隋当前的人口还不算多,发展的重心又重在西方和北方,所以他这次即便灭了高句丽,可是大隋王朝在战后不久,一定和李治之后的周朝和唐朝一样——不再重视和关注贫困苦寒的半岛;如此久而久之,必将被重新崛起百济、新罗,亦或是新崛起的势力蚕食干净。

有鉴于此,所以杨集认为与其便宜潜在的对手、与其给自己培养一个强敌,倒不如让他们在狭小的空间之内,继续保持三足鼎立之势,共存下去。

他们三方纷争不休,一个二个只能拼命讨好强大的大隋王朝,而不是进攻。

不过杨广毕竟是让他来打灭国之战的,而全军上下现在也以灭高句丽为无上光荣,此时若是把这想法说了出来,将会挫伤将士们的士气,杨集决定打下平/壤平原以后,再提出来。渙

“大王,既然在大方向上,有了作战思路,那我们何时出兵?”杨集这些安排,于仲文心中十分认可,不过他现在关注的问题,显然是什么时候开战。

这话,也代表了所有人的心声,众人闻言,都以期待的目光看向高高在上的杨集。

“不急、不急!”杨集摇了摇头,怡然自得的说道:“我们现在占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优势,现在全军上下都知道一旦开战,那就是灭国之战。而高元呢?他既想战又怕战,正自忐忑不安,光是他这种首鼠两端的心态,就说明他没有主动进攻的勇气,而高句丽军也因为这一点,处于劣势。”

“在这种微妙局势之下,我们准备得越充分,之后的战斗就越有利,若是准备不充分就贸然进攻、贸然打破局势,我们极可能陷入后续无力之窘境。”

停了一下,接着又说道:“在此期间,李子雄、杨纶那边为主,他们负责吸引敌军注意力、吸引敌军兵力,此外,再让高建武给高元送军情,就让我杨集因为擅杀官员,已被朝廷拿下,幽州和东路军正处于群龙无首的乱象之中。而我们这边主要是养精蓄锐,不动则已,动则雷霆万钧!”

“喏!”众人轰然应喏。

“这期间,我们也要有所有准备”杨集目光看着宇文述,点将道:“宇文将军!”渙

宇文述连忙起身,抱拳道:“末将在!”

“刺探高句丽军情之重任,就交给你了,务必将高句丽北部、中部各城的情报,军队调动的情况,也要掌握清楚。”

“末将遵命!”宇文述肃然应命。

杨集目光看向了韦津,沉声道:“韦长史。”

“下官在!”韦津应道。

“战机稍纵即逝,然而我们的物资来得太慢了!”杨集冷冷的说道:“为了防止敌军有所察觉,你让各郡、各支运输队伍,尽快将粮食物资运抵既定之地。否则,军法论处。”

韦津心头凛然,拱手道:“下官遵命!”渙

杨集点了点头,说道:“今天的会议就此为止,没有任务的将军下去之后,让各军做好战争准备。如果我军或敌军有什么异动,务必第一时间向我汇报。”

“喏!”众将起身应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