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710章:帝心有猛虎

大隋主沉浮 第710章:帝心有猛虎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17:19:46 来源:笔趣阁

杨广明白高高在上的皇帝,在文武百官眼中并不是一个人,而是所能利用的最犀利有力的武器,谁利用使用得好,谁就能升官发财、为所欲为,而且还能利用这把武器除掉他们所不喜欢、所厌恶的敌人,所以每个人都在不遗余力的利用各个历朝历代的皇帝。于杨广这个皇帝而言,如果这些人在争斗之时,将自身利益与国家与百姓的利益联系在一起,那还好一些,最可怕最可恶的是一个个没有底限的拉帮结党、互相攻击、落井下石,各自给对方使绊子、各自给对方下圈套,使朝廷乱成一锅粥。

大隋王朝现在天天谈**、天天谈反腐、天天严惩贪官污吏,但是他这位帝王实际上是天天和天下最大的贪官群集为伍、天天和最有权势的贪官商议国家大事,然后让这些大贪官去执法他们打造出来的国策法令。

此外,臣子们无时无刻都在揣摩上意;皇帝也要无时无刻揣摩这些臣子,可是官员和他们背后势力一起合力揣摩一个人十分容易,但一个人要揣摩无数个派系、揣摩无数个人想出来的点子是不是害人,却是难如登天。而这一点也是最难的地方,但是他作为皇帝,却也有一把最强大最犀利的武器,那就是权力之剑。

他只要把超额权力授予其中一人,那么这个人是不是他的人、是不是足以胜任要职,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其所在派系的人以为是那就已经足够了,如今他便准备用这种法子来对付张瑾、以及张瑾所在的元派。

在苦心孤诣对待关陇贵族的时候,杨广奉行的策略是分化、离间、扶持,但关陇贵族毕竟是内部问题,与当初的突厥汗国截然不同,因而他的手法是削弱、平衡、再削弱、再平衡……如此循环往复,关陇贵族到最后必将四分五裂、实力锐减,只有他们在朝中军中的势力微弱,一切都好办了。

诚然,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关陇贵族也会看出他的策略和手段;但只要是人,都会有私心,一个人或许能够失志不渝、拉拢不了,可是如果把他背后的家族施加的压力、子孙后代的前程荣耀等因素算上,那么这个人就很难坚守立场了。虽然也有,但这样的人极少极少。

而刚刚被他“授予”说话之权的张瑾既是关陇贵族三大派的“调和剂”,也是元派最重要的智囊。不过张瑾在在仁寿年间思维仍然停留在过去、仍然以为杨坚会因为皇权平稳过度而像以往那般妥协,竟然在**令事件上出言威胁杨坚,最后与崔仲方等人一起遭到罢免。直到杨广登基为帝以后,杨广为了稳定关中时局、全力对付杨谅,复又启用了崔、张二人。

所以某种程度上说,他于张瑾是有恩的。而今,谁都能够看出自己在打压元氏,此时若是对待张瑾好一点,便能给诚惶诚恐、疑神疑鬼的元氏一种假象——一种张瑾因权而背叛了元派、关陇贵族的假象。

对此,元派其他人信与不信,杨广毫不关心、毫不在意。他关心和在意的元氏,只要元氏相信那就够了。而通过刚才的区别对待,他明显察觉到元寿情绪的变化,脸上也有了刹那间的惊容,由此可见元寿心中已经有了一丝芥蒂和一块疙瘩。但是分化元派是一个突如其来的设想,杨广心知自己不能操之过急,此刻若是再做什么、或者是急匆匆的晋升张瑾,那就过犹不及,落了下乘。

杨广诸多杂念也就在一瞬之间而已,而就在他念头转动之际,张瑾毕恭毕敬的向杨广行了一礼,字斟句酌的说道:“圣人!当今天下,时势大变,我大隋雄师更是纵横天下无敌手,一望无际、一马平川的北方异族其实并不可怕,大隋铁骑一旦出塞,即可将北方异族杀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倭奴与我大隋隔海相望,令百战铁骑望洋兴叹,无法雪假使节带来的耻辱,然倭奴毕竟只是一个不足称道的最尔小国罢了,朝廷用不着兴师动众、严阵以待。反之,南方却需要大量水师,也需要一支庞大的水师坐镇、威慑。”

杨广目光看着张瑾,凝声问道:“何以见得?为何南方就需要庞大的水师?”

“圣人,自先帝驾崩,朝纲一度出现混乱,致使天下各地或多或少都受到影响。后来又因汉王谅叛乱,并州和幽州、冀州多有依附者;本就蠢蠢欲动的南朝余孽见着汉王谅谋反,于是在那期间也是颇为不安,一些郡县更是纷纷打着支持汉王谅的旗号造反。末将认为相对于用不到多少水师力量的北方,南方不仅仅只是水网纵横,而且还是我大隋大后方,朝廷更需要让水师去威慑,并维持南方的稳定。”张瑾沉声说道:“据末将所知,南朝作孽和撩人、水寇善于作战能力极强,而且这些人大多孔武有力,骁勇善战、熟悉地形、善于在水上作战,若是失去强大水师的威慑,他们再次暴动,势必难以对付。”

听了张瑾的话,杨广顿时皱眉不言,同时在心中默默的考虑“水师北调”是否应该、是否合理。

对于南方人来说,操船作战就跟北方人骑马作战一样,所谓的‘南船北马’便是此理;杨坚当年为了歼灭南陈、统一天下,同时也是为了对付令北方人十分头痛的南陈水师,让杨广在位于长江尾的江都打造大隋水师、让杨素在长汉中上游的巴东郡永安县打造水师,作灭陈准备,经过四到五年时间的准备,大隋王朝终于打造出了一支强大的水师,并成功灭了南陈。

在之后的开皇年间,南陈余孽和地方势力、撩人(少数民族的统称)反反复复起兵反隋,当朝廷派兵平叛之时,他们充分利用南方江河湖海,与朝廷派遣的平叛军打游击、打水战,令朝廷吃了不少苦头。南方地方势力这种反复无常的作风,令杨坚大感头疼,不得不把大隋水师完整保留了起来。

张瑾现在说的“若是失去强大水师的威慑,他们再次暴动”,虽然杨广也知道他是为了使水师长期留在南方,故而危言耸听、夸大其辞,但是那些令朝廷鞭长莫及的南方势力、以及人心未附撩人的的确确很不安分,再起刀兵的可能性也的确是“客观”存在着。

张瑾见杨广默不作声,便知圣人心动了,心下暗喜,复又拱手一礼、乘胜追击的说道:“圣人,末将有一策,可让南北战略不并行不悖、互不影响。”

“哦?”杨广对张瑾策略极有兴趣,他微不可察的看了看目光阴冷的元寿一眼,便以一种迫不及待的口吻向张瑾说道:“张卿有何良方,请快快道来。”

“末将遵命!”张瑾说道:“圣人只要下旨组建北方水师,并将黄淮地区、黄河与淮水周边的善水青壮征去青州,这样既可威慑和进攻倭奴,又可维持南方局势,同时也能增强大隋水师兵力、战斗力,诚可谓是一举多得。”

张瑾情知元寿为了反对而反对做法万万不行,更不可取,自己必须言之有物,必须顺着皇帝的思路、针对皇帝脾性来说话,方可说服皇帝、不至于令皇帝反感。

更重要的是,皇帝如果顺着这个设想组建北方水师,不但可以把山东士族、关中士族、河东士族、中原士族和南方士族等政治派系的目光从南方水师引走,而且关陇贵族在确保南方水师不失的同时,还能争一争多出来的北方水师的各级将位。

萧玚和周法尚、来护儿等南方人士极其反感张瑾所说的“南朝余孽”四个字,他们要么是西梁国帝胃子弟、要么是南陈将臣后裔,张瑾却一口一个“南朝余孽”,这不是在骂他们又是什么?而且更可悲可笑的是,就连张瑾本人也是“六镇余孽”、“西魏和北周余孽”,此时竟然还好意思说别人?

当然更令他们不喜的是,张瑾现在所提出来的馊主意,分明就是让朝廷来承担多出来的水师的费用,至于关陇贵族在南方的军权却丝毫不受影响。若是圣人听他的馊主意、并答应组建北方水师,那就代表关陇贵族各级不法将领仍然可以在南方作威作福,仍然可以毫无顾虑、肆无忌惮的压榨逼迫南方人和撩人,而他们牟取实利之余,败坏的却是朝廷名望和威信、以及南方人和撩人对朝廷的向心力。

杨广稍一沉吟,便明白张瑾所采用“祸水东引”、“开辟新战场”之计就是希望矛盾转移,使各大政治派系目光转向北方。不过杨广毕竟是皇帝,他看待这个提议时,角度与臣子自然不同的,同时也觉得张瑾另外组建北方水师的想法确实不错。如果依法而为,不但兼顾了南北方的水域,还能让大隋水师呈现南北对峙的格局。而且能够有效改变大隋水师一家独大、一家独霸、无从制衡的现状了,于皇权于国于民,都是利好之事。

默然半晌,杨广抬眸向下首臣子、将军看去,见到众人都在窃窃私语、低声交流,遂开口问道:“对于张将军新建北方水师的建议,诸位可有疑议?异议?”

执反对意见的萧玚闻言,习惯的先看了杨集一眼,希望他这了大隋和皇族利益跳出来反对,然而杨集此刻却是面无表情、无动于衷,心知这小子也意识到这场纷争与他本人关系不大,索性就当起了看客,关键时刻,或许会出言,但绝对不是现在。他在心里暗道一声“狡猾的小狐狸”之后,有些无奈的站起身来,向杨广躬身一礼,说道:“圣人,臣对张将军的建议有不同看法。”

杨广点了点头,微笑着向萧玚说道:“萧相有何不同看法,大可直说,无须事事询问!”

“喏!”萧玚闻言平身,肃然道:“圣人,人们常说时风易俗,臣对于南方比较熟悉,此刻想说是势风易俗:自从朝廷平陈以后,南方百姓人心思定,再加上圣人和先帝致力改善南方民生,早已使百姓归附。南方现在的确还有一些人心存不轨、怀有异心,然而经过朝廷一次接着一次的平叛,这类人的数量已经微乎其微,也动摇不了大局。”

“南方百姓也好、撩人也罢,都是大隋的子民,他们所谋求者,无外乎吃饱穿暖,以及老有所依少有所学罢了。臣认为朝廷和地方官府、地方官员接下来只要本着为民之心,继续努力改善民生、肃清吏治、打击不法豪强、发展教育、鼓励南北往来,普通老百姓不出数年时间,便心悦诚服、疑虑不再,也不再无缘无故的敌视北方人。而心怀异志者,即便是想再起刀兵,也不会得到百姓的支持。”

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论据之后,萧玚又站在百姓的角度上陈说:“百姓不想反,如果实在活不下去,也不会反,如今圣人和朝廷治民有方、治吏有力,南方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百姓更是是安居乐业,这从逐年增长的赋税,即可看出百姓对于朝廷的拥护。而朝廷此刻仍然像防贼一样、派出大量水师的驻扎南方各郡,这让一心向隋百姓作何感想?他们心中能好受吗?”

说到这儿,萧玚看了杨广一眼,又向众人发出了扣问之声:“诸公皆是大隋最杰出的精英、智者,不妨将心比心想一想,如果有人始终在一旁监督诸公,诸公又作感感想?”

此问一出,众所默然:这话还用得着问吗?如果皇帝派人十二个时辰监督‘忠心耿耿’的自己,自己当然也是相当的不爽了!

“看来诸公都没有异议了!”萧玚见大家默不作声,嘴角露出一抹笑容,他知道人皆此心,所以大家无从反驳、无斩反驳,接着又向杨广行了一礼,沉声说道:“圣人,臣以为针对前景一片大好的南方局面,朝廷真的没有必要花费钜资、保持南方那支数目的庞大水师,这于国于民都是好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