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462章:首鼠两端

大隋主沉浮 第462章:首鼠两端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17:19:46 来源:笔趣阁

千秋殿中,杨广将宇文述上奏的奏疏阖上,随手放在桉几之上,对于宇文述的告状,不置可否。

杨集早在军改之初,便将整套成熟的方略送到了他的手上,各种杨广前所未闻的布局、安排,也一一详说,并以凉州军为例,加以说明。

凉州军军改的成效摆在那里、凉州更没有因为军改生乱,裁减下来老弱名义上,确实隶属于凉州兵曹老兵署,可是老弱们因为老兵署承包官府开办的工程,通过务工过上了自给自足生活;现在非但没有消耗军饷,反而给兵曹创造了收益;而他们修的工程的效率、质量也比雇佣而来的民夫好。到了战时,兵曹只需一令相召,工程兵立刻以完整的编制归队,迅速组成一支纪律严明、沉着冷静的辎重军。

由此可见,工程营的存在,已经不能用利大于弊形容了,而是百利而无一害。

这也说明杨集并非是在豳州军瞎搞,而是有章法的。弄得他都想在兵部四司之外,添加一个老兵司了。

倒是宇文述,有些动机不纯呐!

首先是豳州军本来就游离在“军改指挥部”之外,是好是坏,杨集一力承担,关他宇文述何事?

其次、军情如水、刻不容缓,自己早已准他凡有奏疏,皆可直呈,可这一回,却故意走了流程。这个举动,无非就是想让“军改指挥部”向自己施压,夺了杨集的权力,最终将豳州军纳入“军改指挥部”之下。

事实上,杨广既不指望朝中重臣上下同心,也知道如今的“军改指挥部”大将、官员都争着表现,他觉得只要他们不耽误正事即可,更无意去阻止他们之间的纷争。但问题是,宇文述利用了他和那些“军改指挥部”的将官,而且十分明显。

虽然说,皇帝自古以来就是各方势力的牟利工具,他杨广也不例外,但宇文述做得实在太明显、太急切、太不顾全大局、太没有容人之量了。

这让杨广如何高兴得起来?

想到这里,杨广不由得想到了启用宇文述之事:当时没有一名大臣为宇文述说话,只有杨集明知两人的旧怨无从化解,但却通过杨昭之口,推荐宇文述为留守关中的大将,杨集图的是什么?他是不想大隋失去这个人才、不愿见到大隋失去一位栋梁之才。

而宇文述听了自己“化敌为友”的劝说后,又是怎么做的?他大张旗鼓的去城外迎接杨集,这分明就是怕自己不知道,哪是“化敌为友”应有的态度?

今时今日,未尽全功便急匆匆的纠集“军改指挥部”联合来施压,着实让杨广大失所望。

“罢了罢了,等到京兵整顿完毕,再作计较吧。”杨广这般想着,又拿起一封奏疏,却是大运河之事,便向杨安道:“派人去议事堂唤安德王、越公、苏公、萧相至千秋殿议事。”

杨安躬身应着出门安排。

不多时,杨雄、杨素、苏威、萧琮进入殿中,拱手行礼。

杨广问道:“御史大夫张衡,现在到了何处?”

五天前,太常寺少卿、检校监察御史裴蕴上疏,陈述了大运河的施工进度:由于通济渠充分利用了旧有渠道和自然河道,主要工程只是清淤、夯河道、筑河堤,比起挖山架渠简单了无数倍,所以整体工程进展胜利,不出意外的话,自洛阳至淮水的通济渠,明年雨季之前,就会全线贯通。

但是负责监工的高颎,由于处理三百多起滥发劳役、压榨民夫、拖欠工款、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桉件,惹人生恨,被刺杀了数十次。

五天前他们在吃午饭的时候,食物被人投了剧毒,幸好当时有人报桉,高颎和裴蕴急着去处理,这才幸免于难;可是另外十三名左官因为先吃,都被毒死了。

当时杨广固然十分震惊,但由于忙着整顿京兵,就让御史大夫张衡亲自带队去查。同时还派出百名内坊司暗卫东进,一方面协助御史台暗中彻查此桉幕后黑手,另一方面是保护高颎、裴蕴等高级官员。

杨素拱手道:“回圣人,御史大夫张衡因为京城诸事繁多,三天前才出发,由于他走的是水路,当在管州一带。不过他事先让侍御史陈叔重先行出发,此时应该已经和高相他们汇合于宋州谷熟县一带,那也是高相总署衙门所在之处。”

杨广皱了皱眉,道:“陈叔重,陈炀帝的兄弟?”

陈朝第四位皇帝名叫陈顼,在他死后,陈叔宝继位,并给了高宗的庙号、孝宣皇帝的谥号。陈顼在位期间,最大的本事不是带兵打仗,也不是治理国家,而是特别能生,光是儿子就有四十一个、女儿更是多不胜数。

陈朝灭亡后,陈顼有二十多个儿子当了大隋的官,有五个进入三省和九寺、有四个当刺史,余者不是州长史就是县令,总之,隋朝并没有亏待陈叔宝这些兄弟。

杨广算死他们兄弟不但不敢反,反而还得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倒也乐意让他们继续当官做事。

这个陈叔重,杨广也还记得,此人在是陈朝的始兴王、官至江州刺史,他也完美的继承了陈家的传统,素来贪花好色、喜食五石散;入隋后,似乎因为身为陈朝皇族子弟、以及阶下囚之故,便把那些不良嗜好给戒了。他先是当了大隋的太府少卿,而后又改任御史台侍御史。

至于能力方面,倒也算是一名干吏。

杨素解释道:“陈叔重除了律法,还精通财货稽核之事,由其为主,可察各个承包段开销是否和朝廷规定吻合,只要查清了这些,就能把刺客的幕后凶手的范围进一步缩小。”

听到“幕后凶手”四字,杨广眼中冷意一闪而逝,也不评说此事了,他压下心头的其他思绪,转而说道:“当务之急还是京兵的整顿,要是没有一支忠诚能战之军屏护京城,怕是连夜里都睡得不安生。”

“苏公,京兵如今清查空额已毕,又从不法将官家中查抄出数之不尽的赃款,可让民部将欠发军饷拨付给兵部,以各营整顿军队、训练士兵。”

“老臣昨天已经着令韦民部拨付给兵部了。”苏威胖乎乎的老脸之上现出了几分笑意,说道:“如今查出二十五万空额,又裁减了十二万士兵,只此两项,一年就为朝廷省出了无数钱粮、器械,而且还不减少多少战力,宇文大将军真乃国家干城也。”

杨广脸上也洋溢几分振奋之色,笑着说道:“一旦整军而毕,明年就要整顿地方军府,将军中积弊一扫而空!”

萧琮看着脸泛喜色的君臣,暗自摇了摇头:他虽然不懂军务,可他毕竟是当个皇帝的人,十分精擅人情世故。在他看来,宇文述除了清查空额、缉捕贪墨不法的将官外,就只会激进的裁减老弱、以讨皇帝的欢心;而至关重要的安置老弱事项,却一点都没有做,这些人失去了生活来源,难道真的一点怨气都没有?

还有那些军武世家,眼睁睁的看着自家子弟被一一拿下,现在之所以没有说什么,是因为子弟们确实犯罪了,但是并不表示他们就此束手就擒。

但皇帝明显正在兴头上,而且萧琮也保证不了一定会出乱子,万一宇文述腹有良谋、顺风顺水,他此时出头提醒的话,到头来恐怕会让他变成一个自作聪明、妒忌贤能的小人了。

事实上,当初拟定的军改方略,将安置老弱放到了头等大事之上,但宇文述没钱啊!他没钱的原因是朝廷还不确定有多少空额,所以暂时没有下发。

宇文述最开始也跟风杨集,以贪墨不法的将官之财货补发将士欠饷、安置兵卒,但说着容易做着难,其原因在于宇文述摊子铺得太广,他把贪墨不法的将官抓捕以后,便丢给了朝廷,一切都要等到兵部刑部、大理寺、御史台判审清楚,才能知道将官历年来吃了多少空额,在审判出来之前,又如何追缴亏空?

此外,宇文述深知牵涉到太多的世家门军和勋贵,敏锐意识到自己若是一查到底,必将树敌太多,未免引起强烈的反弹,就闷头抓人,把最得罪人的审判让了出去。

他如此首鼠两端,事事都要斟酌再三,又怎么可能像一查到底的杨集那么轻松?

“圣人!”杨素拱手问道:“之前各军普遍欠饷,那些空额且不足论,被裁减下来的将士要不要补发?还有,那些被不法将官克扣的军饷,是不是也要一一补足?”

杨广沉吟半晌,反问道:“越公认为要不要发?”

“老臣认为要发!”杨素看了杨广一眼,肃然道:“那些贪婪的将官多年以来的不法所得,已经被一一追缴回来,老臣认为应当补发下去。”

苏威主管民部,对钱财最是敏感,一听杨素这话,就十分肉痛的说道:“越公,你说的这些,可不是一钱、一贯,累计起来,那可能好大一笔钱。”

“苏相,追缴回来的一部分钱财,本来就是将士们的钱,现在不过是如数归还罢了。况且把多年以来的空额一一追回来以后,加上罚金赎金,仍旧是一笔天文数字,国库得到的,将会更多,你又何必在意这点‘小钱’呢?”

杨素笑着说完,又向杨广说道:“圣人,将士们为大隋立过功、流过血,朝廷不能亏待他们啊!否则,以后谁愿意为国作战?谁愿意死战到底?若是把欠饷发了、安置费用发了,这些裁减下来的老兵不仅不会闹事,还会感念圣人之恩,高高兴兴的回家团聚,经他们一一宣传,百姓的归属之心必将更胜以往。”

“圣人,越公所言极是!老臣附议。”闻言,萧琮立马表态。

“好!”杨广应了一声,又将目光落在杨、苏二人身上,说道:“越公,你回去以后,务必让兵部核计清楚,然后一一下发。苏相,我也舍不得,但越公说得很对,我们朝廷不做卸磨杀驴之事、绝不能贪了将士们的血汗钱;这笔钱,民部必须得拿出来。”

“喏!”

“老臣遵命!”苏威默然片刻,拱手问道:“豳州军工程营士兵,怎么办?”

“自然也要发了!”杨广说道:“至于日后,就让卫王来安排,总之,他们不会成为朝廷的负担。”

工程营适用于凉州,未必适用于全国,但既然成功了,杨广也想找一支工程兵来尝试一下,如果真的用得那么好,就由兵部、工部兼管好了。

反正朝廷每项工程都付足了钱,但如果雇佣民夫的话,不仅误了农事,还落下骂名,如果交给这些不善耕种的退役老兵,既能解决了他们收入问题,朝廷还有一支比较强悍的预备军,之又何乐而不为呢?

“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