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战国霸天下 > 第011章: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

战国霸天下 第011章: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

作者:石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18:42:00 来源:笔趣阁

客卿,顾名思义,以客礼而待之,其位为卿。

客卿之官便是授予非本国人而在本国任职高官之人,陈轸本是齐国人,而今若事卫国便是国之客卿。

陈轸自认也算是遍游天下列国之人,更先后在天下三强之国佐士,来到卫国之后也开始了解卫国新法,卫国之法乃公诸于众,朝歌城内便有不少的**人士,甚至不乏有些人以此为生计。

陈轸首次听说卫国之法时,第一印象便以为是与秦国之法如出一辙,秦国之法被孟夫子痛斥“虎狼苛政”,否则卫国何以扩建朝歌?训练新军?十年如一朝而富强?又如何能够一举跃居战国?

秦国因商君变法,二十来年而跃居群雄之首;卫国因剧辛变法,十年来跃居战国,何其相似。

只是让陈轸没有想到的是,卫国之法的国府收入竟是没有定数,百姓丰收库府自然增收,仔细一想,如此简单的法度却又有大奥妙,卫国的庶民百姓恪守新法,其中奥妙无非国让利与民,民自当忠心于国。

可以见得,一个在列强夹缝求存之国而跃居战国,实非偶然。

陈轸始于鄢郢之地而入卫国境内,一路所见所闻可谓大开眼界,卫国之境一马平川,无山河之固,所到之处皆田畴精湛,乡里村落的百姓勤耕安居乐业。虽深秋时节而北进中原,寒意渐进然田野却是熙熙攘攘,一入卫国途径济水、濮水、河水(黄河)、淇水皆是货船来往穿梭不断。

陈轸足以断定,方今天下任何一国,都无此般蒸蒸日上。

进入朝歌古都,长街整洁,庶民淳朴,皆尊礼安民,人人守法,商贸兴旺却无欺诈,夜市繁华却尤为安全,来到卫国的外来商人大多都将家眷举迁至朝歌。

陈轸自问也算游历颇多,却发现尚无一国能有此等气象。长思之下猛然起身,目视着卫国之主,拂了衣袖便深深一躬,“臣,拜见君上——!”

“先生事卫,所在国重啊,哈哈哈——!”卫峥大喜的说道,并亲自扶起了对方,得此大才当真是如虎添翼。

“卿请入座——!”卫峥伸手示意陈轸入座,精神大振的重回自己的座位,习惯性的伏案而道:“客卿之所言,卫国果真可以担当一统天下之大任?”

“国能否当此大任,乃观一国之气象,再观一国之主其志向。”陈轸侃侃而道:“其一,卫国人口虽然不过二百万,却是全民皆兵,在下观卫人百姓皆精神抖擞,据我耳闻卫人男丁皆有入军受训经历,君上此策足以见深谋远虑,卫人男丁有多少精兵便有多少,悉数时间便可征集十数万众,无需训练,已然精兵,聚兵即可成军伐战。”

“其二,卫国百姓富庶,年年有余,国府饱满,粮仓满溢,器械刀兵输出国外无数,卫国除去人口不足三晋韩赵魏,其余皆超三晋之和。君上英明,深知卫国人口劣势,故此前与楚交易便大肆索要人口。”

“其三,卫国变法深彻,于秦法犹有过之,十年之期法度渐渐深入民心。”

“其四,卫国上下皆同心、同欲、同德,君明而心存高志、臣贤而胸腹大才,列国无出其右者。”

“其五,君上麾下,文有剧辛、璟仓、苏代;武有犀首、白起、孟贲,可谓之谋臣如云,猛将如雨也。”

一口气说完,末了,陈轸目视卫峥,最后道:“如上所述,卫欲霸天下而统治,非但可想,更可谈也!”

“先生漏了一位,便是陈轸。”苏代笑着说道,此话一出顿时惹来一众朗声大笑。

过了一会儿卫峥好奇的问陈轸:“先生对北地燕赵两国可有了解?”

陈轸不知道卫峥为何会说出这两国,便思忖着,片刻之后便若有所思的说道:“确说燕国,乃周室武王分封之国,去卫国唯有北燕未曾泯然世间,若说燕国之根基,观其地形险要,便放眼天下不弱于秦啊,乃至犹有过之。且说燕国北皆东胡,东临渤海,可谓纵深无垠,雄踞北境而俯瞰中原,于天下而言历来便有泰山压顶之势!”

卫峥深以为然的点头,尤其是陈轸最后一句可谓深切要害,纵观历史,这片土地的战略意义无可估量,便说隋唐时期,隋炀帝倾尽国力也要三征高句丽,并非炀帝想要穷兵黩武,而是此地若不能制空于朝廷对隋朝江山的威胁太大太大,后来李唐代隋依旧远征高句丽,按理说应当吸取隋的教训,但事实却并为如此,从李世民开始依旧没有停止对此地的征伐。

甚至还有后世的朝鲜战争,可见一斑。

陈轸又道:“确说赵国……赵王虽年轻即位,然拥戴公子职为燕王,毅然决断发兵助燕抗击强齐,亦可见赵王雄略不可小觑,赵国东西两境更有山川险峻护国,西南有韩之上党、魏之丹水长平关隘为阻秦屏障,东有河水天险阻齐屏障,东西两境皆易守难攻,赵王持重且励精图治,赵国朝野颇有中兴之象。”

说到这里,在犀首等人连连点头的时候,陈轸话风忽然一转:“然燕赵两国,却有大弊。”

“素未尝闻也,愿闻先生高论!”犀首轻抬拱手,道。

“燕赵之弊在于旧制立国,至今尚未变法图强,七雄战国之魏、楚、齐、秦、韩皆因变法而强盛,李悝变法于魏而使其国称霸中原,吴起变法于楚而使其国横扫吴越,邹忌变法于齐而使其国威震四海,卫鞅变法于秦而使其国跃居当今群雄之首,韩国若无申不害变法至今是否存国还是两说。”

“天下战国,唯独燕赵两国至今尚未变法,赵由三家分晋以开国,而后陷于内忧外患,不得变法;燕国更是恪守旧制,食古不化,子之之乱更是怪诞之事,若非地处北境,难保不被昔日强魏所灭,便是今朝若非赵王果敢出兵怕是已被强齐所灭。”

“如此两国,了无生机,若不变法,存国或可有为,却万无鲸吞天下之力,不足道也。”

说道这里,陈轸不禁看向了卫峥,道:“反而卫国,地处四战之地,居天下中而无险可守,却也由弱至强,何也?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也。吴起云:昔三苗氏族,左洞庭、右彭蠡,却是德义不修,大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拥河济、右踞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却是修政昏聩,竟放归商汤而去更送伊尹,终于失其国;殷纣之国,左龙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因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啊。”

闻此言,卫峥慨然点头,道:“先生所言甚是,三苗氏族、夏桀、殷商其立国之地皆有山河险要,看似固若金汤,然其主德义不修,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卫峥知道陈轸所言之“德义”并非礼貌道德之意,更非儒家的仁义礼得,君王德义指的是政治、军事上的进取。

不过话又说回来,吴起虽然说的有道理,但卫峥也知道卫国地处四战之地,无险可守,没有山河之固,除了鼓吹“在德不在险”也太多可说。

只有开拓进取,图强一途可取。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