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807章:杨集高元争抢先机

大隋主沉浮 第807章:杨集高元争抢先机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9:04 来源:笔趣阁

下午,天空晦暗、风雨大作。高元在辽东城王宫凭窗远眺,风雨声从敞开窗户倒灌进来,入目尽是细密急骤的暴雨,清冷的空气裹着沁骨湿气,然而他就这么负手而立,一站就是小半个时辰。硟

几十名侍卫在高元身后远远站立,每个人只敢以眼神交流,不敢发出半点声响。

他们知道大王心情非常不好,只因大王和大对卢在失去漠州之后,就意识到陆战将是隋朝和高句丽争夺的重点,便决定修一道千里长城;可是人力和物力的匮乏,使他们不能在十年之内将之修成,只好退而求其次,根据山川河流的特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打造了三道防线,并且部署了重兵。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所谓的三道“铜墙铁壁”成了天大的笑话。高句丽的防线在隋军一场猛烈的攻势之下,就败得凄凄惨惨,不但把第一道防线的二十万精兵打光了,而且还被隋军在短短的几天时间之内将兵势推到第三道防线之北。

也幸好杨集没有水师和船只,若不然,他此时极可能杀到大梁水南岸了。不过大梁水毕竟不是河床宽阔的辽水,但若杨集兵力充足,依旧可以用木筏渡河,反观他们这一方,军队士气低落,百姓人心惶惶,局势当真是有些不妙。

良久,一阵急促脚步声自门外传来,来人来是高惠敦,他推开门,三步并作两步的来到高元身后,低声道:“启禀大王,有人自称是隋军使者,让人手持杨集书信求见。”

高元豁然转身,方正坚毅的面容扭曲一下,沉声问道:“来使何在?”

“就在门外。”高惠敦轻声道。硟

高元点了点头:“让他进来。”

“喏!”高惠敦转身出去。

高元环视面前一众亲卫,摆了摆手:“你们先出去!”

“喏!”亲卫不敢怠慢,鱼贯而出。

高元双手负于身后,下意识攥紧双拳。

杨集前天派遣一个使节团来见,称是他们手上有两万多名高句丽伤兵,有感于高句丽军的勇悍,他决定将之归还高句丽,不过有点小小的要求,那就是他给了这些伤兵足够好的治疗、足够多的钱粮路费,导致他的军队无粮可食、无军饷可发、无药材可医,所以他希望高句丽意思意思一下,即是他每还一名士兵、高句丽这边给他十石粮食和十斤铜。

两万多名伤兵,那就是二十多万石白花花的粮食、二十万多斤黄澄澄的铜。硟

此事,一经使节团传出已然闹得沸沸扬扬的,许多百姓翘首以待,希望高元赎回自己的亲人,而辽东将士也在默默观望着。

纵是高元和渊子游不愿资敌,但人心如此,他们不能不将伤兵赎回。他们要是不将之赎回,将士们做何感想?有子弟从军的百姓又做何感想?当然认为大王和大对卢漠视人命,从此不再愿意为他们效命。

而杨集,这又是对他们来了一个十分无耻的阳谋;他们根本就无法化解,若是杨集当真给了伤兵良好的治疗、给了钱粮路费,他们甚至要给得更多;但如是一来,他们要给予伤亡士兵的家属的抚恤也将节节攀升,若不给,高句丽军民会认为他们连敌人都不如。

说白了,这是一场人心的争夺战,其凶险处,比真刀实枪的战争尤为可怕。

未几,高惠敦带着一人大步走了进来,来客是一名文官,他身上黑色袍子被雨水打湿大半,步履沉稳、身形健硕,背后背着一柄横刀,刀柄自其肩膀露出,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刺骨的杀气。

高元瞳孔骤然收缩着,他能感觉到这个文官杀过不少杀人,是个相当危险的人物,绝对不是一个纯粹的文官;而他背后那把刀了,更不是一个装饰之物,而是真正的凶器。

来人上前几步,微微躬身一礼,说道:“辽东道行军参军凌敬见过辽东郡公。”硟

辽东郡公乃是高元尚未入侵大隋之前,杨坚所册封,然而高元后来又要求杨坚封王。此举在某种程度上说,已是挑衅,可杨坚考虑到突厥汗国势大,大隋东北需要稳定,不宜再多一个强敌,心中尽管非常不爽,但受制于势,仍旧封高元为高句丽王了。

不久之后,高元果真率领高句丽为首的东北/联军入侵大隋,从而引发了那一场悲剧性的远征。自那以后,两国关系降至冰点。

凌敬此时称高元为辽东郡公,实则是把高元的地位、影响力降到天皇十八年那种狗奴才的地步,同时也是向高元表明杨集和大隋王朝的态度。

高元自也明白此理,心中涌起一种说不出的憋屈,然而形势不如人,而且还因为赎买俘虏和伤兵一事,看到和谈的曙光,故而只能对凌敬的称呼忍住了。

看了看凌敬,强笑道:“凌参军免礼,请坐!”

“多谢辽东公,不过这就不必了。只因我们在杉松城的人手严重不足,而高句丽伤兵众多,卑职没有太多时间耗在这儿。”凌敬却不领情,他拱了拱手,问道:“此来,就是想问问辽东公,不知你们对于一人十石粮食和十斤铜的价钱有何异议?”

高元皱眉道:“这太多了,我国土地贫瘠、国小民寡,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粮,能否减半?”硟

高句丽盛产铜铁,缺少的是产粮的富庶之地,以及种田和开矿的人口。这些年来,他们用大量的铜锭从幽州买到很多粮食,所以一人十石粮食的价钱,此刻完全拿得出来。

可是做生意,讲究的是能省则省;若是能够减半,累计省下来的钱粮那可是一笔大数目。

“我家大王素来好说话,也知道辽东公有困难,在卑职南下之时,说过一切都好谈。”凌敬看了高元一眼,微笑道:“假如辽东公满足一个小小的要求,我家大王能够将伤兵如数送来,甚至一颗米、一两铜都不要。”

“哦?”高元当然也知道这所谓的“小小的要求”比钱粮更苛刻,但是他还是好奇的问道:“但不知卫王有何要求?”

凌敬认真的说道:“我家大王说大隋和高句丽一衣带水,高句丽对我大隋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好儿子、乖女儿。父子父女之间,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没有什么不共戴天之仇。之所以闹到这个地步,说到底还是恶奴们为了一己之私,故而挑拨离间。”

见到高元听得脸都黑了,凌敬好整以暇的继续说道:“作为父亲又怎能向子女索要钱粮呢?只要辽东公将欺主恶奴交给大隋处置,一切都将不复存在。至于钱粮什么的,自也无需再给。除此以外,大王也考虑到了辽东公所说的‘民寡’,所以很愿意解辽东公之困惑。”

“这是大王的亲笔书信,辽东公一看便知。”说完,凌敬便将一封信交给一旁的高惠敦。硟

高元心底一沉,如果不出意料的话,所谓的“欺主恶奴”指的便是渊氏兄弟为首北方派了。从内心上说,他是很想把北方集团连根拔起,可他们绝对不能在这个时候闹内讧,更不能借助外力来办,否则,国将不国。

至于什么“愿意解辽东公之困惑”,无非就将国土割让给“民多”的大隋王朝。

他冷冷的瞪了凌敬一眼,从高惠敦手上接过信函观看,不过他之所料,杨集在信中没有一句客气的话,直接就向他开了两个条件:第一、大隋王朝是热爱和平的国家,此战完全是高句丽挑起,高句丽必将把渊子游和渊子澄等一干战犯交给大隋处理。

第二、鸭渌水以北的辽东平原和辽东半岛自古以来便是中原的领土,高句丽必须将之归还大隋王朝,两国日后以鸭渌水为界。

只要高元答应这两个条件,杨集便分文不取的归还俘虏伤兵、不再进行下一步战争。

这两个条件不但十分苛刻,高元一个都不会接受。

更让高元恼火的是杨集毫无诚意。要是他答应这两个条件,杨集可以归还俘虏和伤兵、他本人也可以离开,但皇帝要是派别人来带兵、派别人来打,不仅仅和杨集没有没有半点关系,而且与条约没有丝毫关系。硟

简而言之,杨集还想打、还想继续打,根本没有罢手的意思。

此外还给高句丽设下了一天大的陷阱,因为杨集知道高句丽南北矛盾突出、君臣关系微妙,便故意摆出“价格好商量”、一切可以谈的虚伪面孔,然后在一次次的谈判过程中,一步步的离间南北双方、一步步的离间他和渊子游。一旦弄得他们南北双方、君臣互不信任,接下来一定就是拉一派打一派。

这种手法,其实隋朝一直在用,但是由于被离间双方本来就互不信任、互相猜忌,所以当隋朝用间之时,被离间双方明知这是离间之计、表面上明明都说“这是隋朝离间计”,可是暗地里,双方都出于“万一呢”的心思,开始疑神疑鬼、互不信任。而隋朝也是因此,屡屡得手。

要是渊子游知道这封信的内容,他定然担心自己在危难之际把他给卖了。同样道理,若是隋朝的人与渊子游接触,他自己也不敢相信与他有矛盾的渊子游能够一忠到底。

嗯,别说是以后了。便是现在,他都有点担心渊子游联隋反高。

想想,他都不敢继续想、也不敢再谈了。

再谈下去、再拖下去,他怕高句丽不用隋朝来打,就分裂了。硟

高元将书信收好,向可恶的凌敬说道:“这些条件太过苛刻,我们绝对不会答应。至于赎金,就按卫王所定来办。”

“辽东公英明!”凌敬捧了句,心下却是暗自想着:高元当断则断,看来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高元说道:“钱粮数额大,希望交换时间能够宽限半个月。”

若是能够拖上半个月时间,半月无战事,渊子澄就能成功把贵端和新城等地军民撤到大梁水南岸,到时候,再打!

“可以宽限,但是时间不能超过三天。”凌敬断然否决,他说道:“希望辽东公在这期间,尽量准备好钱粮,若不然,伤兵也许更多了。”

高元皱眉道:“三天实在太少,那么多钱粮是真的运不去,不若就五天吧!”

凌敬沉吟片刻,故作为难道:“此事,卑职做不了主。且容卑职回去问问,不过希望辽东公休要以次充好。”硟

高元需要时间,但杨集何尝又不是?不过凌敬自然不会顺着对方的节奏来,若他答应了反而令对方疑神疑鬼,不利于后续之事。

“自然!”高元默然半晌,又问道:“凌参军,不知松尊可否活着?”

松尊是他的心腹大将,他和渊子游任命此人为北方主帅,就是因为他稳重善守,然而北方大军却败在了松尊“的稳重和善守”

高元虽然对松尊异常不满,可他们南方派着实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大将,如果还活着,便将他赎买回来。

凌敬笑道:“活着呢!”

“我要将他一并赎回。”高元颇为期待的看着凌敬:“不知作价多少?”

“松尊将军嘛,他与别人自然是不同的!”就在高元和高惠敦以为凌敬要狮子开大口,狠宰他们的一笔之时,凌敬却是接着说道:“我们非但不收钱,反而还要按照凉州军的标准,给他颁发荣誉勋章。”硟

“啊?”高元和高惠敦不禁愣住了,在他们看来,松尊是一军主帅,其价钱肯定贵得离奇,然而想不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凌敬一本正经的说出了不要钱、反而赏的理由:“辽东公、高将军有所不知。我家大王素来赏罚分明,他认为由于松尊将军和礼雍将军的缘故,我军方能轻易抵达大梁水北岸、手上才有这么多伤兵。所以大王论功行赏之时,决定授予松将军和礼将军一等功、颁发银质勋章一枚,以资鼓励。”

“同时也是希望二位将军再接再厉,争取再一次荣立特等功。”

杨集打完吐谷浑以后,突发其想的根据朝廷的勋官制度搞出了九等功、九种勋章,便是杨广对此也深为赞许,只不过这项制度与勋官制度有些重叠了,还不怎么成熟,所以杨广让杨集继续完善,尚未在全军推广。

荣誉勋章在凉州军之中颁发一些,但是向敌人颁发的,却是首次,也很荒谬。

凌敬虽然也觉得松尊和礼雍的确是帮了大隋大忙,可是给他俩颁发勋章,却是有一种荒谬绝伦的感觉,而且也不怎么认同。不过现在看到高元和高惠敦气得七窍生烟、差点吐血的模样。他认可了。

高元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吐血的冲动,皮笑肉不笑的问道:“如此,那我代松将军和礼将军多谢卫王之恩了。但不知,我高元有没有资格获得卫王的荣誉勋章?”硟

凌敬微笑道:“辽东公若是答应了这两个条件!休要说是勋章了,便是国公、郡王,圣人也会授予,不过需要辽东公自己去西京、或东/京拜领。”

“会的,有一天我定然去大兴。”高元狠狠的说完,又在心中默默的补了句‘我会带几十万大军而去。’

凌敬看了他一眼,便猜出了明白他之所想,微微一笑道:“就这么说定了,卑职也该回去了。”

说着便行了一礼,告辞而去。

杉松城位于大梁水北岸,距离河道有三十多里。南岸的太子城和下堡城是高句丽陆上第三道防线的两大战略要塞,分别位于杉松城东南方和西南方,杉权城的西北方是贵端城和新城,而渊子澄所在的黎山城则是在西边三四百之外。

此时的杨集已然抵达杉松城,正在城主府中与众将商议军情。当他看完北方发来的战报,心里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下,向众人说道:“两天前,于仲文采用诱敌之计,于野外歼灭和俘虏了乙豹一万五千名多精兵。乙豹逃回磨米城的路上,被盖文达策反的斛律晋诛杀。麦谷城守军眼见大势已去,也在斛律晋说服下,献城投降了。战事至此,我军之北,已无大患。”硟

听到这番话,众将脸上都露出了兴奋之色。心中更是如释重负。

自开战至今,全军将士不是在作战就是奔驰在作战的路上,得不到稍微正式一点的休整,将士和战马早已疲惫不堪,战斗力衰弱得十分严重。

关键是他们的战线太长、作战区域太广,使兵力分得十分松散,两相结合,使他们的处境极其危险

正是担心高句丽大军来袭、全军将士疲劳作战,所以杨集不但眼睁睁的看着渊子澄一城一地的收拢军民,还主动向高句丽释放了谈判的态度,以谈判的方式来争取休整和收拢兵力时间。

高元等人肯定也知道他故意拖延时间,不过高句丽这一次被打得实在太快太惨,辽东军民更是被弄得的人人自危、人心惶惶,所以高元也需要时间来整军备战、安抚人心,于是最后非但没有拆穿、反而乐得装傻的与他们周旋。

“大王,北方战事既了,务必尽快将各军收拢至此。”杨义臣抛出了自己观点,这才分析道:“末将认为敌我双方现在争的是时间,谁收拢到的兵力多、谁用的时间短,谁就能在下一场战役中占据先机。”

“尤其是渊子澄所在的黎山城,异常重要,此城东可进攻杉松和丰夫二城,西可横渡辽水,进击辽东郡怀远大营,南可退到大梁水南岸的白岩城;他要是把新城、贵端、玄菟等城的兵马集中起来,少说也有七八万精兵,青壮更是不计其数。若是如此,我军面临腹背受敌之危险。而韩洪将军驻扎在李家堡的将士,不足以抵御渊子澄和南岸的高大阳。”硟

李家堡位于杉松城西南、黎山城东南,对岸又是白岩城和下堡城,这五座城池放到一起来看,那么它就是“X”字形的交叉点。鉴于此城的重要难守,杨集任命善守的韩洪为此城主将,薛世雄和王行本为副将,他们的兵力一共是三万人。

这些兵马不管是应对渊子澄可以收拢到的七八万精兵、还是南岸的高大阳,确实已经足够了,但是渊子澄、高大阳如果联手来战,那就相当危险了。

“我手上也无兵可派啊!”杨集叹息一声,苦笑着说道。“其实现在就是攻击渊子澄的最佳时机,然则我们手上没有多余的兵力,而裴公和李景、崔弘升、于仲文虽然都带兵来援,可他们远水解不了近渴。”

“大王,乙豹已亡、北方再无大患。”郝瑗也感到很遗憾,他沉吟半晌,拱手建议道:“杨善会和韦云起就在长春屯一带,可让他们南下驰援。至于负隅顽抗的中小城池,则交给宇文将军徐徐图之。”

杨义臣说道:“大王,郝参军此法极佳,可依法为之。”

“也只能如此了!”杨集点了点头,向郝瑗说道:“传我命令,令二将暂且放过诸城,立刻带兵前来杉松会合,同时令宇文述率军进驻长春屯,统筹后方诸事。”

“遵命!”郝瑗抱拳道。硟

“朱粲,安排斥候严密监察渊子澄以及新城、贵端等城军队的行踪,但有军情,立刻来报!”杨集对着门外大声道。

朱粲在外面说道:“公,大王放心,末将已经安排下去了。”

“要是凌敬回来了,让他第一时间过来见我。”杨集又交待一句。

“喏!”

“阴世师!”杨集想着手上必须有一支精神饱满的军队,应对可能发生的变故,便决定对现在的防务进行调理,向阴世师吩咐道:“你将大梁水岸防交给突地将军负责,你部入城休整。”

“末将遵命!”阴世师起身应命。

杨集看了突地稽一眼,说道:“突地将军,你务必守好防线,绝不能让敌军偷渡而来。”硟

“末将遵命!”

沉吟半晌,杨集又点将道:“薛举!”

薛举起身出列:“末将在!”

“你去城外军营将尉迟恭换回来,日后你就是突地将军的后军。”突地稽的军事水准远比阴世师差,而尉迟恭也不如薛举,如此调换下来,则又构成了高低搭配。杨集交待完薛举的任务,又向突地稽说道:“突地将军,你若遇到什么难题,或是敌军有什么大动向,可分别向我和薛将军通报。”

“喏!”

三将行了一礼,一起离开了大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