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548章:权当好聚好散吧

大隋主沉浮 第548章:权当好聚好散吧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17:19:46 来源:笔趣阁

大业殿争辩进入高“朝”的同时,萧皇后和几名妹妹、几名公主、一众命妇贵女低声交谈,时而发出阵阵笑声。

小寿星清河公主端端正正的跪坐在嫡母旁边,一双小手交叠轻放在双腿间。

小公主生得粉凋玉琢,造物主好像把世间所有漂亮、可爱都集中在她身上似的,白白嫩嫩的小脸蛋白里透红,一双乌熘熘水灵灵的大眼睛,纯净清澈;面对她时,即便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只怕也挥不起滴血屠刀。

此刻,她正眨着一双黑白分明、可怜兮兮的大眼睛,生无可恋的看看这个、看看那个。

她快烦死这些女人了,连她这个小小孩子都觉得她们说得好假、笑得好假,难道她们自己不知道么?

两只骨碌碌的大眼睛忽然流露出些许恐惧、身子也微微颤抖了起来,她又瞧见那个赵夫人了。

这个名叫独孤夫人的老女人很老很老了,厚厚的粉脂都填不满她脸上的褶皱,一笑起来露出光秃秃的牙床;可是她的衣着和妆容却比她更像小姑娘;说起话来,更是呶声呶气的,害得她鸡皮疙瘩满身是。

不过最难受的还是大娘让她认人时,独孤夫人身上那股浓浓的刺鼻的香气,熏得她差点都吐了。

然而大娘、阿娘、阿姐愣是夸她漂亮。

真是搞不懂这些女人!

“鸿儿,怎么了?”母女坐得很近,萧皇后见到小公子身子在发抖,关切的问道。

小公主扭过头来,惊惧的说道:“大娘,我怕!”

“怕什么?有什么好……”萧皇后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凤眸也不禁惊悚的垂下。

这个独孤夫人是独孤信的继室郭氏,今年已经八十有六。她的亲儿子都死了好几个,可她愣是活到现在,不仅活了下来,而且活得比五子独孤顺还健壮。

人上了年纪,性情就会大变模样,独孤老夫人也不例外;年轻时候,她百般苛待如罗氏的儿子独孤罗、独孤皇后和母亲崔氏,现在则是一个十分潇洒大气的小老太,让人受不了的是她老了老的,竟然浓妆艳抹、衣着也是露出半个干瘪的胸脯。

就拿现在来说,身穿奇装异服不说,而且脸上刷了厚厚的白粉,眉毛睫毛也全部剃掉了,然后在眉毛的位置画两条又直又粗的红线、眼眼下方点了很多“黑痣”,不仅如此,她还把嘴唇涂成了紫黑色。

她这鬼样子让人不禁想到鬼。

好像鬼,就应该是这样子。

也难怪小公主看了这久,还怕。

不过萧皇后知道她身上浓重的熏香、倒不是追求香,而是掩饰老人身上特有的一种难闻的气味。

其实早些年,独孤顺、独孤陀、独孤整都替她丢脸,便冒着大不孝的风险改造自家老娘,可她就是不听。

独孤氏兄弟头大如斗,觉得唯一能改造她的只有独孤皇后。不料她丝毫不给独孤皇后面子,竟然躺在地上打滚、放声大哭!

独孤皇后完败,最后改劝独孤兄弟认命!

“大娘,她的很美么?”小公主眨着大眼睛,悄悄的问。

“呵呵!”萧皇后迎着那双充满求知Yu的澄澈双眸,尴尬一笑,似是而非的答道:“等你长大,你就知晓了。”

“是吗?”小公主大是不解,独孤夫人好难看的,大娘、阿娘才是真的美,为何大娘总是避而不谈呢?

萧皇后怕她问出什么稀奇古怪的话,便将目光看向了大殿门,不再理会这个好奇心浓重的小宝贝。

自她得知杨集遭到无数大臣弹劾,就有一半多心思心神都在殿外,心忧着大业殿的动静。

她不担忧杨集,而是担忧皇帝发脾气。

今天不但是不谈政务的朔朝,还是皇帝心肝小宝贝的生日,可那些臣子却在大好日子里,弹劾起了他最信重小老弟;若他的牛脾气发作起来,谁能抵御得住啊?

那些臣子,真是挑了一个作死的“好日子”啊!

萧皇后忍不住抬眸看向独孤敏、萧颖、裴淑英,她们竟然有说有笑的逗着两个哇哇叫的胖小子,毫无紧张之感。这一发现,令萧皇后哭笑不得,这一家子心真大,都凑到一处去了。

“参见皇后!”这时一名内侍进入大殿,躬身行礼。

萧皇后问道:“情况如何?”

默默关注事态、但却尬聊尬笑的命妇、贵女,立刻停止了交谈,纷纷将目光看向大步入内的内侍。

独孤敏澹定的放下手中茶盅、和同样澹定的儿媳,也瞄了过去。

“崔相国为首的数十名大臣以穷兵黩武的名义弹劾卫王,卫王顺其势,把活着的、死去的武将都弹劾了,包括圣人、开国卫昭王。那些官员群情汹汹,说卫王‘目无君父,其罪当诛’。”内侍说道。

此言恍若一声晴天霹雳,致一众命妇、贵女齐齐色变,交头接耳的声音渐渐喧闹起来。

“崔相国、崔礼部要诛卫王?”一名命妇皱眉道。

“赵夫人,‘目无君父,其罪当诛’可是大罪呢,而且又有崔相国牵头弹劾;卫王这一回怕是落不了好处了。”同伴颇为幸灾乐祸的说道。

齐王妃看了看上首的太子妃,问道:“阿姐,王叔会有事么?”

对于杨集这个叔父,齐王妃颇为感激,自从杨暕跟他北上归来,仿佛换了个人似的;他不再出去拈花惹草、为非作歹,回来之后,就把种满奇花异草的齐王府后花园给推平了,起而代之的,则是一片水田、一片旱田。

然后突发其想的要帮水稻、麦子成亲,他认为水稻和麦子生出来的孩子,一既有水稻父亲(母亲)的产量高不怕水的优势、又有麦子母亲(父亲)耐旱耐寒的优势,如果这个孩子生出来,那么随处都能种、无论哪个季节都能种,这样一来,大隋百姓再也不用为“吃”担忧。

齐王妃虽是觉得他异想天开,不过丈夫好不容易进入正途,她也欢喜的支持,两口子见温泉旁边的植物在秋天也长得很好,便让工匠做了很多个大盘子,把各种各样谷种铺满盘子后,再拿去温泉上的大房子内育秧,现在都发芽了。但是水稻和麦子生孩子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他们,便是司农寺有经验的“农夫”也无从解答。

如今,杨暕成天坐在温泉边,要么是查看各种农书、要么就是发呆。而他的转变是因为杨集,齐王妃感激不胜,此刻听人说杨集遭到弹劾、他却弹劾圣人,使她有些担心挽救了他们一家的杨集。

太子妃皱眉道:“我朝没人会因言获罪,崔相国弹劾王叔,许是因为得罪了人。”

齐王妃默默点头。

萧皇后压下心头的惊异,向女官吩咐道:“继续去听听。”

一些命妇看着独孤敏婆媳的目光,也变得有些玩味了。而更多目光,却落在独孤敏身边的萧颖身上。

“老夫人,那就是王妃吧?倒是长得有几分颜色。”崔仲方妻子身旁坐着的一个头发花白,锦服华裳的老妪,她“好奇”的问道。

崔老夫人笑了笑,目光带有几分深意的说道:“正是卫王妃,她是萧家女。”

作为相国夫人,崔老夫人通过家他人之口,对杨集这等大员的家庭情况了解比较多

崔老夫人的孙媳出自太原王氏,人长得不错,可是比萧颖、裴淑英却是差不了不少,随即别有用心的说道:“祖母,南方士族女子向来以姿色、美丽而称道,但在后宅之中,好像不是什么长长久久之道吧?”

崔老夫人瞥了孙媳一眼,道:“卫王这位王妃,据说是萧家庶女,若非是长有姿色,又有什么资格当上卫王王妃。”

王氏笑道:“卫王少年慕艾,为女色所迷,想来也是有的。”

嫉妒是许多权贵女卷的天性,老的、小的还好一些,那些已经嫁人的年纪相当的,则是嫉妒萧颖命好、嫉妒萧颖长得好。先前还好一些,此时一听杨集闯下大祸,暗中对萧颖指指点点、窃窃私语的命妇贵女也就多了,而她们婆媳三人的澹定自若,也被说成是惺惺作态。

事实上,婆媳三人真不担心,她们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已经达成共识:她们一致认为杨集不可能有事,因为他没有任何可以攻讦的政治污点。

你说他贪污?哈哈……独孤敏的儿子、杨昊杨明的老子,用得着贪污?用得着贪那点小钱?

你说他贪色?那更是滑天下之大稽了,甭说家中美女如云了,便是他真的想去外面找个小贱人打牙祭,也只需自报家门,人家就会自动的贴上来,用不着强抢。更何况,他又不好色,瞧他那在女色上的拘谨,就算真想吃,只怕也是吃窝里,而不是去外面找。

你说他贪权?那就更不存在了。看似吓人的一大堆官职,根本就不是耍心眼、害国人所得,而是先帝和皇帝死皮赖脸的给。他不要还不行,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又怪得了谁?

你说他拉帮结派?自然也不对。他在京城是个独来独往的独行客;在凉州,他百事不管,皇帝要是没有催他上任,他能赖在京城一辈子,然后自己把自己关在府邸之内,你让他出门他都不干。

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杨集对大隋、对皇帝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说句不中听的话,现在是皇帝非常需要杨集,而不是杨集需要皇帝。既如此,皇帝又怎么可能因为随随便便的“目无君父”就诛杀杨集呢?

婆媳三人把这些套路一一排除,自然比所有人都澹定了。

而且因为两个小Nai娃的缘故,她们最近变得十分平和、美好,心情也和以往不同,认为一家人无风无浪,便是人间美事。至于杨集当官不当官,并不是很重要。以后,心态也许又会转变,但至少现在,她们是这么想的。

她们心态平和而表现出来的平静,落在满殿有心人的眼中,味道却又变了。

不久,又有几名内侍回报:“皇后,卫王也弹劾了崔相国,请圣人罢免其职,并与一干大员起了争执,不过他们都让卫王问倒了。”

此言一出,与崔仲方荣辱与共、息息相关的女人,脸色齐齐大变。她们知道在争执过程中如‘被问倒’,意味着局面会变得十分不利,结果也往往也快出来了。

殿内命妇、贵女也是见识的,一听此言,也都停止了交头接耳,使整座大殿显得十分安静。

萧皇后看了看笑容僵在脸上的崔老夫人,转而向内侍询问:“朝会该结果了吧?圣人又是如何处理此事的?”

“禀奏皇后,朝会已经散了。”内侍首领迎着一双双灼热的目光,汗水都流了下来,‘他’躬身道:“圣人任命崔相国为定州刺史、任命大理寺卿薛胃为冲州刺史、任命司朝谒者崔君肃为太学博士、任命秘书丞杜正玄为漠州漠州县县令、贬驾部郎中柳逵为民,任命……”

“这……”殿中一些没见识的命妇、贵女听罢,一时间有些转不过来,顿时有些疑惑。

这究竟是封还是贬呢?

圣人这又是何意?

有见识者,心知这场争执尘埃落定,纷纷同情的看着崔氏一家所在席位,只见崔老夫人苍老的脸上尽是惊惧之色,老迈的身躯也在不断的颤抖着。

独孤敏抱着孙儿,瞥了脸色惨白的崔老夫人一眼,嘴角噙着一抹冷笑,仿佛在说‘你家那口子,完了’!

崔老夫人终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她颤颤微微的站了起来,脸上牵着一抹难看的笑容,向萧皇后行礼道:“皇后,臣妇身子不适,请恕臣妇暨崔府命妇未能参与宴席了,臣妇请退。”

与其在此受人指指点点,倒不如离开此地,来个眼不见心不烦,随着老夫人请辞,十多名崔家命妇、贵女也是脸色难看的纷纷起身行礼。

“太子妃、南阳,代本宫送送老夫人。”萧皇后望着白发苍苍的崔老夫人,暗自一叹:此番分别,此生怕是没有再见之日了,权当好聚好散吧。

崔氏女卷离开不久,已是时近正午,萧皇后令尚食局于偏殿备上盛宴,宴客!

殿内命妇、贵女们一番骚动后,也慢慢定下心来,不敢继续议论这个已经发生的结果。

人生在世,太过聪明未必是好事。

同一时间,杨广同样在同明寿殿偏殿宴请十多名重臣。

同明殿位于举办常朝的宣政殿以西、杨广“外书房”仁寿殿西南,是他用来接见、接待个别臣子的地方。

同明殿和其他宫殿一样,并不是一座孤零零的殿宇,而是以同明殿为名的宫殿园林群落,占地广阔、殿宇众多,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部由一个正殿、两个偏殿构成,后部则是亭台楼阁、假山荷池、曲折回廊遍布的御苑。

参与皇帝小小宴的群臣之中,除了雷打不动的杨集之外,还有杨雄、杨达、杨弘、高颎、苏威、萧琮、裴矩、长孙炽、牛弘、宇文恺、宇文弼、萧玚、张衡、李子权、周法尚等人。

比较耐人寻味的是,接替杨素入相的热门人选、内史令杨约不在此列,而张衡这个御史大夫,却是首次参与大隋这场最高级别宴会。

张衡出身于怀州张氏,他初仕北周,累迁掌朝大夫;杨坚废周建隋后,是杨广治理并州扬州时期的重要幕僚,杨广受封为储君,便成了太子右庶子兼给事黄门侍郎,尽心尽力的帮助杨广坐稳太子之位。杨广登基为帝,对心腹重臣论功行赏,册封才学过人、刚正不阿的张衡为御史大夫、银青光禄大夫,主朝廷监察事务。

以张衡为首的张家算是中原士族一员,此番杨广让他留下参与这个宴会,表示那个代表中原士族的相位,极有可能落入张衡之手,而不是杨素之弟杨约。

与张衡相比,李子权却是更受大家注视。

自从民部尚书韦冲病逝以后,民部左侍郎杨文思,便是进位民部尚书的热门人选,然而杨广现在对他置若罔闻,将民部右侍郎李子权给唤来了。此外,李子权是赵郡李氏核心人物、是山东士族最为重要成员,今天崔仲方刚刚被打发回老家,他就被皇帝叫来参与宴会。

两相叠加在一起,李子权极有可能成为杨家闹事、崔仲方暗然谢幕的最大赢家。

张衡、李子权璀璨的同时,也反衬出了皇帝对杨家近来表现的不满,以及疏远态度,但这又怪得谁来?还不是杨家自己作死造成的?

想想杨家人一连串的阴损手段,诸多重臣不禁替尸骨未寒的杨素感到惋惜!

此外,级别最高的周法尚也令人侧目。他在两个多月前被杨广免去蜀州刺史、蜀州总管职,奉命入朝听用,可是至今还没有得到新的任命,这也让很多官员都以为他仕途到头了。然而现在,也被叫来参与这等宴会了。

显然,皇帝心中有了重用周法尚的决定。

若他令皇帝满意,代表江南那个相位,未必不能到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