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992章:鲸吞还是蚕食?

大隋主沉浮 第992章:鲸吞还是蚕食?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9:04 来源:笔趣阁

下午申时六刻,一身是汗的杨集终于来到文思殿。作为最后到达的人,他并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安安静静的坐到自己的位子之上,默默的聆听。

“卫王刚到,不知发生了何事。那我再说一说。”杨广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汤,徐徐的说道:“阿史那咄苾被他的兄长册封为颉利可汗、我大隋也因此册封他为颉利可汗,可他现在不认其兄赐予的封号,只认我大隋的封号,他背叛始毕可汗而自立之心,已经昭然若揭。而且再一次派遣赵德言押送大量贡品来朝。”

“赵德言到洛阳了?”杨集近来没有留意东/突厥,此番又来得急,并不知东/突厥三兄弟的事情;不过正如杨广说所这般,颉利可汗自立之心已经昭然若揭,而三国鼎立之势,即将在东/突厥上演。

东西突厥的事情竟然凑到了一块,这倒真是太巧了。

“未曾。”杨广摇了摇头,说道:“并州刺史独孤楷来信,说是赵德言的队伍已经雁门郡,即将进入了楼烦郡,从时间上说,此时应该快到太原郡了。”

杨集随口又问了一句:“赵德言此来,是为了什么?”

高颎见杨广没有说话的意思,便接过了话头,微笑道:“大王,对方没有说真实来意,不过我们方才分析了一下,认为颉利可汗此番遣使来的目的有二:一方面是想在政治上获得与始毕、处罗平等;在经济和军事上,想要从大隋手上获得武器装备等战略物资。另外一方面,则是东/突厥的局势已经十分微妙。”

“微妙?这又何解?”杨集问道

高颎解释道:“东/突厥是大隋王朝从无到有扶立起来的势力,有些、有些类似大王说过的自治区、国中之国,启民可汗在世之时,每年都像朝集使一样入朝朝贺述职、报告东/突厥一年来的情况。所以它和新罗、百济、西突厥、西域各国、南室韦、北室韦等附属势力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而且从理论上说,始毕可汗继位之初就要亲自入京朝拜、接受圣人的正式册封。但是始毕可汗野心勃勃、满怀雄心壮志,一直想要与大隋平起平坐;当圣人册封阿史那俟利弗设为处罗可汗、册封阿史那咄苾为颉利可汗、册封阿史那叱吉设为突利可汗。他不仅对大隋不满,还担心大隋借机扣押了自己,故而只是象征性的遣使入朝通报一声。”

“颉利可汗这是获得大隋册封以后,第一时间派赵德言入朝面圣,其必然是希望大隋像支持他父亲那样、全力支持他。而需求越大,他的地盘又与大隋接壤,那就更应该亲自前来觐见才对;但是颉利可汗并没有来,这就意味着阿史那三兄弟此时非常微妙,颉利可汗极可能担心他入隋之后,始毕可汗先对他下手。”

杨集恍然大悟,拱手道:“我明白了,多谢高相!”

高颎欠了欠身,说道:“大王客气了。”

杨广见高颎说完了,这才不紧不慢的向杨集说道:“大概情况就是这样,卫王你认为我们应当如何?”

杨集闻言,不禁摇了摇头:“你们都分析得这么透彻,不可能没有对应之策,哪里用得着我来献丑啊!”

杨广哈哈一笑,说道:“哈哈,看来你还有一点点自知之明。不过你也不必妄自菲薄,虽然智谋没有多少,可是论起打仗,你还是马马虎虎的。”

众人:“……”

这还叫马马虎虎?如果再强一点点,四周哪有活路可言?

似贬实褒的“损”了一下杨集,杨广悠然道:“为了表示大隋热情好客,我们决定让高相和宇文尚书、史鸿胪寺卿前往并州,迎接颉利可汗的使者。”

“这也未免太看得起……”杨集说到这儿,忽然愣住了,随即双眼发亮的改口道:“这隆重的礼仪,是做给始毕可汗看吧?”

“就知道瞒不过你。”杨广呵呵一笑,欣然点头道:“东/突厥局势十分微妙,目前从实力上说,顺势上位的始毕最强、处罗次之、颉利最弱。然而阿史那三兄弟都怕交战正酣之际,被第三人从背后袭击自己,故而各有顾虑、迟迟打不起来。”

“我们看着都替那几兄弟着急,便决定给予颉利使者隆重的礼遇。始毕担心颉利获得我大隋支持之后,成为他的心腹大患,一定会率先打破僵局,先以雷霆万钧之势对最弱颉利下手。只要他俩打起来,处罗即便不用我们去怂恿,也会从北方率军南下,攻打始毕。”

“阳谋,无法化解。”杨集懂了。

这是针对始毕可汗的可耻的阳谋,始毕夹在北处罗、南颉利的中间,若他不先下手为强;获得大隋支持的颉利壮大以后,就算没有主动出击,也会分走他一半左右的兵力。到时候,他的处境更加不妙。所以他唯一的办法就是趁处罗还在整顿之际,先对比较弱小的颉利下手。

“确实是阳谋!”杨广笑了起来:“本来,我们打算让蜀王用亲王的身份代表皇族去迎接,可是有些过了。未免过犹不及,便打消了这个决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刚刚收到了一份来凉州的急报,趁大家都在,我且说一说西突厥的变化。”杨集见他们将东/突厥这边安排妥当,便不再多问,而是说起了西突厥之事。

将西突厥的情况介绍完毕,最后向杨广说道:“圣人,高昌国国小民寡,国王麴伯雅慑于射匮可汗yín威,自感无力守住汉土,决定除去国号,无条件的并入大隋;并且请我朝廷尽快派人接管,以免落入贼手。”

刹那之间,大殿为之一静,唯有杨集的余音在袅袅回荡。

杨广和十多名重臣难以置信的看着杨集。

这怎么可能?

“果真?”裴矩率先反应了过来,他不久前因为边贸之事,还专门去张掖走访了一趟,他从西方的胡商口中得知杨集在西方凶名赫赫,现在甭说是西域那些小国了,便是桀骜不驯的西突厥各部也是畏之如虎,所以麴伯雅有此决定,似乎也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不假!”杨集点了点头,说道:“麴伯雅有此决定其实一点都不意外:一是我刚刚说的那些外敌原因。二是高昌百姓多数是汉人、汉人后裔,虽然很多百姓的血脉和相貌胡化了,可是他们的文化信仰与汉人无异,至今还以汉人自居、以身为汉人为荣;而麴伯雅对于汉文化的向往和推广更是不遗余力,他继承王位之初,突厥汗国令高昌国依附突厥风俗,穿胡服、留胡人的发髻,但是麴伯雅死活不从,最终在突厥多方施压下,不得不暂时屈从,等到突厥势衰,便下令全国解开辫子,重新穿上中原服饰、执汉家之礼、说汉语,所以全国上下亲近大隋。”

“三是高昌被我们渗透得十分严重,而亲近大隋的百姓们见到大隋繁荣富强、西州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是做梦都想成为大隋子民,做梦都想早日过上美好的日子。”

“大势如此、人心如此,而麴伯雅既害怕我们出兵、又指挥不了国内军队和臣民,还担心阚氏、张氏、马氏砍了他,越来越觉得当国王没意思了。于是时不时跑到张掖居住一段时间,久而久之,便成了‘乐不思蜀’的刘禅。此时受强大的外敌一逼,索性就投降了。”

一听杨集这么解释,众人顿时恍然大悟。

“照大王这么说来,完全就是在意料之中、大势所趋了。麴伯雅除了自觉并入大隋以外,别无选择。”裴矩沉吟半晌,又点拨杨广一般的笑着说道:“他认为他虽然失去了国王之名,然而得到的,或许更多。因为作为第一个举国来降的国王,我大隋需要以他来当楷模,继而影响其他国家,如果亏待了他,西域各国就会抱以异样了。”

“裴相所言极是,确实不能亏待他。”杨广心领神会的笑了起来,他对于这个并不感兴趣,也不会吝惜封赏,他在乎的是大隋帝国能否开疆辟土、在乎的是纳入大隋版图的国土能否长治久安。

思忖片刻,沉声说道:“赐封麴伯雅为左光禄大夫、归德将军秘书少监,加封爵弁(biàn)国公。赏金万两、银万两、珍珠十斛、蜀锦两千匹、缣千段、国公府邸一座。另外为表示朝廷的重视,蜀王为正使、礼部侍郎韦卿为副使,带队前去高昌颁旨、受降。”

“臣遵命!”杨秀和韦世康起身应命。

杨广示意他们坐下,向杨集说道:“高昌是沟通东西的交通枢纽,亦是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既然并入大隋版图,我们务必要将之打造成西行的桥头堡、西行的后勤重地。卫王,你对西域最为熟悉,你认为朝廷如何安置高昌这片国土比较稳当?”

“高昌虽是战略要冲,可它西北是泥撅处罗可汗、西方是焉耆和龟兹,西南分别是射匮可汗、契苾歌愣。它的军事压力极重。而西突厥又一直在打,我大隋至少要驻军两万方能应对一切变化。”杨集大致的介绍了下军事,接着说道:“高昌的面积并不大,可以将之并入西州,使其成为一体,郡治便设在高昌城,为了消除高昌印迹,可更名为西州城。”

“并成西州郡以后,如果让它现在这般受凉州州牧府管辖,那么性质上和以前没有变化。比较的激进的方法,则是以西州和伊吾、庭州为基础,恢复西域都护府,确保大隋王朝在军事上控制西域、震慑西突厥。”

开疆拓土是杨广梦寐以求之事,而超越秦皇汉武隋文、让大隋军旗走得更远更是他的毕生之志,此时听到“西域都护府”这个名字,杨广理想的火焰霎时熊熊燃烧,不过他还是向杨集问道:“那你比较倾向哪一种?”

杨集说道:“我见到西突厥打得不可开交,而西域各国人人自危,希望大隋出面干涉,我认为此乃进军西域的大好良机,于是倾向恢复西域都护府。可是高昌主动并入大隋之后,我改变了想法。”

杨广又问道:“却是为何?”

杨集答道:“西域都护府是一个充满进攻性的名字,对于一些西域国家来说,堪称是噩梦。现在恢复此名、或者用上‘都护府’的名号,都会引起西域各国反感和警惕,甚至连西突厥各部也有可能因为这个名字的出现,走向和解。所以我认为设郡县即可,而在军事上、兵力上的部署,与恢复西域都护府并没有区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样的好处是西域各国不会反感大隋,西突厥各部的战斗仍旧进行下去;当战火席卷到西域各国之时,各国定然像麴伯雅这样,求着并入大隋。求着并入的效果、与强势入境的效果比起来,有如云泥之判。”

停顿了一下,杨集又补充道:“蚕食看似成效慢,却利于日后的统治和治理;鲸吞占领的速度是很快,可后患也大。再说了,现在西突厥打得正凶,如果我们把战火引到西域各国身上,他们求着并入的时间,也不会太晚。”

帝国虽有极壁,可是以大隋当前的国力、人口来说,实际占领沟通东西的西域各国根本就不成问题。至于再远的无力实控的地方,既能用来当练兵场、武人晋升的功绩,又可拿来当韭菜来割。

“诸公对卫王之言,有何看法?”杨广虎目环视群臣,沉声询问。

殿内大佬们只听得满嘴苦涩,杨集把利弊分析得这么清楚、这么详细,还能有什么看法?

“卫王蚕食之法不急不缓,老臣深为赞同。”

“老臣附议!”

“臣附议!”

这个时候,哪怕心中再不爽杨集的人也得拼命压制住,如果明知是对的,还要去无理取闹的反对,不仅官位不保,甚至还会落下嫉贤妒能的奸佞之恶名。

这又何苦来哉?

杨广缓缓点头,向杨集说道:“既然如此,那就令凉州州牧府尽快将新的西州郡建立方案拟上来。”

“喏!”杨集应了一声。

杨广显得很兴奋,又说道:“驻军的建议,也准奏了。不过主将人选,不会是你吧?”

杨集叹息一声,神情惆怅的说道:“我倒是想啊!可我明明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也不知道异族为何那么怕我。如果我真的坐镇西州郡,估计西突厥全部不打了。”

众人:“……”

杨广左看看右看看、上看看下看看,越看越不顺眼,若不是要在外人面前保持帝王风度,非要上去狠踹几脚不可。过了良久,他才没好气的问道:“那你就说一说,谁是天生神力的盖世猛将?”

杨集说道:“裴行俨、薛仁杲。”

“裴行俨文武双全,我能理解;但你那个傻徒弟傻乎乎的,他行吗?”“薛仁杲”这个名字让杨广听得直想挠头,他认识那个小家伙,也知道那个家伙的确是个天生神力的小将,但是好像有点不灵光、不正常。

“裴行俨可为帅,薛仁杲当先锋不成问题;而钱杰可为军司马、王均和高行文可为左右长史。”说着,杨集又补充道:“钱杰和王均、高行文在高句丽战役,立下大功,然而他们至今只是武散官、勋官,让他们去西州坐镇,既是人尽其才,朝廷又能补上欠下的‘债’。”

“准奏!”杨广应了下来,又说道:“东西突厥都出事了,大家务必将它们放在心上,该出使的,也要抓紧时间准备、出发。今天,就散了吧”

“臣遵命、臣告辞!”众人纷纷起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