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823章:受名声所累

大隋主沉浮 第823章:受名声所累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9:04 来源:笔趣阁

好歹也是一军之首,杨集知道所谓的百事不管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也做不到真正的百事不管,包括杨义臣在内主将、文吏也不可能真的无视他这名主帅,否则的话,那就是拿大军、国运在开玩笑,与之前有所区别的是他从“台前退到了幕后”,不干涉杨义臣等人对战术战法的制定。如果他们定得合理,则罢;如果定得不合理,或是为了个人战功瞎搞,杨集肯定是不答应的。

当他返回中军大帐前帐,杨义臣等人已然制定好针对长弓岭的作战方针。

高句丽军所在的长弓岭南北狭长、东西窄,其之尾脉是在汤河汇入大梁水的河口处,最宽处,只有十里左右;由山岭呈东北、西南走向,由河口划过一道弧线,向西南延伸,直抵千山山脉。

两者连在一起,便形成辽东城辖地的天然屏障,隋军想要攻到辽东城下,长弓岭是必经之路。高元和渊子游等君臣鉴于此岭的重要性,以青年将领杨万春为主将,统率四万大军驻扎于山岭的要地,令其务必将隋军堵在长弓岭以西,好让他们有个喘息之机。

高句丽的设想虽好,但是杨义臣不可能会安排他们的安排和节奏来作战,他为了尽快结束辽东战役,决定亲率主力大军拔营向长弓岭进军,从正面上牵制高句丽四万军。

令行军副李景率领两万五千名冀州军从大梁中水上游乘船南下,绕过长弓岭,在其西北的空旷地带驻军,此军的使命既是牵制大梁水码头渊子澄军,也是威慑辽东城,动摇高句丽的军心、搅乱高句丽的局势,不过李景军最重要的使命却是与主力大军两东西两侧威慑长弓岭,令杨万春腹背受敌。

令韦云起率领一万骑兵兵出横山城,西西向东的袭击中部大小城池,在动摇高句丽军民的抵抗意志的同时,也是防止高元派遣辽东城守军夺取盖牟城和安市城

令行军副总管杨纶兵分三路,除了分守盖牟城和安市城一万大军以外,遣五千士兵夺取黎山城;最后一路也是最为重要的一路,即是派一万精骑杀向西北方、辽水畔的建安城,其目的不是攻克此战、打通辽水通道,而是牵制城中五万守军,使辽东城辖地全方位置于隋军兵锋之下。

听完杨义臣的汇报,杨集看了看地图,然后说道:“这个战略,以稳为上,每一路皆是稳打稳拿、步步推进,我没有什么异议。”

“只不过袭击建安城的一万精骑却是冒险了,这不仅是兵力少、战斗弱的问题,而且还特别考验主将的统兵能力和应变能力、心态。如果主将贪功冒进,亦或是应对不当,极可能落入建安城敌军的圈套、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

停顿了一下,杨集接着说道:“建安城兵多将广,若是他们打败了这支军队,就能放心大明的分兵夺取盖牟和安市城,袭击韦云起,继而夺取横山城。所以缉拿来看,此军之将是异常关键的人物,若是用人失当,我所说之事,极可能发生,而滕王那边,现在所缺的正好是善战之将。”

“关于这个问题,不知杨总管可曾考虑过没有?”说着,杨集目光看向了杨义臣,这不是向杨义臣提出质疑,而是就事论事的探讨问题;如果杨义臣对此毫无准备、毫无考虑,他是不信的。

“在大王回来之前,末将等人也探讨过此事,也发现了大王所说之要!”杨义臣看了杨集一眼,说道:“南方是一马平川的平原,这无疑是用骑的天选之地,而宗罗睺将军和薛万均将军不但是用骑行家、还有充足的以少击多的作战经验。末将等人决定让他二人率领手下六千军沿着汤河南下,担任此军主将。”

“如此一来,既解决了滕王将领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能让这这支军队多出六千兵力。”

“此法可以,就这么办吧!”见杨义臣已然考虑周全,杨集便放心的点了点头。杨义臣的能力无须多虑;关键是他和李景、李靖、张须陀、杨善会、薛举、薛世雄、麦铁杖等人一样,他打了这么多的仗,一直都是带着一支偏师协助主力大军,本人是奉命行事的偏师主将。

所以在杨集看来,现在的杨义臣和李景、李靖、张须陀、杨善会、薛举、薛世雄、麦铁杖等人还处于“名将”和“帅才”这一个级别,而“帅才”和“帅”虽是只有一字之差,可两者之间,却有着天壤之别。

虽然他是非常好的战略战术执行人、最后也能完美的完成作战任务,可是杨义臣没有当过一军之首的经历;而经验上缺失,也限制了他的眼光、大局观,容易让他在制定战略战法、部署军队之时考虑不周、给予敌人破军契机。

但若当过一次一军主帅、并且成功了一次,那么这一次的经验对他的成长将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本人也将发生脱胎换骨一般的变化,他的格局跳出将的范畴、正式从“帅才”蜕变为真正的“帅”!

“喏!”杨义臣应了一声,又拱手问道:“不知大王可有补充之处?”

“补充倒是没有!不过我这里得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军情。”杨集把朱雀卫无意发现近道之事说了一遍,然后向喜形于色的众将说道:“摩天岭左右的黎山城和连山关是‘千山—乌骨河’道、‘千山—大洋河’道的必经之处,只要我们将之夺取!那么高句丽君臣将插翅难飞,此时滕王正在率军攻打黎山城,吸引了城中守军的注意力,我决定率领亲兵前去助他一臂之力。”

“大王,这确实是一个天赐良机,理当派兵尽快将之夺取。。”裴矩十分认同杨集的想法,可他不同意杨集翻山越岭冒险,忍不住劝道:“不过以卑职之见,只需派一名大将带兵去夺取摩天岭即可,大王用不着亲自去冒个险。”

“大王,末将附议!末将也希望大王能够三思。”杨义臣也是劝说道:“大王赫赫威名、名满天下,若是胜了自然是皆大欢喜;但若不慎失手,反而成就竖子之名。而且战至此时,也用不着您去冒这个险。”

“大王,末将附议!”

“大王,末将附议!”

“大王,卑职附议!”

“大王,卑职附议!”

“……”

帐中文武亦是纷纷劝谏。

这就是所谓的名声负担了,杨集只是一个亲王、一个将军的时候,不管他赢也好输也罢,没人在意杨集动向和名声,即便是惨败也不会影响大局、动摇不了军心。

然而现在,杨集已经功成名就、名满天下,不但是大隋王朝新一代军神和战神,而且成了隋军的精神支柱和信仰。以后的战事中,无论杨集输赢与否,都不仅与他个人有关、还关系到整个大隋王朝的威望,哪怕他出现一丁点的失训,都会动摇三军锐气,令杨集军神之名蒙上污点,继而影响到大隋的名望。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杨集自从被捧上神坛之后,他必须胜、必须是攻无不克战无不克的神,根本就输不起了,而大隋王朝上下也不允许他输。若他当真是输了,最后也只能让别人来背锅,而不是他本人。

而古往今来的名帅和名将,有的人前半生光彩夺目、光芒万丈、名满天下、战功赫赫,可是他们后来却是无所作为、默默无闻了,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迈不过自己心里这一道坎,担心自己“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朝败回成名前”,所以不敢再打了。

至于杨素,他之所以能够在名将辈出的大隋王朝脱颖而出,成为军神、战神,则是因为他心态好,对自己的能力有着十足的信心,故而功成名就以后,杨素不为名声所累,还敢打、还能打,如此久而久之,自然就把同一个时代的名帅甩到了背后。

“诸公良言,我自当谨记在心。”杨集也明白此理,但是他现在还非常年轻、非常小,心态也跟杨素一样,根本就不怕失败,他郑重的点点头,沉声向众人说道:“此战,我肯定会量力而行,如果事不可违……”说到最后,杨集笑了笑道:“我会适时退出摩天岭,将此战交给其他人来打。”

“希望大王说到做到。”众人听出了杨集的言不由衷、敷衍了事,而那些和杨集亲近之人知道他是一个敌强则强的刚烈性子,心知他哪怕当真是受挫了,也不会让他人受过,也不会借他人之手雪耻。

但是杨集毕竟是一军之首,他们劝到这里,已经是竭尽全力了,眼见他主意已决、心意已定;众人也没有丝毫办法强行堵止,现在他们能做的,就是把自己本分之事办好。

军事会议商议至此,已经没有什么好说的,帐中将帅和文武纷纷离开,步子匆匆的走向自己所在“官署”,将作战计划层层下达。

随着各中隋军的大举行动,高句丽的长弓岭防御体系率先发现了隋军的行动,主将杨万春是一位有军事才华的人将领,他从隋军水陆并进之势就能看出敌军的用意,未免自己腹背受敌、防线体系不攻而破,一边组织民夫在河边紧急修缮防御工事、滩头阵地;一边紧急西方的渊子澄示警,请他尽快过来接管大梁水防务。

另一边,杨万春则是派出松尊亲自去辽东城求援,希望高元和渊子游再派一支军队,驻守河岸,以防隋军从长弓岭背后登陆。

北面和东面、南面同时出现的危情,令辽东城管辖之地一片震动,而严峻的形势更是使高元焦头烂额。

辽东城王宫之前,一队骑兵飞马驰过大道、踩过宫前广场,直到台阶之前方始停了下来,大对卢渊子游不等宝马停稳,便身手矫健的纵身下马,头也不回的向王宫之内行去。

“拜见大对卢!”

“拜见大对卢!”

“拜见大对卢!”

“……”

一路之上,都是驻守王宫的禁卫,他们看到渊子游到来,纷纷抱拳行礼。

渊子游也不作答,他面无表情的快步前行,向前方的王宫殿宇走去,只是双眼之中隐隐约约的透露出一丝丝不满之色、他近来对高元特别的异常不满。

正是因为愚蠢的高元“外行指挥内行”,刚愎自用的派高大阳率领六万大军北上、派高僧罗率领三万东进,一起合击李家堡,才让好不容易变为从容一些的局势骤然紧张起来。

现如今的辽东,因为高大阳、高僧罗之惨败,不但白白的折损了大量有生之力,而且还动摇了军民的作战意志,使隋军轻而易举的将兵锋推到长弓岭以西、大梁水以北。更重要的是,横山城的失守,令他们失去后勤重地,这对军心的影响无疑是致命的。而这个时候,高元非但没有让高惠贞夺回横山城,亦或是夺回盖牟城和安市城,反而因为他的家眷,使高惠贞落得惨败的下场。

面对眼前这种局势,渊子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感觉处处都要防,但是处处都防不住。虽然他们也赞成高元派建安城守军夺取盖牟城和安市城、支援黎山城,保证三条通道畅通,但现在隋军的大举来犯,使一切设想荡然无存。

渊子游觉得自己必须和高元再好生谈上一谈,让他明白当前局势的严峻、高句丽处境之凶险,同时也希望高元别再瞎折腾了,否则的话,大家都会因为他的愚蠢死无葬身之地,而传承近千年的高句丽也会因断送于此。

……

王宫正殿一侧,高元正在高惠敦,以及前来求援的松尊商议应对之策。

高元因为紧急的局势,这几天都是吃不吃、睡不香;昨晚更是一夜未睡、一直呆在正殿之内与近臣商议着。他此时精神萎靡、脸色憔悴、两眼更是熬得通红,就连声音也变得十分嘶哑。

“大王,隋军虽然在攻打黎山城,但此城位于摩天岭之上,隋军之前是狭窄险峻的山道,敌方纵有百万雄兵,也没有地方摆开阵式,所以末将认为隋军不能持久。”高惠敦知道高元心忧家眷、担心后路被断,便在一旁出声安慰:“而且南方的隋军分得太散不说,并且还要防守盖牟城和安市城,只要我们建安城之军及时驰援,黎山城外那几千名隋军未免腹背受敌,自然会退兵。所以大王对黎山城的安危不用太放在心上。”

高元摆了摆手,打断了高惠敦,有些口是心非的说道:“黎山城内有近万将士,又有居高临下之势,我倒不放心。我担心是隋军会源源不断的从辽西杀来。若是如此,我们必将守不了多久。”

“大王所虑极是!”松尊也说道:“末将担心的,也是兵力不足、粮食不济,我们现在不妨……”

话未说完,外面传来一名侍卫的声音:“大王,大对卢求见。”

高元已经几天见不到在军营之中忙碌的渊子游了,闻言精神顿时一振,连忙说道:“快请大对卢进来议事!”

“喏!”侍卫应声而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