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507章:血战北夫余城

大隋主沉浮 第507章:血战北夫余城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17:19:46 来源:笔趣阁

惨白的雪光里,粟末靺鞨军队居高临下,紧张的注视着南方的原野,只见一个个整整齐齐的高句丽军方阵,正以箭锋之势向北夫余城靠近,摆在正中主攻的步兵方阵。而步兵方阵的前方是刀盾兵、长矛兵,两个兵种之后,是马匹拖曳的云梯车、投石车、井阑车、床弩、撞城槌等攻城器械。

步兵方阵两侧,则是两支骑兵方阵。

渊太祚站在中军一辆高高的井阑车上,双手握住栏杆,眯着双眼注视远方的北夫余城。

他这次从辽东城杀到北夫余城,本身并没有带多少辎重粮食,一来是高句丽素来以大隋为首要之敌,辽东八成以上的攻城武器都放在辽东城、新城、玄菟城,而南夫余城虽然也有,可数量极少。二来从南夫余城到北夫余城足有四百多里,如果携带辎重的话,不利于他和父亲拟定的闪电战,所以作战之初,他并没有携带大型攻城器械。

另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父亲渊子游与南夫余城傉萨檀尹达成了共识。檀尹出自“王党”中涓奴部,是副使檀允亲兄,他从另外一名“逃回”南夫余城的家将得知弟弟并未死去,而是陷于隋军之手,他希望渊子游在与杨集会谈之时,救回弟弟。

渊子游答应了他的条件,但也希望他全力配合渊太祚,打好这一仗。对此,檀尹自无不允,毕竟这一仗于高句丽有利,他没有反对的理由。他在商议之后,率先从南夫余城以及众多“卫星城”抽出了粮草物资、攻城器械,屯积于北方的永昌城(长春市一带),这便使他们的补给线路缩短了一半之多。

正是因为有了永昌城为后勤基地,渊太祚才能放心的轻兵行军,但辽东最大问题是土地松软,此时被冰雪浸透,变得更为轻软,对于人马都是无妨,可重型器械却容易陷入地下。所以渊太祚到北夫余城有了近十天时间,而攻城器械却迟迟未到,最终导致战事持续至今。

而今天,也是父亲给他的最后期限;父亲要求他无论如何,也要在今天拿下北夫余城。

只因他在北方作战之际,隋军士兵却水陆并进,源源不断的开往燕州、辽州东山县。

据前来催促的信使说,李子雄已在辽水西岸扎下了足以容纳二十万人的大营,此外还有隋军士兵络绎不绝的沿海北上,由于隋军船只日以继夜的贴海北上,所以渊子游对李子雄具体兵力也不知道。不过他从幽州正规军、州兵的编制判断出幽州军已经是倾巢出动了,除了州兵、民夫不算,李子雄现在怎么也有六万精兵。

时间拖得越久,隋军数量会更多,高句丽的防御压力也将越大。而他这里的战争要是继续悬而未决,他的军队便是一支士气萎靡的疲劳之师。如果北部隋军联合粟末靺鞨突然袭击,渊太祚为首的北伐之军很难抵抗;就算杨集因为兵力不足,没有发动战争,可是对高句丽军的士气、对渊氏威望的打击也是巨大的。

经过这些天的多番血战,渊太祚对北夫余城的虚实十分了解,心知对方没有什么大型守城器械,靠的全部是将士们的勇悍,战至今天,对方的兵力、士气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

此时攻城器械已至,正可一战而定。

“大帅,攻城军已经准备就绪。”在渊太祚思绪万千之际,一队传令兵从前军策马而至,抬头向上井阑上的渊太祚禀报。

“击鼓!!准!备!进!攻!!”渊太祚收回杂念,冷冰冰的命令一字一句的从他牙缝里钻出来。

“咚!咚!咚!咚!”密集的战鼓声在战场上回荡,催促攻城的高句丽士兵向北夫余城发起猛攻。

在作战前沿,各级将领疾声厉喝,将一条条作战命令有条不紊地发布下去,刀盾兵护卫着弓弩手上前。

“放箭!”城上的突地稽双眼布满了血丝,他见敌军越来越近,立刻下达了放箭的指令。

随着“嗡”的一声炸动,由羽箭组成的乌云腾空而起,铺天盖地的朝高句丽的攻城队伍席卷而去,数千支羽箭撕裂空气的尖啸令人心惊!

“举盾!”渊太祚此次出动了精锐,而且各军将领准备充分,敌军会使用这样的战法,早在他们预料之中,几乎就在放箭的同一时刻,高句丽军传出了嘶声力竭的怒吼。

前方的高句丽军刀盾兵阔步向前,将大盾斜斜的向上举起,形成了一面盾墙,弓弩手藏身在盾阵之后,就在箭雨扑杀而下的同时,一面面盾牌闭合得如同龟壳一般,牢牢地将其余弓弩兵挡在了盾牌之下,箭知有若暴雨一般,猛烈地击打在盾牌之上。

惨叫声和闷哼声在众人耳边回响,偶尔也会有箭矢从刁钻的角度钻盾阵之内,立刻便是一条条人命交代在箭矢下。而侥幸躲了过去的士兵接过岗位,死死地顶着盾牌,把这一轮箭雨给熬了过去。

突地稽见箭矢破不了高句丽的乌龟壳,而后方又有很多大型器械逼近,上面站满了准备攻城的高句丽士兵,当即下令道:“投石车,让乌龟壳给我砸破。”

北夫余城有三十多辆投石车,但是由于高句丽没有拿出什么像样大型器械,而突地稽又听说高句丽辎重军携带大量攻城器械,于是便把投石车藏了起来,死死的忍着未用。

渊太祚没有到料到突地稽这么能忍,故而摆出了现在的攻城阵容,直接令刀盾兵、弓弩兵杀城下,就近放箭掩护“工程兵”。

“呜呜呜呜……”命令下达,城头号角大作,三十多架投石车同时发动,长长的臂杆挥出,将几十斤重的巨石凌空抛出,几十块巨石在空中旋转,呼啸着砸向了向了密集的盾阵。巨石从天而降,狠狠地砸在盾阵之中,染红冰雪顿时腾空而起,数百名盾阵下的士兵被砸得血肉模糊、惨不忍睹,看大看破裂、倒下之时,又将后面的人砸到了地上,此起彼伏的惨叫声响彻开来。

“给我继续砸!”突地稽没有观看投石车取得的效果,而是死死盯着高句丽的攻城器械,于他而言,那些高高耸立的东西才是最致命的,这些器械一旦靠近城池,就能居高临下、肆无忌惮的射杀他的士兵。

他现在也不指望投石车给敌人造成多大的伤亡,只希望抛射而出的大石头在那些器械之前,砸出一道凹凸不平障碍线,从而使那些器械无法开到近前,这也是他藏而不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咔嚓”一座巢车被砸中,巢车断成数截,上面的数十人弓弩手纷纷掉下了下来。

粟末靺鞨的投石车简单粗糙,并未学到汉人的精妙之处,所以射程和受命都不如隋朝和高句丽,但渊太祚等高句丽将领以为突地稽早已“黔驴技穷”,故而“工程军”毫无顾虑的把器械开近前来。

不过高句丽军虽被石雨砸了个猝不及防,但是将领们能征善战,知道投石车有杀伤力是有死角的,只要人和器械进入落石点之内,投石车抛出来的石头便砸不到他们。当投石车发射的时候,他们便拼命的加快的速度,将六十多架云梯车、巢车、井阑拉入了落石点之内,渐渐逼近了城墙。

“砰砰砰……”天空中一块接着一块巨石在翻滚,呼啸着砸向地面,短短的时间之内,投石机便发动了五轮,给高句丽造成两千多人的伤亡,但高句丽军并没有就此止步,那些器械冲进了弓射程之内,开始从上空压制粟末靺鞨军。

城下的高句丽卒也朝上放箭,一起压制,而粟末靺鞨士兵作战顽强,在突地稽的指挥下,奋起反击。

刹那之间,城上城下箭如雨下。城下城下更是尸横累累、鲜血染红了大地。

作为一名合格统帅,知己知彼是最为重要的一环,要想了解对方的底细,就必须付出一定代价,渊太祚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这些天不断的发起或真或假的攻击,他本为以突地稽已经手段尽出了,不料此人愣是把投石车给藏了起来,给了他一个意外的“惊喜”,但无论如何,他今天都必须攻克北夫余城、必须除掉这个可怕的对手。

“擂鼓助战!”渊太祚下了井阑车,策马来到投石车射程外的一个小土丘上观战,当他看到双方战事陷入焦灼,而攻城业已凑近城池,立刻厉声喝令道。

“咚咚、咚咚咚……”催战的战鼓声大作,高句丽奋勇作战,呐喊着向城头发起猛烈攻势。

城上的滚木礌石如同冰雹一般的砸下,一队队攻城士兵惨叫翻滚下云梯,坠入满是箭矢、尸体、石块、木头的地下,而下方还有不少未死的双方士兵挣扎嚎叫,令人惨不忍睹。

这时,城上士兵冒着箭雨点燃了火把,紧接着数百团浸油干草、干柴向城下抛下,一支支火把扔到柴草堆上,开始熊熊的燃烧了起来。火势虽大,但却吓不住高句丽军士兵。

渊太祚已经下达了死命令,一人退则斩一什、十人退则斩一队,而后面又有都战军挥刀霍霍,故而他们并没有因为火势而退,反而激起了他们的凶性。不过尽管如此,灸热的炎热还是高句丽军造成了巨大的麻烦,使他们的攻势暂时一缓。

旁边一名将领见越来越多的柴草扔下,城墙前方渐渐形成一片火海,不少云梯车上的士兵被大火点燃,哀嚎着从云梯上跳下,可是迎接他们的却是另外一种死亡,便向渊太祚建议道:“大帅,退兵吧!”

“大帅,不能再攻了。”另外一名将领附和道:“粟末靺鞨军韧劲十足,此时大火燃起,我军要想将其击溃又谈何容易?”

“退?又从头开始吗?若是让突地稽缓过气来,我们今天休想攻克北夫余城。”渊太祚不为所动,冷冷的说道:“况且,若是退兵之令一下,那么攻城器械就会被敌军摧毁干净,到时候,我们又拿什么来攻城?”

众将顿时闭上了嘴巴,大对卢渊子游治军从严,他下的命令绝无更改之事;若是他们今天完全不了任务,全部都要被军法从事,哪怕渊太祚亦不例外。

厉声喝斥了众将后,渊太祚旋即大喝道:“号令步兵,继续攻城。令左右两翼精骑之前军,绕城放箭、骚扰敌军心志,,同时择地登城。”

高句丽山势险峻,许多小城、军堡都建在山上,他们为了便于登山,特制了类似于飞爪的三钩器,此外,还有防滑的铁钉履和鎏金铜钉鞋。而北夫余城城墙只有三丈高,如果找到兵力薄弱的合适的攀登点,他们完全能够爬上城去。

之前,他们也想以此法攀上城头,但由于正面战场不如现在这么严峻,所以粟末靺鞨打得比较从容,一次次的把他们赶下城来。

如今正南门已经焦灼万状,攻城军死死的缠住了敌军主力,机会自然也就来了。

“大帅有令,精骑之前军,绕城放箭、骚扰敌军心志,同时择地登城。”

“大帅有令,精骑之前军,绕城放箭、骚扰敌军心志,同时择地登城。”

“大帅有令,精骑之前军,绕城放箭、骚扰敌军心志,同时择地登城。”

两百名令骑策马绕开战场,向左翼骑兵传令。

虎视耽耽、严阵以待的骑兵前锋接到作战命令后,立时脱离骑阵,绕城行走、放箭。

已经被击溃而轮换下来的攻城军各部,也在将领的喝斥下攻城军后阵集结,迅速重新编成队列,很快便投入到攻城战中。

渊太祚注视着前方开始混乱的城头,阴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抹如释重负的笑意,他勇武、智慧皆不如父亲和叔叔,可毕竟是父亲和叔叔一手带出来的人物。

他知道长辈们心态十分矛盾,既希望他稳而无过,又希望他用能力立下一场盖世功劳,唯有如此,才能在接手渊氏家族之后,拥有震慑他人的威望,但一直没有一个合适的机会,原以为隋朝势大,自己有生之年都没有立功的机会,不料父亲却借此机会,让他以粟末靺鞨立威。如果这次为高句丽拿下粟末靺鞨,那他就凭借此功,吃一辈子了。

眼见胜利在望,又岂能不轻松?

便在此时,一队在外游弋的士兵将几名狼狈的士兵带了过来,汇报了他们所见到情况:“大帅,隋军出动了。”

诸将闻言骇然变色,他们之所以没有合围北夫余城,一是因为兵力不太够,担心分散之后,给予突地稽袭击的机会,二是担心大安县隋军袭击,所以他们始终留下五千轻骑、三千重骑兵守在隋军必经的路上。

此时,隋军出动了,对他们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出动了多少兵力?”渊太祚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冷冷的问道。

“一万余众。”一名狼狈的士兵迅速答道:“不过隋军并不是朝着北夫余城开动,而是去迎接突地罗护卫的粟末靺鞨百姓。”

渊太祚闻言,脸色为之大变,急声问道:“二将军呢?与隋军起了冲突没有?”

二将军是渊太祚的弟弟,名叫渊沧海,也是负责防御隋军的主将,当渊太祚得知突地罗率领百姓向西边迁徙,便让弟弟率军去追,希望他打败突地罗,将粟末靺鞨百姓夺回来。

可是突地稽早已料定高句丽军去追逐,所以他让骁勇的突地罗专门负责打仗,另派老谋深算的窟突始部酋长专管撤离的百姓,两人各行其事,配合默契。

而渊沧海虽然想率领全军去追,但又担心隋军大举东进,故而只能带四千轻骑去追,而且时不时要停下来询问隋军的情况,所以双方打打停停,各有小胜,但谁也奈何不了谁。

渊太祚听闻隋军迎了出去,很是担心弟弟与隋军开战,若是他为了夺取粟末靺鞨的百姓,而主动向隋军发动进攻,那他那四千人马,定然被隋军、突地罗打光,而且还落下话柄,给隋军全面开战的把柄。

“大帅,二将军见隋军势大,便不紧不慢的跟着,并没有主动进攻,而隋军,好像也只是为了粟末靺鞨的人口,同样没有主动进攻。”

“那二将军让你前来,所为何事?”听说没有打起来,渊太祚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大帅,二将军让卑职来问:到底是打、还是撤回?”

“撤!立刻让他撤回到原地,密切的监督隋军动向。”

“卑职遵命!”士兵们行了一礼,又飞马离开。

“大帅,现在怎么办?”一名将领向渊太祚问道。

渊太祚沉吟半晌,说道:“隋军虽未开战,可是他们已经插手了,我担心他们把粟末靺鞨百姓接走以后,就会大举东来。未免夜长梦多,我们必须尽早结束此战,然后静候大对卢的指令。”

“遵命!”

——————

(求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