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836章:诛人诛心,为高元受勋

大隋主沉浮 第836章:诛人诛心,为高元受勋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9:04 来源:笔趣阁

按照杨集与几名副总管定下的计划,接下来的战争要稳上一稳,先把指向盖牟城安市城、黎山城、横山城的三路大军歼灭于野外,再以辽东城为饵,诱导南方的高句丽军北上作战,以免日后一城一城去攻打、夺取。但是这几天时间之内,敌我双方变化得极快。

先是高句丽大行城和泊汋城、乌骨城军队倾巢出动,十一万大军在碧沙河一分为二:乙支义德率领五万乌骨军进入“千山—碧沙河”道,兵锋直指西北方的安市城;而武斌率领六万大军矛头直指辽东半岛,其作战意图很明显,就是歼灭兵微将寡的麦孟才军后、沿海北上,然后配合乙支义德作战,从背后袭取盖牟城和安市城。

这两路高句丽大军的到来,十分符合杨集围点打援的作战思路,但是但由于这两支军队来得太快,隋军在一时半会之间,根本就腾不出手去对付他们。

杨集在歼灭指向盖牟城安市城的渊子澈军、指向黎山城的杨贤军、指向横山城的董重军之前,手中没有多余兵力去对付南方那两支大军;当他在黎山城看到杨纶发来的第一封军情,都打算让麦孟才在卑沙城边打边准备撤回盖牟城了。然而还没有等到他做出决定,杨纶的第二封军情接踵而来,竟然说皇帝杨广以周法尚为将、率五万水师来援。

这一封军情的到来也让杨集大放宽心,不再让麦孟才放弃辽东半岛。

周法尚军和武斌军实力相当,杨集等人本以为会是一场龙争虎斗,可是他来到横山城不久,便收到杨纶发来的捷报,原本可以相持很久的娘娘城之战衍变成了一面倒屠杀。

通过捷报上所说的战前部署来看,周法尚此战打得是相当的漂亮,根本就没有给予武斌反应的时间,甚至连败兵的退路都被他卡得死死的,连一个溃兵都没办法逃向东方,这也为下一步行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乌骨城城主乙支仁德由于把军队都给了他的弟弟乙支义德,导致城中连像样的军队都没有,无奈之下,只好退往沸流水(浑江)北岸的瓦房沟城,再往北,便是高句丽中都的国内城了。

他现虽然与国内城之军据险而守,但是鸭渌水中下游流域、南北两岸的挂房子城、乌骨城、泊汋城、上尖城、大行城、嘉弥城、姑城、筒浮城、乾川城、白马城、龙骨城等要冲之地,都被周法尚的水师控制住了。

这也意味着隋军的兵锋延伸到“长白山—萨水”战场的萨水以北了。萨水以南,则是第三战场“萨水浿水”平原了,这也是杨集定下的最后一个大战场。

“萨水浿水”平原主要是由顺安和平壤平原组成,只要隋军渡过萨水,便能大规模使用骑兵作战,一路杀到浿水中上游的平壤城下,虽然以周法尚为主的隋军现在还没有这个实力,却也能令“萨水浿水”平原一片哗然、一片混乱。同时也断了萨水南北两岸的联络,最终导致高句丽被切割成五六个无法联系、各不相干的板块。

此时的横山城城主府议事大堂中,杨集正与帐下一众文武议事,杨集目光从地图上移开,向斛律晋问道:“斛律将军,你对高句丽最为熟悉,可知‘萨水浿水’平原有多少兵力?能否介绍一二?”

周法尚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一连串动作,令局势一片大好,可是高句丽三路大军完蛋之前,杨集无兵可援;尤其是夹在中间的盖牟城和市城压力最大,杨纶现在不但要应付乙支义德的五万大军,还要应付建安城主渊子澈和铅山城主武台安六万联军,所以周法尚军现在是一支深入敌境的孤军,加上他的兵力分得太散,情况着实是有些不妙。

斛律晋起身一礼,向杨集介绍道:“大王,‘萨水浿水’平原乃是高句丽核心中的核心,南方又有新罗、百济,故而水陆之军常年保持在二十万人左右;要是加上各城守军和半农半兵的杂兵,以及民间男丁,那么这一地带的可战之士当有六十多万人。”

杨集沉吟半晌,又问道:“斛律将军说的六十多万人,是不是包含了‘萨水浿水’平原所有男丁?”

“正是如此!”斛律晋应了一声,细细解释道:“高句丽全民皆兵,上到六十岁、下到十二岁的男丁都是兵源;一旦中枢有作战需要,这个年龄段的男子都要上阵,而末将所说的兵力,便是按照这项军制来报的。”

“只不过高句丽王室和各大家族、各个宗族傉萨还有很多不在官籍的奴隶,要是再把这个年龄段的奴隶也算成兵源,那么南方可战之士就更多了。”

介绍至此,斛律晋做了一个总结:“这也就是说,南方除了二十万精兵、数目不详的各家奴兵之外,余者皆是乌合之众。要是把精兵歼灭,那些乌合之众甚至都不用打。”

杨集打了这么多年仗,自然知道乌合之众打顺风仗犹可,若是正面对决、或是战争陷入僵持,他们一定先行逃跑,最终引发全军崩溃。这种“兵”用来守守城还行,要是拉到战场之上,他们非但没有起到丝毫作用,反而成为全军致命的重要因素。他看了斛律晋一眼,又问了一句:“那么精兵的部署情况又是如何?”

斛律晋拱手道:“战前,高句丽在三国的边境线上部署六万精兵,这支边军的总署设在平壤城以南的汉城,而汉城又有四万精兵,如果再部署在瓮迁县和延平岛的水师,南方边军当有十五人左右。这支军队现由留守平壤左太大使者、汉城城主高岳遥遥掌控,实际统兵大将则为十多名大使者,而大使者这个职务,相当于突厥的万夫长。”

他也知道杨集担心周法尚那军孤军的安危,接着又说道:“在萨水以南、浿水以北这一带,高句丽精兵的总兵力顶多有七万人,再把精悍的禁军、各家各族奴兵算上,当有十三万左右。不过这些军队并没有集中在一起,而是分守各城、各地。”

听到这里,杨集彻底放心了。他取出一支令箭,向房玄龄说道:“战事至此,连山关已然成为腹地,只需留下五百名士兵看守物资即可。房参军,你立刻以我的名义向杨善会和高行文下一道调令,让他俩率三千五百士兵沿草河、乌骨江南下乌骨城,接受周法尚统御和安排。”

“卑职遵命!”房玄龄上前接过令箭,前去拟令、安排信使。

“周法尚部暂时无忧,而长弓岭、辽东城地区又有杨义臣为主的主力大军,这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当前之要,在于即将受到南北夹攻的安市城。”杨集停顿了一下,又说道:“如今杨义臣之军不能动,一切就看我们的了。我们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歼灭董重军、杨贤军,而后,再去对付渊子澈,只要将这三支军队消灭干净,就能自南向北、杀向辽东城,而李子雄之军也能胜利渡河。”

“至于乙支义德那五万名乌骨军,即便滕王是灭不了,但是对方也攻不下安市城,所以可以将此军放到最后解决。”

“移交军权”当天,杨义臣等人定下了十分周详的作战计划,这也是杨集放心“玩耍”的主要原因,但正所谓兵无常形,水无常势,这骤然变化的战争局势,使那个作战计划有些不合时宜了,不过整体走势并没有发生太大偏离。杨集这里稍作改变即可,而杨义臣那边,甚至连变都不用变。

“大王言之有理!”凌敬微笑道:“高句丽这三支军队加起来,足有十二万人左右,要是加上担任辎重兵的杂兵、青壮,少说也有十五万,如果他们凝成一军,朝着一个目标杀,我军自然要不好打。可是高元和渊子游又让此军各行其事、各自为战,这无疑又给了我们逐个歼灭的机会。以我们现在的兵力,足矣轻松将三路大军一一歼灭。”

众人闻言,尽皆是笑出声来。

其实高句丽已经吃过“添油战术”的几次大亏了,高元和渊子游岂能不知这是一个致命战术?可他们受制于势,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用这种致命的办法来解决眼前困难。

而横山城是韦云起拿下的后勤重地,由于此城易攻难守、物资众多,杨集便在此城部署了五千名凉州军、一万名奚族军;当他拿下黎山城以后,为了歼灭来犯的三路高句丽偏师,又从汤河大营调来一万凉州军、五千骁果军、五千降兵。如果再把众人的亲兵一一加上,总兵力足有三万八千人。

在接下来的战斗之中,就算用一万名士兵留守横山城,他们可用之军还有两万八,要是先把杀向横山城这一路敌军歼灭,又能从守军之中抽出一半以上的兵力。

便在此时,一名当职校尉步履匆匆走进大堂,双手将一个方方正正的红小包袱高高举起,大声说道:“启禀大王,滕王派斥候送来八百里加急军情。”

朱粲闻言,连忙从校尉手中接过包袱展开,将里面的书信转交给杨集,杨集在桉几上展开军报,一目十行的看下去,脸色不禁浮现出了一抹笑容。

“大王,莫非周总管又打赢了?”薛举好奇的问了一句。

“不是周总管,而是滕王!”迎着一双又充满好奇和期待之色的目光,杨集笑着说道:“这是滕王发来的捷报,他在‘千山—碧沙河’道伏击了乙支义德……”

“战果如何?”

“战况如何?”

“但不知结果如何?”

“大王,乙支义德完了不曾?”

“……”

众人惊喜交集,异口同声的打断了杨集,不约而同的问了同一个意思。

“这场伏击与高行文伏击高行恭如出一辙,滕王不费一兵一卒,就把五万敌军歼灭干净。”杨集也不以为忤,笑着报了一个结果,大致的介绍了作战过程:“‘千山—碧沙河道’乃是沿着河床而建,官道南北都是山。滕王听闻敌军来犯,便主动出击,于官道中部布下伏兵,当敌军进入埋伏圈,伏兵立刻用石头截断敌军道路、退路,然后从山上放下滚木礌石。乙支义德率领的五万乌骨军在滚木礌石之下,死得一干二净、一个不剩。”

众人大喜过望、心花怒放;不过凌敬远比众人冷静,他高兴是高兴,可他此时却想到一个十分关键问题,向杨集拱手询问道:“大王,渊子澈率领的六万大军即将抵达安市城,但不知滕王这次动用了多少兵力?此军此时是否安然回城?”

“凌参军问到问题的重点了,不过不必担心。”杨集笑着说道:“周总管听闻乙支义德进入‘千山—碧沙河道’,担心滕王应付不了敌军的南北夹攻,便让独孤盛将军、王辩将军率一万五千名骁果军尾随敌军而去,当滕王所用的一万千大军完全伏击,便在第一时间率军回城;至于打扫战场、清点战利品,则是交给了及时赶来的骁果军。”

“那就好!”凌敬松了一口气,战争至此,局势和结果越来越明朗了;从某种程度上说,隋军已经过了相持阶段,初步进入全面大进攻,只要滕王杨纶和李端四个南下门户,高元插翅难飞,如果将高元生擒于辽东城,一切的一切都将变得轻轻松松。

受娘娘城大捷、‘千山—碧沙河道’大捷的鼓舞和刺激,堂中文武争雄之志、竞功之心勐然迸发出来;薛举不待众人出声,便抢先起身行礼道:“大王,但不知我军何时出征?”

杨集看到众人斗志昂扬、神采奕奕,心知大家都被刺激到了,他没有回答薛举的问题,径自向凌敬问道:“凌参军,几时了?”

凌敬看了下沙漏,说道:“大王,时间已进己时六刻。”

己时六刻也就是早上十点半左右,时间还很早,今天还可以做很多事,杨集目光在诸将身上扫视了一圈,最终定在了韦云起身上:“韦将军,横山城不容有失,你与处和将军带五千凉州军、五千奚族精骑继续留守此城。”

一边说、一边将捷报放入信封,递向了韦云起:“同时派人将这封捷报送往杨义臣将军手上,刺激刺激他们。”

“末将遵命!”韦云起应了一声,有些哭笑不得的上前接过书信。

想到“刺激”这个词汇,杨集忽然有了一个鬼点子,他向韦云起说道:“稍后,我会修书一封,请杨义臣派人把高元的家卷送回辽东城,送人队伍要把声势弄得大一些;入城之时,最好是敲锣打鼓、弄得满城皆知。”

众人为之愕然,但脑子灵光的人很快就明白了杨集的意图,高元的家卷已被送回大本营了,与其留着浪费食物,倒不如用去动摇敌方军心和民心;等到辽东城攻克,照样手到擒来?

“末将明白了!”韦云起领会了杨集的用意,笑着说道。

杨集安排好留守之军、以及后续之事,便向随军诸将吩咐说道:“会议就到这里了,我们在未时四刻出发。”

“你们下去以后,令将士们饱餐一顿,每人带上五天干粮、充足箭失。不得有误!”

“末将领命!”众将轰然应命,告辞而去。

杨集当即向杨义臣写信一封,盖上了大印。

写完这封,杨集脑海中想起凌敬曾经说过高元愤怒之下也要勋章,但是他觉得时机不成熟,就没有给勋章;现在的高元一定是焦头烂额、诚惶诚恐、食宿不安,如果给他勋章,搞不好能够把他气死。

念及于此,杨集兴致勃勃的提起笔,又给高元写了一封感谢信、并且附上一枚特级勋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