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战国霸天下 > 第88章:魏缭

战国霸天下 第88章:魏缭

作者:石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2 18:42:00 来源:笔趣阁

楚国兵锋直指江东,意欲吞并江东一郡之举,昭然若揭。

正如卫峥评价的那般,楚怀王此举站在楚国的利益角度上来看,并没有错,楚国自与秦国大战惨败之后丢了汉中六郡,西面已经完全没有阻挡秦军的山河屏障不说,也因战国力大损。恰好江东一郡俨然有成天下粮仓之势,于楚国也是近在咫尺,简直唾手可得,楚怀王的心思便是若楚国能够吞并江东,不但解决了东境的一个潜在隐患,还能因为江东的富庶抵消楚国与秦之战失利的局面。

楚国明知无法给天下一个交代却仍旧执意伐卫,便是楚怀王已经看透了,在这大争之世,不争者终将沦为他人之鱼肉,楚国如今的显示窘境,与卫国开战,战也得战,不战也得战。

白起接到卫峥的密信之后立刻整备大军,倾尽江东之力可以集结十余万大军出来,加上这些年来水师部队的组建,江东可战之兵完全可以达到十五万,但卫峥的命令很清楚,死守江东。

对此,白起也领悟到了王上的喻意,虽然可以集兵十五万,与楚主力一战未尝不可,但也仅仅只是与楚国一战,但这天下可不止有楚国诸侯。白起深知在江水背面的广陵城渡口就驻扎着齐国的军队,九夷之地是当年灭越之后齐国分到的土地,江东若是与楚国倾力一战,齐国突然发难将会是灾难性的,白起也领会到了卫峥此举也是顾虑齐国犯边。

出来外部因素,内部隐患也不得不防,江东十数年的治理虽然颇具成效,但身在其中的白起比任何人都清楚吴越遗民还没有完全接受国灭而被卫国征服的现实,短时间内仍旧有不少吴越遗民怀念越国,内部还是存在着隐患,要是在这关键时刻,别有用心之人在其中蛊惑一些吴越遗民,江东内部突然有人造反,内忧外患之下绝对是灾难性的。

白起入驻江东经营了十余年,而今江东一郡已经被他打造的跟铁通似的,江东南部垒筑了一条西起爱陵、东至武原的南长城。这条长达600里的南长城自打白起率领大军进驻江东之后便开始督造,历时十一年时间完成,建造南长城的时候说是为了防止吴越遗民,但实际上就是为了防备楚国的。

而今与楚国一场旷世大战仿佛近在眼前,震泽湖内千艘水师战船蓄势待发,楚国目下在彭蠡湖的水师不过是几百余艘,十余年的经营,白起的水师部队就在不声不响中已经超过了楚国,十余年的掩藏终于在这一刻结束。

江东水师就规模上已经是楚国的三倍,这都不怪乎楚国不重视水师部队,但白起始终不忘当年卫峥之言,卫楚必有一战,战楚无水师不能胜之。

相反,楚国历来就不重视水师部队,这也是有原因的,楚国向来自持是南方霸主,而真正的重心基本上都是放在与中原争霸上,江东水师的规模强于楚国也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当此时刻,楚国二十多万大军陈兵昭关、水师部队进驻彭蠡湖,白起也应对来势汹汹的楚军,一方面下令三万大军防守南长城,五万大军在江水南岸修筑要塞,只要楚军敢强渡江水便放箭射守,除了防守从昭关东进的楚军,也能防守北岸广陵城的齐国驻军,江东的水师部队镇守中江,显然,白起这样的部署就是画地为牢,死守不出。

……

话说中原卫国,卫楚战争不可避免,中原卫国经过半个月的紧张筹备,卫峥迅速集结了十万步卒外加五万铁骑,公孙衍的逝世并未能阻挡卫国上下的战争情绪,战国天下,没有一个国不是好战之国。

白起接到卫峥密报死守江东,显然,此次与楚之战,能否化解江东危局还要看中原卫国这一路大军。

一个月后,卫峥统领步骑大军总计十五万南下驻扎在了阳武城,一入此城不禁让他忆起了陈年往事,当年犀首发起的五国合纵攻秦之战,三晋惨败之余,樗里疾率领秦军追杀韩卒在修鱼斩八万韩军,随后又一路追杀到了阳武城下,再斩数万,那时候正是白起坐镇此城。

十数万大军陆陆续续进驻阳武城安营扎寨,此时此刻,城内城外都是延绵不绝的辎重运筹、巨大的投石机、攻城云梯、更有号称冷兵器之王的三弓床弩阵。

“魏缭,大王不时便驾临阳武城,你速带一队甲士视察城内外。”阳武城外,一个卫国的将领对着一位年轻的甲士说道,此人便是他口中的魏缭。

就在这时,一队人马风尘仆仆的奔袭而来,引得魏缭和一众甲士举目望去,一看之下,这对人马都是卫国的众部将,为首的赫然便是卫国之主——卫峥。

此时,所有人都看到国君一身戎装披肩在身,赤色的披风迎风飞舞,卫峥策马而行于首,带着孟贲等一众卫国将领飞奔入城内。

魏缭看到国君身后的将领心中眼热也倍感振奋,无比期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身在其中。这种念想并没有持续多久,就在他领命准备负责警戒的时候,一单骑奔袭而来,牵引着缰绳在魏缭身边极速停下,“大王有令,百夫长魏缭即刻入城面王。”

传令的兵士落下这么一句话便牵动缰绳策马飞奔袭离去,魏缭的顶头上司是一个千夫长,听到这句话时不由得愣住了,大王竟然会点名召见一个年轻而名不见经传百夫长?这千夫长当然不知道魏缭何许人也,这可不是什么名不见经传的人物。

与此同时,阳武城王帐之内,卫峥已经召集了一众部将准备军议。不过此刻还没有进行军议,因为卫峥在等一个人,正是魏缭。

这个人可是他重点关注对象,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公孙衍不在了,白起又不在身边,卫峥正是急需要新的具有帅才之能的将领来代替,这一次要不是实在没有靠谱的统帅将领,卫峥也不可能亲征统兵。

在卫国,有两个年轻人始终没有逃离他的视线,一个魏缭就不用说了,初次见面就颇显非凡才能,不过那个时候的魏缭在晋闲商社里大出风头是为了引起他的关注,奈何卫峥并没有鸟他,这对锐气当头年轻魏缭没有打击是不可能的,只是他并不知道卫峥从来没有忘记过他。

后来,魏缭去了演兵龄拜入鬼谷门张仪座下潜心修习数年,张仪在两年前便逝世了,座下的两个门徒一个便是魏缭,而另一个则是阴阳家的祖师爷邹衍,师徒二人出山之后,邹衍选择去了燕国佐士千金买马骨的燕昭王,而魏缭则是来到了卫国,报入了卫**中从一个士卒开始做起,一两年时间,魏缭已经升职道了百夫长。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