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442章:越来越有意思了

大隋主沉浮 第442章:越来越有意思了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17:19:46 来源:笔趣阁

傍晚时分,豳州司马韦保峦带上亲兵,跟着杨集的信使行至豳州军军营,望着前方如同城堡一般的军营,他的目光不由得阴沉几分,暗自思忖道:“如果卫王要带京兵剿匪,多半还是要无功而返。”

同在一州为官,有些事情瞒得了上、却瞒不了下,豳州刺史王世郎、襄乐县县令辛泰等官员受桥山贼寇贿赂纵然再隐秘,但随着时间流逝,多多少少被身为州司马的韦保峦看出了门道,而他三次率领州兵剿匪、三次惨败的原因也是这个原因。

但王世郎是王德的后裔,因祖辈之功,到了隋朝还有一个修武郡公的爵位,而辛泰则是辛威的后裔,他们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家族;所以韦保峦在没有拿到确凿证据的情况下,纵然有一些‘只言片语’,却也不敢擅自上报,以免告人不成,自身遭殃。

一路来到杨集所在的左营第五营官署,正好看到赵弘安正在门口和几名气度不凡的侍卫说话,他连忙翻身上马,正要上前搭话,眼睛忽然大睁:他竟然看到了河间王世子杨庆、次子杨应;安德王三子杨续、四子杨演、五子杨钢;纳言杨达长孙杨知庆、次孙杨知运、三孙杨知亮;广平公主长子宇文协、次子宇文皛,此外,还有萧琮次子萧镌、萧璟之子萧鉴、萧氏子弟萧怀静、裴氏子弟裴行俨……

韦保峦是韦氏子弟、太子妃的兄长,他在出仕之前,与这些人多有接触,此番看到这些人皆是作侍卫打扮,心头不禁掀起惊涛骇浪。

正待上前,忽然觉得被一双锐利目光盯上,只见一名身穿二品武官英武少年,正坐在台阶上看着自己。

“卑职韦保峦见过将军。”豳州是中州,属于武官司体系的军司马为从五品上,韦保峦虽然不认识那名少年,但是对方身穿二品武官服,从级别上说,远远超过了他。更何况四周的“侍卫”非富即贵,此人的身份已经不问可知。

“韦司马免礼!”杨集站了起来,方才从赵弘安口中得知,韦保峦乃是韦孝宽的孙子、杨昭的大舅子,今年三十一岁。如今面对面了,才发现这位武将长得面容清朗、气度斐然,看起来比文官更像文官。

同时,杨集也知道刘迦论占据桥山之后,韦保峦连续三次率兵剿匪,连续三次都以失败告终。但是根据赵弘安透露出来的一些信息,杨集判断出这位司马被人坑了。

“不知这位将军如何称呼?”韦保峦拿捏不准杨集的身份,拱了拱手,直接就问了起来。

杨集拱了拱手:“我是杨集。”

韦保峦心头一凛,连忙再拜:“卑职参见卫王。”

杨集点了点头:“韦司马,我来豳州军军营,使命有二:首先是整理本营京兵;其次是清剿桥山贼寇。你为豳州司马,等下还有许多细情要请教于你。”

整顿京兵是实,而清剿桥山贼寇实际上不在杨集的职责之内,但豳州境内既然有这么一支贼寇,杨集绝不会坐视不管。

桥山是一座大山,一部分属于东边的敷州、一部分属于豳州的襄乐县,而敷州那部分壁立千仞,连贼寇都嫌弃,所以刘迦论的根据地是地势平缓的豳州襄乐县。而且关中北上草原的主官道沿着南北走向的马岭水而修,其中一段就在襄乐县境,这便给了刘迦论发财的机会。

韦保峦闻言,连道不敢。

这在众人准备入五营官署之时,一骑策马而来,远远就纵身下马,上前向杨集行礼道:“卑职拜见大王。”

“何事?”杨集问道。

那名骑士说道:“大王,卑职乃是豆卢将军家将,我家将军已在中军大帐设下薄宴,还请大王赏脸。”

“不赏!”杨集初来乍到,事情多得要死,哪有什么心情去参与宴会?更何况杨广提供的不少与豆卢宽有关的罪证,他怎么可能去赴宴?要不是对豳州军了解不多、不想过早的打草惊蛇,今天杨集都拿人了。

与豆卢宽这种人,有什么好虚与委蛇的?

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宴会之中,倒不如用来整顿第五营。

而他这一声“不赏”,却是让韦保峦乍舌不已,心说大将军豆卢宽是先帝外甥,执掌七万京兵;他的跋扈,在豳州是出了名的,不料眼前这位更胜数筹。

都说卫王嚣张跋扈,此言果真半点不假。

当然,杨集此举还另有盘算。

这种宴会之上,除了豆卢宽以外,王升、梁宏、唐世宗等等将领都会出席;而自己本来就是奉命来整顿豳州军的,自己的存在,已经令军中将领人心各异、人心惶惶;如果摆出公事公办的态度、不出席这个接风宴,便会进一步加剧军中将校的恐慌,促使他们的团结在危机中瓦解,最终为自己了解、整顿豳州军创造机会。

一行人进得官邸之中,分主宾而坐。

“韦司马,我虽然初来乍到,可是对桥山贼寇的恶行也有所知,知道他们聚啸山林后,劫掠南下北上的商旅、为祸乡里。”杨集注视着韦保峦,沉声说道:“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你屡剿不灭?”

韦保峦拱了拱手,羞愧道:“大王,刘迦论为首的贼寇约有两千人左右,可他们藏身在深山之处,官兵一旦进剿,就会闻风而逃。卑职剿过三次,可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不仅剿灭不了他们,反而被他们利用地型之便,狙杀了不少州兵。”

杨集端起一旁的茶盏,抿了一口道:“为何不派兵守卫过往路口?”

“贼寇下山的四个路口,卑职都派兵警戒过,但派的兵力少了,这些贼寇便会集中兵力袭击某个路口的官兵;要是派的州兵多了,又需设立营地,钱粮人事也牵涉极多。”韦保峦叹息一声道:“官匪之间,处于敌暗我明的局势,我们官方防不胜防、防无可防,所以卑职认为单纯的守御并非是长久之计,一日不将桥山贼寇连根拔起,豳州襄乐县商道一日不得安宁,故而主动出击。”

韦保峦眼中闪过一抹愤恨之色,愤然道:“然而,桥山贼寇非常狡猾,他们不仅在豳州布有眼线,而且打点了一些官面人物。卑职每次出兵之前,行踪就被他们摸得一清二楚,当卑职集中兵力之时,他们一哄而散,当卑职分兵出击,则被他们逐个击破。以上这些,便是卑职屡屡战败的根本原因。”

杨集忽而换了一个话题,问道:“以韦司马的条件,想调离豳州并不难吧?”

韦保峦愣了一下,紧接着说道:“朝廷在上个月前,的确让卑职去民心安定的汝州任职,但卑职丢不起那个人,一是不想灰熘熘离开,二是如果这么走了,卑职对不起牺牲的州兵。如果不将这伙贼寇歼灭,卑职死也不离开豳州。”

杨集将韦保峦的悲愤的神情收入眼底,这半天下来,他通过赵弘安之口,对这位豳州司马有了几分了解:其统兵能力如何,目前还不好说,但是从他三次率军剿匪的情况来看,却是对境内的贼寇异常痛恨,而接二连三的失利,也让他剿匪之心更胜以往。

况且韦保峦是韦孝宽的孙子,不仅拥有韦氏子弟的傲气和傲骨,还有守护韦孝宽名声和荣耀的使命;可是他却在剿匪过程中一败再败、丢尽了韦氏的脸面,他又怎么可能不想雪耻?

所以单凭以上这些,杨集便可以放心的把韦保峦视为合作对象。

“你很想歼灭这支贼寇吧?”杨集问道。

“很想,做梦都想。”韦保峦悲痛的说道:“但是豳州州兵中的精锐,在战斗中损失极大,剩下的士兵已经不堪一战;而且三次惨败,对豳州州府威信产生了巨大的危害,现在州兵不敢战、百姓不支持!卑职现在着实是有心无力了。”

杨集点了点头,又问道:“你刚才说官军屡次剿捕,而那些贼寇却都事先得到了消息,这个风声究竟是谁泄漏的?”

韦保峦面色一变,目光惊异地看着杨集。

“韦司马不必疑虑,我这次来,不仅要整顿豳州军,也有剿匪之责。”杨集说道:“对于桥山之贼,我有几个疑问:一是豳州除了州兵之外,境内还有‘七万’京兵,说是重兵云集也不为过,这种情况下豳州,便是换成比豳州贼寇凶残无数倍的凉州贼寇都要避而远之;可是桥山贼寇不但敢在这里立足,还肆无忌惮的祸害乡里、劫掠商旅,究竟是谁给刘迦论这么大的勇气?”

“二、豳州有数千州兵,你竟奈何不得一窝贼寇,使其三次闻风而走,若说是没人通风报信,谁信?既然有人通风报信,那么究竟是谁在充当贼寇的眼线?”

“三、刘迦论为首的桥山贼劫掠商贾财货,所得玉器、绢帛、牲口、皮料等赃物,又销往了何处?又是谁在为之奔走?而桥山贼进出县城采买的日常用品,又是谁在与之方便?”

韦保峦面色大变,起身道:“大王,绝非卑职所为!若是卑职勾结贼寇,不得好死!卑职……”

“我只是就事论事,韦司马不必惊慌!”杨集打断了韦保峦的辩解,微笑道:“你是太子妃的长兄、未来的国舅,前途无量,而且你们韦氏也不差钱,你还不至于干出通敌这等蠢事。但你身为豳州司马、桥山贼寇又是最近出现。难道你对我这三问,当真是一无所知么?”

韦保峦面色变幻片刻,心头剧烈挣扎着。杨集虽然没有采用任何强迫手段,只是理智的分析这一切,但就这么简简单单的分析,足以让自己不得不屈服了。

见韦保峦面色仍是纠结,似乎下不定决心,杨集面上笑意敛去,沉声说道:“韦司马不必顾虑,无论牵涉到何人,我都会严查到底,纵然是我皇族子弟,也决不姑息养奸!”

韦保峦一咬牙,压低声音说道:“大王,卑职、卑职有下情禀报。”

杨集会意点头,看了侍立一旁杨暕一眼。

“大王,我去门口守着。”杨暕杨仁期很想知道下文,可他更怕杨集,见他一眼看来,便识趣的说了一句。

“不必了!”杨暕毕竟是杨广派来学习的,杨集自然不能事事都避着他。要是处处刻意去针对,只会让他在接下来的“教育”中,都怀有敌视之心,这样就不利于日后的改造了。

如果卸下了他的心防,让他目睹大隋官场的黑暗、知道国朝所存在的危机,以及危机的原因所在,日后未必不能变成一个好人、未必不能担起亲王之责。

“喏!”杨暕应了一声,又站回原处。

韦保峦见状,便说道:“关中本来没有什么贼寇,可是先帝仙逝不久,各地贼寇便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尤其是汉王谅谋反初期,很多贼寇都杀下山来,给地方上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到了叛乱被平定以后,一些贼寇便消失了。这不禁让人怀疑是汉王谅的暗子。最初,卑职也是这么想的,认为桥山贼便是汉王谅的兵,可后来,发现并不是。”

杨集微笑着问:“何以见得?”

史上的隋末,四起的关中贼寇杀官造反、破坏地方,使关中朝廷军四下扑火,无力支援洛阳杨侗,即便杨侑出了几次兵,也因为关中局势骤紧,不得不退后回援;而在李渊造反初期,关中朝廷军同样被关中贼寇牵制得死死的,可是当李渊拿下并州以后,这些贼寇全部投降了平阳公主,在平阳公主的带领下,与朝廷军作战。之后和各地新官一起降了李渊,变成了李唐的忠臣。

所以这所谓的关中贼寇,九成九是关陇贵族放出来的,一是不希望关中杨侑、洛阳杨侗连成一片;二是减轻李渊的压力。

眼下这些关中贼寇,同样是这个道理,如果杨谅赢了,他们便让这些“贼”把关中献给杨谅,换取从龙之功;杨谅输了,受损的也只是这些“贼”,而不是藏在“贼”后的人。

“其他地方的贼寇,卑职不知!但桥山贼,极有可能与王刺史、豆卢将军有关。”韦保峦缓缓的说道:“豳州之北是庆州,其中合水县、华池县靠近桥山,于是王刺史在合水县、豆卢将军在华池县各自开了几家粮油铺子,以粮食和油盐换取桥山贼劫到的绢帛、玉器等货值。他们过了这一手,再将赃物拿去京城店铺售卖。其实,今年二月就被庆州前刺史田世康发现了,而且闹过一次,却被豆卢将军和王刺史强势的压了下来;田刺史平迁易州以后,就不了了之了。”

“难道朝廷就这么算了?”杨集皱眉道。

韦保峦摇了摇头:“卑职位卑,并不知晓朝廷的决定。”

“大王!”杨庆说道:“朝廷上半年的重心是清查并州五十二州的从逆之官、任命新官,此外还有运河和几条官道要修,所以当时非常忙、非常乱。如果豆卢将军和王刺史联合压制,朝廷极有可能不知此事。”

“原来如此!”杨集沉默半晌,又向韦保峦问道:“韦司马,你还有没有其他证据?”

韦保峦苦笑道:“事关朝廷法制,卑职怎敢擅自搜集王刺史和豆卢将军的证据?但是他们和桥山贼寇往来频繁,不可能没有书信、账簿。或许桥山贼寇巢穴也有。”

杨集点头道:“还有吗?”

韦保峦想了想,索性一并说了:“襄乐县位于桥山西北,贼寇四个下山的口子都在襄乐县,而县令辛泰也和桥山贼有关;前两任县令和县丞因为不愿和他们狼狈为奸,都被桥山贼潜入城里灭了门,可是辛泰到任之后,多次带着百多名县役去剿匪,而且每次都有‘斩获’,不仅坐稳了县令之职,连县丞也兼任了。不如意外的话,辛泰将是取代卑职的人。”

听到这里,杨集冷笑道:“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大王,这些人好像是养匪自重、杀良冒功?”杨暕忍不住问了一句。

当年杨广入京当太子以后,杨坚便任命杨暕为扬州总管、接替杨广坐镇南方的使命,但是杨暕没有了父母的管束以后,便放飞了自我,整天醉生梦死,一件正事都不做。而真正管事的人,却是时任检校扬州总管的河间王杨弘。

正是因此,杨暕至今没有处理一件政务,对大隋官场的龌龊一点都不了解。

杨集笑了起来:“自信点,把好像二字去掉。”

杨暕疑惑道:“我大隋,竟然也有这种事?”

“这种养匪自重、杀良冒功的地方官、地方将军多的是!韦司马所说,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杨集借机说道:“这也是危害大隋江山的蛀虫之一,若不及时清除,他们会把一州一域经营成自己的江山,而他们做下的种种恶事,以及各种污名,都要朝廷来扛,久而久之,活不下去的百姓就会造反。”

杨暕皱眉道:“现在应当怎么办?”

“此事牵涉极大,容我想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