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537章:红拂还情,相忘江湖

大隋主沉浮 第537章:红拂还情,相忘江湖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17:19:46 来源:笔趣阁

“阿娘!”望着面沉似水的老娘,杨玄感胆战心惊的叫了一声,企图解释道:“我们……”

“够了!”杨郑氏死死的攥着拐杖,往地上重重一顿,冷冷的说道:“你们定是做了骇人听闻之事。现在给我说说,你们究竟做了什么天怒人怨之事?”

接着,她又补充道:“我还没有老湖涂,你们休想找诸多借口诓骗我。”

杨玄感看了看杨约,却见他眼观鼻、鼻观心,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根本就没有说话的意思,无奈,只好结结巴巴的将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原来如此。”听着杨玄感表述,杨郑氏深以为然的点点头:“你们做得很对、做得很好。”

“嗯?”杨约、杨慎、杨玄感不可思议的瞪大了眼睛,怔怔的看着杨郑氏。

杨郑氏说道:“灵棚就不用拆了,正好给我用。”

“阿娘,何至于此啊?”

“有你们这种败家子,我迟早人头不保,与其日后人头落地,倒不如今天就去陪处道。”杨郑氏没有再说话了,而是目无焦距、直愣愣的望着大门出神。

杨素生前说他之所以毫不保留的传授杨集兵法:一是欣赏杨集、希望大隋军方后继有人。二是杨集一个重情的人,有了这层关系后,只要杨家日后没有犯下造反大罪,皆可恳求杨集帮衬一二,再加上他本人的功绩,圣人定然网开一面。

她担心杨集心有芥蒂,导致杨素生前布局落空,于是向杨集道歉,只要杨集接受了道歉,那么杨集还欠杨家。另外,她想借机询问是否有补救的地方,可是杨集拒不授受,而是和高颎落荒而逃般的跑掉了,这么一来,如果杨集耍赖的扯平,就不欠他们家了。

若仅仅只是牵强的扯平,只能说杨素又看错了人,但是对杨家影响不大。她担心的是杨广已经透露出了对付杨家的意思,所以杨集下意识的就有所提防、有所疏远。

大家见她没有说话,也不敢打扰。

良久,杨郑氏吐了一口浊气,看了看面前三个男人,苦涩的摇头道:“如果你们仅仅只是装疯卖惨、以进为退,圣人说不得顺你们意,许个有名无实的尚书令,全他善待功臣后裔仁义名,如此相互成就,定当皆大欢喜。可你们扇动民意、将处道丧事拔高到超越先帝的地步,那便等于图谋造反了。这也难怪圣人气愤、卫王如避蛇蝎了。”

“阿娘/阿嫂……”三人哀嚎一声,面如死灰。

“事已发生,多说无益!”杨郑氏收拾心绪,惨然道:“既然圣人让圣人转话、说不计较了,那此事就过去了。不过正如卫王所说:居心叵测之辈如果拿你们诸多蠢事做文章、将事情闹大,那么我们便是坐在府中,那也是反贼。”

“杨约,你现在立刻去找文思叔父,尽快处理好民沸;玄感,你找个由头撤下灵棚……杨慎,我们扰民太久,你立刻给坊中每户人家、每名县官县役奉上一份厚礼,以表歉意。”

“做好这些,再以悼念处道的名义关闭府门;除了有职事官的文思叔父、杨约之外,余者全部给我沉寂下来、过段与世无争的日子,等到事情彻底澹化了,再出去也不迟。这也是我们对圣人的一个交待。”杨郑氏语气中充满了悲伤和苍凉,但凡他们与自己商量商量,也不会走到这一步,可是他们并没有。

“喏!”对于杨郑氏的安排,三个六神无主的大男人尽管再不甘,却也知道他们触及了皇帝的逆鳞,使全家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

“关闭府门”、“降低存在感”的决定,虽然会导致他们失去的东西无法想象、处境也十分被动,但无疑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

“阿娘、叔父、兄长!”这时,杨玄纵大步入内,他身后还跟着一名英姿飒爽、神情忸怩的青衫少女。

看到这名少女,厅内四人尽皆一愣,不约而同的说道:“红拂?”

“红拂拜见老夫人、二耶、三耶、少君!”这名少女正是张出尘。

她在杨家长大,在杨家学到一身本事,但由于身为名将张肃忠的遗孤,她在杨家的时间内,以身为歌姬、奴仆为耻,对“红拂”这个“艺名”十分排斥,对杨家人十分敌视。

可是杨素把她送给杨集、并过上美好的生活以后,她又觉得庆幸,庆幸自己有这段不太愉快的生活——要不是因为杨素收留,她们母女早就死了;要不是杨素家的的‘教官’往死里折腾、训练,她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更不能成为杨集不可或缺的人。

心态的转变,也让当初那份敌视、仇视,化作感激、感恩。

此刻再一次面对“故主”们,便落落大方的以红拂自称。

张出尘是最出色的杀手、保镖、舞姬,杨郑氏、杨约、杨慎、杨玄感对她印象深刻,哪怕分开多年,可他们还是一眼就认了出来。

杨郑氏奇道:“你怎么来了?”

“回老夫人,是卫、是公子让我来的。”张出尘吸了口气,努力让自己变得平静,续道:“公子让我转告几句。”

“我听着,你说!”杨郑氏颔首道。

张出尘说道:“公子说,若是让人把一些人所不知的‘罪证’交给御史大夫张衡,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此言一出,厅内众人顿时神情各异、七彩纷呈。

杨郑氏皱眉思索,杨玄感、杨玄纵就不干了。杨玄感“腾”的站了起来,怒视张出尘:“红拂,此乃楚国公府、不是卫王府,你这等猖狂,难道身为王府中人,就可以在故主面前趾高气昂不成?”

杨玄纵也怒了,他紧握双拳,恶狠狠的瞪着张出尘:“贱婢,旁人怕卫王,吾等却是不憷,你……”

张出尘遭到喝斥,心中又是恼火、又是委屈。

“给我闭嘴!”杨郑氏怒叱一声:“你两个不孝子,是想老娘气死吗?”

“孩儿不敢……”这哥俩吓得脸一白,赶紧“噗通”跪下,忙不迭的说道,只是那两双充满怒火的眼眸,却直勾勾的瞪着张出尘,充满了杀机。

杨郑氏见状,心中大是失望。

就他们这种才智、易怒的心态,何以托大事?也难怪丈夫临终前,要成立长老堂,加以掣肘了,否则,杨家一定毁于长子之手。

她不再理会两个儿子,向张出尘说道:“红拂,我已经明白卫王的用意了,你转告一声,就说杨家欠他一份天大的人情,必有厚报!”

“老夫人之言,我一定如数转告。”张出尘行了一礼,委屈巴巴的走了。

公子让自己回来的时候,说是自己说这句话,杨家人一定感激万分,可现在……?

“阿娘,这是为何?”杨玄感问道。

“为何?”杨郑氏冷笑道:“圣人此刻对我们心存怨气,这口怨气若不能及时发/泄,日后一旦爆发出来,势必令我家分崩离析、伏尸累累。”

“若是我们主动把一些‘罪证’交给御史台,让圣人惩罚一番,便能冲澹圣人怒火,而当前,你们的老子尸骨未寒,圣人即使惩罚,也不会太重。”

“这便是卫王的用意所在,可比我的‘关闭府门’之策高明得多,等到我们遭到惩罚以后,再‘关闭府门’,也就不那么突兀了。可你们这两个蠢货,丝毫看不出卫王用意不说,甚至还将好心当做驴肝肺,怒斥人家小姑娘!”

经她这么一说,杨玄感、杨玄纵方才省悟了过来。

“你们欺善怕恶、恩将仇报,丢人!”杨郑氏重重的一顿拐杖,恨恨的说道。

“……”杨玄感、杨玄纵闻言,顿时满脸通红、羞赧之极。

杨郑氏看了他们一眼,不禁叹息一声,无力的挥了挥手:“都滚吧!”

“喏!告辞!”叔侄四人,如蒙大赦。

与此同时,出了劝善坊的杨集坐着马车向皇城驶去,不过高颎这个老头跟个无赖似的,自家有车不坐,偏偏就赖上了他的马车,对于这种不要脸的人,又能如何?

总不能一脚将他踹下去吧?

“大王,你变了!”盯着杨集看了老半天,高颎忽然语气幽幽的说了一句。

杨集差点给呛死,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我都是两个孩子的爹了,我的第三个孩子也在今年诞生,我能不变吗?”

“我说的不是这个!我说的是你的官场之心,变了。”似乎也觉得这么盯着一个男人看,不太好,高颎微偏过头,望着杨集侧面的车窗,面露回忆之色:“你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的你,狂放不羁、率性而为,如今,也进入官场规则之中了。”

杨集默然不语,他承认高颎说得对,但除此之外,他也别无他法,因为他不再是小孩子了。小时候做出什么恶作剧,大人只是会心一笑,顶多就是啼笑皆非呵斥几声,然后装作愤怒的轻轻抽几巴掌。长大以后,要是为所欲为、我行我素,仅止一件错事就陷入人人喊打的窘境。小到一家一族、大到一城一国,莫不如此。

他有母亲妻儿、有大群忠心耿耿的属下,若是像令狐冲那般自私自利、是非不分,所有人都要倒霉、甚至都会死。

高颎见他若有所思,心知他也明白了,笑着说道:“你少年高位、又深得圣卷,真不知有多少人在嫉妒你;越是这样越要当心。”

默然半晌,又慢条斯理的说道:“你性子太硬,以后最好还是收敛收敛,这朝堂之上,可没一个是好相与的,或许暂时拿你没辙,可若是记恨在心、虎视眈眈的盯着你,总归有你吃亏的时候。”

杨集点头道:“受教了。”

不受教不行,光是论起做官,现在就没几个比得上他,不说别的,只看高颎当了这么久的宰相就看得出火候来。

宰相,可不只是能力的问题,还要与各色人等博弈,并且游刃有余的协调各方势力、令大家皆大欢喜。

没这能耐!

宰相是当不久的。

“自处道公作古,我一直在思索一件事。”高颎自顾自的说道。

杨集问道:“何事?”

高颎轻叹一声,神色落寞的说道:“我十七岁入仕,自那以后的几十年,一直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夙夜难寐,不敢当名相之称,起码称得上句恪尽职守,不负先帝、圣人托付。但近年来,精力渐渐不济,政事上多有疏忽,不是忘这儿、就是忘那儿。既然年老体衰、心有余而力不足,自当放下朝政,即可为后进让路,又能含饴弄孙、颐养天伦。若是卷恋不去,坏了一世清名事小,误了朝廷大事可就误国误民了。只是大隋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革时期,每走一步都是如履薄冰,我又有些放心不下。”

高颎患得患失的说到这里,忽然坚定的说道:“今天见了杨家人的表现,坚定了我请辞之心。”

“老了老了,我也自私一下,决定把有限的生命,尽数用到教导子弟这一块,省得他们犯下杨氏今日过错。”

杨家人的表现,令高颎反思已身,得出的结论是诸子中,也没一个是有能力的强者,所以不寒而栗、毛骨悚然。

杨家子弟因为托杨素余荫庇护,方始过了这个难关,可他高颎非但不是杨广的从龙之臣,反而是和杨广有仇,如果把杨家子弟的作为换到高家子弟身上,高氏必死无疑。

诸子之中,比较拿得出来见人的是三子高表仁,可他比杨玄感还要胆大包天、胆大妄为;当年自己被免职后,他竟然对自己说:“司马仲达托病不朝、隐于野,于是遂拥有天下,您今天也有如此际遇,焉知不是福份?”

有着这样口无遮拦的毛病,纵是天纵之才,对于高氏而言,也是祸大于福。

家有‘逆子’,这又进一步坚定了他的隐退之心。

“相忘于江湖、好聚好散,未尝不是君臣之谊的延续。”杨集知道高颎怕了,他不是怕死,而是怕高家后继无人、香火传承断绝。

“我也是这么想的。”高颎呵呵一笑,捊须道:“明天早朝,我就向圣人递交辞呈、乞讨骸骨还乡。”

——————

(本章补8月15日,上月还欠11天。求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