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854章:你想多了,咄吉

大隋主沉浮 第854章:你想多了,咄吉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9:04 来源:笔趣阁

白道川就是阴山以南的敕勒川,之所以更名为白道川,是因为大青山在这个时候被称为白道岭,而大青山最险要隘口山势白如石灰故而称作“白道”;白道是北上草原、南下中原的战略要道,大名鼎鼎的武川镇位于白道东南入口,白道北隘口如若中原郡治般的大城便是东/突厥南部汗庭白城了。

启民可汗都坐在马背上,默默地眺望面前静静流淌的河流。这条河流名叫“枪盘河”,河流穿过白道投向阴山以北的漠北草原,盘绕曲折北行两百多里,没入地底,它所经之处皆是牧草丰美、土地肥沃的草原。

要是越过这条河,往大青山白道南行两百多里,便是更为肥沃富饶的白道川了。而白道川以前是杨坚划给他放牧的草原,不过启民可汗虽是臣服于隋,可他一直在暗中扩大自己力量、默默的隐藏自己的实力,隋朝虽然感到强烈威胁,却又因为需要他与步迦可汗抗衡,只好保持表面友好。

然而双方始终心存敌意、彼此戒备、貌合神离;直到杨集歼灭步迦可汗势力后,杨坚让他代管包括漠北草原在内的东/突厥的同时,要求他放弃归还漠南草原,立刻率部退回阴山北。实力强大的启民可汗也是因为此事对隋朝异常不满,深感翅膀硬了的他愤怒之下,派次子阿史那·俟利弗设率十万大军袭击二次远征大湖区的杨集,怎奈杨集为首的凉州军太能打太会打,他们不仅灭了大湖区的慕容卑、打败了阿史那·俟利弗设,还趁机进军,杀得范夫人城一带血流成河。

而杨集强势占领金山山脉和于都斤山之间的大湖区以后,还把南北走向的“于都斤山南部余脉—浦奴水—乌兰湖”堵死了,并且让李靖沿着浦奴水和乌兰湖修了五座城池。这五座城池各据交通要道,首尾可互相照应,有着战略的重要作用,加上附近又设置大量烽候,共同筑成一道进可攻退可守的坚固防御网。从此不但彻底切断了东突厥北上大湖区、南下凉州、西联西突厥的通道,而且凉州军还能时刻南北汗庭。

实力强悍、蒸蒸日上的东突厥却是因为大湖区一战,迅速由盛而衰、叛乱不断。启民可汗看到隋朝大军纷纷北上,打算强行驱逐,马上绑子入朝谢罪、自请退出白道川。可是尽管退了回来,但是隋朝朝廷已经反他给盯死了。

要不是他近年来像忠犬一样听话、老实安分;要不是最近又有高句丽大军吸引隋朝注意力,只怕杨广的北巡之举极可能变成亲征东/突厥。

每当想到此事,启民可汗都是惊出一身冷汗,而且对于引走隋军的高元,他更是感激万分,恨不得偷偷给高元立长生牌位。

蓦然,启民可汗长长的叹一口气,一双碧蓝的眼眸也从遥远的南方收了回来,眼看着夕阳快要落山,便在一君子附离的护卫下,返回了白城。

刚刚下马进入王宫,长子阿史那·咄吉远远的当面迎来。

年过而立的阿史那·咄吉面容黝黑、浓眉如刃,一双碧蓝的眼睛有如鹰隼一般锐利,高大的身材匀称健硕,此番大步走来,颇有一种虎虎生风的气势,他走到父亲近前,单手按在胸前,躬身行礼道:“拜见父亲。”

启民可汗点了点头,随口问道:“俟利弗设和咄必呢?”

语气虽是十分平澹,但是阿史那·咄吉却能听出父亲语气中所蕴含恼怒之意,连忙恭敬答道:“俟利弗设和咄必、叱吉设各带一队士兵进行猎羊比试。”

“比试猎羊?”启民可汗冷哼一声,说道:“好端端为何要猎羊?简直是胡闹之极。”

阿史那·咄吉说道:“父亲,南室韦前些日子送来十三名美人,他们三人都想据为己有,未免伤了和气,便准备一分为三。然而剩下一人谁都要、谁都不想让给他人。我见他们争执不下,便建议他们用三十只羊来比试,谁猎到的羊多,十三个室韦美人便归谁所有。”

“原来如此,哈哈哈……”启民可汗开怀大笑,随后点评道:“汉人先贤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用在我们这里也是一样,要想让人归心却又不伤和气,最好的办法就是‘公平’二字!你建议你的弟弟们用比试来分出胜负,符合我族强者为尊之道,也是最为公平之法。”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紧盯阿史那·咄吉:“对了,你为何不参与?”

阿史那·咄吉不屑的说道:“这十三个美人是别人送来的,若我赢了俟利弗设和咄必、叱吉设,那也是以大欺小、毫无成就之感。如果我要,我会率军自取之,届时得到的,岂不是更多、更好?”

“我突厥男儿就该拥有这等气魄。”长子咄吉是启民可汗的继承人,比次子俟利弗设有勇、比三子咄必有谋,一直令启民满意和欣赏,此时听了咄吉这番话,眼中的赞赏之色更浓了几分:“咄吉,今天可有来自辽东的消息?”

“有的!”阿史那·咄吉说道:“我刚刚收到军情,正准备向父亲禀报。”

“哦?到里面再说。”启民可汗大步走入王宫,坐到主位之上。

等父亲坐定,阿史那·咄吉肃然一礼,将自己所知一切原原本本的说了出来:“父亲,辽东战役已经结束,杨集轻而易举的攻克辽东城,高句丽大对卢自刎而亡。高元胆小懦弱,不但没有自刎的勇气,而且以最屈辱的方式降了隋朝、甘当隋朝占领和治理辽东的走狗……”

见看父亲神色严肃,不作一声,阿史那·咄吉深吸一口气,十分庆幸的说道:“杨集实在是太厉害了,幸好父亲没有听我建议,要是我们与高句丽结盟,同时进攻隋朝,麻烦就大了。”

早在隋朝、高句丽开战之初,阿史那·咄吉、阿史那·咄必强烈建议启民和高元结盟,两国抱团取暖,分别从东方、北方夹攻大隋。

然而老二阿史那·俟利弗设、老五阿史那·叱吉设、庶出的阿史那·思摩却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大隋王朝兵多将广、国富民强,随时都能调动百万精兵,而杨集此时动用的军队不到隋朝总兵力的两成。隋朝本来就对东/突厥虎视眈眈、图谋不轨,要是突厥贸然出兵,定然遭到隋朝主力的反攻,以东/突厥此时的人马、内部局势而言,根本就不是隋朝的对手。最好的办法是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等到双方斗得两败俱伤,再做决断也不晚。

启民可汗吃过大湖区的大亏,又知隋朝已经盯死了他们,本就不打算淌这潭浑水,一听阿史那·俟利弗设说得有理,便选择静观其变。

阿史那·咄吉如今回想起来,心中后怕不已。

至于“无能”的高句丽,他心中并没有半点轻视之意,毕竟高句丽的实力比起东/突厥还要强大,现在之所以败得这么惨,根本就不是高句丽无能,而是隋军太强、太厉害。

启民可汗听到儿子这么说,便点头道:“嗯,你能这么想,也不枉我多年教诲了。那你认为我们接下来应当如何?”

阿史那·咄吉明白父亲要考验自己,事先便和谋主史蜀胡悉沟通了一番,闻言立刻说道:“隋朝雄霸天下、无人可敌,我们与之交往,当继续奉行示弱于敌、臣服于敌的策略,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按照隋朝的要求,用最快的速度将御道修好,与此同时,主动把沟通南北的白道修成平坦笔直的御道。”

“此法看似无能窝囊、消耗民力,但是御道一旦开通,我们就能把大量行动迟缓的牛羊马匹、本分笨重的皮料玉石运到南方,换取大量盐巴、丝绸、瓷器、药材、金银铜铁器,与隋朝贸易不仅可以让我们麻痹隋朝、得到所需物资,还能有精力和实力去吞并不安分铁勒、靺鞨、室韦各部。”

阿史那·咄吉说到这里,眼神忽然变得炽烈锐利起来,他继续向父亲说道:“只要把号令不一、军政自主的概况变成军政统一的突厥王朝,突厥必将上下同心、战力倍增,到那时候,定能把隋朝一战而定。”

启民可汗不禁大摇其头:“你的想法很好,前面的说法也很好,而隋朝中枢和地方官制更是世间最好最优秀的存在,可它不适合游牧为生的突厥人。”

“中原之法也不是不能用,但前提是要把子民们安定下来。其实还在白道川的时候,我就一直用中原文化知识来改变子民的生活习性,希望大家慢慢放弃游牧的日子、改学中原耕种知识。然而几十年之功毁在旦夕之间,一切又回到了原处。此时此刻,如果生搬硬套,必将饱受其害。”

启民可汗沉默了良久,怅然长叹道:“至于那些口服心不服的部族,我们可以武力征服,但是不能将之消灭!”

阿史那·咄吉不解的问道:“为何不能将之消灭?”

“还是与草原人的生活习性有关!”启民可汗目光看向外面的天空,苦涩的说道:“草原人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不像中原人样聚居于城镇之中,单凭我们突厥自身的力量,根本就管不了散居各处的数百万牧民。所以需要众多部族酋长替我们管理好这些人口,尽管他们不太听话,但他们慑于武力,只能将壮丁送来作战、将牲口送来当军粮。”

“另外就是隋朝绝对不允许草原再次统一,绝对不允许北方再出一个强大的突厥汗国,要是我们发动统一之战,隋朝一定出兵干涉。”

听了父亲最后这一席话,阿史那·咄吉不忿之极,但是实力不如隋朝,他不忿又能如何?

过了半晌,问道:“父亲可有吩咐之处?”

启民可汗嘴角勾勒出了一抹冰冷笑意,沉声说道:“你去洛阳告诉圣人:我们除了修西起凉州、东至饶乐郡的御道以外,再联合草原各部把白道修成平坦厚实的御道,以便圣人日后北巡草原。此外,由于隋军打败宿敌高句丽,获得辉煌大胜,我们草原各部异常振奋、异常仰慕大隋,愿意联合向隋朝捐赠五百万只羊、十万头牛、十万匹战马,以示敬重。”

“父亲此法可以啊!”阿史那·咄吉双眼为之一亮,父亲所提倡修路和捐赠都是以突厥为主;如果杨广答应了,他们便能‘狐假虎威’,迫使关系恶劣的铁勒各部和南北室韦出大量壮丁、出大量牲口;要是操作得好的话,不但不亏本、不但能够消弱各部,而且还能大赚一笔。

若是铁勒各部和南北室韦不答应,则可借机发动进攻。而隋朝那边,既是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又看到草原纷争不断,定然乐见其成。

想了想,他又有些担心的问道:“父亲,会不会因此壮大?”

“你想多了,咄吉!”启民可汗没好气的看了儿子一眼,耐心的解释道:“隋朝本来就是一个强大得令我们绝望的国家,哪怕隋朝获得贿赂之物翻上几番、几十番,仍旧像现在这般令我们绝望。所以隋朝是否进一步强大,对于我们都没有半点影响。但我们却能在修路和捐赠的过程中,获得盘剥他人、消弱对手、冠冕堂皇发动战争的机会。”

阿史那·咄吉顿时恍然大悟,既钦佩又惭愧的说道:“经父亲这么一说,我总算是明白了。”

启民可汗呵呵一笑:“既然明白了,那你就快去安排吧!”

“是!”阿史那·咄吉正打算离开,忽然又想到了一件事,说道:“父亲,据斥候来报,霫族大酋长白苏今天将我们设在霫族的吐屯驱逐干净。”

“吐屯”袭自柔然的“吐豆登”,柔然汗国时期,此官号地位较高,由郁久闾氏担任。突厥的吐屯是他们向征服地所派遣的监领官、税官,负责向被征收赋税的同时、还要监督对方大酋长/酋长是否忠诚,所以他们在各地的地位不是酋长、却胜过酋长。如今听说小小的霫族竟敢驱逐突厥的吐屯,启民可汗脸色一下子就得铁青,冷然道:“原因是什么?又是谁给白苏的胆子?”

阿史那·咄吉说道:“霫族决定内附隋朝,肯定是隋朝给白苏的胆子。”

启民可汗愣了一下,挥手道:“那就没事了!忙去吧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