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977章:怒怼腐儒

大隋主沉浮 第977章:怒怼腐儒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9:04 来源:笔趣阁

听到杨集将慕容思廉和慕容思贤调回张掖听用,慕容三藏百感交集:他的孙儿要是平平无奇的庸才,他没有丝毫心理负担,可兄弟二人明明才华横溢、明明有功于江山社稷,却因为人言可畏的缘故,遭到他“恶意”打压;如果说他说不心疼、说不愧疚、说不压抑,那都是骗人的。

一经杨集这么安排,慕容三藏心中的愧疚荡然无存,他定下心神,向杨集询问道:“大王,我等准备明日就去述职,其他人比较简单,各自去寻对应的部司即可。我与张通判比较麻烦,究竟去尚书省主官邸呢?还是对应的部司?”

这个比较麻烦的问题,中枢还没有专门接管州级几大巨头的部门;尤其是通判,此职既管政、又管律法和纠察官员,说它属于哪个部门都行,说它不是哪个部门也没错。杨集想了想,说道:“你去尚书省找左仆射,张通判去御史台好了。”

“喏!”慕容三藏、张定和应了下来。

“大王,我们也听说陈氏的事了。”慕容三藏目光看向杨集,有些苦恼的问道:“我即将接下尚书左丞之职,对这些一点不了解,却又避不开此案,不知你是怎么考虑的?我又应该怎么做?”

“陈氏以及涉案主犯比较简单,只需依谋反罪办事就是了。关键是此案将会有许多南方世家、许多官员遭殃。”杨集见四周没有闲杂人在,于是加以解释,以便大家有个心理准备:“北方各大派系早就对富庶的南方垂涎三尺,有这大好机会,他们肯定默契的对付南方士族、拿下南方系官员。”

“南方士族看似比较弱小,但是他们割据南方数百年,底蕴并不差,面对北方派系压制之时,他们会自然而然的团结起来。而北方派系多,每个派系都是桀骜不驯,各有自己的想法,他们虽然有默契,却不可能全心全力配合,再加上圣人不会让南方士族覆灭,所以他们再怎么攻击,也拿不了多少职位,分下来,那就更少了。一旦南方士族软了下来、圣人出面制止,北方各大派系为了不多的职位,一定相互拆台、相互斗将起来。”

“而出身于各大派系的官员嘛,绝大多数都不干净,像慕容公这么干净的,根本没有几个。所以只要逮住一个,就能拉出一帮,而拉出的官员越多,空出的职位就越多、各大派系分到的也越多。”

杨集酒意上涌、雅兴浓,又见众人面面相觑,开始得意洋洋的胡说八道起来:“你们还别不信,造字的贤人就是因为官员上吃朝廷、下吃百姓,所以才把‘官’这个字设计成两个口、两张嘴;上面之的‘宀’,则是代表官员上头有一个人、或一个势力把他保护得死死的,让他、使他放心大胆去上吃朝廷、下吃百姓。若不然,哪有‘官’这个字?就拿我来说,我虽然没有吃朝廷和百姓,但我就是因为上头有一个人当坚不可摧的铠甲,才敢这么嚣张。”

“‘吏’字也差不多;吏在地方上是说一不二、一言堂的大人物,他只听上官说的话,谁敢不听反对上官的话,那些污吏恶吏就把他给‘X’了。另外还有‘史’字,代表的是历史由胜利者说、写,谁敢不按照胜者说、写,杀了。所以我特别佩服造字的贤人……”

众人明明知道杨集胡说八道、胡乱拆字,然而无从反驳,只因……好像真的是这么一回事。

“不是不信!因为我上头也是有人当坚不可摧的铠甲,所以有胆子卡死丝绸之路十多年。然而问题的关键不是这个……”张和定有些受不了杨集的跳脱和坦率,他顺势说了一番以后,把话题重新扶正:“关键是我们这帮上头有人的人,该怎么做?要不要争一争?”

“不争,也不能争了。”杨集被张定和打断拆字游戏,也不生气,他神情严肃的说道:“圣人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让他们狗咬狗,我们不能去争!”

“是啊!”杜如晦呼了一口气,沉声说道:“我们占了整个凉州,以及交州和幽州、冀州的一部分,甚至安东都护府也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巩固现有成果、夯实根基。一味盲目求大,纯粹是自取灭亡。”

张定和以下,诸人纷纷颔首赞同——都这么强悍了,若是再争,圣人怎么想?

下了“不争”、“不能争”的定断,又见卫王系几大主力都赞成,杨集不再说争不争的问题,而是说道:“南方百姓与北方百姓其实没有什么分别,衣食无忧之后,所求所要无非老有所养、幼有所学。然而南方士族为了确实他们高高在上的生活,不断的将北方人妖魔化,宣扬仇恨思想;而百姓们接触外界的方式不多、思维比较单纯,便在人云亦云之下,相信了,于是又衍生出各种说法。”

“正是有了民心基础、百姓拥护,所以南方士族在南方各郡县,仍旧是土皇帝,朝廷任命之官到了南方,也不得不听他们的,否则,南方士族能够叫他们死在所谓的獠人之手。”

“以圣人之意,借这次谋反案,对据地而自立的南方士族进行清洗、掌控。不过扫平施政的最大障碍,但并不意味要将一些郁郁不得志的南方士子拒之门外。所以适可而止的目的,是打破阻碍施政势力组成的顽固壁垒,释放出那些想走出来、却不能出不敢出的的力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众人默然点头,他们已经明白杨集的意思了,那就是先让南北双方中大派系斗下去。而卫王系在办案过程中,公事公办。

等到办完案件,则是站在圣人的立场之上,支持比较弱势的南方士族,以免南北双方之争影响到普通群体,动摇大隋王朝的统治。

夜色渐深,太学的大门已经关闭,整个太学都很十分安静,。只有住宿区灯光明亮,很多学士还在挑灯夜读,与室友朋友探讨典籍经义。

教习住宅区的一栋雅舍的正堂也同样点着灯,正中坐着一名年老文士,此老须发俱白,身穿一袭洗得发白的麻布袍子,从他眉目之间还能看到年轻时的风采。

老者名叫徐仪,乃是南方大名鼎鼎的经学大师、文坛巨匠。其父是梁朝和陈朝时期的名臣除陵。

徐陵少能属文、博文好学、精通老庄、旁涉佛道;时间进入陈朝以后,加散骑常侍,历任五兵尚书、御史中丞、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迁左仆射、左光禄大夫、太子少傅等职。

陈宣帝在位期间,徐陵多次出使北方。当徐陵看到强大的北齐也被北周打得节节败退,明白南陈如果再偏安一隅,迟早为了北周所灭,便在北齐和北周交锋之时、主张北伐。后来陈朝廷决定北伐统帅人选时,也是他否定了许多人推举的淳于量、独力推荐名将吴明彻担纲,事实证明他的正确。皇帝曾多次赞扬他独具慧眼、知人善任。而他在文艺上也是成就斐然,便是在北方文坛,也认可他是文学字、诗人、书法家,其所编选的上承汉魏、下迄梁代的诗歌总集《玉台新咏》,更是影响重大、意义深远。

徐仪在政治上的成就虽然远远不如其父,却也凭个人之能,成为南方大名鼎鼎的一代文宗、书法和丹青圣手。

他的下首是一名身穿月白色僧衣的中年僧人;这名僧人法号叫释智永,本姓王,乃是王羲之的七世孙。他眉宇清朗、丰神如玉;其神情之温文、气度之潇洒,更是让他具有“儒僧”的神采。

释智永早年出家为僧,每天雄鸡报晓即起床,磨上一大盘墨,然后临摹王羲之的字帖,从未间断。据说他用废的毛笔装满了五大竹簏、埋在地下,被人雅称为“退笔冢”。而求字的人太多,以至于木门槛磨穿了,他只能用铁将门槛包起来,故而人们戏称“铁门槛”。

时至今日,释智永亦是成了名扬天下的书法名家,他写出来的楷书、草书,极具先祖王羲之风采。

厅堂之内除了两人以外,还有几名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中年文士。而大隋宰相、驸马萧玚也在其中,他身着文士装,以晚辈的身份坐在下首。

萧玚此番前来拜访徐仪、释智永等南方文豪:一来是奉杨广之命,劝说徐仪,让他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抨击朝政、抨击杨广和北方人。二来是希望徐仪在朝廷清洗南陈余孽的时候,能够客观的就事论事,而不是偏执的说北方人针对南方人。三来是希望徐仪闭嘴以后,再宣扬有利于南北团结的声音;以徐仪南方文坛领袖的身份和名望,如果放下成见说话,定能影响南方文坛,使大家能够冷静和理智的看待历史、看待朝廷。

但是徐仪中“血统论”的毒太深,他对北方人怀有极深的偏见,固执己见的认为真正汉人在南方,北方汉胡杂居数百年,北方汉人和北方士族的血统早已不再纯正。并且还说大隋王朝和五胡十六国、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胡人王朝。

天下分裂数百年、政权兴亡轮番更迭的历史,更是让徐仪形成一个“分裂定律”,那就是“胡人”为主的大隋也不过是暂时统一,用不了多久又会分裂成群雄并立、群雄割据的乱世;到时候,血统纯正的汉人必将重新执掌天下。

萧玚的脾气是出了名的好,此刻有求于人,更是低声下气的,然而无论是说好话、还是摆道理,徐仪全然不听;偏生他不怕死、名气大,一人足以影响整个南方士林;要是来硬的,那更不行。

渐渐的,萧玚也失去了耐心,他向徐仪说道:“正统的汉人也是由古之各族组成;传承至今,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那些以纯正血统自居的人,看似是真的;但只要往其祖上和母族捊上一捊,就会发现他们属于最不纯正的存在。”

“因为他们在传承数百上千年的时间之内,出于政治和权利的需要,不断和拥有各种胡人血统的家族联姻、不断与撩人联姻;使其血脉和各族早已融为一体,难分你我。现如今,最不纯正的人,竟然以最正宗汉人自居,这不仅是世上最可笑的笑话,而且还是想当……还是自欺欺人。”

否定了血统论,萧玚问道:“徐公眼中,我萧家早已不再纯正,可是徐公扪心自问一下,徐家血脉还纯正吗?”

徐仪顿口无言,无从应答。因为他家也是杂得不能再杂了。

见其无从争辩,萧玚接着又说道:“既然血脉和血统都不纯正,所以我认为汉人是否正宗,拼的不是血统,而是文化和文明。谁能以汉文化传家、谁能尊汉文明为首,谁就是汉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先帝与圣人比南北朝任何皇帝都重视汉学,先帝办学、圣人复学,所推内容是汉学、所用礼仪是汉礼。而且还以严法禁胡风、复汉礼,重新使汉学汉礼为天下正宗。谁能说什么他们是胡人的皇帝?谁能否定他们在推广汉学方面所取得的功绩?而宋、齐、梁、陈各朝皇帝,又有谁比他们做得好?又有谁这么用心?”

徐仪和释智永等人闻言,无从应答。凭良心说,宋、齐、梁、陈那些皇帝在推广汉学方面,真的没有办法和杨坚杨广比。而陈叔宝虽然是个才艺过人的皇帝,写出很多诗篇、文章,可他只是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欢的事儿,百姓究竟是学汉还是学胡,他统统不在意、统统不管。

过了半晌,徐仪皱眉道:“我知道自己的作为,没有任何一名帝王能够忍受得了,但是我有我的坚持和立场。我不喜荣华富贵、只求教书育人、只谈经典文籍。眼中心上只有陈朝,余者尽皆不放在心上。萧相请回吧!”

萧玚看了徐仪一眼,不客气的说道:“徐公品行高洁,晚辈自承不如。你说我们萧家热衷名利、贪生怕死,我也不介意;你坚持己见,我管不了。你要为陈朝尽忠,大可尽忠便是。可是你不该听到掐头去尾的流言蜚语以后,便不分青红皂白的胡乱抨击圣人、抨击朝政。徐公若是真的一心教学、不问世事,为何出来抨击朝廷、抨击圣人?”

徐仪愣了老半天,这才有些艰难的说道:“老朽十分认同卫王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焉能坐视不管?”

萧玚愤然起身,厉声质问道:“徐公!您眼中心上的陈朝早亡了,陈氏子弟也将彻彻底底灭亡,请问这个‘血统不正’、‘胡化严重’的天下是兴是亡,与您有何干系?你知道你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一番言论影响了多少人吗?你知道受你影响的学子及其家人都会死吗?你知道你会害死多少人吗?”

“我与你说,你说的那些不当言论,已然风传整个南方士林,南方士族、南方学子因为认可你、相信你,都在说、都在传你的谬论。而北方各大派系早有南下之心,他们这次一定借着陈氏谋反案,将那些宣扬不当言论的南方士子抹杀干净。”

萧玚目光冰冷的注视着徐仪,一字一顿的说道:“南方士族、学子,以及他们亲人,都会因为你而死、都会因为你而没有出头之日。徐家必然是首当其冲的存在。而你若是不做改变、继续人云亦云,不仅是整个南方的罪人,还是徐家灭族亡种的祸根。”

说到这里,他向释智永等人拱手一礼:“诸公,徐公已经没救了,诸公若是不想成为南方、家族的罪人,最好还是早日离开为妙。晚辈言尽于此,告辞!”

说完,他便大步走出大门、扬长而去。

一时间,厅堂之内顿时鸦雀无声。释智永这个出家人听了萧玚最后这番话,都感到忐忑不安,更别说是其他人了。而徐仪早已颓然坐倒在席位之上,默默的反思着。

释智永默然半晌,向徐仪说道:“萧相之言虽然不中听,可字字句句皆在理。”

一名来自江东陆氏的老首叹息一声,附和道:“吾等虽不畏死,然影响太大、后果太严重了。”

过了许久许久,徐仪长叹一声,他神情惨然的看着释智永等人、追悔莫及的怆然道:“诸位,老朽真的没有想到自己影响这么大,会有这么多人听我的话!更不知道一番言论,会导致整个南方士族、学子都会受到影响。早知如此,就应该一心授课、一心做学问,而不是议政、言政。”

言中悔意,尽显无疑。

“事情还没有到最可怕的那一步,还能弥补的。”另一人亦是说道:“徐兄,萧家居于皇帝和南方士族之间,不断为南方士族说话;南方士族这才得以慢慢步入大隋王朝中枢、地方。他们虽是为己,然而整个南方受其恩惠,故而萧家于南方而言,亦是功不可没。吾等不应以个人喜恶而谩骂他们。萧相此番前来,既是为己,也是为南方士族。”

看到这一幕,徐仪苦笑一声:“也罢,明天我便登门谢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