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乱世时空劫 > 第四十六章 意见分歧

乱世时空劫 第四十六章 意见分歧

作者:蔡甸热干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03:16 来源:笔趣阁

赵烨将一封来自西夏的电文摆到恒帝的书案上。恒帝放下手中的笔,拿起电文读了读,然后说道:

“梁皇后要效忠元老院?不知道是真,是假。”

“陛下,如果她能答应修铁路,增兵和开工厂,也算对我们有利。是真,是假,还需要长期观察。不过此事,目前也只是有这么一说,还不知道梁皇后能否摆平国内的反对之声。”

“开工厂……此事是否需要仔细考量一下?”

“陛下,的确是需要。不过如果只是开办初级工厂倒也无妨。毕竟把矿石运来运去很消耗运输能力。如果只运粗钢,则同样的运力下,原材料的输入效率可以大增。”

“嗯。那能西夏如果要开设兵工厂呢?”

“陛下,步枪及配套弹药的兵工厂可以考虑。但是西夏那边每年必须向大汉供应足够的马匹才行。”

“可以。他们还想要重武器?”

“陛下,可以向西夏提供机枪和迫击炮之类的重武器。但生产还是要在国内,而且要控制供应数量,特别是弹药的供应数量。我们现在已经有了手榴弹、火箭筒、地雷一类的新式武器。西夏目前这个速度是赶不上我们的发展速度的。”

恒帝放下电文,抬起头看着赵烨问道:

“赵国公觉得对北辽应当如何处置?”

“陛下,北辽那边地大,人口也不少。我们想彻底吞并北辽还是有些困难。难并不难在打下北辽,难在后续如何防守和经营这些地方。如果迁移过去的人口不足,那么我们还是得依靠金人。金人不善耕作,野性难训,喜欢杀戮。一有机会,他们会立即反扑。我们如其占领那些地方,还不如让那些地方陷入内乱更合适。”

“此话怎讲?”

“陛下,吐蕃诸部落就是这样啊!谁也不服谁,相互之间打斗不断。不仅对大汉毫无威胁,而且很多部落还愿意主动归附大汉。如果我们打乱北辽现在的统一状态,让其陷入内乱,这样我们不用费太多力气对付北辽,可以更加专注国内的人口和科技发展。一旦大汉的人口充足了,我们就可以开始出兵北辽,彻底吞并他们。”

“开拓疆土虽是不世之功,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口来消化这些领土。花那么多银子,意义何在?英国在全球开拓了那么多殖民地,最后结果又如何?”

“那依赵国公的意思,我们该如何瓦解他们的统一状态呢?”

“陛下,北辽诸多部落中,肯定有几个大部落是支持北辽皇帝的。我们专门掠夺和攻打其中几个部落,留下几个不打。这就是离间他们部落之间的计策。”

“这些大部落可不好找,一般都离燕州很远。朕担心深入作战会有些问题。”

“陛下,我们可以集中五万兵力,都带上最新式的武器装备出征北辽。只要我们一有大动作,他们必须派兵和我们打。如果不打,我们就沿路抢劫,掠夺。粮食,人口,牲畜都不留给他们。”

“陛下,以前金人喜欢打秋风,现在时来运转,我们也可以过去打打秋风。而且每次都要赶在粮食要收割之前过去。一方面可以就食于敌,另外一方面吃不完,带不走的,统统给烧了。”

“但是我们不能搞占领,那样势必分散我们的兵力。这样集中兵力掠夺几次之后,估计很多部落都不得不投靠。凡是要投靠的部落,必须打散迁徙到全国各地去开矿、筑路或者种田。不断地掠夺北辽的人口才是最关键的。”

“说得有点道理。但是明明可以直接灭了他们,为何还要这么折腾?”

“陛下,打败北辽之后,我们是守还是不守?”

“当然是守啊。”

“守住土地肯定是需要士兵。那是否引入大汉的人口?”

“当然要迁徙大汉的人口过去。金人不善耕种,也靠不住。”

“守住那么一大片地方,需要很多士兵和粮饷,另外还要引进大汉的人口。那么这两样事情叠加在一起,势必摊薄国内的人口。如果北辽土地上的产出,还不足以覆盖消耗在北辽上的粮饷和其他开销。那么这个事情,就是个亏本买卖。这样会拖累大汉的发展速度。”

“打秋风就不一样了。每年定期把地方部队集中到北方来,打劫北辽一次。抢到多少算多少,几乎零成本。打秋风全当给地方部队训练用。事情搞完了,就各回各自的驻地。我们可以用打秋风的方式不断削弱北辽的实力,然后等待一举吞并的机会。”

“那不守呢?”

“不守,不就是打秋风嘛。”

“噢~~~对,对,对。不过这个事情,朕还要仔细考虑下。”

“陛下,您可以多咨询几个人,再做决定也不迟。”

……

梁皇后看向梁王爷说道:“王爷找本宫有何事?”

“咳咳……皇后娘娘,今日在大殿上所说的事情可是认真的?”

“当然是认真的,难道本宫诓骗各位臣子不成?”

“皇后娘娘,把铁路延长到兴庆府,这可不太妥。”

“为何?”

“本人虽未亲眼见过铁路,但是听人说:铁路上可以跑火车。此车无马自行,只要烧石炭即可,运输能力惊人。既可以运货,也可以运人。如果将铁路延长至兴庆府,那么汉朝可以延铁路快速运输军队和补给。如此这样,汉朝一举拿下兴庆府也不是没有可能啊!”

“王爷所说的问题,的确存在。如果西夏也掌握了火车的操作技术,那是不是从兴庆府往吴起县增兵也会快很多呢?关键是,火车开通以后,可以加快两国之间的贸易,你们皇亲国戚哪个不是赚得盆满钵满?你担心的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在吴起县建立一个卡口,弄一段活动的铁轨。能够通行的火车,才可以接上这段活动的铁轨。否则没有铁轨,这火车也休想长驱直入。”

“咳咳……皇后娘娘说得在理。”

“王爷,这些问题,是你自己想问的,还是你代表其他人问的?”

“咳咳……是本人自己想问的。”

“这些人胆子真怂,刚才大殿上一声不吭。现在怂恿王爷来做出头鸟。”

“皇后娘娘,那增加雇佣军一事也不太妥当啊!”

“有何不妥?”

“现在西夏境内已经有近七千雇佣军。他们现在都驻扎在清河东岸。其作战实力,在云州一役中,将军们都看得明明白白。现在再增加一万雇佣军,而且都是汉人,本人怕这些人在兴庆府闹出事情。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啊!”

“噢?!本宫也是汉人,梁王爷是有所指咯。”

“咳咳……本王不是说娘娘,是说那些军队的士兵。”

“王爷,如果这些汉人不认同我们,何必要替我们打仗,而且还要穿上西夏的军服?”

“再则,落后就要挨打。如果我们还是一味地坚持过去的战斗方式,迟早要被汉朝或者北辽给灭了。现在有机会,能学习汉朝的武器和战术,为什么不思进取?增加雇佣军的数量,就是为了让他们带来更多新武器和新战法,并且加强我们对抗北辽的实力。”

“那皇后娘娘,将来打算如何安置这一万雇佣军?”

“让他们随三万骑兵一起安扎在清河东岸。东岸还要设置工厂,这些工厂也需要军队守护。”

“娘娘,东岸会设置怎样的工厂?”

“各种矿石提炼工厂,还有步枪及其弹药加工的工厂。虽然每年还是要提供两万匹马,但是步枪和弹药都是自己生产,装备自己的军队。可以省下很多开支。总是向汉朝购买,成本太高,而且受制于人。”

“此事,本人倒是十分赞同皇后娘娘的看法。”

“王爷,可还有其他事情?”

“皇后娘娘,本人再无其他事情。多谢娘娘替本王解惑,本王就此告辞。”

“好,那本宫就不送了。”

看着梁王爷退出殿外,梁皇后叫来身边的护卫:

“迷雾,你去跟踪梁王爷。调查下他最近接触过的人,都给我记下来。”

“是。娘娘。”

……

梁王爷回到自己在京城的府邸。已经有不少官员在府邸等着梁王爷。

“王爷,情况如何?”“王爷,是否说服了梁皇后?”“王爷,……”

梁王爷觉得这些人太括噪,坐到厅中的主坐上,喝了口茶。一堆人正围着王爷等着他回话。

梁王爷扫了众人一眼,看见他们眼睛里面充满了期盼。

“坐下,都坐下,这样围着成何体统?”

这些官员这才散开,纷纷找位置坐下。

“瞧瞧你们这帮人,正殿上屁都不敢放一个。让本王去撩拨梁皇后,你们安的什么心。”

一个官员说道:“王爷好歹与梁皇后有些情分。我们要去说,说不定梁皇后一个不高兴,就把我们给咔嚓了。”

“她现在是皇后,可不再是当年的小妾了。皇权之下,哪有什么情分可言?”

“不扯这旧事了,今日的结果如何,能否为我等解惑?”

“梁皇后执意要执行这些政策。”

这些官员听到之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一个官员建议道:“要不下次朝会上,我们集体请愿?”

梁王爷立即回复道:“你们请愿,不要扯上我。我可不带这个头,也不参与你们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