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004章:皇帝赐婚?(求收藏推荐)

大隋主沉浮 第004章:皇帝赐婚?(求收藏推荐)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17:19:46 来源:笔趣阁

傍晚,王府主宅小厅堂灯火通明。一个容颜秀美、雍容华贵的美妇在门口翘首以待。

这名美妇大约三旬出头,五官清丽、线条柔美,可是她却拥有一双又黑又亮的剑眉,较大多数女子,多了几分英气。

这便是杨集今世母亲、太妃独孤敏。

别看独孤敏体态婀娜、娇滴滴的,可她是将门之女,天性就有一股彪悍的味道,又生活在武风极盛的关中,自小就学习家传战技,武艺不错的男人都未必是她对手。

当她远远见到儿子踏雪而来,脸上泛起一丝笑意。

“娘!”杨集上前行礼,同样长着一双剑眉的母子,站到一块儿,恍若姐弟一般。

“来啦。”独孤敏板着脸,微微眯起眼睛,仿佛一只狡黠的狐狸,忽然说声:“跪吧。”

杨集不知自己又犯了什么错,很干脆的撩起袍子跪了。

“我让你跪下吃饭,你跪门口作甚?”独孤敏张着一双大眼睛,有些奇怪地看着他。

“阿娘让我吃饭?”杨集嘴巴张得大大的,能一口塞下两颗鸡蛋。

独孤敏“噗哧”一笑:“吃饭当然要跪坐啦,你要是站着吃,我没意见。”

“你赢了!”摊上这样一个老娘,杨集能咋办?

独孤敏得意洋洋的说道:“怪你膝盖软。”

“得了吧,我的娘!”杨集无可奈何的趁机起身:“我不是膝盖软,而是懒得麻烦;要是你把阿耶的灵牌搬出来,我跪得更久。”

独孤敏说道:“你也可以把我阿耶的灵牌搬来啊。”

“大舅不让。”言下之意,杨集真想搬过。

“那是你笨,如果是我,我会说怀念外祖父恩情……说着一堆连自己都不信的鬼话。”

母子二人争执着入座不久,门口走进了一群肉山也似的婢女,个个粗如浴桶、肥肉颤颤。

这便独孤皇后四年前送给杨集的“美婢”了,她以为只有十二岁的杨集不知美丑,还说着花团锦簇、让人感动的话。

要不是杨坚拼命忍笑,杨集差点信了她的鬼话。

王府当然也有正宗美婢,而且还不少,但是独孤敏当初见到这伙小胖妞的时候,便哗啦一声,把小美婢全收走。

杨集这些年得以心无杂念勤学苦练,这帮肉山也似的“美婢”至少有一半功劳。久而久之,审美观似乎也下降了,竟然慢慢地发现她们胖得可爱。

随着这些“美婢”忙碌摆放,杨集才知道今晚吃火锅。

火锅在大隋叫“古董羹”,上可追溯至东汉,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随着火锅推广,烹调技术进一步发展,各式配套烹器、餐具也变得丰富多样了起来。

桌案中间那个锯圆的大洞就有一口下方上圆的质地古朴铜锅,下方烧得正旺的木炭泛着淡淡清香。上面的圆形铜锅内有条盘成龙形的老虎脊梁骨,露出水面那一截还套一个大鱼头,随着氤氲热气升腾,‘龙嘴’仿佛吞云吐雾一般。

桌案上很快就摆满盛放酱汁、蒜泥、芥茉、胡椒、芜荽、韮黄、葱姜的小玉碟,还有鹿舌、驼蜂、羊肉、虎肉、食铁兽掌、蘑菇、冬笋等食物,碟碟食物码成花瓣之状。

权贵之家吃火锅,一般是由婢女烫好菜,再送到主人的碗里。可他们母子都是特别能吃的肉食动物,根本没有耐心去等,不等菜上齐,就不约而同的把面前那盘老虎肉一股脑倒进锅里,然后拿起象牙箸就开动。

两人都是左撇子,速度也相差无几。

吃到差不多的时候,杨集忍不住问道:“娘,拒婚了吗?”

“当然拒了。”独孤敏知道儿子今天到家,便让内府管事苏芸娘把提亲之事告诉公孙桓,让他向儿子传达,是以明白儿子问什么:“有此用心不纯的长辈,哪怕那个女子是天下最好的女子,也休想进咱家大门。”

“有道理。”杨集想到高颎都费尽心思送女儿,有些飘飘然的说道:“连高颎都主动结亲,看来我这个卫王还是相当出色的嘛!”

独孤敏鄙夷道:“高颎中意的是你阿耶的旧部;若非这个,你送上门去,他都懒得理你。”

此言一出,杨集恍然大悟。

大隋王朝的用人制度是名义废除、实际还在执行的九品中正制和察举制,这两种制度都有一个举荐人,谁举荐你当官,此人就是你的大恩人,对于被举荐者来说,举荐人是类似君主、父母、师长的威权存在,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主从关系。

各个派系为了自身利益,都会默契的维护这套主流共识,为了稳定自身派系着想,甚至还会排斥其他派的“叛徒”,所以除了极个别怀有雄才的“叛徒”越“叛”越高,九成以上的“叛徒”都被冠上“品行不端”、“道德不好”等罪,黯然退出官场。

正是基于这个现状,所以杨爽提拔起来的人带有浓重的‘卫王系’色彩,只要他不绝后,这些人都被划为卫王系,他们只要到了大兴城,不管是为了自身前途还是念旧,都要来卫王府拜祭杨爽。一旦杨集步入仕途,那些年年都来拜祭杨爽的死忠分子,就算没有弃职来投,也会把杨集当成领头羊。

高颎看中的,显然就是以杨集为首的“卫王系”,甚至连独孤敏的娘家也在他的算计之中。

独孤敏的父亲独孤屯,本来是在齐国为将的陇西李阀子弟,后来兵败被擒,受编为独孤信部下和家臣,跟高颎父亲高宾一起赐姓独孤。

独孤信被宇文护逼死以后,惨遭打压的独孤一族人人自危,高宾等家臣恢复本姓以自保,而独孤屯不仅没有恢复本姓,还与杨坚一起努力营救、保护独孤信血脉。杨坚代周立隋以后,卷土重来的独孤氏感念独孤屯之恩,正式将独孤屯纳入本宗。

独孤屯虽已作古,但是他的长子独孤楷是举足轻重的益州总管;而次子独孤盛虽然只是品级不高的车骑将军,但他从出仕之日起,便一直跟在杨广身边,杨广登基以后,能亏待自己的铁杆心腹吗?

而舅舅跟外甥,自古以来都是同气连枝、荣辱与共的关系;要是杨集成为高颎女婿,并坚定站到杨勇那边,独孤氏兄弟就算百般不愿,也被别人划到杨勇那一边。

独孤敏见到儿子若有所悟,挥手让厅中婢女退下,鬼鬼祟祟的低声说道:“当了二十年储君的废太子权倾朝野,对于他们来说,你和你舅父其实可有可无;但是只要你们中立,对于势单力孤的新太子就是巨大的打击,我认为这便是高颎要与我们家结亲的真正目的。”

杨集点了点头:“高颎他们以强大的势力在正面上对太子步步紧逼;背后又以姻亲、利诱等方式拉拢中立势力;这是一正一奇的两场战斗,相较于‘奇’,‘正’的战事无疑更加让人瞩目,因为无论是高颎,还是贺若弼、宇文弼、元岩等人,个个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如今他们联起手来,必然促使许多摇摆不定的人站到他们那一边。”

“话是如此,但那又有何用?”独孤敏叹息一声:如果高颎他们在‘废长立次’之前这般反击,圣人或许会妥协;如今新太子都立了两年,大事已定,谁跟他们闹,谁倒霉。你只管瞧好了。”

“厉害啊,我的娘。”杨集大为惊叹,要不是他认定杨广会笑到最后,恐怕也会在如火如荼的大势之下失去主张。

独孤敏最是经不得夸,听儿子这么一说,马上得意洋洋的笑了起来:“那是当然。”

熟悉老娘德性的杨集识趣的问道:“请问女诸葛,小子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呢?”

“去端正你那三个金头兄弟的态度,他们没有像我这么厉害的军师,很有可能受到高颎、贺若弼、宇文弼、元岩等人左右,从而误判形势,做出神仙难救的蠢事。你把金头兄弟立场端正以后,太子感激你、念你的功;太子登基以后,你的好处少不了,你的金头兄弟也会感激你。关键是如果少掉一颗金头,以后盯着你的人就会多出几百万,所以救人就是救己,可谓是一举三得。”

“阿娘英明。”杨集忍不住笑了,母亲说的“金头兄弟”就是堂兄蔡王杨智积、滕王杨纶、道王杨静,加上他自己,兄弟四人凑成了‘四大金头’。

这个绰号源自独孤敏爱子之心,她认为四分五裂的突厥已经不是大隋对手,接下来的大隋王朝极有可能由外战转向内部政斗;作为大隋亲王的儿子,根本避不开各种政治风暴,要是没有自保的本事,轻则一无所有,重则性命不保。所以她不仅要把儿子培养成丈夫一样的战争怪物,还要让儿子通晓通百家之技。

独孤敏用心虽好,但是学海无涯,杨集再聪明也学不完那么多知识,没完没了的功课终于让杨集闹起了脾气。然而独孤敏既不打也不骂,只是说亲王唯一的用处就是给别人踩着往上爬,平均下来,每一颗金头都有千多万人盯着,如果不学好各种生存之道,根本保不住价值连城的项上金头。

这说法虽有夸大嫌疑,道理却不容反驳。杨集连福都还没正式享,哪甘心当别人晋升的投名状啊?再加上年纪还小,也干不了什么,索性按照母亲安排,乖乖去学各种生存技能,自此以后,私下里,就有了“四大金头”之说。

但是另一方面,母亲又逼他去当纨绔子弟,她的理由也很充分,说是只有想当太子、想当皇帝的亲王,才会以谦谦君子、礼贤下士的形象拉拢人。你杨集已经是亲王了,不当坏人还能干嘛?不当坏人的话,你能寿终正寝吗?

对于自幼丧父的杨集而言,不信母亲还能信谁?

实际上,独孤敏平时虽然有点不靠谱,但确实是一个很称职很厉害的母亲。

她虽然只是个幼年丧父、少年丧夫的寡妇,却能把庞大的家业打理得井井有条。不仅如此,还有极深的政治智慧,她知道儿子这样到处打人,容易把路走死,若是儿子以后犯点小错,小错也会因此变成杀身之祸;很早以前就让还在皇宫生活的杨集,多去隔壁的东宫卖萌,争个好印象。

在抱大腿这个问题上,母子二人出现严重的分歧,杨集不仅没去隔壁的东宫,还专门去门庭冷落的晋王府,为此没少挨过毒打。直到杨广从晋王变成大隋皇太子,没完没了的毒打才嘎然而止。

“还有你两个舅舅,也要提醒。”独孤敏又说道。

杨集笑道:“大舅二舅好像都很聪明吧?”

“这不重要,就算他们本身站在太子这边也同样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只要提醒了,你就可以理所当然的认为他们是因为你,才站在太子这一边。他们不承认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可以理所当然提条件;他们不答应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可以用这个理由找你阿婆?”

笑得像只狐狸的独孤敏,似乎觉得有损自己的严母形象,脸色忽然一正:“高颎的女儿,我是拒了。但是这帮人神通广大,如果我们一不留神和他们的人结亲,那就惨啦。所以你尽快成亲,省得他们惦记。”

“我当然是求之不得啦!”杨集顿时眉开眼笑:“娘,你在信上说已经找到了结亲对象,到底是谁家女孩?”

“太子妃的妹妹萧颖、裴矩的女儿裴淑英、郑译的女儿郑乔……”独孤敏一口气报出了七个名门闺秀的名字。

杨集问道:“结果呢?”

独孤敏无精打采的说:“没有结果。”

杨集狐疑不解:“怎么没有结果?”

“相人都说你和这七名名门闺秀都八字不合。”

“七个都不合?”

“对呀!”

杨集疑神疑鬼了起来:“我应该是传说中的天煞孤星,注定无伴终老、孤独一生。”

“净瞎说。”独孤敏怒道:“什么天煞孤星?明明是她们福薄。”

“有道理。”杨集心头也舒服多了,他又贼眉鼠眼的说道:“我觉得舅舅家的妹子不错,您怎么看?”

“那不行。”独孤敏斩钉截铁的说:“独孤氏女子以善妒闻名,你那些表姐妹当平妻还可,正室却是万万不行。”

杨集这才明白,老娘是奉行双重标准的人,儿子可以满城放火,丈夫点一盏灯都不行。她为了实现多孙目的,连自己都拿来当反面教材了,问道:“那您认为谁家女儿好呢?”

“我都不急,你急什么?”独孤敏狠狠地瞪了儿子一眼。

“我不急,只是好奇。您慢慢找吧,我的要求不高,只要别像秦王妃就行。”杨集觉得自己的正妻必须像长孙皇后那样宽宏大量,不但没反对丈夫纳妾,反而主动给丈夫纳妾。而杨俊的正妻秦王妃,妒忌得连丈夫都毒死了,这样的媳妇谁不怕啊?

隋朝女性地位极高,这是延续北朝风气,由于北朝“将相多尚公主,王侯亦娶后族,故无妾媵,习以为常。”以至于北齐“举朝既是无妾,天下殆皆一妻……父母嫁女,则教以妒,姑姊逢迎,必相劝以忌。以制夫为妇德,以能妒为女工。”

当然,妻妾成群者也大有所在,只不过只娶一妻乃是社会高层的风潮,追根原因,这是持续了数百年的鲜卑遗风。

北朝女性既能弯弓射箭,也能贴身搏斗,还能为子求官、为夫尽孝、为夫谋官,她们里里外外都与丈夫一起奋斗,弄得满天下都是‘女强人’,由此衍生出来的,便是男人的惧内之风。

虽然隋朝是个大一统王朝,但九成以上的高官都有鲜卑血脉,本质依然是鲜卑人在延续,也导致妇女强势的胡族遗风远未消亡。所以杨坚畏妒妻、杨素怕悍妇、杨爽只有一个老婆,都是极正常的事。甚至像杨素之妻郑祁耶告丈夫、秦王妃毒死丈夫之类的家庭悲剧,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那是当然了。”独孤敏心头有点发虚,她其实从去年就开始为儿子提亲了,但是儿子名声太臭,根本没人愿意把女儿嫁过来。

倒不是说大隋王朝没有攀龙附凤之徒,而是名门高第最讲究门当户对;像杨集这种亲王,小户人家不敢高攀,能当王妃的名门嫡女却又数量稀少,她们的父母都想给女儿找个好归宿,杨集这种恶名远扬的纨绔,完全不在考虑之列。

好不容易遇到七个愿意结亲的朝廷命妇,然而每个名门闺秀都与杨集八字不合,造成了如今上下两难的尴尬局面。

不过独孤敏也有解决办法,她自己搞不定那些名门世家,就打算将这难题甩给身为一国之君、一家之主的杨坚,等她物色好人选,再由杨坚指婚便是。

皇帝赐婚,谁敢唧唧歪歪?

这时,内府管事苏芸娘走来,向母子二人遥行一礼:“芸娘见过大娘子、公子。”

独孤敏问道:“何事?”

苏芸娘答道:“滕王邀请公子于明日未时去芙蓉园饮宴,这是请柬。”

独孤敏脸色相当难看,冷冷的说道:“杨纶怎么知道金刚奴今天回家?莫非他专门盯着我们家?”

“我也不知。”苏芸娘快步上前,把请柬递给了杨集。

杨集接过一看,笑着向母亲解释:“明天是滕王兄生日,不是专门盯着咱们。”

“可能是阿姊辞世不久,他不敢在家里庆生,所以改到远离皇宫的芙蓉园。”独孤敏神色稍霁,释怀道:“既如此,你去去也是无妨。”

“嗯。”杨集点了点头,另外两颗金头应该也在,倒是省得他一一拜访了。

————————

二合一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