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1001章:杨玄感在行动

大隋主沉浮 第1001章:杨玄感在行动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9:04 来源:笔趣阁

并州南北长、东西窄,东西两侧是连绵不断的山脉,中部又被大山分为定襄(大同)盆地、马邑(忻州)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河东盆地,所以并州的整体地形很像是乐器里的“葫芦丝”。而贯穿南北的汾水等河流则是通气、产生音律的葫芦和竹管,至于东边的太行八陉、西边流入黄河的左右走向河流,如同是竹管上的“孔”。

为了应对北方的东/突厥,以及作战任务,大隋王朝根据并州的地形形貌,将并州划成南北两大“战区”——系舟山以南的太原等郡为并州后勤重地;而系舟山以北的定襄和马邑、雁门、楼烦四郡,则是划为定襄道总管府。

定襄道总管是杨玄感,而杨广为了让他方便行事、不受地方文官掣肘,还任命他为定襄郡太守、总管。

杨玄感十分孝顺、不善外交博弈之道,再加上母亲和妻子的强势,一直给人很懦弱、很窝囊、很无主见的感觉。在他担任礼部尚书之时,更是把大隋外交搞得一塌糊涂、乱七八糟,导致每个人都大为惋惜,说杨家虎父犬子、杨素后继无人,甚至就连他本人也陷入了严重的自我怀疑之中。

可是杨玄感离开中枢,摆脱了家族和母亲、妻子的束缚之后,却是如鱼得水、如有神助一般,焕发出耀眼的光彩。他在短短的时间之内,愣是将贫瘠落后、战乱不断的并北四郡治理得井井有条,让人瞠目结舌、无法挑剔。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杨玄感变得越来越有主见、越来越自信了。他为了更好、更及时的应对阿史那三兄弟的内战,以及东/突厥战局变化,便上疏朝廷,将定襄道总管府从马邑郡善阳县搬到北方的定襄大利县。

定襄郡位于阴山以南;山之北则是广袤无垠的草原,由于此郡是边塞,且又地广人稀,故而全郡只有一个大利县。杨玄感走访全郡、详查地形,于是又在郡内的战略要地设下武川、白道、金河、卓资、原阳五个军镇。

东/突厥近来内战频频,杨玄感率领一万精锐进驻白道军镇,此镇的东北部是白道南隘的武川镇、西北部是金河军镇。从这里往西,则是雍州北部的榆林郡。他驻军于此,便是打算与榆林太守兼总管张长逊守望相助、连成一片,一同守御北方大地;以免突厥“乱兵”南下,破坏大隋北地的民生。

然而率军抵达白道军镇,杨玄感才知道张长逊先行一步,他已经率领六千精锐向西北进军,与五原太守兼总管刘大俱囤兵于大青山和狼山的隘口,一起威慑西北方的突厥南部汗庭。

闻得此讯,杨玄感却是没有感到一丝意外,毕竟张长逊也是出了名的镇边名将,若是东/突厥发生大战的时候,不作丝毫反应,那他便是严重的失职。

安顿好军队,杨玄感在军镇幢主赵怀义的引领之下,和定襄道检校副总管段达、长史唐俭、副将元务本和唐祎等人一同来到军镇官署。

一行人来不及吃上一口饭,便打开地图,商议军情。

眼见杨玄感对着地图久久不语,段达目光看向杨玄感,沉声问道:“总管,张太守离开了榆林郡,合兵一处的设想已然成空。我们究竟是北上、占领白道要道,还是与张、刘二人汇合?”

杨玄感默然半晌,摇头道:“我们哪儿都不去,就在白道镇养精蓄锐、休养生息。”

段达乃是北周朔州刺史段严之子,早在前朝便是杨坚亲兵统领之一,大隋建国后,因功迁为车骑将军,高智慧等人在南方谋反作乱之际,段达率领一万州兵乡勇,平定了两个郡的乱兵,后来又打败了汪文进几支精锐,因功加任开府。杨广继位后,加封段达为迁左翊卫将军,然而他跟着宇文述在关中军改之时,惹来了震惊全国的叛乱。

事后,段达被免去左翊卫将军之职,外放为定襄司马,当定襄总管府成立,杨广便加封他为检校副总管。他立功心切,此时提出来的两个选择,都是为了作战,无论杨玄感选择哪一个,都是打。

段达看到杨玄感没有出兵的打算,顿时就着急了。他未免白跑一趟,便拱手一礼,沉声向杨玄感施加压力:“总管,东/突厥战乱连连,始毕可汗无力南望。我要提醒总管——一旦我们坐山观虎斗、错失北上的良机,圣人定然会很不满,到时候,谁来承担圣人的雷霆之怒?”

杨玄感呵呵一笑。大家共事这么久,他焉能不知对方的心思?

目光看了“愤愤不平”的段达一眼,淡淡地说道:“段副总管,我也不甘心、也想立下不世功勋。可朝廷的策略是除强扶弱、以夷制夷,我大隋只需坐观其斗即可。如果我们贸然入局,引起阿史那三兄弟摒弃前嫌、共同抗隋,我们即便占了南部汗庭,那也是不仅无功、反而有大过。”

停顿了一下,又说道:“张太守之所以没有与我们通气、之所以仅仅占领至关重要的关隘,显然也是考虑到这些、显然也只是想要御敌于国门之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长史唐俭听了此话,亦是附和道:“总管言之极是,我们只需坚守门户,不许乱兵南方便是大功一件……”

“总管还不说话,哪轮到你说话了?”段达怫然不悦,粗暴的打断了唐俭,继续游说杨玄感:“总管,处罗可汗乃是我大隋持扶起来的弱者,此时他岌岌可危,若是被始毕可汗歼灭,我们如何向圣人交待?”

“砰”的一声响,杨玄感一巴掌拍在桌面上,目光冰冷的盯着段达:“你不过是检校副总管罢了,无论是品级还是实职,都不如唐长史高。你此刻藐视上司、无礼打断上司,竟然还有脸说出等话,你不觉得很可笑是你自己吗?”

段达顿时张口结舌、面红耳赤。

杨玄感瞪了他一眼,又向唐俭示意道:“唐长史,说说你的看法!”

唐俭是北齐左仆射唐邕之孙,他爽直豪迈、不循规矩,见杨玄感镇住了自私自利、倚老卖老的段老狗,心头大是畅快。他应了一声,拱手道:“总管,据说处罗可汗乃是得到卫王引荐,这才获得朝廷支持。其西方是大湖区,南方是武威和张掖、敦煌,凉州名将辈出,不可能不关注东/突厥这场内战。一旦处罗可汗势不可为,定然向凉州求助。凉州就算不会直接出兵参战,也会从休屠泽出兵,从南方牵制始毕可汗的兵力。”

“为今之计,我等应当向朝廷禀报突厥战况、派遣侦骑打探突厥的战况,并且与独孤刺史、张太守、刘太守、凉州保持联络。”

“总管,末将赞成唐长史的建议,不过我们自身也要做好万全准备,以免被骤然变化的局势打个措手不及。”元务本闻言附和。这位关陇贵族元氏子弟,一直和弘农杨氏的杨玄感不亲近,然而元氏家族的处境远不如当初,目前的战事又关系到大隋战略,倒也不至于恶意抬杠。

“元将军所言极是!”杨玄感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他取出了三支令箭,交给了担任亲兵统领的弟弟杨万顷:“立刻让大利县县丞刘政会将粮草辎重运往武川镇,以备不时之需;令马邑总管王智辩率领境内的郡兵、府兵进驻大利县,以做我军后援;令雁门太守吕玉派郡丞陈孝意进驻西陉关(雁门关)。”

“除此以外,以我的名义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将突厥大战的消息,分别传给朝廷、独孤刺史、张太守、刘太守、休屠泽守将,请各支边军保持密切联系,以便共同应当变故”

“末将遵命!”杨万顷行了礼,接令前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