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战国霸天下 > 第061章:礼贤下士

战国霸天下 第061章:礼贤下士

作者:石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18:42:00 来源:笔趣阁

《神农》二十篇除了像《占篇》、《求雨篇》这些不着调的却也必须要有,既然是打着神农氏传承的忽悠名头,这些必不可少。

但这部书的绝大部分篇幅都是对农业生产有着巨大的效益,尤其是对于江东一郡,卫峥来找拜访农家学派的贤者,欲请其出山的最大目的就是想要他们去科学治理江东。

南方的地形地貌与北方有很大的差异,南方蛮烟瘴雨地,令人谈之色变的就是瘴气。

所谓流水不腐,中原之所以是天下肥沃的地方,那是因为有以黄河为首的一条条的山川大动脉的缘故,把腐水和一系列沉淀的有毒致病的有机化合物,及其盐碱沿着流通的河水注入大海。

对于南方那令中原人闻之色变的瘴气,整个天下除了卫峥便没有第二个人知道所谓瘴气是如何生成的,老百姓乃至圣人们都不知道原因何在,只认为南蛮之地的空气有剧毒。

事实上南方形成瘴气的环境很大原因是排水不畅通的问题,南方不比中原大地一片坦途,加上人烟稀少而缺少人为“搬运”也是一大缘故。

南越之地山峦叠嶂,丛林密布,沟壑洼池林立,往往存留雨水,而这样的洼地在南越几乎到处都是。

地表的斜面、倒了的树木、塌陷的山岭都会造成大小不一的无数洼地。

加上南方不比北方,南方雨水多加之气温高,野生动物的腐尸等等,久而久之在洼地累积的雨水也因此成了富含有机质的“细菌汤”或蚊虫的“培育室”。

南方丛林密布,雨水多自然空气湿润,此外,山野动植物尤其是有毒性的动植物死后,尸体暴露旷野**、野生动物的排泄及其生化反应后产生的各种致瘴毒气,以坑洼里难以蒸发的死水液体和气体等诸多形式在密林山区炎热湿闷的封闭环境下混合“发酵”,细菌病毒最终融入湿润空气当中,

这才是瘴气的源头。

卫峥知道这一点,但除了他却再也没有第二个人知道,思想的愚昧导致天下人即便是圣人也无法得出南方会产生瘴气的真正原因。

对于未知,人们只会认定南蛮之地的天空天生蕴含着致命的瘴气毒素,谓之百越之毒不宜中原人居住。

有时候南方的天空出现大群蚊虫远远看去就像云雾,所以人们认定了南蛮之地的空气本身就有问题。尤其是非当地区土生土长的中原人“水土不服”的缘故更是谈及色变,要不是中原战火不断不会有人愿意南迁。

解决瘴气的办法已然被卫峥写入那《神农》二十篇里面去,借助圣人神农氏的名头忽悠许行还是没多大问题的。

何为圣人,圣人就是能够无师自通的人,能教化万民的大贤至上之人谓之圣人,圣人二字代表的是一种权威。

圣人的传承自然是深信不疑。

“……除瘴气在于兴水利,通山川菏泽……”许行专注凝神的阅读,此时此刻早已经忘记了招待客人的事情,不知不觉已然过去了一个时辰,卫峥也并不着急,悠然席地而坐,静默不语,看到许行越是这样表现的专注就越有信心能够请他出山。

此刻,许行正在阅读的是《神农》二十篇中的“山川篇”,里边就有不少的笔墨介绍了天下山川菏泽,其中着重介绍了南方特有的瘴气,瘴气的形成、瘴气对人的危害等。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许行惊叹的忍不住自言自语:“南蛮荒地的瘴气并非无中生有,圣人神农氏早已看穿了一切!”

许行继续惜字如金的往下详细的阅读着,圣人既然知道了瘴气的形成原因,必然也知道如何除瘴,对神农氏的传承那是深信不疑。

果不其然,越往后阅读他的面容由期待渐渐转变惊喜交加,圣人果然有除瘴的计策,一时间忍不住重复的道:“……流水不腐,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圣人说去除瘴气首要在于通山川菏泽,让沉积在山川密林里那些坑洼中的腐水、死水排入河水在通过河水注入东海,没有了生瘴之源,瘴气自然消散。

看完“山川篇”,许行又看下一篇,为“民生篇”。

卫峥瞥了一眼,继续耐心的等候着,“民生篇”是圣人教诲万民百姓如何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开发山川之利。

“民生篇”中圣人神农氏明确的说道,许行这才明白天下的土地成为瘠土是因为“斥卤”的破坏。

所谓“斥卤”实际上就是盐碱,这样的土地根本就不利于庄稼耕种,“民生篇”中又说明了“斥卤”的形成是由于有杂质、水泄不通的山川所致,这一点许行很容易理解,因为水煮沸之后就会有沉积的异物,这种现象古人早就发现了。

文章说要想把瘠土转为良田,就得把土地里的“斥卤”去除掉,“民生篇”里也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通过“无根之水”年复一年的不断洗涮山川,兴修水利把土地中的“斥卤”融入水中注入江河,再入东海。

“无根之水”就是蒸馏水,卫峥当然不会直接在《神农》二十篇中写个蒸馏水的词汇,用“斥卤”来形容盐碱地是一个道理,古人才好理解。而无更之水就是雨水,雨水就是大自然“蒸馏”过的水,基本没有什么矿物质。

许行看到这里,渐渐的明白了,因为圣人的文章已经说的很清楚,想要把贫瘠的土地治理成良田,重点就是排水,要让水形成流动而不能长期沉积变成死水、腐水。圣人还说了,中原大地之所以有无数良田正是因为有无数大小江河,百姓年复一年的耕种、无根之水年复一年的从天而降,反反复复让土地的“斥卤”减少,土地也逐渐的肥沃。

仔细想想的确是如此,华夏部族在中原大地上生活了数千年也耕种了数千年,所以四方皆蛮夷荒土,惟中原沃土无数。

“彩——!”

许行终于看完了《神农》二十篇,尤其是看了“民生篇”、“山川篇”更是忍不住喝彩叫好。看向卫峥时依旧忍不住惊叹的道:“不愧是圣人之学,许某万万没有想到令中原人闻之色变的瘴气竟是如此来由,更没有想到瘴气并非无中生有,瘴气也并非不能消除。要是圣人的传承未曾失传……”

“许先生已然继承了圣人传承,许子为农家一派当世大贤,难道就不想让圣人之学发扬光大而广利于天下万民?”卫峥轻声笑道。

沉溺其中的许行闻此一言,不由得愣神看向了卫峥,后者笑意使然的目视而来,许行静下心来之后才想到了更重要的事情。

法家名士登门拜访,更相赠圣人神农氏传承,其意……许行拱手而道:“阁下亲访而来,赠如此圣学之大恩,许行感激不尽,竟不知如何报之。”

卫峥回礼笑道:“神农之学,入农家一派才是物归原主啊。”

许行又道:“有一惑老夫不察,阁下此行意究竟是……”

卫峥在对方诧异的神情注视下缓缓起身,迈了几步而站在许行跟前,只见他整饰衣裳便合手礼道:“欲请先生出山……助我!”

此话一出,陈相兄弟二人瞳孔一缩而面容带着震惊之色。

对方竟是来访贤的?那他的身份是……细想之下某种身份在两人的脑海里呼之欲出。

许行当下起身凝望着眼前的卫峥,拱手礼道:“阁下不是法家名士黎子?那是……”

孟贲当即代卫峥回答道:“我家君上正是当今卫国之主,先生说的是也不是,黎子就是我主的化名罢尔,先生可明白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