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941章:高颎的怒火

大隋主沉浮 第941章:高颎的怒火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9:04 来源:笔趣阁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时间已至大业四年二月。洛阳雨水不绝,一条条笔直的街道被雨水冲刷得焕然一新,青石路面尘土泥灰洗涤一净,变得油亮油亮的。连绵不绝的春雨淅淅沥沥的洒落而下,将整个河洛平原笼罩在雨幕之中,江面和土地上都飘起了一层白雾。

休息了一个冬的老百姓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走向田间地头,他们挽起裤管、赤脚踏入冰寒的田地里,似乎用脚来感触和试探土壤里的湿度、软硬程度。

一些官员吏也参与其中,他们的装束与老百姓毫无二致,也都光着脚走在田埂之上,不时弯腰查看水渠、田埂。如果遇到老鼠洞,都会郑重其事的插下一面旗子,表示需要修缮;若是遇到情况严重者,则要让人挖掉老鼠窝,重新修上一遍。

其实凭着朝廷这几年兴修起来的横七竖八的水利、水渠,今年只要没有遇到特大旱灾,河洛平原就是一个丰收好年景。但是这时代的耕种水平极为低下,春耕关系到一年收成;所以每年春耕对于朝廷和各级地方官府、大地主、老百姓们来说,不亚于一场攻坚战,必须提早做好充足准备。

高颎阴着一张老脸下职回府,他刚一进入正堂,就看到一家人都在。

次子高弘德数日前去田庄巡视春耕的时候,踩上了沾满雨水的枯草,摔得左小腿骨裂了,此时正大马金刀的坐在一张坐榻上,那条绑了一层又一层纱布的左腿放到面前一张矮凳上。

尚未出嫁的老姑娘高灵坐在兄长旁边,用一把小铁锤敲碎核桃,把核桃仁挑出来,放在兄长面前碟子里。她剥好一个,高弘德就吃一个。

高颎的续弦妻宇文氏不停的绞寒问暖、长媳不时给众人添茶,而高颎的长子高盛道捧着一本书,不时美滋滋的喝一口茶、不时与老三高表仁说上几句。

高盛道因父功,在开皇年间受封为应国公,所以高家也是一门两国公的典范。受封之初,高盛道按照“三品以上,门皆列戟”的标准申请列戟,希望自己也获一套。但是柳彧却说“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阁又施!”

柳彧的言下之意就是高弘德虽为应国公,可他本人没有丝毫功绩,而且一处府第只能列一套列戟、高氏父子又没有分家,高盛道的申请不合理。于是高盛道的申请没有获得批准。现如今,高盛道官居太仆寺左少卿,掌乘黄、车府二署,不过皇帝如果没有出巡,他都很清闲。

高颎此刻一眼看去,看到的是一幅家庭和满、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温馨画面。

然而他却很是不爽:老子在外头累死累活的,一天不知道干多少事、受了多少气;可你们倒好,一个二个吃香的喝辣的、优哉游哉的。

宇文氏一见高颎进来,连忙起身施礼:“阿郎!”

子女们也都起身喊了一声,然后各忙各的。

高颎脸黑如墨的“嗯”一声,训斥起了女儿:“你好歹也是也是我的女儿,焉能像个下人这般?丢人!”

“哦!”高灵被老父亲教训一通,却没有丝毫畏惧。宇文氏却是白了丈夫一眼:“你在外头受了气,回家却拿儿女撒气,成什么话?”

高颎面色更差了,心头的火气一下子就冒了出来。他气呼呼的坐了下来,旁边的长媳立即给他倒了一杯茶,恭声道:“阿耶请用茶。”

“嗯!”高颎应了一声,向长子训道:“伱媳妇被指使得像个小丫鬟似一般,你也不管上一管?”

高弘德目光从书本移到父亲的脸上,不以为然的说道:“她自己乐意、大家也不想外人下手打搅,这不很好吗?再说了,这是我们家的传统,有什么好管的?”

高颎听得差点气晕了过去。

宇文氏眼看着老头子今天很是反常,关切问道:“阿郎,是不是在议事堂受谁的气了?”

闻言,儿女和儿媳们都放下手上“工作”,目光看向了黑着脸的高颎。

高颎有了些许温暖,说道:“没有什么,就是感到烦躁。”

高灵上前,关切的询问道:“阿耶近来可是压力大了?”

“确是如此!”高颎点了点头,长叹道:“我以往处理政务之时,即便是不眠不休,那也是精神饱满、旅客无差错。率军作战时,即便是几天几夜没有休息,可一旦听到战鼓和号角声,也能用最佳状态作战。可是现在精力大不如前,总觉得事事不顺心、人人不顺眼。”

这才是他今天无缘无故烦躁的主要原因:今年雪后,雨水充沛,按说春耕无忧才是,然而太史监那些钻研天文历法的“智者”却给大隋君臣一个十分揪心的推断,他们都说今年将是一个暴雨不断的年景,现在的雨水只不过一个特大暴雨的征兆、前锋。

如是别人这么说,或许可以断定为危言耸听;然而太史令庾质和太史监章仇太翼经过不断推断之后,也是这么说。这两人的言论等于是权威之言;尤其是章仇太翼,他的推论无一不准、从未出现偏差。假如今年发生特大暴雨、发生特大洪涝灾害,真不知有多少百姓在灾情中受灾、死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除了太史监对于天象的预测以外,另外还有几桩事,也让高颎十分焦虑:一是当下的陇西李氏的案件;二是军府撤并。

三是狗一样的苏威借着李氏与突厥走私一案,竟然提出了一项修长城的议案,他建议朝廷沿着边境线修条东起带方郡、西至且末郡的万里长城,这要是修起来,真不知要花费多少财力、人力。

作为建隋元老之一、议事党的宰相之一、尚书省右仆射,高颎听了这种言论、这些议案、皇帝模棱两可的态度,怎么可能不忧心忡忡、夙夜难寐?

听了高颎之言,高弘德忍不住劝道:“朝廷执行‘四格八法’的用人制度,父亲今年是六十八岁的高龄,从年纪上说,已是应当归隐的年龄。既然做得不顺心,干脆辞官归隐算了,这般一来,也全了一辈子的英名。”

高盛道瞥了弟弟一眼,不悦的说道:“阿耶身兼要职,乃是圣人和朝廷不可或缺的膀臂,岂能说辞官就辞官?此言万万不可再提!”

高弘德虽然没有当官,可他听了此言,毫不客气的拆穿了兄长的用心所在:“说来说去,兄长还是希望阿耶继续执掌朝堂,好让‘我们’有棵大树可依。”

高盛道顿时脸色发烫、无言以对,他的确怀有私心,希望父亲继续当官下去,好让他有大树可依、得以更进一步。

高弘德见兄长默然,目光看向了父亲,接着又说道:“阿耶已然年迈,归隐这天终究会来,且还不远。与其等到油尽灯枯之时不得不放手,倒不如主动卸下如山政务、留下一个君臣相当、急流涌退的万世美名。而且阿耶文武双全、足智多谋,佐明君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强盛王朝。亘古以来,没有几人能及。如果辞去官职,以毕生才学来教育族中子弟,可谓是一举多得。”

高颎听得动心了,到了他这个年纪、地位、人生境界,早已把权力、名誉、金钱看淡了。他在乎的是朝廷能否圆满运转、老百姓能否过上好日子、两朝皇帝沉甸甸的信任。

而且他从出仕至今,从来没有清闲过,年轻体壮之时也曾因为位高权重而沾沾自喜,可是自从仁寿年间开始,他就经常感到力不从心,修通济渠时,那庞大压力、繁琐事务压迫得他彻夜难眠、几近崩溃。

其根本原因便是精力不足、力不从心。如果自己主动退下、给新人让路。到时候做一做学问、教一教族中子弟,闲来与好友品茗饮酒、赏月吟风,那也不负此生了;如果恋栈不去,反而不美。

想到此处,高颎不禁长叹一声,说道:“事实上,我已经了辞了好几次,可是圣人每次都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大隋离不开我,希望我继续为国出力。若是再次请辞,无论是从情面上、还是政事上说,估计圣人还是不会允准。”

停顿了一下,高颎看了众人一眼,苦笑着说道:“明知如此,我要是再一次向圣人请辞,那就显得很矫情、很过分了。休要说别人看不过去,便是我自己都会感到自在。”

“既然圣人这等信重,阿耶今日为何忧心忡忡、怏怏不乐?”高灵关心的问道。

“还不是苏威,他今天提了一个极其荒谬的议案,然而圣人听了苏威的议案和怂恿以后,似乎动了心……”这里也没有外人,事情也不是什么机密之事,高颎索性把修长城的提议说了一遍。

老三高表仁闻言,不解的说道:“阿耶,自秦以来,长城一直是防御北方铁骑的有效军事工事;在我大隋漫长边境线上,先帝时期修建的巍巍长城也是突厥骑兵难以逾越的障碍,如果朝廷循序渐进的沿着边境修上一道,也能有效抵御域外之敌。”

“小儿之见!”高颎冷哼一声,说道:“自古以来,长城就拦不了敌人入冠中原的步伐。长城只不过是让守军占据了防御优势而已,若是想将之全部发挥作用,每段都要部署足够的兵力,但这根本就不可能。既然是不可能,北方骑兵只要摧毁某段兵力空虚的长城以后,就能长驱直入。故而,能否抵御敌军的关键不是长城,而是中原内部强大、清廉;如果中原王朝不是强大和廉洁的王朝,守御长城的将军和官府面临敌军来犯之时,往往会引域外之军入境,使那看着很坚固的长城形同虚设。”

批判了长城,高颎又说道:“再看我大隋初期那几场决定未来走势的战争,我大隋之所以获得最终的胜利,完全就是皇帝英明、将领指挥得当、将士们顽强、百姓同仇敌忾。与长城没有半点关系。所以朝廷只要加固边境那些重要的边防要塞即可,剩下的钱财可以用来建设国内、改善民生、加强军队的训练……根本就没必要去修那劳民伤财、毫无作用的万里长城。”

高表仁顿时不说话了,倒不是他畏惧父亲权威,而是父亲言之在理。就拿凉州北方来说,其实是没有长城的,然而突厥人愣是不敢越过杨集在突厥境内划下的长百里的“无人区”、“非军事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偶尔有牧民进入那“无人区”放牧,其部落也在第一时间备上厚礼,小心翼翼的边军赔礼道歉。所以有无长城当真不重要、与没必要修,关键还是在于自身强大与否。

默然半晌,他向高颎说道:“诚如父亲所说,我大隋就是当今天下最为强悍、最为霸道的存在。即便要修长城,那也是畏隋如虎的域外之敌,而不是大隋。”

“正是如此。”高颎点了点头,叹息道:“然而,苏威能说会道,实在是太会糊弄人了,我根本就说不过他。”

见父亲愤愤不平、郁气难消,高灵目光闪闪,换了一方式道:“阿耶,古往今来明君辈出,然而论起当今圣人,也当得上‘仁’字一字,您觉得如何?”

高颎愣了一下,随即说道:“圣人登基至今,向来是有功者赏、有过者罚,他虽然有个‘抄家皇帝’恶名,可这种话的说的人,皆是横行霸道、贪赃枉法、鱼肉百姓的罪人,然而圣人面对百姓之时,却是爱民如子、仁义爱民,其仁厚之名,当之无愧。即便是最为挑剔的人,也不能否认圣人对百姓的宽厚大度。”

“既然圣人对百姓宽厚大度,而苏相也不过是提出议案而已,又没有正式实施下去,阿耶又有什么好担心的?”高灵顿了一顿,又说道:“再说了,卫王也是一个崇尚进攻的人,想来也不会赞成修这长城的。到时候,一起反对不就得了?”

高颎闻言默然,他觉得自己真该辞职了:现在连女儿看得出这些问题,而自己竟然糊涂了。

过了半晌,他长叹一声道:“也不知卫王到了何处,若是回到东/京,洛阳想必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不过,我很期待。”

圣人不太喜欢胡乱宰人,可是杨集却不会介意这结,他回来以的,势必劝说圣人对陇西李氏大开杀戒。

不过哪怕是杀光了,高颎也认为合情合理,只因治国之道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赏罚分明”,假如连犯下里通里敌外的大罪的人都不能处以极刑,又如何震慑屑小、如何安天下?

所以,他很期待。

看了父亲一眼,高灵暗自一叹:她的父亲刚正不阿、讷于言辞,是一个只会做而不会说的人,其口才和说话技巧远不如能说会道的苏威、裴矩、萧玚等人;他每每劝谏之时,总是犯颜直谏,最终劝谏的目的非但未曾达到,反而惹来皇帝不快。

若是久了,这可如何是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