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大公主 > 第八百五十六章 十年

盛唐大公主 第八百五十六章 十年

作者:湛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21 21:57:09 来源:笔趣阁

第二天一大早,这帮使者们早早起床,按照昨天那些士兵们教的,来到驿馆走廊上的洗漱室,拧开水龙头打水洗漱。

用那洗脸池边上摆放的公共香皂洗过脸之后,感觉身上到处都是香喷喷的。

这种东西他们那边偶尔也有一些商人会带过去,无一不是顶级的奢侈品,他们这种级别的人没有钱去买的。

然而想不到,在这种地方,居然就这么大大咧咧的摆在洗脸台旁边,让人免费使用。

洗漱过后,外面的士兵们也都过来了,趁着天还没亮,带着他们去食堂吃早餐。

虽然那些士兵们说早餐比较简单,但那只是相对而言。

对这帮使者们来说,依然是丰富到了极点。

有豆腐脑,胡饼,豆浆,油条以及煮鸡蛋等各种食物选择。

而且每一种都有不同的味道,口味方面更是极为丰富,让人直呼不可思议。

如今他们国家的人还在为盐这种东西而发愁呢,很多普通民众吃盐都很难保证,然而大唐这边,士兵们已经开始提醒他们不要放太多盐了。

吃过饭之后,太阳也快要从地平线上出来了,士兵们带着他们上车,准备参加早朝。

当来到丹凤门大门外的时候,旁边早已停下了很多四轮马车。

这是官员们的马车,有些人不喜欢,也可以选择自己骑马过来。

上了年纪的大臣,允许骑马或者是乘坐马车进入丹凤门,其他人都只能走进去,这是给老年人的专属福利。

就算是上官婉儿这个内阁首辅,都不能直接乘坐马车进去。

当然不管走进去还是坐车骑马,所有人都只能走侧门。

丹凤门总共有五个门,大多数人都只能走两侧的门,只有皇帝皇后或者太后这类身份才能走最中间。

看到一群士兵开着汽车带来了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来上朝的大臣们看了一眼之后就没什么兴趣了。

这年头大唐的胡人简直不要太常见,不过看这阵势,应该是个以前没听过的国家过来的人。

倒是能打听一下,问问他们那边有什么特产之类的玩意儿。

这帮使者们倒是记得昨天给他们培训的礼仪和规矩,对着周围的人拱手行礼。

当进入丹凤门,看到那充满压迫感的含元殿时,他们无不惊讶的大口呼吸起来。

对这个帝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的同时,心态倒是摆放的更低了不少。

可惜今天不是什么重要朝会,所以上朝不会在含元殿,而是后面的宣政殿。

虽然规模上没有大明宫那么夸张,但仍然有一种宏大的感觉。

随着太阳跳出地平线,朝会正式开始。

礼部官员上前奏报:“启奏陛下,法兰克国使者此刻已在殿外等候!”

“啊,宣吧!”李显回答道。

“宣法兰克王国使者觐见——”孙静邦高声呼喊。

随后外面的使者们便在几个内卫的包围之中进入了殿内。

然后所有人抬起右手,手掌压在左胸,鞠躬之后,用半生不熟的大唐语说道:“恭祝大唐皇帝陛下安康!”

“免礼!”李显微微抬手。

这时最前面的内卫士兵抬手敬礼,解释说这帮人不懂大唐语,需要翻译对话,李显表示可以。

随后双方就在翻译的帮助下开始交流起来。

大概就是询问一下那边的风土人情之类的,而法兰克的诉求也很简单。

请求与大唐建交,同时表示想要购买飞艇,当然若是可以,还希望大唐出兵帮助国内平叛。

李显表示考虑考虑,然后就让他们先回去了。

下朝之后,留下了内阁成员,召开御前会议,询问各部门的意见。

同时,李月辰如今虽然不在朝中担任官职,但依然有个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身份,参加了这次会议。

紫宸殿里,换上了一身便服的李显问

这个时候,孙静邦也拿来了地图,将跟那帮使者们确认之后的法兰克王国画在了上面。

李月辰低头看了看,这个国家的位置在未来的德国和法国这一片,而且还要更大一些。

再考虑他们说的很有可能是中古拉丁语,那就是说,他们应该是未来德国和法国的祖先。

大臣们开始了自己的讨论,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实际上对于建交和卖飞艇,都是无所谓的。

但要出兵帮忙这一点,很多人说出了不同的意见。

一方认为这比拂菻国还要远,属实没有出兵的必要。

另一方则认为他们比拂菻国要强大不少,这几年大食在那边征战连连,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多扶持一个盟友,防止大食一家独大。

反正现在有飞艇这种东西在,路途遥远,已经不是一个难题了。

若是帮助他们平定国内,也得到一块地的话,也算是开疆拓土了。

双方都各抒己见,讨论着这件事情。

身为内阁首辅的上官婉儿一直没说话,而是在旁边跟李月辰一起看地图。

“上官首辅认为何如?”李显问道。

听到叫自己了,上官婉儿抬起头道:“回陛下,臣认为不值。此地距我大唐怕是有万里之遥。这等遥远的距离下,无利可图!”

李显点点头,然后看向自己儿子:“太子如何认为?”

“儿臣觉得,也不适合。毕竟此刻法兰克是权臣控制,皇室被架空……就如同上官首辅所言,一来无利可图。二来,出兵帮忙,大义也不够……”李重润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那还有建交的必要吗?”李显问道。

这时李月辰突然开口了:“也不能说没有,此地自然资源较为贫乏,日后矿石之类的资源都需要依赖进口,对我大唐而言,算是个不错的出口之地。”

如今工业革命已经悄然开始,虽然李月辰在控制着进度,但迟早会席卷全球。

现在既然他们过来了,那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多宣传一下大唐。

以大唐如今的工业能力,将来会有数不清的产品逐渐往外铺。

而产品是需要有人买才有销量,所以若是跟他们建交,那就意味着以后大量产品都能出口,赚取利益。

所以单纯的建交是没问题的,但是他们的内政就不参与了。

权臣也好,皇帝也罢,让他们自己慢慢去斗吧。

至于说飞艇,既然他们想买,那这边就卖,有生意干嘛不做呢。

确定了基调之后,这件事情就算是定下来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就开始了跟法兰克的建交活动。

使团之中会留下几个人在大唐这边学习汉语,礼部也派出几个年轻人,带上皇帝给的回礼跟着他们去法兰克建造大唐大使馆以及学习他们的语言。

……

李月辰仔细思考了一下,大概十年之后,各国之间的交流基本上就都可以用飞艇和女皇船来实现了,会变得更加紧密一些。

但与此同时,恐怕最多二十年之后,便会迎来一次殖民大战。

原因很简单,两个国家随着扩张,正式碰上的那一刻,首先想的一定是战争,因为人性如此。

只有确定谁都打不过彼此的情况下,才能考虑共存的问题,因为共存,是个打不赢对方之后无奈的选择。

不过这一点倒是不必担心,因为就算再过二十年,凭借着现在唐军手里的霰弹枪也能将所有来犯之敌统统打回去。

更别说李月辰给皇室后代留下的那本书里面,可是记录了线膛枪的。

只有那本书,才是李月辰留给后代真正的保障。

书中介绍了各种枪械,火炮,导弹甚至是核弹等等武器,不管是自己懂的还是不懂的,全部都记录在上面。

包括电脑,战斗机,航母等等各种东西……

虽然其中大部分自己都不懂,但至少有这个概念,能够为后人指明方向。

让他们在研究的时候不会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能够有个明确的目标。

同时书中还记录了很多哪怕在自己那个时代的都很科幻的玩意儿……

只有那本书,才是李月辰真正留给皇室的最宝贵的礼物。

而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大唐基建手札》。

很平平无奇的一个名字,但肯定会在未来,成为大唐帝国的最高机密。

……

建交的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时间也来到了七月份。

最热的时候虽然过去了,不过皇宫里面又迎来了一件喜事——太子妃生二胎了,母女平安。

第二胎是个小郡主,未来的公主。

虽然这个时代重男轻女严重,不过在经历了女皇时代以及从小到大就是个传奇的太平公主的影响下,一家人仍然很开心。

万一将来这个姑娘就是个又一个超越时代的天才呢。

对他们的期望,李月辰只能无奈的笑笑,若真有第二个穿越者就好了。

周六,李月辰休息,躺在公主府的亭子里休息。

小冬过来通报说太子过来了,李月辰让他进来。

李重润过来之后,跟她行了个礼:“姑母。”

“哟,这刚生了个女儿怎么就愁眉苦脸的?”李月辰抬手给他倒了杯茶,“刚生那天不是挺开心吗?”

“别提了,瑶儿昨日与我说的话,让我一夜没睡着。”李重润摇了摇头。

“说什么了?”李月辰好奇的问道。

李重润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说叫我纳良娣。”

良娣,是太子后妃的一个称呼。

太子妃是太子的正妻,除此之外,按规定算的话,应该还有良娣二人,正三品;良媛六人,正四品;承徽十人,正五品;昭训十六人,正七品;奉仪二十四人,正九品……总共算下来,加上太子妃这个正妻,太子应该有五十九人的后宫。

然而现在的李重润身边并没有其他女人,只有陆瑶这么一个正妻。

“她劝你纳良娣,原因何在?”李月辰开口问道。

李重润回答道:“她说如今皇室子弟将来都要进军队上战场,万一若是死在战场上,怕皇室后继无人,故此……”

听到这样的回答,李月辰想了想,好像也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全都上战场,再加上特殊的教育。

是明白责任的重要性了,但万一死伤惨重,牺牲在战场上,岂不是皇位都没人继承了?

而且说实话,皇位如果让侄子继承……还是那句话,将来父母的地位会很尴尬。

“那这样吧,女人生孩子太多的确对身体不太好。她让你纳,那就纳吧。不过我跟你说,为了你自己的身体着想,女人还是尽量不要太多。”

说到底,毕竟是封建社会,皇帝家里多几个女人也不是什么大事儿。

就算在未来,仍然还有允许一夫多妻的国家存在。

“是,侄儿明白,就是……”

“而且啊,自古以来后宫斗争其实也很利害的。人数不多,也是为了保证后宫的和谐……你看看你阿爷,就三个后妃,跟皇后平时没事儿了还能凑一起打麻将……这个数量就很不错嘛……”李月辰说道。

李重润一听,倒也的确是这么个道理。

而且说实话,他内心之中也是有开枝散叶的想法的,也想尽量多生几个孩子。

之前也是考虑到女人生孩子太多伤元气,有点不舍得让她一直生。

但既然她都主动提出来纳良娣了,这个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不过有一点啊,不管是嫡子还是庶子,我觉得你将来还是一视同仁为好。”李月辰开口提醒道。

毕竟以后的教育不同了,所以李月辰打算抛开以往的旧时规矩,让母亲们亲自养育自己的孩子。

同时也让这帮孩子们从小住在一起,玩在一起,加深对彼此的情感。

不管是在原本的历史上还是现在这个被改变的时空,李隆基跟他几个兄弟的关系都好的很。

采取全新的培养方式,以及教育模式,这就是李月辰的想法。

随后李月辰给他解释了一下为什么要这么做的原因。

李重润听后忍不住感到疑惑:“说起来,姑母做的这些改变,多久才能看到成效呢?”

“这哪能说的准……”李月辰笑了笑,“不过,少说也要十年以后了吧?”

“十年……”李重润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也不知到时大唐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