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865章:入朝履新

大隋主沉浮 第865章:入朝履新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9:04 来源:笔趣阁

已是次日卯时初,一阵豆大雨点噼噼啪啪打下,倾盆大雨再次来临,雅致庭院的青砖黛瓦在阴沉沉的天气里漆黑如墨,若非有沙漏计时,让人分不清是半夜还凌晨。

杨集醒来,听着噼里啪啦的雨声,心知今天又是一场暴雨天气,没完没了的暴雨天气也让深秋的清晨泛起了丝丝凉意,然而旁边温香软玉的身子让她在这天气里感到极为暖和、舒服。

转而借着晨光看向身边丽人,只见张出尘发髻早已散开,一缕缕青郁秀发堆满枕畔,秀眉下的一双美眸紧紧闭着,睫毛长而密。

看着丽人眉眼间酣然入睡之美态,杨集不禁有些失神起来:也不知是适合这里气候,还是久未出现太阳的缘故,出尘常年不变的小麦色俏脸竟然白了很多,晕红的脸蛋似乎还残留着绮丽美妙的风姿。

张出尘昨天也许是首次以女主人身份来会客的原因,昨晚格外的痴缠,这会儿明显还在犯困。

杨集想让她多睡一会儿,便轻轻掀开被子,下床穿衣。可是尽管已经很小心了,听到感到动静的张出尘还是醒了,她揉着惺忪睡眼,迷迷湖湖的说道:“公子,你起来了?我为来你更衣。”

杨集坐回床榻,拉过被子给她盖好:“我自己来就行,今天没你们什么事,你多睡一会儿。”

张出尘应了一声,忽尔又想到了什么,张开眼眸问道:“公子要去看那小丫头吗?”

“我去看她做什么?”杨集啼笑皆非的说道:“今天也许没有别的事情,可是我毕竟是一军之首,除了要了解军情以外,还要审核有功将校名单和立功事迹,以便呈给朝廷请功。”

“嗯,那公子去忙吧!”张出尘目送着杨集离去,默默的伸手轻抚微微发涨的小腹,芳心再次涌起浓浓的期待之感。

回想起昨晚的几番风雨,她觉得自己这次肯定怀上了,按公子取名的习惯来说,腹中孩儿名字应当是叫杨晶了,不过这个名字女孩用之不错;男孩最好阳刚一些。

杨晨不错,只是我叫出尘,这个不行。

那就杨昆?杨晖……

她闭着双眼胡思乱想,结果仅只片刻功夫,就因为重复默念同一个名字而把自己念得睡着了。

杨集出了厢房,慕容弦月已经备好洗漱用品。

杨集洗漱而毕,让她帮梳好头发,看了灰蒙蒙的天空一眼,向她问道:“弦月,宇文大将军何在?”

“凌先生昨晚已经把他安置在前堂客房了!”慕容弦月答道。

杨集又问了一句:“宇文大将军起了吧?”

“起了!”慕容弦月说道:“正在前堂等候公子接见。”

“我去见见他,稍后备些早膳过去。”杨集吩咐一声,沿着抄手游廊大步向前院走去。

宇文大将军就是宇文述,其军事才华母庸置疑,他在这场战争中,先是帮助杨集破了最为关键的西丰三大犄角,不仅为大隋歼灭高句丽奠定了基础,还点滴不漏的帮助杨集之军隐藏了行踪,而后又把后勤主将当得有声有色,因而受封为左备身府大将军。

也许是杨广认为此间战事将了,安东都护府官员又陆陆续续到位,从而使后军总管宇文述变得可有可无,于是就把宇文述召集回去了。

宇文述是杨广的从龙之臣,当杨广登基上位之初,原太子系尽皆“鸡犬升天”,而骤登高位的宇文述一扫先帝时期的低调,更得飞扬跋扈、目无余子起来;但是他吃过几次大教训,也变得老实安分了。此番离开之前,竟然不远千里的跑来长安告别。

昨天后半夜到了长安城,而杨集也是在和张出尘兴风作浪的时候,听到守夜的慕容弦月说起了这件事。不过只是由于时间太晚了,杨集正在劲头上。而宇文述长途疾

行、狼狈不堪,他自己也累得不行,再加上又没有什么要事,杨集就把会面时间定在了今天。

“大将军!”杨集一路走来前院偏堂,一进门就看到宇文述正在喝茶。

宇文述闻言起身,行礼道:“大王。”

“请坐、请坐!”杨集还了一礼,示意宇文述坐下说话。

入座下来,杨集笑着向宇文述说道:“恭喜大将军了。”

仕途之上,起起落落是常有的事儿。尤其被一些势力推到前台的朝臣,复出更快。这是因为朝堂职位有限、各大势力竞争激烈,扶持一个朝官不容易。只要惨遭免官之人不是犯下谋反之类的大罪、没有被杀头,哪怕他被流放到穷山恶水的偏远地区,各大势力也会想尽办法让他复出;一旦他复出了,那又是一个用得上的要员,所以各大势力一般都舍不得放弃忆有皇帝面前露过面的朝官。

宇文述自成一系,不但是宇文系的领袖,还是杨广的从龙之臣、亲家,且又因为军改被叛军抄了家,他回归朝堂只是迟早的问题而已。杨集正是因为这个缘因、正是因为猜到杨广日后还会启用宇文述,所以他在宇文述人见人厌时候,于杨广面前就事论事,从而让宇文述出任漠州都护府都护。

此举获得宇文系的好感尚在其次,关键是杨广看到杨集“以德报怨”以后,更觉得杨集品德高洁、大公无私、一心为国。

而大隋十六卫府改制以后,左右备身府和左右监门府虽然失去了掌管天下府兵的权力,但是前者负责侍卫皇帝、后者负责京城和宫殿诸门禁,堪称是禁卫中的禁卫;杨广此番启用宇文述为左备身府大将军,可见依旧对宇文述信重有加。

回想过来,宇文述心中也是深有感触,他感慨道:“要不是大王当初以德报怨、一力举荐,末将连将功折罪的机会都没有,又哪有立功的机会?大王此恩此情,末将谨记在心。”

宇文述并不知道杨广本来就此心,也不知道杨集只是顺水推舟,至今还以为这份人情,是他当初在乐平公主府向杨集争取所致。

杨集既没有傻到立刻挟恩图报,更不会去点破此事,他微笑道:“过往之事休要再提。大将军此番入朝,想来定得圣人重用。”

宇文述却是愣了一下,但是当他想到杨集远在南方,不知朝廷安排也正常,于是解释道:“大王,圣人打算撤并冗余军府,令末将以检校兵部侍郎的名义巡察幽州、并州和雍州北部二十三个郡的军府,为日后撤并冗余军府提供依据,并不是立刻还朝待命!对了,大王可知撤并冗余军府之事?”

杨集点了点头,说道:“在我出兵之前,圣人就有了撤并军府的决定。不过当时的南方水师问题重重,水师将领与荆州官员狼狈为女干,圣人和朝廷只好把军府之事,暂时放下。”

说到这里,杨集猜到宇文述此行的主要目的了:宇文述当初主导军改之时,因为犯了急功近利的大错,既没有及时安置裁汰的老弱,而他所任用的主将又不是什么好鸟,导致那些得不到安置的老弱在关陇贵族将领蛊惑之下,打起了清君侧旗号来造反,而宇文述本人更是被叛军抄了家。

宇文述吃过一次惨痛的教训,现在却又要干这种得罪人的事,想必是心有余季、心中没底,于是专门跑来长安求教和问计。

“原来如此!”宇文述恍然大悟,他想了片刻,觉得杨集已经猜出了自己来意,他叹息一声道:“大王应当明白末将的来意了,那末将就直说了。”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

中叛乱四起、令圣人大失所望。这一次着实是诚惶诚恐、忐忑不安。而大王是此道行家,还望大王多多指点。”

杨集沉默了一会儿,反问道:“当初你我都参与军改了,可结果却是截然不同,大将军可曾想过原因?”

“自然想过、反省过!”宇文述有求于人,很是坦率的苦笑道:“归根结底,还是末将急功近利、所托非人,若是像大王那般一边裁撤、一边安置,那么被裁汰下来的老弱士兵,也不会闹事了。”

“大将军所说这些,只是其中之一,而且还是次要的。”杨集并没有直接挑宇文述的毛病,而是以自己成功之因、间接的说宇文述的问题:“我在时为豳州军的招摇军改制之时,安置方面其实也做得不及时,然而将士们却没有闹事,其原因无外两种:一方面是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另一方面是公平公正,豳州军乃是先父奉先帝之命所建,多数老弱将士是先父带出来的兵,从私心上说,我很想把豆卢宽等人后来募集的精兵裁减干净,好让不宜作战的老兵们保留军籍,世世代代不用缴纳赋税;但我没有,所以大家心服口服。”

意味深长的看了宇文述一眼,接着又说道:“军府撤并是军改的后续之作,一旦正式开启,届时同样举世瞩目、全军关注,不过我认为“朝廷”只要做到这明明白白、公平公正,问题应当不大。”

宇文述听得老脸通红,杨集成功之因就是他失败之因,尤其是后面那一种,他就做不到,他在军改过程中,不但大量私自启用自己的将领、专门针对杨素提拔的人,而且还首鼠两端、企图借机与关陇贵族改善关系,所以保留了很多有问题的关陇贵族系将领。

结果在关陇贵族这边吃力不讨好,还惹来皇帝和杨素等人的不满,导致最后以叛军造反而收场。

他尴尬一笑,拱手道:“受教了!”

杨集不再提及这个尴尬话题,改而说道:“大将军能征善战、治军有方,如今又有巡察二十多郡军府之权,回到京城以后,大将军大可争取撤并军府的主帅之职。”

宇文述心下暗喜,口是心非的说道:“实不相瞒,末将军改的失败,心中多少有一些不甘。末将也想争取军府撤并主帅之职,此非争功,而是赎罪。只不过末将毕竟犯过大错,他日还望大王在圣人面前美言几句。”

“自然自然,”以杨集对杨广的了解,哪怕不用自己说,军府撤并的“总指挥”也会落到宇文述头上,全他“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之名;也便乐得收下宇文述的人情。他想了一想,又说道:“如果大将军办好此事,圣人极可能让大将军入主议事堂,以酬劳苦。”

“入主议事堂之事,末将着实是不敢想!”话虽是如此,其实宇文述也有这个感觉,他是支持杨广上位的主力,自绝于支持杨勇的关陇贵族,军改时又拿下了诸多关陇贵族子弟,使他与关陇贵族彻底决裂,嫡长子宇文化及在廉政司当官期间,又和萧瑀、杨恭仁拿下万多个有问题的闲散官员,这也导致他的处境和杨集十分类似。不过他也知道以他的资历威望,以及现在处境,极可能会成为议事堂宰相之一。而成为宰相的第一个重大考验就是能否把巡察二十三郡军府做好、能否做得让杨广满意。

另外就是议事堂诸相各自代表一方势力;而代表皇帝利益发声的宰相有皇族代表杨雄、寒士代表高颎;杨达和杨秀虽然不是宰相,可他们一样能够影响议事堂的决定。

杨集虽然不是宰相、尚书令在中枢更是没有实权的职务,但是皇帝却毫不保留的信任他,很多时候都以杨集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如果杨集反对某一项决定,议事堂的决策九成九变成一纸空文。这也让杨集成了一个超然的存在,甚至比所有有实权的宰相权力更厉害。

如此算来,议事堂是

皇族一家独大。而此事给宇文述带来的问题是如果自己侥幸入相,那么自己怎么办?代表的,又是谁?

他们父子现在差不多自绝于天下世家门阀了,倒是想全心全意跟着皇族干,可人家未必授受自己啊!所以杨集的态度,又成了关键。

此之种种,便是他跑来长安城拜会杨集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给杨集一种“我以后都听你、都向你学习”的感觉;只不过他知道凡事都要适可而止,如果空泛的高喊忠诚皇族之类的口号,反而令人反感。

只有做出了成绩,很多事情就会水到渠成了;而现在,多次首鼠两端的他还没有资格向皇族代表谈忠诚。

喝了一口茶,宇文述又向杨集说道:“大王,朝中近来发生了很大的人事变动,圣人免了苏相左仆射之职,改由杨纳言担任,而空出来的纳言则由杨约接任。杨玄感不再担任礼部尚书职,出任定襄郡太守、定襄总管;督定襄、马邑、雁门三郡军事,礼部尚书由宇文弼接任。此外,北方诸多边郡太守和总管,比由武将兼任。”

大致介绍了一遍,他又说道:“据说此番人事调动在中原大地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很多人都认为朝廷要北伐东/突厥,不过官员比较关注苏相免职一事……”

宇文述意犹未尽地停住了话头,脸上含笑望着杨集。

“我不知此事因果,不予评论。”杨集对于这番人事调动也感到十分意外,同时也明白宇文述在试探自己,想从自己的口气探清自己在苏威一事上所扮演的角色。

事实上,苏威去职一事真和他没有关系,而是苏威自己不断作死,从而引起了杨广的反感和厌恶,杨广老早就向他抱怨过苏威,而且还是不是一两次。

所以无论有什么果,都是苏威自己种下的因。与杨集、与杨广都没有关系。

宇文述讪讪一笑,不再说这些,而是说起了当前的战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