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504章: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大隋主沉浮 第504章: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17:19:46 来源:笔趣阁

与奚族大酋长奚仲等人达成协议后,杨集立即起程北上,当天傍晚就到了大安县。

大安县位于新开河以北,也就是后世的科尔沁左翼中旗一带,此城是高宝宁为了防止高句丽、靺鞨而修筑。当时的契丹名为契丹,可实则是被北齐直接管辖,他们畏齐如虎,对于高宝宁的命令不敢不遵;况且筑城也利于他们自身的安全,于是他们按照的高宝宁防御图纸,打造了很多防御体系。

大安城与中原的上县差不多大,离高句丽的国土有三十多里,而在边境两国边境的三十里之间,又打造了许多军事堡垒、烽火台,这跟李靖在庭州草原打造的防御体系如出一辙。

冀州军并没有驻扎在城里,而是在驻扎在城东二十里处,再向东十多里,便是高句丽的国土了。

隋军大营呈一个指向东方的大箭头,前面的三个角各是一座军堡,后面才是大军驻地,如是一来,四者便互相成了犄角之势,再在后方,就是坚固的大安县,而大安县西南方数十里外,则是齐末陪都黄龙城。

城与城之间的间距,都是为骑兵的体力、马力考虑的,如果一城受到攻击,另外一城的骑兵立刻可以全速去救援,到了战场之后,还有足够的人力、马力,使他们能够立刻作战。由此也可见,高宝宁为了复国,在契丹花费了巨大的心血。

杨集到来之时,第一时间接见了突地稽使者、忽赐泰,大致的了一下粟末靺鞨和高句丽战况,便召集众将议事。

此时中军大帐之中,数十名文官武将济济一堂,等候卫王训示。

杨集知道大家在等什么,寒暄后,便说道:“高句丽在南余夫城部署了三万五千精兵,而南方的新城、玄莬城、辽东城、安市城、建安城又部署了数目不等的军队,其总兵力高达**万人。年后,又从南苏、木底、盖牟等地调集了十万兵力。也就是说,以隋、高边境线上,高句丽足足部署了二十万大军左右。他们这一次,几乎把辽东能战之士都抽调过来了。如果加上诸城里的青壮,那么,其兵力至少又多出十几万人。而我们这一边,总兵力只有六万左右,这其中还包括几千名新兵,所以从兵力上说,我们远不如人。”

“如果打起来,战场主要在三个地方,分别是李子雄总管负责的辽州东山县、段德操负责的黄龙城、最后是我们这里。但我认为打不起来,理由有三:一是高句丽有主战主和两派,如果是主和派占了上风,若不然,主战的渊子游,早就在我们立足未稳之时打过来了;二是高句丽在日以继夜的修长城,这说明对方也怕我们,所以希望把长城尽快修起来;三是渊太祚调集了六万大去对付粟末靺鞨,此举既是消灭来自北方的威胁,也是向我们下马威,但是粟末靺鞨给了渊太祚一记狠的,所以高句丽最后哪怕是打赢了,高句丽也达不到示威的效果。”

“大王!”刘权见杨集介绍得差不多了,起身行礼道:“大王确认高句丽不会进攻我们吗?”

这不是刘权个人的疑问,而所有将领共有的疑问,如果不打,双方则相安无事,如果打起来,那么契丹旧地必然首当其冲。

杨集让他们打,自是无妨;可是四县之内,足有五六十万百姓啊!这些百姓到了战时,绝对会成为军队最大的障碍,一旦敌军大举来犯,兵力严重不如人的隋军,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这也是大家最为担心的地方!

诚然,杨集是名震天下的“小军神”,他的话很有权威,但万一高句丽杀过来,又将如何?

总不能一句空洞的“我认为打不起来”就行了吧?

杨集知道众人都是有学过兵法、有着作战经验的将军,而打仗首先要考虑到最坏的情况发生,如果高句丽军以决堤之势杀入辽州,将士们为了保障百姓安全,只能退入城中作战,可是城中粮食物资不多,如果再没有援军,结果会很惨澹。

“就算打起来,我们也不怕!首先、滕王已经从冀州率三万士兵来授,其次,幽州军各地的军队已经纷纷赶向辽州,前往东山县部署。而辽州北部,也有三万精骑即将就位。”

他看了众人一眼,继续说道:“各位将军大可放心,虽然高句丽做好了一切准备,但我们也不会跟随他的计划走,更不会顺着对方的节奏来打,所以对方如果真的打,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诸位将军,你们只需做好本分之职即可,都下去吧!将大军来援的消息给我传下去。”

“末将遵命、末将告辞。”众将需要的答复已经得到了,既然各路大军纷纷来援,还有什么好担心的?于是起身行礼,返回了自己的营房。

大帐内,只剩下杨集和郝瑗、李大亮、宗罗睺、朱粲、沉法兴、刘权七人,刘权拱手问道:“大王,幽州军当真到了东山县了吗?”

“自然!”杨集点头道:“自从高句丽大举集结,我军也做出了相应的部署,幽州精兵、州兵水陆并进、大规模向辽州东山县、燕州行军,辽水西岸已经驻扎了一望无际的大营,半个多月的时间下来,便分别从平州、营州、玄州、幽州运送了三万大军。连同辽州黄龙、大安两县的精兵、新兵,一共有**万士兵,部署边境线上。”

“另外还征用几百艘民间船只和一万多名民夫,他们日夜贴海穿梭,为大军运送粮食物资。民夫的作用主要是装卸物资,这就是走水路的优势所在,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民夫、民力,同时也有效的避过大雪封路、物资不能运输的窘境。而我们的三万挥军,则是答应归降大隋的奚族。”

刘权闻言,双眼一亮,点头道:“也就是说,如果打起来,将会形成南北两处战场,而重点则是北方战场了。”

杨集点了点头:“确实是如此!”

“大王,有句话我要与您说。”刘权犹豫半晌,拱手道:“冀州军似乎对这场有可能爆发的大战没有信心。”

“我也看出来了!”杨集叹息一声道:“冀州军士兵是当年征高句丽的主力之军,可结果,朝廷却因为种种原因失利了。时至今日,冀州军民已经安逸了很多年,但是这些将军们对当初的失败,心中还有一些阴影,他们的军魂、作战意志远不如凉州军、幽州军,他们只想见好就收。”

“也许他们日后会恢复必胜的信心,但绝非现在。只不过出于国家战略的需要,有时候我们哪怕不想打、打不过,也得打。”

刘权、郝瑗闻言点头,当下的处境,十分类似步迦可汗大举压境那会儿,当初,谁也没有看好杨集,悲观情绪充满了整个凉州。

杨集已经不是以前的杨集,可幽州军、冀州军,也不是现在的凉州军,此刻使用起来,肯定不如气吞河山、不畏生死的凉州军顺手。

“大王,突地稽已让忽赐泰献酋长令、金刀、粟末靺鞨疆域图。现在的粟末靺鞨和奚族、契丹一样,都是我大隋的领土了。既是我大隋的领土,自然不能让高句丽在我国土之上放肆。”刘权朝着杨集拱手道:“依末将之见,当务之急是派兵去迎突地罗护送的粟末靺鞨百姓,显示我们在粟末靺鞨的领土的存在,而后再让高句丽退兵,撤回高句丽的国土之内。”

杨集默然点头,他见过忽赐泰,也知道突地稽令其弟护送老弱妇孺向隋境奔来,若是隋军毫无作为,这些人定然被高句丽军杀光、抢光。

原本,高句丽和粟末靺鞨怎么打都和他们无关,但是忽赐泰代表突地稽献土投降大隋了。他们现在兵力不如人,还有几十万百姓拖累,若是不救、不调解,其实也说得过去。

但是世间事,并不是有道理就行,有时候,真理还真不能走遍天下。要是高句丽占领了本应是大隋的粟末靺鞨,朝廷那些官老爷定然对“坐视不管”的杨集口诛笔伐,到最后,哪怕他为大隋取了契丹、奚族也不顶用。

之前兵力不如人,杨集迫不得已,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战术,眼睁睁的看着坐观高句丽向边境线调兵遣将,如今渊子游已经被李子雄五万精兵、一万多名州兵、一万多名民夫牵制在辽州南部、燕州,而他这里又有三万将至的奚族军,故而也不憷高句丽了,一旦杨纶派来的三万冀州军就位,隋军的兵力并不少多少。

如果战争避不过、而辽州北部又斗不过高句丽,大不了来他个互相伤害、大不了用大安县十万百姓换取高句丽的辽东地区百多万人,到时候,看谁先支撑不下去。

“大王,卑职之前和忽赐泰详谈过。”正当杨集要下令之时,郝瑗起身说道:“突地稽见战利不利,他未免百姓被高句丽屠光,便让他的弟弟突地罗护送粟末靺鞨百姓西进。此举,固然是为粟末靺鞨的传承、后路着想,可也动摇了军心,令将士们认为北夫余城不久过。卑职认为最开始之时,粟末靺鞨的士兵为了保护自己的亲人,会奋勇作战,可时间一久,失败的情绪势必蔓延全军。如是一来,只怕北夫余城坚守不了多久了。”

“据铁赐泰所言,突地稽要求粟末靺鞨百姓轻装上阵,而留在城内的粮草物资、牲口,足够高句丽北伐军呼上一两年时间。他们要是夺了城池、赖着不走,而我大隋朝廷又不想全面开战的话,只是我们是拿不下粟末靺鞨献出的地盘的。”

“我没想过渊太祚会乖乖的退走,也不指望渊子游会通过和谈的方式,将到嘴的肥肉吐出来。”杨集目光从郝瑗身上转开,注视着帐外纷飞的大雪,悠然道:“说到底,我和渊子游的处境是一样的,我不能舍弃‘大隋的国土’。同理,渊子游也不能把到手的地盘高放弃,否则,他也会遭朝野内外口诛笔伐。”

“这说明什么?说明事态已经朝着我俩预料之外发展了。而双方争夺的关键点,也变成粟末靺鞨了。现在,就看谁先拿下北夫余城,谁先拿下代表粟末靺鞨统治的北夫余城,那么谁就占据一切主动地位。”

郝瑗是顶级智者,他对于杨集这番说法,自然是知之甚详,过了半晌,问道:“大王决定怎么做?”

“打!”杨集断然道:“无论如何,我也不能让渊太祚占领北夫余城。”

郝瑗骇然道:“大王,单独是打,我们自然不怕。但如果由此引发两国大战、局势失控;到时候,大王必将被成了挑起两国纷争的‘罪魁祸首’,如果打赢了一场还好,如果打不赢,情况就更加不妙了。”

郝瑗在官面上,是从五品下的亲王府友,领的是朝廷俸禄,不过他兼任卫王府副总管之职,所以他的核心点还是卫王府。他和李大亮、朱粲、薛举、尉迟恭、宗罗睺、宋正本、凌敬、魏征、沉兴法等王府属官一样,他们只认杨集这个凉州系或卫王系老大。至于朝廷那些个官职、那点俸禄,他们实际上并没有过多的放在心上。

说句难听的话,如果杨集有朝一日,势衰了,原先就是朝廷的阴世师、杨善会、张定和、张须陀、李靖、韦云起、萧瑀、王琮等人,或许被其他派系拉拢走;但是这些被杨集一手提拔于微末之间的人,是绝对不会离开的。

他们是杨集嫡系中的嫡系,一切都从杨集的利益考虑,之后才考虑大隋利益,如果两者出现巨大冲突之时,也会率先为杨集着想,而不是大隋。

这就是派系之别,以及派系之争的恐怖之处;关键还是在于派系的“魁首”,如果此人大公无私,那么,这个派系会将本派的利益与国家挂钩;反之,这个派系则会视国家为一头大肥猪,都想从中割下一块好肉,至于这头大肥猪是生是死,那就与他们无关了。

而郝瑗是杨集的谋主之一,听闻杨集意图挑起战争,心中的天平不自禁的偏向了杨集,希望杨集不要冒这个险。同样的,李大亮、沉法兴虽未说什么,可两人的心思与郝瑗毫无二致。

“我不会让隋军去打,而是让‘粟末靺鞨’去打。”杨集嘿嘿一笑道:“我看了忽赐泰上交的图纸,他说北夫余城四周虽是城墙,可城内建筑全部是帐篷;这种布局,与东突厥南汗庭白城十分类似,此外还有两条直通城北的密道。”

“突地稽的兄长咄罗当初挖掘这两条密道,是防止北夫余城被包围之时,可以派人从密道出城求援;必要之时,还能当成贵族们逃生的通道,这也是突地稽死守城池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今,这两条密道倒是可以用来做一些其他事情了。”

杨集看着三人,沉声说道:“渊太祚不是想要北夫余城吗?那就让他们。”

众人闻言,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气。

相顾片刻,都对方眼中看出了了兴奋之色,郝瑗思索片刻,向杨集拱手道:“大王,如今冰天地雪的,一旦突地稽失守,而我军又没有什么表现,渊太祚踌躇满志之下,定然率军入城躲避风雪。只要他们没有察觉这两条密道,那么北夫余城就是葬送数万高句丽军的坟墓。”

“若是高句丽北伐军全完了,那么我们光明正大的从突地稽手中接管属于我们的国土,自是无妨了。到时候,渊子游再不甘,也没办法。除非,他敢挑起两国大战。”

“什么意思?”朱粲不解的看了郝瑗一眼,又看了看杨集:“大王,郝先生是要率军从密道杀进城内吗?”

“哈哈!”杨集哈哈一笑道:“我可不想让我们将士的性命去给高句丽的士兵陪葬,况且,我军也不宜露面。所以,我希望他们死在城内、‘粟末靺鞨军’之手。”

“大王言之极是!”

“但是我军若是毫不作为,也容易惹人生疑。”杨集向刘权说道:“刘将军。”

“末将在!”刘权连忙起身。

“你带一万名将士,打着大隋的旗号,前去迎接西行的粟末靺鞨子民。”杨集说道:“若是高句丽军胆敢拦截,杀!”

“末将遵命!”刘权领命而去。

“大王,有些事情还需突地稽配合才是!否则,取不得全歼高句丽的效果。”郝瑗肃然道:“卑职不才,愿和忽赐泰入城一趟。”

沉法兴亦是起身道:“郝先生乃是大王左膀右臂,不可或缺。这种小事,还是交给卑职吧!”

杨集看了他一眼,笑着点头道:“可以!”

“多谢大王。”沉法兴大喜过望,十分感激的行礼道:“多谢大王给予卑职立功的机会。”

沉法兴是一个有志向的人,之前因为进入江南盟的缘故,从而绝了仕途之望,但是独孤敏的捞人、杨集的录用,使他的壮志重新萌发。杨集以国士待他,他也立志要以国士报之!

然而尴尬的是,他投奔亲王府至今,寸功未立不说,反而一直享受亲王府所带来的便利,这让他心中既尴尬不自在、又觉得十分难受。他虽然知道此行十分危险,但为了向杨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忠诚、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便毫不犹豫的请命了。

“老朱,给沉从事挑一队玄武卫当护卫。”说完,杨集又向郝瑗吩咐道:“副总管,你和沉从事下去跟忽赐泰商议具体的细节。”

“喏!”郝瑗、沉法兴、朱粲行礼而退。

杨集目光望着李大亮,吩咐道:“李大亮,你立刻派人去通知奚仲,让他们在三天之内,将军队带到大安城,如果他的军队不到大安城,便视为背叛。”

奚族为了防止隋军趁势攻击他们,也在边境部署了大军,现在不仅打不起来了,而且奚族还成了大隋的一域,所以奚族防御隋军的军队,正好可以及时调用。

“末将遵命。”李大亮应声而去。

(求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